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burst disaster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 anchor cable in Gaoloushan tunnel 被引量:1
1
作者 MIAO Cheng-yu JIANG Ming +6 位作者 LI Zhi-hu SUN Xiao-ming ZHANG Tong ZHANG Yong YANG Jin-kun REN Chao SONG 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605-1619,共15页
The Gaoloushan Tunnel in 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frequently experiences rockburst disasters due to high in-situ stress.Managing rockburst in deep-buried tunnels remains a challenging issue.This paper employs... The Gaoloushan Tunnel in 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frequently experiences rockburst disasters due to high in-situ stress.Managing rockburst in deep-buried tunnels remains a challenging issue.This paper employs RFPA(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software to establish a calculation model of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CRLD)anchorage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pport methods and pre-stress levels on rockburst.We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unnel rockburst disasters and find that ordinary anchor support incurs rockburst on the right arch waist and arch top,forming a V-shaped explosion pit.CRLD anchor support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 rockburst control,such as more uniform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s,less noticeable damage to the tunnel,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arch top displacemen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LD anchor support under varying pre-stress conditions shows that a higher prestress results in a smaller plastic zon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arch top displacement and a lower number of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which better explains the excavation compensation effect.Moreover,adding long anchorages in the deep surrounding rock area can better control rockburst and reduc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that combines long and short anchorages and provides the optimal scheme based on calculations.Therefore,by using high-prestress CRLD anchor suppor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ong and short anchorages at critical positions,we can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effectively absorb the energy released by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ockburst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ROCKBURST RFPA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 anchor cable long and short cable coupling support.
下载PDF
长锚杆/锚索改善深埋大跨度隧道初支结构受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阳 来弘鹏 +3 位作者 王兴广 孔军 李志磊 洪秋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支护与多类长锚杆/锚索支护方案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了不同环向间距与布设范围的长锚杆/锚索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支护时,大跨度隧道初期支护整体呈压扁趋势,拱顶内侧与拱脚外侧承受结构最大弯矩而最先开裂,仰拱内侧拉裂后模型加速变形进而引起结构整体失稳破坏;(2)4种增设长锚杆或锚索支护方案下,初支拱顶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体系的4.59,2.12,1.96,1.80倍,拱脚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的5.23,2.80,2.34,2.37倍;(3)在拱部120°范围以2 m环向间距布设长锚杆对初支结构内力改善效果最佳,支护点轴向强拉力产生的局部负弯矩组合效应抵消了拱顶处较大正弯矩;(4)不同位置长锚杆/锚索支护力整体呈从拱顶处至拱肩侧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跨度隧道 长锚杆/锚索 模型试验 破坏特征 支护效果
下载PDF
高瓦斯长大公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研究
3
作者 喻兴洪 黄才明 +2 位作者 杨智成 来显杰 石广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1-419,共9页
特长大断面瓦斯公路隧道风险大,施工通风是隧道建设的“生命线”。以在建贵州公路第一隧—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瓦斯涌出量、爆破炮烟、工作最多人数、作业机械以及最小风速,分别计算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需风量、风压及风机功... 特长大断面瓦斯公路隧道风险大,施工通风是隧道建设的“生命线”。以在建贵州公路第一隧—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瓦斯涌出量、爆破炮烟、工作最多人数、作业机械以及最小风速,分别计算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需风量、风压及风机功率,分析了风管直径对通风阻力的影响规律,并对2种方案瓦斯浓度和风速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比较2种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原设计压入式通风方式未考虑非煤系地层瓦斯涌出而无法满足施工通风要求;风管直径对通风阻力影响显著,结合工程实际选用1.8 m风管直径;数值分析表明,压入式通风断面最大瓦斯浓度始终高于巷道式,巷道式通风的瓦斯浓度比压入式通风提前进入稳定区随后趋向于0,巷道式通风的速度稳定区的值比压入式通风高2~2.5倍;巷道式通风方式相比压入式通风,设备投入和运营费用均较低,经济性更优。研究成果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隧道施工通风提供理论指导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高瓦斯 大断面 施工通风 巷道式通风
