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d hydro-thermo-mechanical modeling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quasi-brittle rocks using BPM-DEM 被引量:10
1
作者 Ingrid Tomac Marte Gutierrez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92-104,共1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coupled hydro-thermo-mechanical(HTM)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quasi-brittle rock using the bonded particle model(BPM) withi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BPM has b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coupled hydro-thermo-mechanical(HTM)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quasi-brittle rock using the bonded particle model(BPM) withi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BPM has been recently extended by the authors to account for coupled convective econductive heat flow and transport, and to enable full hydro-thermal fluidesolid coupled modeling.The application of the work is on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s),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hot dry rock(HDR) is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rock and a flowing fracturing fluid. Micr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fracturing fluid effects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damage in rocks is presented. It was found that fracture is shorter with pronounced secondary microcracking along the main fracture for the case when the convectiveeconductive thermal heat exchange is considered. First, the convection heat exchange during low-viscosity fluid infiltration in permeable rock around the wellbore causes significant rock cooling, where a finger-like fluid infiltration was observed. Second, fluid infiltration inhibits pressure rise during pumping and delays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Additionally, thermal damage occurs in the whole area around the wellbore due to rock cooling and cold fluid infiltration. The size of a damaged area around the wellbore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fluid dynamic viscosity. Fluid and rock compressibility ratio wa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o-mechanical(HTM) modeling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Bonded particle model(BPM) conductive-convective heat flow and transport hydraulic fracturing Rock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to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in Fractured Rocks
2
作者 Wang Mingyu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rizona, USA 85721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en Jinsong Wan Li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240-248,共9页
The continuum approach in fluid flow modeling is generally applied to porous geological media, but has limited applicability to fractured rock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relatively sparsely dis... The continuum approach in fluid flow modeling is generally applied to porous geological media, but has limited applicability to fractured rock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relatively sparsely distributed in the matrix, it may be difficult or erroneous to use a porous medium fluid flow model with continuum assumptions to describe the fluid flow in fractured rocks at small or even large field scales. A discrete fracture fluid flow approach incorporating a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coul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capturing fluid flow behaviors such as inhomogeneity and anisotropy while reflecting the changes of hydraulic features at different scales. Moreover, this approach can be implemented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cales at which a porous medium flow model could be applied, 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ensor for fractured rocks.