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jectory Tracking of Autonomous Vehicle with the Fusion of DYC and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被引量:18
1
作者 Fen Lin Yaowen Zhang +3 位作者 Youqun Zhao Guodong Yin Huiqi Zhang Kaizhe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12-227,共16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utonomous vehicle motion control mainly focuses on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However, numerous studies deal with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separately, and the ...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utonomous vehicle motion control mainly focuses on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However, numerous studies deal with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separately, and the yaw stability is seldom considered during trajectory tracking. In this research, a combin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method with the yaw stability in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vehicle dynamics, consider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motion of the vehicle, the velocity tracking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problem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control. A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is used in the longitudinal control. The total driving force is obtained from the velocity error in order to carry out velocity tracking. A 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is used in the lateral control to predict the required front wheel angle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Furthermore, a combined control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to control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motion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irection control. On this basis, the driving force of a tire is allocated reasonably by using the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 which ensures good yaw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when tracking the trajectory.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good in tracking the reference velocity and trajectory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vehicle TRAJECTORY tracking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DY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前馈补偿LQR与PID的矿井无轨胶轮车横纵向控制研究
2
作者 江松 武露云 +4 位作者 付信凯 顾清华 洪勇 章赛 卢才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无人驾驶技术是实现无轨胶轮车井下安全、智能、高效运输的重要方案之一,为了提高无人驾驶过程中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横向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与纵向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无人驾驶技术是实现无轨胶轮车井下安全、智能、高效运输的重要方案之一,为了提高无人驾驶过程中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横向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与纵向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erivative,PID)位移速度调节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车辆的横纵向协调控制。通过建立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2自由度无轨胶轮车动力学模型和跟踪误差模型,并采用井下无轨胶轮车实车参数建立其电机模型,得到车辆的驱动制动输出。利用Carsim和Matlab/Simulink搭建联合仿真环境,分别在井下双车道工况、单车道工况与颠簸路面工况下进行了轨迹跟踪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3种工况下车辆轨迹跟踪过程中的最大横向误差仅为5 cm,最大纵向误差仅为10 cm,速度误差控制在1 m/s以内,航向误差范围为±0.1 rad,前轮偏转角变化平稳未出现抖动现象。为验证控制器在井下实际环境下的跟踪性能,使用实验室小车于陕西某井下巷道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井下实际巷道下试验结果误差仍在合理范围内,解决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和路径的时变问题,反映出该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胶轮车 LQR PID 前馈补偿 电机模型 横纵向协调控制 智能矿山
下载PDF
高温预处理对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岳孔 李响 +5 位作者 石鑫磊 焦学凯 吴鹏 张仲凤 董国良 方远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目的]研究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阐明木材高温预处理和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为高温改性技术和国产速生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木结构建筑常用的进口欧洲... [目的]研究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阐明木材高温预处理和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为高温改性技术和国产速生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木结构建筑常用的进口欧洲云杉规格材为对照,以相同强度等级的国产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选用180℃为预处理温度对杨木进行高温改性,制备5面全尺寸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开展往复荷载作用时加速老化前后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试验。[结果]与相同层板强度等级的欧洲云杉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相比,往复荷载作用时未处理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分别降低5.8%、12.9%、8.0%;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墙体经加速老化或二者联合处理后,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指标不同程度降低;与未处理杨木正交胶合木墙体相比,加速老化处理后,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分别降低9.4%、9.7%、11.2%;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后,经加速老化,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变化较小,分别降低2.9%、2.4%、5.0%。[结论]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略低于相同层板强度等级的欧洲云杉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水平力作用时二者具有相似破坏模式,均为抗拔连接件节点处钉子被剪断;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墙体经加速老化或二者联合处理后,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均为底部墙角抗拔连接件处木材被拉断或劈裂破坏;木材高温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具有相对较好的抗老化能力;建立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 抗侧力性能 高温预处理 加速老化
下载PDF
护套不同破坏形式下钢绞线的腐蚀特性研究
4
