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p yield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in an extremely arid region of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YU Jinling LIU Hua +3 位作者 WANG Xihe Rodrigo OLAVE TIAN Changyan LIU Xue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from 1990 to 2012 with seve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seven ...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from 1990 to 2012 with seve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seven treatments included an unfertilized control (CK) and six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nitrogen (N), straw (S) and animal manure (M). Th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average yields than the unbalanced ones. The treatment with 2/3 N from potassium sulfate (NPK) and 1/3 N from farmyard manure (NPKM) had a higher average yield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average yields (over the 23 years) in the treatments of NPK, and urea, calcium superphosphate (N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 but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eatment with urea and potassium sulfate (NK; P〈0.05).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highest increases in SOC (P〈0.05) occurred in NPKM with a potential increase of 1.2 t C/(hm2.a). The increase in SOC was only 0.31, 0.30 and 0.12 t C/(hm2.a) for NPKS (9/10 N from NPK and 1/10 N from straw), NPK and NP, respectively; and the SOC in the NP, NK and CK treatments were approaching equilibrium and so did not rise or fall significantly over the 23-year experiment. A complete NPK plus manure fertilization program is recommended for this extremely arid region to maximize both yield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extremely arid conditions soil organic carbon organic C inputs XINJIANG
下载PDF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段建南 赵丽兵 +2 位作者 王改兰 李旭霖 武冬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9-482,共4页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 ,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 ,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 ;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 ,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 ...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 ,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 ,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 ;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 ,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 ;当地应采取有机肥与氮肥配施 ,磷肥在有机肥不足时配合氮肥施用等施肥措施 ;对低肥力土壤 ,可采用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土地生产力 黄土高原 施肥 栗褐土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农田氨挥发损失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1 位作者 陈磊 张少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4,共7页
采用密闭通气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连作小麦的原位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小麦昼夜都有氨挥发损失,全天的氨挥发速率在小麦孕穗期为14.69±4.86 g/(hm2.d),灌浆期为18.84±4.09 g/(hm2.d),成熟期为20.91±3.28 g/(hm... 采用密闭通气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连作小麦的原位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小麦昼夜都有氨挥发损失,全天的氨挥发速率在小麦孕穗期为14.69±4.86 g/(hm2.d),灌浆期为18.84±4.09 g/(hm2.d),成熟期为20.91±3.28 g/(hm2.d);昼间的氨挥发损失随小麦生育期的推移迅速增大。单施N、P的氨挥发速率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大幅度增加,单施M的氨挥发速率进入成熟期才大幅度增加。肥料配施可以明显增加小麦孕穗期昼间氨挥发损失速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麦灌浆期和成熟期昼间氨挥发速率。作物夜间的氨挥发损失小于白天相同处理的氨挥发损失,占白天氨挥发损失平均速率的比例也因生育期而异,孕穗期57.34%±15.93%、灌浆期37.78%±17.84%、成熟期13.73%±11.19%。小麦生育期氨挥发损失与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灌浆期降水对氨挥发的影响也因施用肥料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长期试验 小麦 氨挥发 原位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强 许明祥 +1 位作者 齐治军 王恒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研究了17年长期定位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表层(0—15cm)土壤物理性状没有明显退化,中层(15—30cm)和下层(30—45cm)土壤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长期施用化肥对水稳性团聚体影响大... 研究了17年长期定位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表层(0—15cm)土壤物理性状没有明显退化,中层(15—30cm)和下层(30—45cm)土壤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长期施用化肥对水稳性团聚体影响大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在表层、中层和下层土壤中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容重和孔隙度在表层和下层土壤中略有恶化,在中层土壤上得到改善。长期不同水平化肥单施对土壤物理性状无显著影响,而氮磷配施交互作用明显高于单施处理,且施肥效果为氮磷配施>氮肥处理>磷肥处理。处理N2P1最有利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长期定位试验 化肥 坡耕地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Ⅰ.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樊 被引量:100
5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对连续轮作、施肥15年后不同处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期轮作施肥降低了旱地黑垆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长期不种作物的休闲地酶活性最高,各处理比休闲地降幅... 在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对连续轮作、施肥15年后不同处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期轮作施肥降低了旱地黑垆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长期不种作物的休闲地酶活性最高,各处理比休闲地降幅为1 2%~20 6%。其它4种酶的活性则比休闲地有不同程度提高,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加26 0%~138 3%、22 5%~321 7%、31 4~157 8%、15 2%~483 3%。有机肥的作用明显大于化肥,豆科作物苜蓿、豌豆、红豆草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轮作 施肥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孝荣 郝明德 张春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黄土高原旱地 17a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土壤中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了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 ,导致其他元素有效态含量有所降低。土壤剖... 黄土高原旱地 17a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土壤中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了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 ,导致其他元素有效态含量有所降低。土壤剖面中 ,有效锌含量为 :施 Zn>施 B>施 Cu>CK>施 Mn,有效铜含量为 :施 Cu>CK>施 B>施 Zn。各处理土壤有效铁、锰含量均有所降低 ,有效铁含量为 :CK>施 Cu>施 M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肥料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几何方法评价长期施用化肥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可持续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许明祥 +2 位作者 刘国彬 齐治军 王恒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4-892,共9页
