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袁剑英 王天奇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贤 雷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牧吉油砂矿和套保油田等油区。笔者在松南西斜坡发现一条大型"人字"形沟谷体系,该沟谷体系对白城水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河道上的探井都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套保和图牧吉油田(距离主力生油凹陷达120km)的成因也与沟谷体系有关。嫩一、二段湖相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沟谷体系的高孔—高渗储层以及单倾斜坡使得长岭凹陷生成的油气具备了向西部斜坡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因此,盆缘发育的"人字"形沟谷体系及其控制的河道沉积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圈闭条件,沿着"高速公路"就可以实现"源外"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盆缘沟谷体系 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 源外找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呼和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寿梅 卢双舫 +2 位作者 李军辉 刘秋宏 陈学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0-1190,共11页
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呼和湖凹陷断裂特征、断裂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以T_(22)和T_(04)反射层为界,划分为3套构造层,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构造层、中部断坳构造层... 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呼和湖凹陷断裂特征、断裂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以T_(22)和T_(04)反射层为界,划分为3套构造层,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构造层、中部断坳构造层,上部坳陷构造层,其中上部构造层中断裂不发育。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下部断裂系统展布方向主要是北东东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上部断裂系统展布方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分别为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断裂,早期伸展中期走滑断裂和早期伸展中期走滑晚期反转断裂。断裂的主要形成时期为南屯组末期、伊敏组末期和青元岗组末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其中在主力生油洼槽及其周边的几个控陷断层附近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湖凹陷 断裂特征 断裂演化 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关于不整合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通道的讨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圣柱 林会喜 张奎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不整合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的结构类型、岩性和物性等特征,研究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不整合面作为油气长距离横向运移通道,需要满足严格的构造... 不整合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的结构类型、岩性和物性等特征,研究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不整合面作为油气长距离横向运移通道,需要满足严格的构造地质背景及不整合垂向结构类型。不整合区域分布稳定、上部底砾(砂)岩或下部半风化岩石高孔渗性连通层有利于油气的长距离运移,反之则只能作为油气局部运移通道或无效通道。在不整合输导性分析中要注重不整合垂向岩性配置和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的分析,同时应结合断层和砂体等输导要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整合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长距离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下载PDF
砂体输导层油气运移速率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宫亚军 王金铎 +4 位作者 曾治平 王建伟 牛靖靖 范婕 闵飞琼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4,共8页
运移速率是控制地质介质中油气等流体运移特征的重要参数,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速率模型来描述具有典型孔隙介质特征的砂体输导层中油气等流体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基于现有常规的孔隙介质流体运移速率模型,结合油气运移的非线性动力特征... 运移速率是控制地质介质中油气等流体运移特征的重要参数,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速率模型来描述具有典型孔隙介质特征的砂体输导层中油气等流体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基于现有常规的孔隙介质流体运移速率模型,结合油气运移的非线性动力特征,得到了砂体输导层油气运移速率新模型。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等输导层为例,验证了新模型的计算步骤、参数表征以及资源评价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砂体输导层油气运移速率具有极强的非线性动力特征,运移速率随阻力梯度与动力梯度比的增加呈幂律减小,运移速率是动力机制与运聚量之间的关键环节,砂体输导层中油气运聚量受控于运移速率、等效输导通道以及充注时间,研究为砂体输导层中油气运移定量分析和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输导层 油气运移速率 油气运聚量 等效输导通道 潜力评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油砂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及对油气运移通道的预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洪浩 单玄龙 +1 位作者 管宏图 孙哲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上白垩统油砂矿藏为例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油砂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层内非均质性要比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强,并且其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储层非均质...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上白垩统油砂矿藏为例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油砂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层内非均质性要比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强,并且其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储层非均质性参数对油气运移通道进行预测,认为在断层不发育的构造简单斜坡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为水下分流河道下部和河口坝中的粗粒砂体,而远砂坝和席状砂砂体由于泥岩隔层、夹层、物性差和砂体层薄的原因不具备砂体连通或油气运移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矿藏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影响因素 油气运移通道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文利 《天然气技术》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通过对滨北地区萨葡高储层的油气输导层砂体展布、区域盖层底面形态、断层倾角和流体压差等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别阐明了级差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分割槽优势等4种类型优势通道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然后采用了... 通过对滨北地区萨葡高储层的油气输导层砂体展布、区域盖层底面形态、断层倾角和流体压差等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别阐明了级差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分割槽优势等4种类型优势通道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然后采用了单因素叠加和多信息叠合两种研究方法对滨北地区萨葡高储层的油气运移优势通道进行了预测,沿克山—依龙背斜带向北的方向应该是萨葡高储层油气优势运移的主要方向,而自乌裕尔凹陷向富裕构造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油气运移 优势通道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7
