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ASDYNAMIC AND ELECTROMAGNE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ARC ROOTS IN A TUBULAR ARC HEATER
1
作者 顾炳武 吴承康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The gasdynamic and electromagne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arc roots in a tubular arc heater are analyzed.Magnitude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are estimated through numerical modelling,and the overall action on... The gasdynamic and electromagne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arc roots in a tubular arc heater are analyzed.Magnitude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are estimated through numerical modelling,and the overall action on the arc assessed.It is found that the actions on the arc in the rear electrode can be balanced in a stable manner and the arc root can be stabilized at a certain axial position.In the front electrode,the various factors cannot be balanced,and the are root can only stay within the electrode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recurrent shunting.These conclusions agree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heater arc stabilization arc position
下载PDF
CO_(2)电弧等离子加热器电热特性研究
2
作者 朱兴营 欧东斌 +3 位作者 杨国铭 曾徽 张智 文鹏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对管状阴极轴线式CO_(2)电弧等离子加热器的电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电流、气体流量、励磁电流和前电极长径比对电弧加热器的伏安特性和热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相似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加热器伏安特性和热损... 对管状阴极轴线式CO_(2)电弧等离子加热器的电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电流、气体流量、励磁电流和前电极长径比对电弧加热器的伏安特性和热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相似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加热器伏安特性和热损失系数的近似表达式。研究结果发现,CO_(2)气体流量和电弧电流对加热器的伏安特性和热效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前电极的长径比和励磁电流则只对热效率具有影响。电弧加热器伏安特性和热损失系数的回归公式计算值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伏安特性回归误差<10.0%,热损失系数回归误差<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电弧等离子加热器 伏安特性 热效率
下载PDF
电弧加热高焓风洞Ma=10 AGARD-B标模测力试验
3
作者 张婷婷 林键 +2 位作者 郭跃 宋华振 纪锋 《气体物理》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高超声速设备的试验能力对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受制于加热器技术,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能够模拟的最高Mach数不超过10。电弧加热器是高焓风洞的重要设备,将电弧加热高焓风洞用于常规气动力试验,为提高试验模拟Mach数开辟了新的... 高超声速设备的试验能力对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受制于加热器技术,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能够模拟的最高Mach数不超过10。电弧加热器是高焓风洞的重要设备,将电弧加热高焓风洞用于常规气动力试验,为提高试验模拟Mach数开辟了新的方向。介绍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1.2 m电弧加热高焓风洞进行的AGARD-B标模试验,通过多次标模测力试验结果的标准差,检验了风洞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和流场稳定性,通过和国内外已有风洞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检验了风洞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该电弧加热高焓风洞承接Mach数10的气动力试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 高超声速风洞 Ma=10 AGARD-B标模
下载PDF
Producing ultra-high-speed nitrogen jets by arc heating in a low-pressure chamber
4
作者 Wenxia Pan Xian Meng +1 位作者 Heji Huang Chengkang Wu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Pure nitrogen gas was heated with direct current arc, at input powers from several hundred Watt to over 5 kW, and then injected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hamber at 1 or 10 Pa pressure, with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 Pure nitrogen gas was heated with direct current arc, at input powers from several hundred Watt to over 5 kW, and then injected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hamber at 1 or 10 Pa pressure, with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the gas to very high speed around 7 km/s. Various structures of the arc generator and gas expansion nozzle were examined. Results show that bypass exhausting of the boundary layer before it enters the nozzle divergent section can greatly increase flow speed of the jet, thus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use nitrogen as a working gas in high speed gas dynamic test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ower nitrogen arc-heater Lateral bypass-exhausting Very high flow speed Nozzle structure Chamber pressure