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focused on in this study: (a) conceptual discrete fracture fluid flow modeling incorporating a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ow simulations; (b) estimation of REV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ensor for fractured rocks utilizing a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c)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fracture orientation and density on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REV by implementing a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and (d) fluid flow conceptual models accounting for major and minor fractures in the 2 D or 3 D flow fields incorporating a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with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fracture fluid flow approach fractured rock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ensor major fractures minor fractures numerical fluid flow simulations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stochastic fracture network.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支撑剂优选研究--以临兴神府区块为例
3
作者 何美琪 李亭 +2 位作者 赵佳乐 李少明 杨琦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为了降低水力压裂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改造的成本,更好地释放临兴神府区块储层产能,首先采用HXDL-2C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评价系统装置开展了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实验,主要研究了闭合压力、铺砂浓度、石英砂粒径和不同粒径组合、石英砂和陶... 为了降低水力压裂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改造的成本,更好地释放临兴神府区块储层产能,首先采用HXDL-2C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评价系统装置开展了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实验,主要研究了闭合压力、铺砂浓度、石英砂粒径和不同粒径组合、石英砂和陶粒组合比例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然后结合文中提出的支撑剂优选原则和数值模拟研究来指导临兴神府区块太2段储层在压裂施工时进行的支撑剂优选工作。结果表明,闭合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支撑剂导流能力减小;闭合压力一定时,导流能力随铺砂浓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随小粒径支撑剂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石英砂和陶粒支撑剂组合,随陶粒所占比例的增加导流能力增大。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优选出石英砂(20/40目)∶陶粒(20/40目)=1∶1的组合比例在铺砂浓度为4 kg/m 2的条件下进行太2段储层压裂施工时,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数值模拟 支撑剂优选
下载PDF
支撑剂嵌入对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8
4
作者 温庆志 张士诚 +1 位作者 王雷 刘永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运用FCES-100长期裂缝导流仪,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地层岩心的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支撑剂、不同铺砂浓度对不同岩心的嵌入程度以及对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找到了影响支撑剂嵌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并提出了克服支撑剂嵌入这一... 运用FCES-100长期裂缝导流仪,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地层岩心的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支撑剂、不同铺砂浓度对不同岩心的嵌入程度以及对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找到了影响支撑剂嵌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并提出了克服支撑剂嵌入这一不良影响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由于支撑剂的嵌入会使导流能力产生很大程度的下降;铺砂浓度越大,嵌入对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越小;只有当闭合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嵌入的伤害才表现出来;铺砂浓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也很大,铺砂浓度增大一倍,导流能力将成数倍增加;在相同地层条件下,支撑剂在砾岩中的嵌入最为严重,泥岩其次,粉砂岩最小。文中还根据实验结果回归出了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达式,可以用来预测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衰减趋势,对现场压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嵌入 铺砂浓度 缝长 裂缝导流能力 伤害程度 闭合压力 实验研究 有效方法 不良影响 实验发现 地层条件 时间变化 粉砂岩 表达式 岩心 压裂
