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夏播饲用燕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亚士 曹宏 +2 位作者 彭正凯 李茜 张述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肥量对陇东地区饲用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早熟燕麦品种边锋和中熟燕麦品种梦龙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磷混合施肥量处理,分别为0(CK)、75、150、225、300、375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处理对2个夏播饲用燕麦农艺...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肥量对陇东地区饲用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早熟燕麦品种边锋和中熟燕麦品种梦龙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磷混合施肥量处理,分别为0(CK)、75、150、225、300、375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处理对2个夏播饲用燕麦农艺性状、草产量及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施量下饲用燕麦的出苗率、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和抗寒生理指标较对照不施肥均有提高;早熟品种边锋和中熟品种梦龙均以氮磷混合施肥量为300 kg/hm^(2)(N 91.50 kg/hm^(2)+P2O563.00 kg/hm^(2))时效果较好,此时出苗率和分蘖数较多,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草产量达最大值,鲜草产量分别为14356.29、14464.28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分别增产71.7%、93.5%;干草产量分别为4850.00、4633.33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增产74.3%、82.9%。在陇东地区夏播情况下,氮磷混合不同施肥量对提高燕麦生物量和改善生理指标都有显著作用,早熟品种边锋和中熟品种梦龙均以氮磷混合施肥量为300 kg/hm^(2)(N 91.50 kg/hm^(2)+P2O563.00 kg/hm^(2))时效果最好。因此认为,陇东地区夏播饲用燕麦生产以施N 91.50 kg/hm^(2)、P2O563.00 kg/hm^(2)为最佳氮磷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氮磷配施 施肥量 草产量 生物量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陇东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农艺性状及抗逆性分析
2
作者 段珊 付之乐 +2 位作者 王晶晶 孟海涛 施万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目的】分析陇东片区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规律和抗逆性综合表现,为陇东旱地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22年陇东旱地区域试验共192份冬小麦品系(不含对照)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 【目的】分析陇东片区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规律和抗逆性综合表现,为陇东旱地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22年陇东旱地区域试验共192份冬小麦品系(不含对照)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系的产量、生育期、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参试品系的抗逆性(抗寒性、耐旱性、抗倒伏、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进行评价。【结果】参试品系产量为2791.65~5979.29 kg/hm^(2),均产4635.75 kg/hm^(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排序为:产量(17.16%)>有效穗数(14.40%)>株高(11.37%)>穗粒数(9.65%)>千粒重(9.54%)>穗长(9.47%)>总茎数(8.55%)>基本苗(8.08%)>生育期(1.21%),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均随参试年份的推进而缓慢提高,生育期则缓慢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r=0.645)、千粒重(r=0.594)和株高(r=0.475)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r=0.729)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了产量66%的变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0.485)和综合作用(P=0.615)最大,穗粒数次之(P=0.471,P=0.543)。聚类分析将参试小麦品系分为5类,其中第一类群的品系产量高,千粒重较高,其余农艺性状较协调,占比7.29%,是选育优良品系(种)的理想材料。抗逆性分析表明,超过66%的参试品系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耐旱性和抗倒伏特性,同时,超过55%的参试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结论】参试品系的产量整体水平低而不稳,产量与有效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陇东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而且高产广适型冬小麦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寒旱等综合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区域试验 旱地小麦 农艺性状 抗逆性
下载PDF
Spatial Equity Evaluation of Rural Eldercare Service Resources Based on Accessibility: A Case Study of Huanxi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3
作者 CHANG Xiaoyan MA Libang +2 位作者 CUI Xijuan TAO Tianmin ZHAO Shouc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869-885,共17页
Safeguardi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lleviating social conflicts in rural areas and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existing spatial mismatc... Safeguardi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lleviating social conflicts in rural areas and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existing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rural elderly service facilitie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aggravates the imbalance of facility resource space,how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mand and supply results and better measuring the spatial fairness of elderly service is significant to realiz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ural elderly service.Based on the above,this stud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fined need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and focuses on the spatial equity of the rural elderly facilities,to make up for the short boards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realize the all-round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study takes Huanxian County in the hilly loess area of Longdong,China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spatial equity of rural elderly services by using the Urban Spatial Network Analysis(UNA)to measure the accessible quantity and supply capacity of elderly services.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re were 553 rural eldercare service facilities in Huanxian County,including 285 eldercare facilities and 268 medical and health facilitie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southward shift in the east and uneven regional distribution.Overall,the supply capacity of rural pension services was generally good,with the township center as the gathering point and spreading out in a faceted manner,with nearby townships forming a contiguous area;however,there were strong contrasts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strength of supply capacity.However,the spatial equity of rural eldercare service was poor.In 42.05%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grid cells,eldercare service spatial equity was extremely low.