下载PDF
一种用于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的等离子电弧模型 被引量:22
5
作者 戴隽文 郝瑞祥 游小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基于著名的电弧黑盒模型—麦也尔电弧模型(Mayr arc model)和克西电弧模型(Cassie arc model),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离子电弧模型。在原模型基础上,丰富了电弧模型参数,使模型不仅能反映大功率直流电弧加热器稳定工作时的电气特性,还能反... 基于著名的电弧黑盒模型—麦也尔电弧模型(Mayr arc model)和克西电弧模型(Cassie arc model),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离子电弧模型。在原模型基础上,丰富了电弧模型参数,使模型不仅能反映大功率直流电弧加热器稳定工作时的电气特性,还能反映加热器工作时弧室中气流量变化对电弧的影响。本文还对麦也尔电弧模型和克西电弧模型之间的过渡函数展开了讨论,以提高电弧模型的准确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采用S函数编写电弧模型,并以恒流输出的18脉晶闸管整流桥带电弧负载为例,对电弧加热器电源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经与实际电弧加热器对比,验证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等离子电弧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模型 电弧特性 电弧加热器 MATLAB/SIMULINK S函数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电弧加热器试验流场调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初平 隆永胜 +2 位作者 白菡尘 张绍武 陈德江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利用电弧加热器提供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模拟试验的纯空气流场,需要在前电极与喷管之间由冷气混合室加入冷气以降低电弧加热气体的焓值;为了较为准确地获得流场的总温参数,采用了总温探针对流场总温900~1600K进行了校测,总温的测量值与... 利用电弧加热器提供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模拟试验的纯空气流场,需要在前电极与喷管之间由冷气混合室加入冷气以降低电弧加热气体的焓值;为了较为准确地获得流场的总温参数,采用了总温探针对流场总温900~1600K进行了校测,总温的测量值与计算的焓值、流量匹配法计算的总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温越高,测量值与计算值相差越大,在名义总温1600K时达到了450K,笔者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发动机 电弧加热器 流场 流量匹配法
下载PDF
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烧蚀/侵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承海 孟松鹤 +3 位作者 白光辉 韦利明 齐菲 胡江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2-776,共5页
利用以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为核心的地面模拟系统,对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侵蚀特性进行了考核,通过对材料烧蚀表面温度、烧蚀后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烧蚀行为。研究发现,烧蚀/侵蚀耦合作用下,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 利用以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为核心的地面模拟系统,对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侵蚀特性进行了考核,通过对材料烧蚀表面温度、烧蚀后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烧蚀行为。研究发现,烧蚀/侵蚀耦合作用下,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的升温速率、烧蚀平衡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烧蚀平衡温度增幅约为200~300℃;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内部微结构特性引起纤维、基体及界面间的烧蚀不均匀,界面烧蚀破坏了纤维束与基体间的联系,使得纤维束与基体同时失去了支持,形成烧蚀表面脱层;烧蚀表面存在少量的Al2O3粒子沉积,垂直烧蚀表面的纤维裸露出表面,因粒子撞击所施加的弯曲动量而折断,不会形成热化学烧蚀下的针状纤维结构,纤维断裂较平齐;粒子侵蚀作用在产生直接的材料质量损失同时,间接损伤使材料表面变得"松软",促进了材料的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线烧蚀率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电弧加热器试验条件下端头烧蚀外形计算 被引量:7
8
作者 国义军 石卫波 +1 位作者 石义雷 张顺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对电弧加热器试验条件下端头的烧蚀外形进行了仿真计算 ,考察了碳 碳端头烧蚀外形随来流条件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端头烧蚀外形 电弧加热器 电弧射流 工程计算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德英 王岳广 +1 位作者 张友华 杨汝森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总结了电弧加热器湍流导管试验装置上对碳 /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试验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拟合出烧蚀材料的有效烧蚀焓与冷壁热流密度、壁面压力的关联式。在一定热流、压力范围内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碳
关键词 碳/酚醛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实验研究 有效烧蚀焓 质量烧蚀率 热防护性能 飞行器
下载PDF
模拟Chelyabinsk小行星进入的烧蚀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跃 王磊 +3 位作者 党雷宁 刘进博 张军 柳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2-1370,I0004,共10页