下载PDF
支撑剂嵌入对煤岩水力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布民 张士诚 +1 位作者 李艳丽 王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煤层气井压裂中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应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针对不同类型支撑剂嵌入对煤岩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与砂岩地层不同,煤层的硬度较小,在较小的闭合压力下压裂中支撑剂嵌入情况较严重... 为了研究煤层气井压裂中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应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针对不同类型支撑剂嵌入对煤岩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与砂岩地层不同,煤层的硬度较小,在较小的闭合压力下压裂中支撑剂嵌入情况较严重,导致导流能力降低.10 kg/m^2铺砂浓度下,闭合压力为35 MPa时石英砂嵌入对导流能力的影响最大,此时导流能力下降36.4%,闭合压力为25 MPa时核桃壳嵌入对导流能力的影响最大,此时导流能力下降34.8%.当煤层闭合压力低于20 MPa时,应该优先选择核桃壳作为支撑剂 当煤层闭合压力高于25 MPa时,应优先选择石英砂作为支撑剂.所得出的结论对今后煤层气的研究工作及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支撑剂嵌入 导流能力
下载PDF
预防支撑剂回流的纤维增强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朝举 张绍彬 +1 位作者 谭明文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1,94,共3页
支撑剂回流对压裂井有着不利影响,油气田上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支撑剂的回流,其中以纤维增强支撑剂技术最具发展潜力。通过配伍性实验,从5种纤维材料中筛选出了在压裂液中分散性好、不影响压裂液性能的纤维材料A样。把A样纤维和... 支撑剂回流对压裂井有着不利影响,油气田上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支撑剂的回流,其中以纤维增强支撑剂技术最具发展潜力。通过配伍性实验,从5种纤维材料中筛选出了在压裂液中分散性好、不影响压裂液性能的纤维材料A样。把A样纤维和支撑剂混合后,进行了不同闭合压力、不同压裂液粘度和不同纤维浓度的支撑剂充填层稳定性测量实验,并优选出合适的纤维加量为0.9%-1.2%。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纤维后,支撑剂充填层的临界出砂流速提高了10倍以上,明显增强了支撑剂充填层的稳定性,对预防支撑剂回流返吐非常有效;同时纤维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即不会降低压裂井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支撑剂 回流 分散性 稳定性 导流能力 水力压裂 实验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分段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61
7
作者 陈作 曾义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中国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少数探井产气量取得了突破,但大多数探井页岩储层压后产气量低且递减快,达不到经济开发要求,总体上还未形成深层页岩气商业开发的格局。在总结分析Haynesville区块和Cana Woodford区块深层页岩地质特... 中国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少数探井产气量取得了突破,但大多数探井页岩储层压后产气量低且递减快,达不到经济开发要求,总体上还未形成深层页岩气商业开发的格局。在总结分析Haynesville区块和Cana Woodford区块深层页岩地质特征、压裂工艺技术特点、压裂材料及工程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深层页岩可压性的差异,指出国外深层页岩气地层的孔隙度、含气量、脆性指数和地应力差等参数要远优于目前国内深层页岩气地层,认为良好的储层地质与工程条件、量身定制的压裂工艺技术以及较低的单井综合成本是实现深层页岩气经济开发的关键,提出了开展深层页岩网络裂缝形成机制研究,高应力条件下大规模、高导流、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以及耐高温、低摩阻压裂流体体系研究等技术攻关的建议,以尽快形成适合中国深层页岩气开发要求的配套压裂技术,促进中国各个深层页岩气区块实现商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页岩气 水力压裂 裂缝复杂性 导流能力 连续加砂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凤江 丁云宏 路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3,共3页
低渗透油田的重复压裂被广泛重视,但国内外普遍存在复压成功率低、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的问题。在实施整体压裂投产的某特低渗透油田复压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和现场试验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一套重复压裂研究与实施方法。初次压裂裂缝导... 低渗透油田的重复压裂被广泛重视,但国内外普遍存在复压成功率低、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的问题。在实施整体压裂投产的某特低渗透油田复压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和现场试验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一套重复压裂研究与实施方法。初次压裂裂缝导流能力随开发时间增长而下降,将这一规律用于复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数模结果,应优先选择剖面上动用程度差、未见水或低含水且地层能量充足的小层进行复压;产量优化缝长(其界限约70m)与含水、地层渗透率无关,应根据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和地层非均质性确定具体复压井的缝长。根据油藏特性和复压工艺特点优化设计,选用有机硼交联改性瓜尔胶压裂液和低密度的支撑剂,施工排量约5m3/min,以斜坡方式连续提高砂液比(10%~60%),前置液百分数约60%。这些优化设计结果提高了复压的工艺可行性。对4口井进行重复水力压裂先导性试验,施工成功率达100%,压后5mohth持续有效,阶段累计净增产原油8440t,含水稳定或下降,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重复压裂 压裂 石油开采