下载PDF
长距离狭小空间内大截面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4
作者 张飞 曹美光 +2 位作者 唐毅 崔洪义 李彦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1期2669-2672,共4页
在地下管廊及隧洞的机电安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狭小密闭空间内敷设大截面电缆。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如何在长距离狭小空间内高效、安全敷设大截面电缆是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针... 在地下管廊及隧洞的机电安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狭小密闭空间内敷设大截面电缆。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如何在长距离狭小空间内高效、安全敷设大截面电缆是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近年施工的某工程“U”形洞库内敷设大截面电缆施工特点,研究创新出一种在长距离、狭小密闭空间内进行大截面电缆的敷设新技术,从而实现机械化安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达到安全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廊 隧洞 狭小密闭 长距离 大截面电缆
下载PDF
基于双光栅传感器隧道混凝土温度应变发展特性研究
5
作者 方建平 张孟喜 姚潇南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217-224,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防隧道混凝土开裂,对混凝土温度、应变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该文依托衢州市智慧新城三江中路连通工程,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现场监测混凝土温度与应变,该监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温度、应变监测不灵敏以及监测数据不连续的缺陷,... 为了更好地预防隧道混凝土开裂,对混凝土温度、应变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该文依托衢州市智慧新城三江中路连通工程,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现场监测混凝土温度与应变,该监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温度、应变监测不灵敏以及监测数据不连续的缺陷,并且所采用的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可同时监测同一位置的温度与应变,利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克服了环境温度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监测结果的精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揭示隧道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表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降温阶段与趋于稳定阶段,应变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类似,应变峰值出现的时间稍微滞后于温度;由于养护条件、边界条件、钢筋布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测点的应变在水平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 长大尺度混凝土 现场试验 温度 应变
下载PDF
椿木山特长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施工方案研究
6
作者 唐盛 刘坤 +3 位作者 薛沛 杜红亮 易海东 傅鹤林 《科技通报》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提高特长隧道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本文依托椿木山特长隧道开展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施工技术研究。分析了该隧道施工的重难点,结合各种风险源对隧道风险进行评估。基于隧道施工工艺,从人力安排和施工工时多角度分析了“七台套”大机... 为提高特长隧道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本文依托椿木山特长隧道开展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施工技术研究。分析了该隧道施工的重难点,结合各种风险源对隧道风险进行评估。基于隧道施工工艺,从人力安排和施工工时多角度分析了“七台套”大机作业的实施成效。并根据多种因素对比各种竖井布置方案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隧道风险评估仅考虑单一风险忽视作业风险会使得风险出现不可控现象,应从地层、水文及技术水平等多角度分析;(2)与传统钻爆法施工相比,大机作业施工在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3)竖井布置方案应在满足正常运营通风条件下选择埋深短、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椿木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为类似隧道提供技术参考,有助于大机作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施工技术 大机作业 竖井
下载PDF
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文 姚翔川 +3 位作者 杨志勇 徐波 王强 郑龙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6,共6页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新建成都地铁17号线凤溪大道站盾构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案例,在阐述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地面沉降测点和4个深层土体沉降测点,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沉降变化规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38 m超长管棚与斜向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施工进行模拟,对4号线隧道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明确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时机,进一步分析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效果。[结果及结论]该加固措施有效提高了4号线结构底部土体的整体性,改善了4号线结构的受力状况,有效控制了4号线的结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富水卵漂石地层 盾构下穿 土体加固 长大管棚 地面跟踪注浆
下载PDF
长距离大埋深盾构隧道施工高效出渣施工技术
8