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lso presented a northern preference over the southern,a western preference over the eastern,and a concentration along the highway.The study explored the realization of spatial equity i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ural elderly services based 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fined needs of 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a vulnerable group,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The fair allocation of rural elderly services demands that the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facility layout be organically coordinated with policy,management,and post-maintenance,and all elements in the rural territorial system be fully mobilized to achieve the basic guarantee of China’s rural elderly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eldercare service spatial equity hilly loess region of longdong Huanxian County China
下载PDF
陇东半干旱区果园间作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蕊菊 张久东 +2 位作者 车宗贤 卢秉林 崔恒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16-1120,共5页
传统清耕果园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陇东半干旱区果园间作绿肥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为陇东半干旱区果园科学间作套种、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提供指导。以静宁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选... 传统清耕果园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陇东半干旱区果园间作绿肥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为陇东半干旱区果园科学间作套种、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提供指导。以静宁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选取7种果园不同绿肥间作种植模式,研究了间作绿肥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间作绿肥时,土壤肥力总体表现为有机质、氮素水平偏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相对丰富。3年生果园间作绿肥后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6年生果园。不同果园间作绿肥模式下,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的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3年生果园间作绿肥模式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均普遍高于6年生果园。不同果园间作绿肥模式下土壤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随果园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果园间作绿肥模式下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受果园年限的增长差异不大。综上所述,陇东半干旱区3年生果园以间作2年毛叶苕子+1年扁豆为最优模式,该模式既经济又环保,可在当地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绿肥 间作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陇东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兰永真 孙特生 李韦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244,F0003,共10页
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探究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促进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厘清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该研究基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 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探究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促进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厘清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该研究基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运用降水贮存量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InVEST等6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测算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调节服务(水源涵养、碳固存)、支持服务(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文化服务(美学景观)的物理量,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双变量莫兰指数,分别识别供给服务与其他3类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各项服务之间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食物供给、水源涵养、碳固存、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分别为4.61×10^(6)t、2.45×10^(8)m^(3)、2.94×10^(6)t、6.61×10^(9)t,生境质量服务均值为0.26;供给服务与文化服务均呈“东西高、中北低”的分布格局,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则呈“带状”分布格局。2)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支持、文化服务之间以及食物供给服务与水源涵养、碳固存、土壤保持、生境维持、美学景观服务之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关系。3)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4类服务之间、各项子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显著。各项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组团”出现在陇东中北部地区,聚集性较明显;各项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则零散分布,聚集性不明显。因此,应全力维持陇东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实施分区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协同效应,整体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别是食物供给服务),巩固新时代“陇东粮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关系 协同关系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众 郑琪 +2 位作者 李杰 刘愈之 丁志远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15-620,共6页
为研究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小麦产量构成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明确后续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高产品种。利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旱地小麦育种示范园2010—2022年小麦参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相... 为研究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小麦产量构成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明确后续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高产品种。利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旱地小麦育种示范园2010—2022年小麦参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其产量构成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有效穗数、春分蘖、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全生育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株高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春分蘖到达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0.820)、穗粒数(0.521)、千粒重(0.406)。表明在甘肃陇东旱塬区,小麦的产量、有效穗数和春分蘖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株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株高和春分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穗粒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小麦 产量构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陇东合水地区长6油藏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7