为了评价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三角形面积法,采样测定了长期施肥试验小区(17年)的土壤理化属性及作物产量,将所测定的18项指标划分并转化为土壤物理指数、养分指数和作物指数,并计算出可... 为了评价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三角形面积法,采样测定了长期施肥试验小区(17年)的土壤理化属性及作物产量,将所测定的18项指标划分并转化为土壤物理指数、养分指数和作物指数,并计算出可持续性指数(三角形面积)。结果表明,1)与对照(N0P0)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物理指数、养分指数、作物指数及可持续性指数平均增加16.0%、15.8%、64.1%和76.9%;2)单施氮、磷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0P0→N1P0\N0P1→N2P0\N0P2)而增加,分别较对照(0.66)增加了13.6%、68.2%和68.3%、81.8%,但低于临界值(1.3)42.3%、14.6%和14.6%、7.7%,说明单施化肥处理的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不可持续;3)氮磷配施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比临界值(1.3)高39.2%,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系统可持续顺序依次为N1P2(2.15)>N2P1(1.88)>N2P2(1.62)>N1P1(1.57)。处理N1P2(施N 55.2 kg/hm2,P2O590 kg/hm2)是该研究区坡耕地可持续作物轮作系统的最优化肥施用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化肥 坡耕地 几何方法 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黄土区人工牧草地有机氮组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丽霞 郝明德 彭令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55-57,84,共4页
黄土区人工牧草地 18年苜蓿连作对土壤耕层水解总氮、氨态氮、氨基酸氮及氨基糖氮含量有很大影响 ,不施肥条件下苜蓿连作能明显增加土壤耕层水解总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含量。连续施 P处理根层水解总氮、氨态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 黄土区人工牧草地 18年苜蓿连作对土壤耕层水解总氮、氨态氮、氨基酸氮及氨基糖氮含量有很大影响 ,不施肥条件下苜蓿连作能明显增加土壤耕层水解总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含量。连续施 P处理根层水解总氮、氨态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4 13.5 5 m g/ kg、5 8.39mg/ kg、16 9.83m g/ kg和 10 7.0 1mg/ kg;NPM处理土壤耕层水解总氮与对照相比增加 192 .5 8mg/ kg、氨基酸氮增加 2 2 3.4 4 mg/ kg、氨基糖氮增加 2 5 .6 6 m g/kg,而氨态氮含量则大幅度降低 ;在 6 0~ 10 0 cm不同处理的各形态氮含量接近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粮草轮作系统中不同苜蓿生长年限对土壤的水解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人工牧草地 土壤有机氮素组分
下载PDF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孝荣 郝明德 苏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29-30,45,共3页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 N、碱解 N含量影响不大 ,施用 B、Mn肥耕层土壤全 P、有效P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5 .0 %、9.2 %和 12 8.0 %、115 .8%。剖面土壤有机质、全 N、碱解 N含量各施肥处理在 0~ 4 0cm土层含量均高于...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 N、碱解 N含量影响不大 ,施用 B、Mn肥耕层土壤全 P、有效P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5 .0 %、9.2 %和 12 8.0 %、115 .8%。剖面土壤有机质、全 N、碱解 N含量各施肥处理在 0~ 4 0cm土层含量均高于 CK、4 0~ 12 0 cm土层含量低于 CK,12 0~ 2 2 0 cm土层含量再次高于 CK。各个剖面 B、Zn处理的全 P含量高于 CK,施 Mn处理全 P低于 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定位试验 微量元素肥料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紫花苜蓿草地氨挥发损失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密闭通气法研究了紫花苜蓿草地原位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紫花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 L)草地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昼夜都有氨挥发损失;连作苜蓿草地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的昼夜平均氨挥发速率分别为54.3、111.6和181.9μg/(m... 采用密闭通气法研究了紫花苜蓿草地原位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紫花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 L)草地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昼夜都有氨挥发损失;连作苜蓿草地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的昼夜平均氨挥发速率分别为54.3、111.6和181.9μg/(m2.h);连作苜蓿草地的昼夜氨挥发速率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迅速增加;施P 26.2 kg/hm2可以降低连作苜蓿草地的氨挥发损失;轮作苜蓿草地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的昼夜平均氨挥发速率分别为49.2、346.5和149.1μg/(m2.h);轮作改变了氨挥发速率的变化规律,现蕾期比连作高2.1倍,开花期比连作低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紫花苜蓿 氨挥发原位 长期试验
下载PDF
半干旱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0
11
作者 李科江 张素芳 +4 位作者 贾文竹 宋平忠 刘树庆 霍习良 王玉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与施用各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施用化肥处理产量最高,全年产量为65085kg/hm2;... 本文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与施用各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施用化肥处理产量最高,全年产量为65085kg/hm2;2、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增加;3、高碳类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有较好的效果;4、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绿肥表现最佳;5、对土壤水分类型及孔隙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6、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促进了微团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定位试验 长期施肥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基于GRACE和GRACE-FO的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立良 王宇 +3 位作者 江善虎 卫林勇 王孟浩 张怡雅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2,共7页
基于GRACE和GRACE-FO卫星陆地水储量遥感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重建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分析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3月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探究... 基于GRACE和GRACE-FO卫星陆地水储量遥感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重建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分析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3月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探究影响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LSTM模型可以有效填补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上、中、下游下降趋势依次增大,陆地水储量与地下水储量的变化特征高度相关;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年陆地水储量变化量与年降水量和年干燥度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受到降水和蒸散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GLDAS 水量平衡方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