烧蚀是小行星极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行星的质量/尺寸变化、飞行轨迹、甚至光辐射特性.为观测小行星材料在超高速高温流场中的烧蚀现象,在电弧加热器上开展了模拟Chelyabinsk小行星事件典型弹道状... 烧蚀是小行星极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行星的质量/尺寸变化、飞行轨迹、甚至光辐射特性.为观测小行星材料在超高速高温流场中的烧蚀现象,在电弧加热器上开展了模拟Chelyabinsk小行星事件典型弹道状态(速度约5.6 km/s,高度17 km,流星体直径1 m)的烧蚀实验.试件为钝头外形,头部半径20 mm,半锥角18°.作为对比,试件分别采用玄武岩和碳钢材料.成功记录了清晰的烧蚀动态过程,观察到两种材料试件表面的熔融损失流动、以及玄武岩试件的蒸发喷射和崩裂剥落等现象,全程测得烧蚀气体发射光谱、试件实时外形变化、表面热图变化等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了两种材料明显不同的烧蚀现象和质量损失机制:碳钢在高温气流冲击作用下溅射成大量微小液滴,跟随气流高速流失;玄武岩质量损失以熔融物剪切流动为主,并伴随少量块状剥落及蒸发喷射.烧蚀时间为4 s,玄武岩和碳钢的质量损失及驻点后退量分别为37.9 g,72.7 g以及7.3 mm,13.1 mm,估算玄武岩材料的有效烧蚀焓约为2.6 MJ/kg,两种材料的烧蚀光谱测量组分与电镜能谱扫描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进入 烧蚀 电弧加热器 实验
下载PDF
硅基复合材料烧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东斌 陈连忠 +1 位作者 陈海群 张友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90,共4页
在电弧加热试验条件下,通过一定范围内压力和焓值的匹配,进行不同热流密度下的硅基复合材料驻点烧蚀试验,获得该防热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有效烧蚀焓,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该防热材料质量烧蚀率与冷壁热流和驻点压力的试验关系式:m.t=0.0723... 在电弧加热试验条件下,通过一定范围内压力和焓值的匹配,进行不同热流密度下的硅基复合材料驻点烧蚀试验,获得该防热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有效烧蚀焓,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该防热材料质量烧蚀率与冷壁热流和驻点压力的试验关系式:m.t=0.07232qs,cw0.08784ps0.1206;有效烧蚀焓与气流总焓、驻点压力和热壁焓的两个试验关系式,即Heff=2.0042H00.7753ps-0.08和Heff=1.0024(H0-Hhw)+6.1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烧蚀焓 电弧加热器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电弧风洞真空氩气起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超 姚峰 +2 位作者 陈德江 周玮 李泽禹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解决传统金属丝熔融法起动电弧风洞准备时间长、可靠性差、熔渣影响设备安全和参数测试等问题,研究分析了电弧风洞采用真空氩气起弧技术起动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起弧间距、进气方式以及控制时序等参数对电弧风洞起动特性的影... 为解决传统金属丝熔融法起动电弧风洞准备时间长、可靠性差、熔渣影响设备安全和参数测试等问题,研究分析了电弧风洞采用真空氩气起弧技术起动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起弧间距、进气方式以及控制时序等参数对电弧风洞起动特性的影响,利用一级触发、逐级拉弧的方式实现数米长电弧加热器的安全起动。结果表明,真空氩气起弧技术可以稳定、可靠、快速起动电弧风洞;起弧间距为25mm时,起动时间短,平均电流低,设备烧损小,起动最可靠;采用阴极尾部通氩气的进气方式,起动稳定、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该起弧技术具有最佳的控制时序,确保了起动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风洞 起动技术 真空氩气起弧 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电弧加热器驻点烧蚀/侵蚀试验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东斌 陈连忠 +2 位作者 曲德军 陈峰 张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0,共3页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试验设备上进行复合材料烧蚀/侵蚀试验技术,通过改进电弧加热试验设备和粒子播发系统,将石墨粒子均匀注入到高压混合室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后经过超声速粒子加速喷管形成烧蚀/侵蚀试验流场,对驻点模型进行试验,同时建...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试验设备上进行复合材料烧蚀/侵蚀试验技术,通过改进电弧加热试验设备和粒子播发系统,将石墨粒子均匀注入到高压混合室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后经过超声速粒子加速喷管形成烧蚀/侵蚀试验流场,对驻点模型进行试验,同时建立了相应流场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并对C/C和含钨C/C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有粒子流场的均匀性和重复性较好,能满足材料的烧蚀/侵蚀考核试验要求,且含钨C/C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高于C/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侵蚀 电弧加热器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阴极端面旋转弧根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辉 夏维东 +2 位作者 万树德 汪海 李俊峰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276,共5页
辅助电弧的阴极弧根在管状钨阴极端面旋转时 ,随着阴极弧根旋转频率的增加 ,在阴极端面形成一圈温度较高的区域 ;区域中各点的温度 (除弧根处温度 )趋于均匀 ,从而为主电弧的阴极弧根在这个区域中分裂成多弧根或形成扩散型弧根模式提供... 辅助电弧的阴极弧根在管状钨阴极端面旋转时 ,随着阴极弧根旋转频率的增加 ,在阴极端面形成一圈温度较高的区域 ;区域中各点的温度 (除弧根处温度 )趋于均匀 ,从而为主电弧的阴极弧根在这个区域中分裂成多弧根或形成扩散型弧根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 ;弧根处的阴极端面温度随旋转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并趋于一个稳定的值。本文利用三维热传导方程对此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端面 数值分析 阴极弧根 扩散型弧根 电弧等离子体 加热器 主电弧 辅助电弧
下载PDF
电弧加热设备的类型及趋势(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连忠 张友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2,共9页
介绍了现有的应用于航天领域的电弧加热设备类型,包括叠片、管弧或渦稳、磁稳、感应以及磁等离子动力加热器。描述了主要的设备,同时对电弧加热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电弧加热 设备类型 趋势
下载PDF
