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ow and Steady: The Cautious Use of Neuroleptics in a Patient with Andersen-Tawil Syndrome
1
作者 Fahad Alkhalfan Bharadwaj Adithya-Sateesh +3 位作者 Girma M. Ayele Merve Otles Rediet T. Atalay Miriam Michael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2年第10期414-421,共8页
Long QT syndrome (LQT) is a disease of cardiac repolarization caused by alterations in the transmembrane potassium and sodium currents. This results in prolongation of the QT interval on electrocardiography (EKG) and ... Long QT syndrome (LQT) is a disease of cardiac repolarization caused by alterations in the transmembrane potassium and sodium currents. This results in prolongation of the QT interval on electrocardiography (EKG) and can result in torsade de pointes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atient who has Anderson Tawil syndrome;a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 with a history of cardiac arrhythmias who developed acute paranoid schizophrenia that was refractory to treatment with non-QT-prolonging drugs and required institution of neuroleptics to control her psychiatric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q-t Schizophrenia NEUROLEPTIC Anderson Tawil syndrome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
下载PDF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全身麻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家和 王惠军 成文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总结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患者全身麻醉的经验。方法LQTS患者36例,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60%N2O和1%~2%异氟醚,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目的总结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患者全身麻醉的经验。方法LQTS患者36例,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60%N2O和1%~2%异氟醚,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持续监测BP、HR、SpO2和PETCO2。记录麻醉前和术中ECG,测量Q-T值并计算出Q-Tc值。术后应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镇痛镇静。结果所有患者各时点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个别患者麻醉诱导后Q-Tc值有轻微下降,但Q-T间期无明显延长;术中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意外发生。结论此种麻醉方式及用药对LQT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麻醉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QT Correction Method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of a Community Hospit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3
作者 Koren Hyogene Kwag Ibrahim Kak +5 位作者 Ying Li Walid Khass Alec McKechnie Oksana Nulman Brande Brown Manoj Chhabra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IE 2024年第1期107-121,共15页
Objective:Accurate measurement of QT interval,the ventricular action potential from depolarization to repolarization,is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Long QT syndrome.The most effective QT correction(QTc)formul... Objective:Accurate measurement of QT interval,the ventricular action potential from depolarization to repolarization,is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Long QT syndrome.The most effective QT correction(QTc)formula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although it has intrinsically greater extremes in heart rate(HR)and is more susceptible to errors in measurement.The authors of this study compare six dif-ferent QTc methods(Bazett,Fridericia,Framingham,Hodges,Rautaharju,and a computer algorithm utilizing the Bazett formula)for consistency against variations in HR and RR interval.Methods:Descriptive Retrospective Study.We included participants from a pediatric cardiology practice of a community hospital who had an ECG performed in 2017.All participants were healthy patients with no past medical history and no regular med-ications.Results:ECGs from 95 participants from one month to 21 years of age(mean 9.7 years)were included with a mean HR of 91 beats per minute(bpm).The two-sample paired t-test or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assessed for any difference between QTc methods.