作者 谢强 魏国武 +2 位作者 王亚 刘畅 马晓斌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长距离、大埋深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高效的出渣方式可以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进度。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与盾构机配套的连续皮带机+垂直提升皮带机组成的出渣方式,并对其工艺流程、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 长距离、大埋深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高效的出渣方式可以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进度。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与盾构机配套的连续皮带机+垂直提升皮带机组成的出渣方式,并对其工艺流程、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应用实践表明:相较于常规出渣方式,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盾构掘进效率,由平均6环/d提高至平均12环/d,掘进效率提高1倍左右,通过“水平+垂直”皮带机与盾构机联机的智能化控制及管理系统,可以及时预警,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可为类似工程的出渣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长距离大埋深隧道 出渣方式 皮带机
下载PDF
长大隧道群环境下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研究与对策
9
作者 李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5,共6页
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带来了线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大隧道群中复杂的光线、噪声变换,单调、幽闭的驾驶环境,均成为动车组司机驾驶时的疲劳增项。因此,确保动车组司机在复杂环境中精力集中安全驾驶成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高... 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带来了线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大隧道群中复杂的光线、噪声变换,单调、幽闭的驾驶环境,均成为动车组司机驾驶时的疲劳增项。因此,确保动车组司机在复杂环境中精力集中安全驾驶成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群环境下,以视觉变化为主,对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郑渝高铁万州北—襄阳东区段的地理环境为背景,对其中产生的疲劳增项进行分析说明。从改善线路环境、改善驾驶环境、对司机值乘状态的监测分析3个方面,提出应对驾驶疲劳的对策建议,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疲劳监测手段,并对未来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群 高速铁路 动车组司机 驾驶疲劳
下载PDF
无水砂卵石地层隧道内长距离大管棚施工技术
10
作者 刘宜平 李延涛 王向龙 《建筑技术》 2024年第8期906-910,共5页
无水砂卵石地层中开挖易引起塌方,可采用大管棚支护。然而该地层中管棚打设困难,长距离打设还存在精度低、地层扰动大、变形大的问题,且缺乏经验。基于此,以北京地铁工人体育场站暗挖工程为背景,通过多组大管棚打设试验,比选得出打设长4... 无水砂卵石地层中开挖易引起塌方,可采用大管棚支护。然而该地层中管棚打设困难,长距离打设还存在精度低、地层扰动大、变形大的问题,且缺乏经验。基于此,以北京地铁工人体育场站暗挖工程为背景,通过多组大管棚打设试验,比选得出打设长40.2 m的大管棚时可采用冲击旋转跟管钻进、高压风排渣的方法;据此调整确定了超长92.9 m大管棚打设所需设备和参数,并在现场成功实现了单根长度12.7~92.9 m、总长度58331 m的大管棚的打设,且打设精度高、质量好、地表变形小。最终提出隧道内无水砂卵石地层中超长大管棚打设施工工艺和重点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弥补大管棚技术在无水砂卵石地层应用中的不足,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无水砂卵石 长距离大管棚 跟管钻进 高压风排渣
下载PDF
大凉山1号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研究
11
作者 文燕 兰富安 +3 位作者 雷帅 蒲实 魏艳庆 何佳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32-34,共3页
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设置了一条贯通平导和一座斜井,为探究平导用于运营通风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平导的功能,可知平导用于运营通风不会与原有功能冲突;然后通过调整斜井和平导通风功能的分配,提出多种利用平导进行通风的... 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设置了一条贯通平导和一座斜井,为探究平导用于运营通风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平导的功能,可知平导用于运营通风不会与原有功能冲突;然后通过调整斜井和平导通风功能的分配,提出多种利用平导进行通风的方案;最后进行了通风计算,从多方面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平导用于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综合费用,但工程难度及救援疏散组织难度都较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公路隧道 平导 斜井 运营通风
下载PDF
长大隧道高压进洞供电施工技术
12
作者 史羽明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70-72,共3页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随着隧道开挖进尺增加、供电线路增长和部分用电设备增多,电压下降明显,末端电压已达不到用电设备额定电压,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原低压进洞的方式不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要求,文章结合格鲁吉...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随着隧道开挖进尺增加、供电线路增长和部分用电设备增多,电压下降明显,末端电压已达不到用电设备额定电压,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原低压进洞的方式不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要求,文章结合格鲁吉亚现代化铁路9#特长隧道高压进洞供电的实践和用电分析,总结长大隧道高压进洞施工技术,旨在为隧道高压进洞供电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高压进洞 供电施工
下载PDF
越江盾构隧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对策及思考
13
作者 王峻 苏昂 +3 位作者 张忆 龙葳 陈稳 张心源 《江苏建筑》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江盾构隧道建设量的增加,越江隧道的盾构直径、掘进距离、隧道埋深不断增大,建设难度也逐渐上升。文章针对超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越江隧道“长、大、高、深”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江盾构隧道建设量的增加,越江隧道的盾构直径、掘进距离、隧道埋深不断增大,建设难度也逐渐上升。文章针对超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越江隧道“长、大、高、深”的主要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针对超长隧道的防火疏散问题,提出了新型疏散模式与通风排烟策略;在超大直径盾构的纵向变形控制方面,采用双液同步注浆技术控制隧道上浮;面对高水压环境下的防水难题,优化了双道密封垫的布局;面对覆土冲刷或淤积引起隧道结构变形的问题,创新提出DDCI新型连接构造,提升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同时对装配式内部结构和绿色环保型隧道路面铺装等附属工程的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了研讨,并对未来大直径越江盾构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 特长距离 越江隧道 盾构法