下载PDF
应力对裂隙岩体渗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金才 张玉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应力变化对裂隙岩体渗流特征的影响。假设裂隙网络由等效隙宽相等的相互平行的一组裂隙组成,由于应力变化而导致的隙宽变化控制了裂隙岩体渗流的变化,据此得出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及渗流量与应力的关系式。通过裂隙岩体渗流试验... 研究了应力变化对裂隙岩体渗流特征的影响。假设裂隙网络由等效隙宽相等的相互平行的一组裂隙组成,由于应力变化而导致的隙宽变化控制了裂隙岩体渗流的变化,据此得出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及渗流量与应力的关系式。通过裂隙岩体渗流试验,证实了关系式的正确性。利用此关系式及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出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随应力的变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应力 裂隙岩体 渗透系数 渗流量
下载PDF
压裂支撑剂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7
10
作者 光新军 王敏生 +1 位作者 韩福伟 耿黎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33,541,共6页
压裂支撑剂是油气储层改造中用来支撑压裂人工裂缝的一种关键材料,是提高压裂成功率和大幅提高改造效果的关键。国外近年来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支撑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笔者分析了压裂支撑剂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压裂支撑剂的最新进展及现... 压裂支撑剂是油气储层改造中用来支撑压裂人工裂缝的一种关键材料,是提高压裂成功率和大幅提高改造效果的关键。国外近年来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支撑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笔者分析了压裂支撑剂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压裂支撑剂的最新进展及现场实验情况,包括高强度低密度支撑剂、高导流支撑剂、多功能支撑剂和智能支撑剂。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趋势,提出了压裂支撑剂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发展方向。围绕这些方向进行研究,尽快形成适应于我国油气储层的压裂支撑剂技术,对于提高油气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增产 支撑剂 人工裂缝 导流能力
下载PDF
应力恢复对采动裂隙岩体渗透性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文学 隋旺华 董青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研究了采动岩体应力恢复对断裂带渗透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分层开采和残煤复采导水断裂带的计算。通过试验对侧限作用下裂隙岩体在轴向分级加载条件下渗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模拟应力恢复作用对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依据实测的采动... 研究了采动岩体应力恢复对断裂带渗透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分层开采和残煤复采导水断裂带的计算。通过试验对侧限作用下裂隙岩体在轴向分级加载条件下渗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模拟应力恢复作用对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依据实测的采动裂隙岩体体积膨胀系数的对数分布规律,对采动裂隙岩体渗透性分布规律进行了描述,计算了应力恢复作用下,裂隙岩体内裂隙开度及渗透性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加载条件下裂隙模块开度及渗透性均显著下降,加载初期应力较小但其对裂隙模块的开度及渗透性影响更显著,后期应力增大但其对裂隙试块的渗透性影响程度降低,在20 MPa压力作用下裂隙很难完全闭合;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恢复作用下采空区上覆裂隙岩体内下部大开度裂隙渗透性有降低但仍为较好的导水通道,上部裂隙开度较小层段渗透性也有明显降低。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将渗透系数小于0.01 m/d的层段视为不透水层,采空区上覆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在应力恢复后较初始实测最大值减小了约26%。依据研究结果对传统的分层开采覆岩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采用修正公式计算下分层煤或残煤开采防水(砂)煤柱的留设方案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复采 裂隙 应力恢复 渗透系数 导水断裂带
下载PDF
非达西流动条件下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气井IPR曲线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健 张英芝 +1 位作者 丁一萍 王晓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4-56,共3页