作者 赵军 马建英 +3 位作者 周可佳 王昌丽 董越崎 李晓静 《录井工程》 2023年第4期137-143,共7页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显示活跃,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油井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近些年该区勘探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对油气成藏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钻井资料揭示港西、孔店凸起周缘普遍发育生物灰岩,基于油...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显示活跃,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油井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近些年该区勘探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对油气成藏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钻井资料揭示港西、孔店凸起周缘普遍发育生物灰岩,基于油源对比,识别出中旺次洼、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和中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为生烃母质,并结合断层活动和原油密度分布,判断长期活动的断层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齐家务背斜生物灰岩为首要油气勘探目标,其次为中旺次洼断阶带云灰质页岩,据此指导该区部署井位2口,探索生物灰岩低成熟度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模式 黄骅坳陷 中旺-齐家务地区 沙一下亚段 生物灰岩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轮南油田三叠系隐蔽油藏综合地质研究
8
作者 杨彦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针对轮南油田3井区非主力层T2^0小层砂体薄、井控程度低、油水关系矛盾、砂体展布不明等问题,采用精细地层对比、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低阻油层识别等技术,多学科多角度有机结合,提出"鞍桥"(相邻2个正向构造之间最高连接部位)... 针对轮南油田3井区非主力层T2^0小层砂体薄、井控程度低、油水关系矛盾、砂体展布不明等问题,采用精细地层对比、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低阻油层识别等技术,多学科多角度有机结合,提出"鞍桥"(相邻2个正向构造之间最高连接部位)是油气调整运移通道的概念,突破了原有T20砂体分布零散、不连续、不成规模的判断。研究结果表明:T2^0小层为一个具有统一油水界面的隐蔽型油藏,实现了该油田滚动增储190×10^4t,运用该项成果成功实现了老油田增储建产目的,原油产量达到5×10^4t/a。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隐蔽油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藏 薄砂层 低阻油层 鞍桥 运移通道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与浅层气识别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颜承志 施和生 +3 位作者 李元平 李杰 朱焱辉 王秀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
珠江口盆地已进行大量水合物钻探,是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结合白云凹陷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和相干属性切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典型地震剖面上识别了强振幅异常、似海底反射、块体搬运沉积、空白反射带、多边形断... 珠江口盆地已进行大量水合物钻探,是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结合白云凹陷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和相干属性切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典型地震剖面上识别了强振幅异常、似海底反射、块体搬运沉积、空白反射带、多边形断层及局部构造高地等特征,认为识别的气烟囱、正断层、多边形断层等与发现的珠海组气层相连通,且强振幅异常可以反映水合物在该区的分布。结合钻井资料对水合物及浅层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白云凹陷研究区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的分布主要受深部气藏和流体运移通道影响,深部热成因气为气藏的重要气体来源,流体运移通道主要包括起源于下部气藏的气烟囱、正断层以及浅层渗透性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天然气水合物 浅层气 特征识别 成藏控制因素 热成因气 流体运移通道
下载PDF
渤中29-4油田成藏分析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桂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1-4,145,共4页
渤中29-4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复杂断块中型油气田,成藏分析表明,渤中29-4油田为明下段沉积期后形成,油气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少量来自沙一段-沙二段;明化镇组天然气主要为生物降解气,古近系天然气为与油伴生的油型气,具有多期充注的特点... 渤中29-4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复杂断块中型油气田,成藏分析表明,渤中29-4油田为明下段沉积期后形成,油气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少量来自沙一段-沙二段;明化镇组天然气主要为生物降解气,古近系天然气为与油伴生的油型气,具有多期充注的特点。油气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断层控制了下降盘油气运移,断层-砂体耦合形成的油气优势通道控制了断阶带、凸起区油气富集。渤中29-4油田勘探过程表明刻画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是复杂断裂带寻找油气有利勘探区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渤中29-4油田 成藏分析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储层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远高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8期125-125,共1页
油气成藏研究是油田井位部署的重要依据。油气成藏的好坏与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盖层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七里村油田为例,对低渗储层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成藏规律 控制因素 烃源岩 运移通道
下载PDF
姬塬油田延安组成藏规律研究
12
作者 麻宇杰 赵军辉 韩愈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8期175-175,共1页
本文对姬塬油田延安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研究区延长组油源供给主要来源于长7、长6和长8储层;延长组油气沿着侵蚀端面向延安组进行运移;致密砂岩、泥岩对储层起封闭作用;受压实构造、岩性遮挡共同作用形成研究区... 本文对姬塬油田延安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研究区延长组油源供给主要来源于长7、长6和长8储层;延长组油气沿着侵蚀端面向延安组进行运移;致密砂岩、泥岩对储层起封闭作用;受压实构造、岩性遮挡共同作用形成研究区延长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规律 烃源岩 油气运移通道 储油层 盖层组合
下载PDF
胜坨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明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保持油田产量缓慢递减等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储量增长。至2018年底,勘探开发历程已达50余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2×10^(8)t,累计生产原油1.93×10^(8)t,2018年末仍稳产150.00×10^(4)t以上。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紧靠油源的大型背斜构造背景,多种类型储层、圈闭及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构成了胜坨油田优越的成藏条件。早期注水开发,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层系细分与井网油藏矢量调整、韵律层细分挖潜等精细开发技术以及高勘探程度阶段油田主体周缘砂砾岩、浊积岩油藏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胜坨油田持续增储及长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运移通道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胜坨油田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