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every combination of two QTc formulae.The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explored the QTc/HR and QTc/RR relationships for each formula.Fridericia method was most independent of HR and RR with the lowest absolute valu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Bazett and Computer had moderate correlations,while Framingham and Rautaharju exhibited strong correlations.Correlations were positive for Bazett and Computer,reflecting results from prior studies demonstrating an over-correction of Bazett at higher HRs.In the linear QTc/HR regression analysis,Bazett had the slope closest to zero,although Computer,Hodges,and Fridericia had comparable values.Alternatively,Fridericia had the linear QTc/R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closest to zero.The Bland-Altman method assessed for bias and the limits of agreement between correction formulae.Bazett and Computer exhibited good agreement with minimal bias along with Framingham and Rautaharju.To account for a possible skewed distri-bution of QT,all the above analyses were also performed excluding the top and bottom 2%of data as sorted by heart rate ranges(N=90).Results from this data se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all participants(N=95).Conclusions:Overall,the Fridericia correction method provided the best rate correction in our pedia-tric study co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cted QT interval QT prolongation long QT syndrome ELECTROCARDIOGRAM retrospective study bazett fridericia FRAMINGHAM hodges rautaharju computer algorithm
下载PDF
长Q-T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4
作者 杨德彦 陈太波 +2 位作者 方全 程康安 高鹏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长Q-T间期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先天性5例(首次发病4~27岁),获得性6例(首次发病58~80岁);首发症状9例为晕厥,2例为心悸。6例予补钾治疗,5... 目的探讨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长Q-T间期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先天性5例(首次发病4~27岁),获得性6例(首次发病58~80岁);首发症状9例为晕厥,2例为心悸。6例予补钾治疗,5例予补镁治疗,5例先天性者均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中植入ICD1例,植入起搏器1例。治疗后Q-T/Q-TC间期缩短;有5例晕厥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发。结论长Q-T间期综合征为心源性晕厥原因之一;先天性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补钾、镁为重要治疗措施。先天性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反复晕厥者应植入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间期综合征 Q—T间期 晕厥
下载PDF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疗效分析
5
作者 孙华群 袁晓虹 +1 位作者 方永生 郑新权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对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例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Q-TC间期(0.562±0.052s)较术前(0.578±0....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对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例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Q-TC间期(0.562±0.052s)较术前(0.578±0.039s)略缩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T波由切迹、双峰变为光滑。随访24~30个月仅1例晕厥复发。结论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是有效的,但发病机制不同者疗效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q-tC间期 T波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SCN5A基因突变相关儿童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6
作者 张海燕 姚如恩 许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SCN5A基因突变与儿童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8例心律失常合并SCN5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中男7例、女1例,年龄5.5(2.5~7.0)岁。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为87.5%(7... 目的:探讨SCN5A基因突变与儿童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8例心律失常合并SCN5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中男7例、女1例,年龄5.5(2.5~7.0)岁。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为87.5%(7/8)。其中1例晕厥发作与窦性静止、房扑有关,6例晕厥发作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有关。6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中,结合心电图及基因检查,4例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Brs),1例为3型长QT间期综合征(LQT3),1例为Brs合并LQT3。3例患儿合并有左心功能射血分数的明显下降。结论:SCN5A基因突变与儿童恶性心律失常有关,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应尽早行基因组测序予以精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5A基因 BRUGADA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
下载PDF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T波电交替致反复心室颤动一例
7
作者 徐元园 李志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6-878,共3页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能有效地完成自身循环,使复极过程不协调就可能发生TWA。TWA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本文报道1例aLQTS伴TWA致反复心室颤动的病例,当多种心电现象合并出现时,更是临床上提示有一定猝死风险的预警心电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T波电交替 心室颤动
下载PDF
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Long QT Syndrome
8
作者 Jiayi Wu Wei Tang +4 位作者 Kai Zhang Kai Li Jianwen Wang Youjia Yu Feng Che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2年第4期190-193,共4页