IPR曲线能够简洁地反映井底流压和井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重要依据之一。首先导出表观渗透率,然后通过求解气体拟稳态渗流方程得到包含非达西流动效应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IPR方程。已知裂缝参数、流体物性及地层参数情... IPR曲线能够简洁地反映井底流压和井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重要依据之一。首先导出表观渗透率,然后通过求解气体拟稳态渗流方程得到包含非达西流动效应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IPR方程。已知裂缝参数、流体物性及地层参数情况下,通过所得到的方程可以计算出IPR方程曲线。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气井压裂优化设计和压裂气井的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流动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 IPR曲线 产能预测 水力压裂
下载PDF
离散裂隙渗流方法与裂隙化渗透介质建模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明玉 陈劲松 万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6,共7页
流体渗流模拟的连续介质方法通常适用于多孔地质体 ,并不一定适用于裂隙岩体 ,由于裂隙分布及其特征与孔隙差异较大 .若流体渗流主要受裂隙的控制 ,对于一定尺寸的裂隙岩体 ,多孔介质假设则较难刻划裂隙岩体的渗流特征 .离散裂隙渗流方... 流体渗流模拟的连续介质方法通常适用于多孔地质体 ,并不一定适用于裂隙岩体 ,由于裂隙分布及其特征与孔隙差异较大 .若流体渗流主要受裂隙的控制 ,对于一定尺寸的裂隙岩体 ,多孔介质假设则较难刻划裂隙岩体的渗流特征 .离散裂隙渗流方法不但可直接用于模拟裂隙岩体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渗流特征 ,而且可用其确定所研究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及其水力传导 (渗透 )张量大小 .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1)饱和裂隙介质中一般的离散流体渗流模拟 ;(2 )裂隙岩体中的REV(典型单元体 )及其水力传导 (渗透 )张量的确定 ;(3)利用离散裂隙网络流体渗流模型研究裂隙方向几何参数对水力传导系数和REV的影响 ;(4 )在二维和三维离散裂隙流体渗流模型中对区域大裂隙和局部小裂隙的处理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离散裂隙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尺度上的裂隙岩体的水力特征 ,以及裂隙方向对裂隙化岩体的水力特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 ,局部小裂隙、区域大裂隙应当区别对待 ,以便据其所起的作用及水力特征 ,建立裂隙化岩体相应的流体渗流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模拟 裂隙岩体 离散裂隙流体渗流方法 水力传导张量
下载PDF
盐间非砂岩地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勉 姜浒 +2 位作者 张广清 金衍 张旭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盐间非砂岩地层是强度较低、塑性变形量大、流变性强的储层,如果支撑剂选择不当,支撑剂嵌入将很严重,支撑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将损失巨大.运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模拟盐间非砂岩地层的温度与闭合应力条件,采用3种支撑剂、2种铺砂浓度,... 盐间非砂岩地层是强度较低、塑性变形量大、流变性强的储层,如果支撑剂选择不当,支撑剂嵌入将很严重,支撑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将损失巨大.运用FCES-100裂缝导流仪,模拟盐间非砂岩地层的温度与闭合应力条件,采用3种支撑剂、2种铺砂浓度,进行了盐间非砂岩地层岩石的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发现:盐间非砂岩地层的支撑剂嵌入问题较严重,有必要使用高铺砂浓度、优质以及大粒径的支撑剂,以获得更高的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回归出了在70℃、20MPa闭合压力情况下,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可以用其来预测盐间非砂岩地层中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衰减趋势,对现场压裂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间非砂岩 压裂缝长期导流能力 支撑剂选择 支撑剂浓度
下载PDF
岩体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冰 叶自桐 周创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基于裂隙局部开度为平行板模型的假定, 按一定分布抽样生成裂隙面上开度随机数, 并分别对单裂隙饱和及非饱和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裂隙饱和及非饱和渗流在渗流机理上都是由于水势差引起的, 只不过在非饱和渗流情形下, 湿润相水压力... 基于裂隙局部开度为平行板模型的假定, 按一定分布抽样生成裂隙面上开度随机数, 并分别对单裂隙饱和及非饱和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裂隙饱和及非饱和渗流在渗流机理上都是由于水势差引起的, 只不过在非饱和渗流情形下, 湿润相水压力小于非湿润相空气的压力。饱和渗流时,水流主要集中在大开度, 即 “沟槽”中; 而非饱和渗流时, 水流运动多发生在小开度, 即 “狭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饱和渗流 非饱和渗流 岩体
下载PDF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金林 张在田 邹皓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低产、低温、浅层的中型岩性油藏特点 ,通过大量室内及现场试验 ,优选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低温压裂液及裂缝支撑半径 16 0m、前置液百分数 15 %~ 2 0 %、平均砂液比35 %~ 4 0 %、加砂程序...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低产、低温、浅层的中型岩性油藏特点 ,通过大量室内及现场试验 ,优选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低温压裂液及裂缝支撑半径 16 0m、前置液百分数 15 %~ 2 0 %、平均砂液比35 %~ 4 0 %、加砂程序 15 %~ 2 5 %~ 35 %~ 5 5 %等压裂施工参数 ;实施“深穿透、细分层、快排液”的试油压裂方法 ,增产效果显著。现场应用 5 18井次 713层 ,工艺成功率 99 4 %。这一压裂工艺技术充分挖掘了油层潜力 ,保证了油井正常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 压裂工艺 水力裂缝 导流能力 压裂液