作者 孙宁 陈占军 刘雪芬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充分了解合水地区长6油藏储层主要勘探成果和勘探难点的基础上,本着综合信息、综合判断、综合解释、综合分析的原则,运用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实验储层沉积学等方法与原理,在深入研究合水地区长6油藏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 在充分了解合水地区长6油藏储层主要勘探成果和勘探难点的基础上,本着综合信息、综合判断、综合解释、综合分析的原则,运用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实验储层沉积学等方法与原理,在深入研究合水地区长6油藏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长6油藏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弄清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寻找油气富集区及进行高效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合水区地 长6油藏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甘肃省陇东地区黏土型锂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8
作者 刘鑫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2期87-89,共3页
2011年以来,对于锂的需求带动了全球范围的勘查热潮;中国是第一大锂消费国,对外依存度高,故寻找新的锂资源已迫在眉睫;甘肃省作为资源大省,探索研究甘肃省黏土型锂矿找矿方向与成矿潜力是当务之急;本次研究工作针对甘肃省主要的产煤区-... 2011年以来,对于锂的需求带动了全球范围的勘查热潮;中国是第一大锂消费国,对外依存度高,故寻找新的锂资源已迫在眉睫;甘肃省作为资源大省,探索研究甘肃省黏土型锂矿找矿方向与成矿潜力是当务之急;本次研究工作针对甘肃省主要的产煤区-陇东地区作为重点开展研究工作,最后总结黏土型锂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陇东地区 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马安青 王彦丽 +1 位作者 陈东景 王建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根据 1986和 2 0 0 0年 2期TM影象 ,利用ARC/INFO、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在人机交互下进行信息提取 ,对空间分布数据全面统计分析 ,剖析了陇东所辖十三个县 (市 ) 1986~ 2 0 0 0年十四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质量空间变化。针对区域土... 根据 1986和 2 0 0 0年 2期TM影象 ,利用ARC/INFO、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在人机交互下进行信息提取 ,对空间分布数据全面统计分析 ,剖析了陇东所辖十三个县 (市 ) 1986~ 2 0 0 0年十四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质量空间变化。针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最终为陇东地区土地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陇东地区 土地利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 空间分布数据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肖朝霞 刘灵霞 王凤琴 张希彪 周天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151,共7页
为了认识和评价石油开采对陇东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和多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石油污染程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微生物3大类群的数量以距污染源30m的样地S1-3最高,200m的S7-9次之,1... 为了认识和评价石油开采对陇东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和多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石油污染程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微生物3大类群的数量以距污染源30m的样地S1-3最高,200m的S7-9次之,100m的S4-6最低;放线菌数量变化对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较大。(2)土壤有机质、含油量、含盐量、速效磷均为S1-3最高,S4-6次之,S7-9最低;土壤pH值、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均以S7-9最高,S4-6次之,S1-3最低。(3)PCA结果显示TPHs含量在8种环境因子中作用最大,其含量的上升导致了土壤含盐率、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增加,进而影响到了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及其他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时,应充分开发利用土壤细菌及放线菌资源,并外源投加N,K等营养元素,从而刺激土著石油降解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环境因子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一种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质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1 位作者 付金华 姚泾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11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下限 生烃转化率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以甘肃陇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希彪 周天林 +1 位作者 上官周平 杨建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1-735,共5页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波动变化过程;耕地的主要流向是非农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果园等;耕地的增加主要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开垦而成;干旱、降水不均及水土流失等是耕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等是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耕地变化过程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黄土高原 陇东地区 甘肃
下载PDF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4,34,共4页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 ,以豪斯道夫 (Hausdorff)维数为依据 ,借助Zipf公式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 ,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 ,以豪斯道夫 (Hausdorff)维数为依据 ,借助Zipf公式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 ,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 ,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 ,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 ;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 ,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 ;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维 规模结构 陇东地区
下载PDF
分期播种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谋草 赵玮 +1 位作者 邓振镛 王宁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8-33,共6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期和产量的影响,达到趋利避害,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陇东地区玉米最适播种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同播期各发育期生长速度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播种较早的发育期...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期和产量的影响,达到趋利避害,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陇东地区玉米最适播种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同播期各发育期生长速度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播种较早的发育期生长速度慢,发育期间隔天数长;播种较迟的发育期生长速度快,发育期间隔天数短;不同播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期,干物质增长量以第三和第二(对照)播期最高,而营养生长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差异较小;不同播期不同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无论是浅层(0~50cm)还是深层(0~100cm)土壤贮水量在出苗—拔节期对产量的贡献呈正效应,在抽雄—成熟期和播种期对产量的贡献呈负效应,且以浅层(0~50cm)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分析表明,以第三播期(4月22日)为最适宜播期,该生长期内光、温、水匹配好,干物质增长量最高,产量也最高。说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使陇东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推迟,由之前的4月中旬推迟至4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玉米 分期播种 适宜播期