下载PDF
水压致裂法在长大隧道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马玉杰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4-66,共3页
文章以某新建高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压致裂法,测试地层原位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隧道围岩的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隧道岩层不属于典型硬脆岩质,初步预测该隧道不存在典型岩爆,以变形偏大、洞壁岩体偏薄及剥离为主表现形式;埋深为... 文章以某新建高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压致裂法,测试地层原位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隧道围岩的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隧道岩层不属于典型硬脆岩质,初步预测该隧道不存在典型岩爆,以变形偏大、洞壁岩体偏薄及剥离为主表现形式;埋深为146~285 m和286~465 m时,围岩开挖可能分别出现Ⅰ级、轻微大变形及Ⅱ级、中等大变形。埋深>335 m时,围岩开挖后处于高初始应力状态;埋深>660 m时,甚至出现极高初始应力状态,建议隧道施工时早封闭、勤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长大隧道 地应力 围岩变形 岩爆
下载PDF
The Ceneri Base Tunne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with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Flat Railway Line Crossing the Swiss Alps 被引量:11
15
作者 Davide Merlini Daniele Stocker +1 位作者 Matteo Falanesca Roberto Schuerch 《Engineering》 2018年第2期71-84,共14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that was gain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5.4 km long Ceneri Base Tunnel (CBT), which i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fiat railway line crossing the Swiss Alps from north to s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that was gain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5.4 km long Ceneri Base Tunnel (CBT), which i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fiat railway line crossing the Swiss Alps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project consisted of a twin tube with a diameter of 9 m interconnected by cross- passages, each 325 m long. In the middle of the alignment and at its southern end, large caverns were excavated for logistical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The total excavation length amounted to approx- imately 40 km. The tunnel crossed Alpine rock formations comprising a variety of rock typologies and several fault zones. The maximum overburden amounted to 850 m. The excavation of the main tunnels and of the cross-passages was executed by means of drill-and-blast (D&B) excavation. The support con- sisted of bolts, meshes, fiber-reinforced shotcrete and, when required, steel ribs. A gripper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was used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access tunnel. The high overburden caused squeezing rock conditio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anisotropic convergences when crossing weaker rock formations. The latter required the installation of a deformable support. At the north portal, the tunnel (with an enlarged cross-section) passed underneath the A2 Swiss highway (the major road axis connect- ing the north and south of Switzerland) at a small overburden and through soft ground. Vertical and sub- horizontal jet grou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artial-face excavation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limit the surface settlements. The south portal was located in a dense urban area. The excavation from the south portal included an approximately 220 m long cut-and-cover tunnel, followed by about 300 m of D&B excavation in a bad rock formation. The very low overburden, poor rock quality, and demanding crossing with an existing road tunnel (at a vertical distance of only 4 m) required special excavation methods through reduced sectors and special blasting techniques in order to limit the blast-induced vibr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the execution of an intensive surface survey,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tunnel design to the encounter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llowe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excavation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nd long tunnel Difficult ground conditions Support design Risk management tunnel monitoring large cavernsLow overburdenOverpass tunnel Numerical analysis Excavation in urban area