SiC抗氧化机制电弧加热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东斌 陈连忠 +1 位作者 张敏莉 陈思员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上进行的SiC的抗氧化机制研究试验,根据SiC的主动、被动氧化机制,调试出相应试验条件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SiC在一定的氧分压环境中,表面温度低于转捩温度时,会在表面形成SiO2薄膜,阻止氧向防热层内部扩散,降...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上进行的SiC的抗氧化机制研究试验,根据SiC的主动、被动氧化机制,调试出相应试验条件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SiC在一定的氧分压环境中,表面温度低于转捩温度时,会在表面形成SiO2薄膜,阻止氧向防热层内部扩散,降低了碳同氧的反应程度,阻止了基体碳的烧蚀;当表面温度高于转捩温度时材料发生主动氧化,材料表面发生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SIC 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多向编织炭/炭的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松鹤 陈妮 +2 位作者 许承海 白光辉 韦利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7,共5页
利用以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为核心的地面模拟系统对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行为进行了考核,通过对材料烧蚀表面温度、形貌的在线实时监测及烧蚀后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烧蚀行为.研究发现: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 利用以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为核心的地面模拟系统对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行为进行了考核,通过对材料烧蚀表面温度、形貌的在线实时监测及烧蚀后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烧蚀行为.研究发现: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是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的综合作用,构件边缘区域以机械剥蚀为主,中心区域表现为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相互耦合,没有明确的分界;基体炭与炭纤维的抗烧蚀性能相差较大,炭纤维的抗热化学烧蚀性能、抗机械剥蚀性能明显高于基体炭,烧蚀后试件烧蚀表面仅剩下凸起的纤维束骨架结构;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在轴向体现为单根纤维失去周围基体支持而发生剥离,抗烧蚀性能相比较好;在径向体现为烧蚀表面脱层,抗烧蚀性能相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编织炭/炭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与计算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劲 张若凌 +3 位作者 乐嘉陵 刘伟雄 伍军 赵国柱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热电偶测温、气壁红外测温及燃油样品裂解度测量等多种手段,在DJ-21电弧加热器上进行了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进行了共计19次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试验高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6MW/m2,低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1MW/m2;用于... 采用热电偶测温、气壁红外测温及燃油样品裂解度测量等多种手段,在DJ-21电弧加热器上进行了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进行了共计19次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试验高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6MW/m2,低状态对应平均热流为1.1MW/m2;用于冷却的燃油质量流率为1.84~5.8g/s。为了反映冷却面板热流密度分布,以喷管三维流动计算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将计算得到的热流密度与试验测量的冷壁热流密度比较,用以确定流场计算方案、流场切取方案和热流密度计算方案。发展了冷却面板稳态准三维热分析程序,将等效热流对应的冷壁对流换热系数和燃气总温作为高温燃气侧的边界条件。使用热分析程序完成了相应的计算。通过试验与计算数据对比研究,表明热分析计算的可信性。试验验证了冷却面板的设计与加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冷却面板 电弧加热器试验 热分析程序
下载PDF
电弧加热流场品质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隆永胜 杨彦广 +3 位作者 陈爱国 毛春满 李绪国 袁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8-1794,共7页
电弧加热器可以提供马赫数10以上连续式风洞运行总温、总压的参数要求,将其用于气动力试验风洞加热器,需要对其流场品质进行优化。通过改进电弧加热器的结构和配置冷气混合室及稳定段,改善了喷管出口参数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和时间上的... 电弧加热器可以提供马赫数10以上连续式风洞运行总温、总压的参数要求,将其用于气动力试验风洞加热器,需要对其流场品质进行优化。通过改进电弧加热器的结构和配置冷气混合室及稳定段,改善了喷管出口参数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和时间上的稳定性,并减缓了流场气流的旋转和脉动,提高了试验参数的重复性。经初步流场测试及天平测力可行性研究表明:流场核心区的总温及皮托压力偏差小于平均值的2%,试验测力数据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器 流场 均匀性 气动力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的中低焓电弧加热器漏水故障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鑫 曾徽 +3 位作者 彭锦龙 欧东斌 李飞 余西龙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6,共6页
电弧加热器试验中存在电极局部烧穿漏水导致电弧加热器严重烧损的风险,对漏水故障的快速诊断可大大提升电弧加热器的运行安全性。由于电弧加热器内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漏水故障诊断技术匮乏。针对总焓范围2~12MJ/kg的中低焓电弧加热器,... 电弧加热器试验中存在电极局部烧穿漏水导致电弧加热器严重烧损的风险,对漏水故障的快速诊断可大大提升电弧加热器的运行安全性。由于电弧加热器内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漏水故障诊断技术匮乏。针对总焓范围2~12MJ/kg的中低焓电弧加热器,提出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的漏水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分析中低焓电弧加热器漏水故障条件和正常运行下高温流场的发射光谱特性,选择氧原子777.19nm发射谱线为目标谱线,采用相对强度的处理方法,实时监测该中低焓电弧加热器是否发生漏水故障。试验获得了总焓H0分别为11.6和9.8MJ/kg共2组工况下氧原子相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电极烧蚀图像分析,证明该技术应用于中低焓电弧加热器漏水故障诊断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最后,提出该技术在单轨道-多焓值状态气动热试验条件下,每个状态均保证较高灵敏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焓 电弧加热器 氧原子 发射光谱 漏水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