下载PDF
中全新世关中陕北陇东地区文化演变及环境驱动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鑫 王琳 +2 位作者 董广辉 陈发虎 安成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4,共7页
利用Origin软件对关中陕北陇东地区考古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区域中全新世文化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关中陕北陇东地区在7.0~5.6 kaBP和5.0~4.0 kaBP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而5.6~5.0 kaBP和4.0~3.6 kaBP则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文化... 利用Origin软件对关中陕北陇东地区考古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区域中全新世文化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关中陕北陇东地区在7.0~5.6 kaBP和5.0~4.0 kaBP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而5.6~5.0 kaBP和4.0~3.6 kaBP则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文化衰退.通过与全新世环境研究成果的对比发现,适宜的气候促进了该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气候恶化和灾害则是该地区文化衰退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陕北陇东地区 中全新世 文化演变 环境驱动力
下载PDF
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冉新权 朱筱敏 +9 位作者 杨华 柳广弟 付金华 吴胜和 姚泾利 高岗 刘显阳 钟大康 杨伟伟 付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基于大量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石油富集主要受稳定构造背景、低孔渗储层与高效优质烃源岩良好配置等多种因素控制。以长7油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基于大量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石油富集主要受稳定构造背景、低孔渗储层与高效优质烃源岩良好配置等多种因素控制。以长7油页岩为主、多层段有效烃源岩的高效生烃是石油富集的基础,低渗储层与高效烃源岩的直接大面积接触及烃源岩的异常高压驱动下的高效排油是低渗储层石油富集的关键;稳定的构造背景和低渗透储层的强烈非均质性是石油保存的根本。在延长组储层普遍致密的背景下,有效烃源岩的排烃范围和有效储层的分布共同控制了石油富集地区。勘探实践已表明,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可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已发现了亿吨级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层 富油机理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非洲菊对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3 位作者 周立辉 刘光琇 吴胜伟 周天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73-286,共14页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结果显示:1)土壤TPH、烷烃和芳烃降解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但其降解速率在油污浓度为5%时最高;2)非洲菊株高、根长和出苗率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重度污染(7%)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中度污染(3%和5%)对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3)当油污浓度<5%时,非洲菊通过增加土壤脱氢酶、地下部及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土壤TPH降解率,且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彼此间共同效应是决定土壤TPH降解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而重度污染对非洲菊植物体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是导致其土壤TPH降解率显著降低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5%油污浓度应设为非洲菊耐受力阈值浓度,且在该浓度下非洲菊可确定为具备油污土壤修复潜力的良好植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非洲菊 场地生态修复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探讨——以陇东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培基 刘海龙 胡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何提高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陇东地区城...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何提高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陇东地区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对城镇化水平作了相关预测,提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 陇东 城镇化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心滩及河道砂微相的识别特征与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磊 赵永刚 +3 位作者 马超亚 金绍臣 赵永鹏 杨路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9,共7页
砂质辫状河心滩、河道砂微相的识别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是陇东油区侏罗系油藏基础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以陇东油区中部Z304-5井区延10油层组为例,从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入手,在系统分析岩性、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形态的基础上,... 砂质辫状河心滩、河道砂微相的识别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是陇东油区侏罗系油藏基础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以陇东油区中部Z304-5井区延10油层组为例,从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入手,在系统分析岩性、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形态的基础上,定性识别与区分心滩与河道砂微相;选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等6类测井技术,提取测井参数,绘制沉积微相测井蛛网图。蛛网图分析结果表明:Z304-5井区心滩微相图形主要呈单峰"近似不规则的五边形",而河道砂微相图形多为双峰"规则的六边形";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发现,研究区主力层延102心滩微相呈孤立的不规则状自南向北展布,被河道砂微相包围。因此,以定性手段分析地质特征、蛛网图反映测井响应特征、沉积微相平面图研究宏观展布特征,三者相结合可为油藏的砂质辫状河控砂微相精细研究提供一种实用方法,对同类油藏沉积微相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 河道砂 识别特征 蛛网图 微相平面展布 延10油层组 陇东油区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及其开发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希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95-97,共3页
以陇东地区 1990~ 2 0 0 2年的气象资料和 1998~ 2 0 0 2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为依据 ,应用布达哥夫斯基连乘原理对陇东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势、光温生产潜势、气候生产潜势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各级生产潜力分别是 :小麦为 192 4 1k... 以陇东地区 1990~ 2 0 0 2年的气象资料和 1998~ 2 0 0 2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为依据 ,应用布达哥夫斯基连乘原理对陇东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势、光温生产潜势、气候生产潜势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各级生产潜力分别是 :小麦为 192 4 1kg/ hm2、12 0 0 0 kg/ hm2、75 0 0 kg/ hm2 ,玉米为 2 2 5 0 0 kg/ hm2、135 0 0 kg/ hm2、90 0 0 kg/ hm2 ,马铃薯为 2 4 0 93kg/ hm2、16 5 19kg/ hm2、10 94 5 kg/ hm2 ,表明该地区农业资源可供利用的潜力较大。在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优化种植业结构 ,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抗逆应变型种植制度 ;采用集、节水技术 ,增加能量投入 ,提高水分的有效率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农业资源 生产潜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