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荚长豇豆品质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陈德琴 彭丽平 +1 位作者 王伦兴 王霖岚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1期17-21,共5页
以青荚长豇豆为试验原材料,通过调整护色剂添加含量、烘烤时间与烘烤温度来进行试验,以产品外观、水分含量、维C含量响应指标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研究干燥方式对青荚长豇豆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最佳条件为护色剂(碳酸氢钠... 以青荚长豇豆为试验原材料,通过调整护色剂添加含量、烘烤时间与烘烤温度来进行试验,以产品外观、水分含量、维C含量响应指标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研究干燥方式对青荚长豇豆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最佳条件为护色剂(碳酸氢钠)添加量0.4%,烘烤时间5.5 h,烘烤温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荚长豇豆 温度 水分 维C
下载PDF
25份长荚豇豆品种萌芽期耐冷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黄伟康 符启位 +3 位作者 郭静依 冯青 贾静静 罗丰 《长江蔬菜》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研究以25份长荚豇豆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测量14℃低温胁迫下与25℃常温下的发芽率、胚根长、胚根质量、总鲜质量,并计算相对值等6个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长荚豇豆耐冷性。结果表明,低温... 本研究以25份长荚豇豆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测量14℃低温胁迫下与25℃常温下的发芽率、胚根长、胚根质量、总鲜质量,并计算相对值等6个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长荚豇豆耐冷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2号和18号品种RGR无影响,对18号品种RGI无影响,对4号和20号品种RTM无影响,但对其他品种的RGR、RGI、RVI、RRL、RRM、RTM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为RGI,其变异系数高达42.07%,其次为RRM,变异系数为36.06%,RTM最小,变异系数为7.4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6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权重和隶属函数的分析得到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25份豇豆品种的耐冷性分为3类,Ⅰ类为耐冷较差型共有8个品种,Ⅱ类为中度耐冷型共有16个品种,Ⅲ类为耐冷型共有1个品种,为18号品种。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豇豆萌芽期耐冷性评价最优回归方程为:D=-1.27+0.004X_(1)+0.01X_(2)+0.01X_(3)+0.005X_(4)+0.04X_(5)+0.002X_(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耐冷性 萌芽期
下载PDF
99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及其枯萎病抗性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琴 黄伟康 +4 位作者 符启位 黄国宋 朱朝华 孔祥义 罗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80,85,共12页
为充分挖掘与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质且抗枯萎病的豇豆种质,试验收集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材料,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法,综合比对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23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99份长荚豇豆品种... 为充分挖掘与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质且抗枯萎病的豇豆种质,试验收集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材料,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法,综合比对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23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变异系数大多大于10%,其中叶片含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性状最稳定,而枯萎病田间发病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豇豆抗病选育的方向。23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10个主成分,10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654%,能较好代替23个农艺性状来评价99份长荚豇豆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9份长荚豇豆材料在Euclidean距离为4.5时可分为四大类,其中Ⅱ类综合表现优良,抗病等级较高,适合推广种植,也可作为抗枯萎病育种材料,Ⅳ类抗枯萎病能力弱,不适合推广种植。综合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南繁五号、林丰真如意、林丰如意三号、彩绿二号、泰国十一号、美美满满、翠深似海、吉丰608、F-1815和大富豪10个品种,豆荚性状表现优良,抗枯萎病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抗枯萎病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功能反应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伟康 陈积杰 +3 位作者 郭静依 符启位 黄国宋 罗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明确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豇豆上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的控害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田间释放捕食螨对普通大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随着蓟马密度增... 为明确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豇豆上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的控害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田间释放捕食螨对普通大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随着蓟马密度增加,捕食螨日取食量逐渐增加。不同温度下捕食螨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模型。捕食螨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捕食效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搜寻效应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捕食螨密度增加,个体间自我干扰能力增加,其捕食作用率反而减小,在猎物固定而捕食螨数量增加的条件与猎物捕食螨成比例增加的条件下,干扰反应模型分别为E=0.0841P^(-0.708)、E=0.6126P^(-2.907)。综合可知,在田间释放捕食螨400头·m^(-2)时,3 d时的防效可达59.65%,且连续释放2次捕食螨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普通大蓟马 巴氏钝绥螨 捕食效能 功能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