Identifica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SCD)with a structurally normal heart remain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in forensic pathology.Long QT syndrome(LQTS)is known as an inherited or acquired channelopathy,which is charac... Identifica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SCD)with a structurally normal heart remain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in forensic pathology.Long QT syndrome(LQTS)is known as an inherited or acquired channelopathy,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prolonged QT interval,and is likely to cause SCD in young adults.In this circumstance,no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heart can be found anatomically or histologically in the LQTS victims.Thus,postmortem LQTS diagnosis is mainly 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genetic testing.Here,we reported a 26‑year‑old woman who was found dead at home with a history of unexplained syncope.Her clinical records and an electrocardiograph(ECG)obtained 3 months before her death showed a QTc interval of 539 ms which implicates the diagnosis of LQTS.Although the 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lacked specificity,we noticed enhanced lipofuscin accumulation in cardiomyocytes,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LQTS.After excluding potential diseases and injuries,we made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as LQTS according to ECG,clinical history,and forensic postmortem findings.In conclusion,we provide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n SCD case due to LQTS,which might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nsic postmortem SCD diagnosis with nonstructural cardia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RDIOGRAPH long QT syndrome QT interval sudden cardiac death
原文传递
合并长R-R间歇的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薛社亮 周燕娟 +3 位作者 庄志方 蔡高军 师干伟 翁伟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睡眠参数,并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26例房颤患者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38例)和房颤无长间歇组(88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及合并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OSAS患者有67例,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71.1%(27/38),房颤无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45.5%(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6.1±12.1)次/h、(20.0±12.3)s,房颤无长间歇组相应平均值分别为(7.4±5.6)次/h、(8.2±4.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OSAS、AHI均与房颤长间歇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HI是房颤长间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长R-R间歇的房颤患者OSAS的发生率较高,AHI的增高可以预测房颤长间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下载PDF
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大一 李翠兰 +6 位作者 王乐信 王俊 林建智 刘文玲 李建峰 李志明 李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探讨β 阻断剂治疗无效的长QT综合征 (LQTS)的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的疗效 ,选择 4例确诊为LQTS ,服用 β 阻断剂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LCSD。 4例手术均成功 ,其中只有 1例发生短暂的左眼充血和Horner′s综合征 ,但随后... 探讨β 阻断剂治疗无效的长QT综合征 (LQTS)的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的疗效 ,选择 4例确诊为LQTS ,服用 β 阻断剂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LCSD。 4例手术均成功 ,其中只有 1例发生短暂的左眼充血和Horner′s综合征 ,但随后症状逐渐减轻 ,出院时症状几乎完全消失。术中切除神经节后即有校正的QT间期 (QTc)缩短 ,由 0 .5 4± 0 .0 8s降低到 0 .5 1± 0 .0 6s(P =0 .0 96 ,n =4 )。 2 4h动态心电图上测得的平均QTc术后与术前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卧式踏车运动试验显示 ,手术前 ,病人运动后T波形态较之运动前有很大变化 ;而手术后运动后T波形态较之运动前则很少发生变化 ;另外 ,术前运动后QTc升高较多 ,而术后运动后QTc变化很小 ,提示术前LQTS病人受交感神经影响较大 ,而术后LQTS病人较少受交感神经的影响 ,说明切除交感神经的效果明显。术后跟踪随访 5个月 ,仅 1例术前经常发作长时间晕厥的患者发生过 2次时间短暂的晕厥 ,初步显示LCSD手术对服用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腔镜 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治疗 长QT综合征
下载PDF
普萘洛尔对21例长Q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4 位作者 刘文玲 李运田 商丽华 马志敏 李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12-415,共4页
观察β 阻断剂普萘洛尔对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疗效。选择适于服用β 阻断剂又能规律服药的 2 1例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 2 4 .4± 12 .4岁 ,首次发病年龄 11.2± 11.1岁。跟踪观察的时间为 15 .9±... 观察β 阻断剂普萘洛尔对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疗效。选择适于服用β 阻断剂又能规律服药的 2 1例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 2 4 .4± 12 .4岁 ,首次发病年龄 11.2± 11.1岁。跟踪观察的时间为 15 .9± 32 .8个月。服用普萘洛尔的剂量为 6 3± 4 4mg/d ,按体重计算为 1.3± 0 .7mg/kg ,到达 2± 4mg/kg的患者有 3例 (14 .3% )。部分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由于本身的基础心率较慢 ,普萘洛尔很难加到所需剂量 ,故服用普萘洛尔的同时 ,有 8例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1例安装起搏器、1例埋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2例服用美西律。普萘洛尔使QT间期 (QTc)从用药前的 5 70± 70ms降低到 5 0 0± 6 0ms(P <0 .0 0 0 1) ;同时心率并未降低 (分别为 6 5± 11次 /分和 6 5± 10次 /分 ,P =NS)。用药前有晕厥发作的 19例用药后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平均晕厥发作次数由 1.90± 1.72次 /年降至 0 .17± 0 .4 0次 /年 ,P =0 .0 2。单纯普萘洛尔与联合治疗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普萘洛尔能有效降低大多数LQTS患者的晕厥次数 ,缩短复极时程 ,但对那些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可能需联合应用其它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长QT综合征 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 Β-阻断剂