下载PDF
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谭忠盛 吴金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20,I0005-I0026,共44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雷管起爆系统的广泛应用、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与推广等5大技术突破;然后,分别介绍钻爆法建造理念与方法(新奥法)、机械化施工配套设备、超长隧道与超长距离通风技术、超大埋深与极端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超长高水压水下隧道施工技术、特大断面隧道与洞群施工技术、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绿色低碳建造技术等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钻爆法在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施工中具有显著优势,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今后应着重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及绿色低碳建造技术,进一步提升钻爆法的施工效益和建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钻爆法施工 新奥法 机械化施工配套 长距离通风 极端复杂地质环境 水下隧道 大断面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智能化建造 绿色低碳建造
下载PDF
长大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技术及综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荣飞 张晓寿 +2 位作者 杨晓春 周浩 兰通周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文章依托具体隧道工程,开展了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作业线配套研究,形成了“1洞9线”施工模式,并对机械化与人工作业的人员数量、开挖进度及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可以显著提高施工工效,施工经验能够为后续... 文章依托具体隧道工程,开展了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作业线配套研究,形成了“1洞9线”施工模式,并对机械化与人工作业的人员数量、开挖进度及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可以显著提高施工工效,施工经验能够为后续的隧道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全工序 机械化施工 铁路建设
下载PDF
地表突发渗流对长距离大断面通道冻结壁影响分析
18
作者 黄宝龙 孟祥甜 +5 位作者 韩玉福 杨志刚 张松 温汉宏 魏可东 杨宁 《建井技术》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国内外对于超浅埋、大断面、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下的冻结工程,实践经验仍明显不足,长距离大断面冻结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尤其多,在冻结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冻结壁状态监测工作。广州地铁11号线云大区间1号横通道冻结工程积极冻结期间曾发生一... 国内外对于超浅埋、大断面、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下的冻结工程,实践经验仍明显不足,长距离大断面冻结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尤其多,在冻结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冻结壁状态监测工作。广州地铁11号线云大区间1号横通道冻结工程积极冻结期间曾发生一起地表突发渗流事件,详细介绍了该事件发生经过、研判分析过程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案,研究了地表突发渗流对长距离大断面通道冻结工程冻结壁的影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工程 长距离大断面通道 地表 突发渗流 冻结壁
下载PDF
长大隧道建设与运营安全致灾风险评估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仉文岗 梁文灏 +2 位作者 覃长兵 吕刚 刘汉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随着我国长大、特大隧道不断涌现,隧道工程建设高速发展,而隧道风险评估领域研究稍显滞后,影响精品化隧道工程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与运营阶段风险评估现状开展综述研究,从单因素评价法到多因素评价法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 随着我国长大、特大隧道不断涌现,隧道工程建设高速发展,而隧道风险评估领域研究稍显滞后,影响精品化隧道工程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与运营阶段风险评估现状开展综述研究,从单因素评价法到多因素评价法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及优缺点评价,并针对隧道建设阶段涌水、塌方、岩爆等风险,阐述单因素风险评估现状。同时介绍目前主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模糊)层次分析法、贝叶斯网络法、神经网络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就目前隧道领域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以期为该领域工程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致灾风险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综述
下载PDF
复杂环境超长超大顶管工程成套施工装备与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中杰 李耀良 +12 位作者 陈锦剑 王秀志 俞剑 裴超 罗云峰 王浩然 吕培林 刘桂荣 李建高 王祺 刘永刚 邹峰 杨智勇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1期63-65,78,共4页
项目紧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用联动模式,聚焦复杂环境超长超大顶管工程关键技术核心要素开展了重点攻关,分别从超长距离圆形顶管和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施工力学特性及设计方法、成套装备与集成控制系... 项目紧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用联动模式,聚焦复杂环境超长超大顶管工程关键技术核心要素开展了重点攻关,分别从超长距离圆形顶管和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施工力学特性及设计方法、成套装备与集成控制系统、关键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创新建立了基于管土水共同作用、阵列推进和环境安全的顶管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开发了适应复杂地层、超长距离和特大断面的顶管掘进设备体系;研发了智能控制、精准顶进和静默穿越的顶管系列施工工艺。项目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技术成果,有效解决了复杂环境超长超大顶管工程中的系列技术难题,保障工程与环境安全,引领了顶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工程 复杂环境 超长距离 超大断面 掘进机 中继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