下载PDF
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不稳定压力分析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品 程林松 +2 位作者 黄世军 曹仁义 薛永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定向井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通常与垂向存在夹角,即形成了倾斜缝。基于不稳定渗流理论,将有限导流倾斜缝的渗流过程分为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采用Green函数和Newman乘积法表征了油藏到裂缝的流动过程,裂缝内部稳定流动则采用平... 定向井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通常与垂向存在夹角,即形成了倾斜缝。基于不稳定渗流理论,将有限导流倾斜缝的渗流过程分为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采用Green函数和Newman乘积法表征了油藏到裂缝的流动过程,裂缝内部稳定流动则采用平板渗流理论描述。裂缝离散为若干微元,将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进行耦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压裂倾斜缝和油藏耦合的压力半解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较低时,倾斜角对拟表皮影响较大;随无因次导流能力增大,各倾斜角的拟表皮差距趋于一致;而随着储层各向异性的增强,倾斜角的影响会减弱。有限导流倾斜缝也存在双线性流动,但流动结束时间比垂直缝早;由于倾斜角的影响,用垂直缝双线性流动模型来解释倾斜缝的压力动态会得到比实际偏大的裂缝导流能力。现场应用实例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倾斜缝 有限导流 耦合模型 不稳定渗流 压力分析
下载PDF
油藏水力压裂区域分解模拟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广忠 鞠斌山 栾志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61-63,67,共4页
由于压裂裂缝能增加地层的非均质性,因此,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提高模拟效果和计算精度的关键。将区域分解算法与黑油模型相结合,对水力压裂后形成的裂缝油藏进行了精细的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渗透率的大小来描述裂缝的几何尺寸... 由于压裂裂缝能增加地层的非均质性,因此,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提高模拟效果和计算精度的关键。将区域分解算法与黑油模型相结合,对水力压裂后形成的裂缝油藏进行了精细的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渗透率的大小来描述裂缝的几何尺寸和方向。同时考虑到生产过程中裂缝导流能力会发生变化,采用了指数递减的方法对裂缝导流能力进行综合处理。模拟计算表明,运用该算法能较好地描述裂缝。本方法可用于对水力压裂油藏进行长期生产动态的计算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水力压裂 区域分解 模拟算法
下载PDF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晓源 任茂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5,共3页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特点,通过压裂工艺技术与油藏工程的结合,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开发井网,并依据井网及储层特点,对水力裂缝、裂缝导流能力、施工参数进行优化...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特点,通过压裂工艺技术与油藏工程的结合,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开发井网,并依据井网及储层特点,对水力裂缝、裂缝导流能力、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压裂方式、加砂程序进行优选,实现了水力裂缝系统与开发井网的优化匹配。经过八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应用整体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田总体开发效益,为坪北特低渗油田的正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整体压裂 地应力 水力裂缝 开发井网 导流能力
下载PDF
致密油藏不同沉积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业恒 殷代印 刘凯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人工压裂是致密油藏增产提液的重要手段,准确评价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是进一步开展产能预测的基础。常规室内实验采用均匀铺砂方式无法准确模拟实际储层人工裂缝从井底到远端支撑剂浓度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通过开展5种类型沉积岩岩板(滩坝... 人工压裂是致密油藏增产提液的重要手段,准确评价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是进一步开展产能预测的基础。常规室内实验采用均匀铺砂方式无法准确模拟实际储层人工裂缝从井底到远端支撑剂浓度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通过开展5种类型沉积岩岩板(滩坝砂、砂砾岩、浊积岩和2种露头岩心)多段非均匀铺砂导流能力测试实验,测试了主裂缝非均匀铺砂模式下的导流能力,并从岩石成分和粒度组成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沉积岩导流能力产生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非均匀铺砂方式相比于均匀铺砂平均导流能力低4.7~8.5个百分点;当闭合应力为60 MPa时,滩坝砂储层导流能力损失最小,浊积岩储层居中,砂砾岩储层损失最大,导流能力损失率为38.9%~53.7%;其原因是不同沉积岩的抗压能力不同,导致支撑剂嵌入深度不同,从而引起导流能力差异,这为不同类型致密储层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人工压裂 支撑裂缝 导流能力 岩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