下载PDF
76个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李运田 秦绪光 刘文玲 周金台 王吉云 李蕾 马志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14-418,共5页
为研究我国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治疗情况 ,选择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LQTS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的家系 7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 6或 12导联ECG同步记录 ,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症者发病年... 为研究我国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治疗情况 ,选择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LQTS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的家系 7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 6或 12导联ECG同步记录 ,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症者发病年龄 17.2± 14 .8岁 ,在 2 0岁以前发病的占 5 9.2 % ;以女性居多 ;发病症状有晕厥、黑、心悸、胸闷及其它如抽搐、胸背痛、头晕等 ;诱发因素有情绪紧张或激动、劳累、运动或体力劳动等 ;患者的QTc值为 0 .5 6± 0 .0 9s。LQTS患者的ECG上T波多变 ,QT间期可出现暂时正常化。在 76个LQTS先证者中 ,同时伴聋哑 1例 ,预激综合征 1例 ,心肌炎 2例 ,束支阻滞 2例 ,一过性房室阻滞 1例 ,高血压病 2例。根据ECG特点预测LQTS患者的基因型 :LQT1占 (31.6 % ) ,LQT2占 (5 3.9% ) ,LQT3占 (3.9% ) ,其余 (10 .5 % )心电图特征不明显 ,无法预测。多数患者服用 β 阻断剂类药物有效 ;在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中 ,有 4例安装起搏器 ,1例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15例进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 ,其中多数继续服用 β 阻断剂。结论 :我国的LQTS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根据ECG特点对LQTS患者进行的基因分型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的LQTS患者可能以LQT2为主。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体 表心电图 校正的QT间期 基因型预测 Β-阻断剂
下载PDF
QT间期延长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翠翠 王鸿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13-2315,共3页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商等多方关注。现对导致QT间期延长的原因、QT间期的测量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尖端扭转室速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其与QT比值的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丹军 杨琳 +5 位作者 薛小临 杨海涛 王惠 孙超峰 王东琦 崔长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LQTS)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及Tp-e/QT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QTS的14个家系,对家系成员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记录先证者(包括发作期和稳定期)、无症状者及家族中正常者共149例成...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LQTS)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及Tp-e/QT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QTS的14个家系,对家系成员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记录先证者(包括发作期和稳定期)、无症状者及家族中正常者共149例成员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心电图校正QT(QTc)间期、Tp-e间期以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先症者发病年龄19.2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7.1%。患者以女性居多,均以晕厥为主要发病表现。运动及情绪激动诱发12例,休息或睡眠时发生2例。先证者和无症状患者的QTc间期、Tp-e间期及Tp-e/QT显著大于家系其他正常成员(P≤0.05)。先证者发作期的Tp-e间期及Tp-e/QT大于稳定期(P≤0.05)。结论伴有晕厥的长QT综合征患者Tp-e间期延长,Tp-e/QT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动态观察LQTS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成为预测LQTS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心电图 T波峰-末间期 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11例随访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吉云 刘文玲 梅运清 商利华 马山 马志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的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的LQTS的疗效。方法 对11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LCSD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有Homer’s综合征。术后2±7天,24h动态... 目的 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的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的LQTS的疗效。方法 对11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LCSD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有Homer’s综合征。术后2±7天,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HR)基本不变,最大HR由术前的103±14次/分略下降到术后的97±12次/分,而最小HR由43±5略升高到46±5次/分;运动试验中所能达到的最大HR明显下降,由术前的145±16次/分降低到术后的127±11次/分(P〈0.01,n=10)。随访16(14—25)个月,QTc值由术前的0.55±0.05下降到0.48±0.04s(P〈0.01,n=11);同时发现手术后LQTS患者ECG上有顿挫T波变光滑的现象。随访期间1例有过3次短暂晕厥发作,其余患者皆无症状。结论 LCSD对药物不能控制的LQT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校正的QT间期 运动试验 T波
下载PDF
2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4 位作者 史俊忠 何勇 柳荫 张利华 薛玉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Tdp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Jackman分类法,将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15例,多为药物、电解质紊乱(低钾、镁、钙)及各种原因...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Tdp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Jackman分类法,将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15例,多为药物、电解质紊乱(低钾、镁、钙)及各种原因所致心动过缓基础上引起。Ⅱ型儿茶酚胺依赖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1例为儿茶酚胺依赖型,另1例为长间歇依赖型。Ⅲ型(短联律间期室早所致Tdp)4例,其中2例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另2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用异搏定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有特效,其余对镁盐治疗有效;同时针对不同病因病情采取综合治疗。结果除1例及外伤未来得及治疗死于室颤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后30min^24h以内得到控制。结论Tdp多数为Ⅰ型,均有晕厥发作,部分患者发生心室颤动。Ⅲ型中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异搏定治疗有特效。其余以镁盐及针对病因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均使Tdp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间期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奇山 黄仁彬 肖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哪些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有关。方法:对98例发病2小时内人住我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记录了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测定了每一例的心电图QT间期,用Bazettformula方法计算了经心率校正... 目的:分析哪些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有关。方法:对98例发病2小时内人住我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记录了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测定了每一例的心电图QT间期,用Bazettformula方法计算了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并测定了每一例患者的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和血糖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校正后QT间期即QTc与年龄、性别、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及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平均QTc间期为469.80±24.19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女性、低血钾及血糖为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相对危险度为4.23,低血钾(<3.5mmol/L)者与正常血钾者比较相对危险度为2.86,高血糖(>7.4mmol/L)患者相对于非高血糖患者(≤7.4mmol/L)的相对危险度为1.10。结论:女性、低血钾浓度及高血糖水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长QT间期综合征 危险因素 校正后QT间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独立危险因素 QTC间期延长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对危险度 心电图QT间期
下载PDF
继发性长QT综合征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志红 王晓燕 +1 位作者 张云哲 智亚欣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13-316,共4页
长QT综合征(long-QT syndrome,LQTS)为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及离散度增大的一种疾病,其危险性在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 P)、心室颤动的发生,临床表现为晕厥、搐搦或猝死。LQTS包括遗传性长QT综合征(c LQ... 长QT综合征(long-QT syndrome,LQTS)为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及离散度增大的一种疾病,其危险性在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 P)、心室颤动的发生,临床表现为晕厥、搐搦或猝死。LQTS包括遗传性长QT综合征(c LQTS)和继发性长QT综合征(aLQTS),a LQTS在临床工作中较cLQTS更为常见,具有潜在致命性,是院内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推荐的QT/QTc间期延长的临界值范围内,利用不同的QT/QTc间期计算方法,尽量准确评估心室复极,可预测TdP并进一步降低猝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QT/QTc间期
下载PDF
克唑替尼致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戎佩佩 陈敏 +1 位作者 刘虹 刘晓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对策。方法报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致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遗传、低血钾、合并用药等,... 目的探讨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对策。方法报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致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药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遗传、低血钾、合并用药等,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心电图。治疗原则包括及早诊断、停用可疑药物、积极补钾和应用硫酸镁等。结论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为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高危人群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唑替尼 长QT间期综合征 文献复习
下载PDF
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有城 朱俊 欧阳非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长QT间期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TdP的发生机制已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触发机制有关。本文对3例不同病因的长QT间期综合征(LOTS)伴TdP的电生理和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记录进行了研究... 长QT间期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TdP的发生机制已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触发机制有关。本文对3例不同病因的长QT间期综合征(LOTS)伴TdP的电生理和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记录进行了研究。观察到如下特点:①心室刺激(程序或递增刺激)结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均不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②全部患者心电图上均能记录到巨大U波;③2例患者,在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复极化[3]相期记录到一个驼峰形波,即为后去极化(EAD),该驼峰形波与体表心电图上巨大U波同步发生。本研究表明EAD在LQTS伴TdP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综合征 心动过速 早期后去极 电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