作者 虞爱平 冯晓乔 王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PE护套破坏是导致斜拉索中钢绞线发生腐蚀的直接原因。为了研究护套不同破坏形式下钢绞线腐蚀形态特征及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基于钢绞线电化学加速腐蚀试验,通过静力拉伸试验测定腐蚀钢绞线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PE护套在两种破坏形式... PE护套破坏是导致斜拉索中钢绞线发生腐蚀的直接原因。为了研究护套不同破坏形式下钢绞线腐蚀形态特征及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基于钢绞线电化学加速腐蚀试验,通过静力拉伸试验测定腐蚀钢绞线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PE护套在两种破坏形式下钢绞线的锈蚀形态不同。PE护套环向破坏时,腐蚀产物在损伤口两端堆积,而纵向破坏时,腐蚀产物堆积在两侧;通过钢绞线腐蚀损伤评定,发现护套环向破坏时,钢绞线的腐蚀率随着时间呈指数增长,而纵向破坏时为线性增长,说明前者的腐蚀损伤危害要大于后者;护套两种破坏形式下,腐蚀钢绞线的力学性能不同,环向破坏后腐蚀钢绞线的承载力小于纵向破坏形式;在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方面,环向破坏时,钢绞线的损伤率在20%以内时快速衰减,随后衰减缓慢,而纵向破坏时,腐蚀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随损伤率呈线性衰减。PE套管环向破坏时,腐蚀钢绞线的力学性能损耗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当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绞线 电化学加速腐蚀 环向破坏 纵向破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的两栖飞机规则波中运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胡开业 石林飞 +1 位作者 周辉 毛丽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针对水陆两栖飞机加速起飞运动过程受波浪干扰问题,本文基于Star-CCM+平台数值模拟技术,引入SST k-ε湍流模型求解RANS方程,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DFBI模块以及重叠网格技术模拟水上飞机六自由度运动,建立了一套波浪中水陆两栖飞机加速... 针对水陆两栖飞机加速起飞运动过程受波浪干扰问题,本文基于Star-CCM+平台数值模拟技术,引入SST k-ε湍流模型求解RANS方程,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DFBI模块以及重叠网格技术模拟水上飞机六自由度运动,建立了一套波浪中水陆两栖飞机加速滑行起飞运动特性研究方案。以波长和波高为变量,探讨了加速滑行过程中上述变量对水上飞机升沉、纵摇运动响应以及机身重心处垂向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波长增加,飞机升沉运动先增加后缓慢变化,飞机重心垂向加速度、纵摇角加速度和纵摇峰值集中在波长为2~3倍机身长度海况范围内;随着波高增大,飞机升沉、纵摇运动及重心垂向加速度最大值随之增大,且长波中的运动变化量较短波中更大;机翼气动升力数值模拟结果与计算值一致,该方案可用于水陆两栖飞机气动力相关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飞机 纵向稳性 加速运动 计算流体力学 纵摇 升沉 规则波 重叠网格
下载PDF
无人车换道轨迹与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嘉纯 田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无人车换道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针对无人车换道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问题,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考虑横纵向协同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通过解耦将车辆换道简化为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根据路径跟踪误差动力学... 无人车换道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针对无人车换道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问题,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考虑横纵向协同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通过解耦将车辆换道简化为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根据路径跟踪误差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路径跟踪控制器,并引入前馈控制设计了前馈-反馈LQR横向控制器,以此降低系统稳态误差。随后,考虑位置-速度误差设计了双PID纵向控制器,对车辆速度进行跟踪。选用五次多项式曲线规划换道轨迹。最后,通过Matlab和CarSim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换道轨迹跟踪横纵向协同控制器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双车道换道工况下,该控制器能够较高精度地跟踪换道轨迹,车辆的距离偏差和航向角偏差最大分别为0.01 m和0.007 rad,可见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 轨迹规划 轨迹跟踪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横纵向控制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智能车横纵向一体化滚动优化决策
7
作者 戴启坤 刘俊 +2 位作者 郭洪艳 陈虹 孙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本文针对智能车辆的行为决策问题,设计了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智能车横纵向一体化滚动优化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纵向车速表示为非整数,将期望车道表示为整数控制量,建立了混合整数智能车决策简化模型;然后,设计了横纵向一体化滚动优化决... 本文针对智能车辆的行为决策问题,设计了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智能车横纵向一体化滚动优化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纵向车速表示为非整数,将期望车道表示为整数控制量,建立了混合整数智能车决策简化模型;然后,设计了横纵向一体化滚动优化决策方法,决策出纵向车速和换道动作,根据系统输出与非线性约束的时域关系证明了优化问题的递归可行性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优化问题.基于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veDYNA和Simulink进行了联合仿真,并在红旗E-HS3智能车上开展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智能车横纵向一体化决策方法能够实现超车、避障、跟车、停车和弯道工况下的行为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混合整数规划 模型预测控制 横纵向一体化 决策模型 自动驾驶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车辆纵向运行特性
8
作者 徐同 张雪榆 +2 位作者 张杰 矫成武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6,共11页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入口、出口及连接段分类提取数据,绘制出对应的速度曲线图,以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口处速度趋势有两类,平行式入口是上升-平稳,直接式入口是持续上升,平行式入口速度均值高于直接式,平行式入口速度标准差小于直接式;不同类型入口对驾驶人的加速操作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平行式入口在纵向加速度均值上较直接式入口低;出口处速度分布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平行式的运行速度均值低于直接式,但速度标准差却更高;出口速度变化特征点受驾驶人在主线出口减速偏好性影响;平行式出口减速度最大值与均值均大于直接式;相邻立交净距较短时,连接段的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并且不同驾驶人的速度幅值比较接近;而常规净距的相邻立交,连接段的速度波动性大且离散。研究成果为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及连接段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安全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立交 实车驾驶实验 立交出入口 运行速度 纵向加速度
下载PDF
竖向荷载对高承台群桩基础侧向位移影响规律的振动台试验
9
作者 曹志鹏 王晓磊 +3 位作者 刘历波 刘润 刘理腾 许登钰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6期660-667,694,共9页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以高承台群桩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高桩承台基础的振动响应,通过超静孔压比(简称孔压比)、加速度和地基土位移研究饱和砂土液化场地竖向荷载对桩基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桩区域受桩基竖向荷载...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以高承台群桩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高桩承台基础的振动响应,通过超静孔压比(简称孔压比)、加速度和地基土位移研究饱和砂土液化场地竖向荷载对桩基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桩区域受桩基竖向荷载影响最为显著,孔压比与竖向荷载呈负相关关系,桩基两侧孔压比差值与地基土浅层加速度是造成桩基侧向位移的主要原因;地基土对台面输出加速度主要起放大作用,且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显著减小;在振动输入与竖向荷载相同的条件下,地基土在地震动作用下引起的侧向流动及显著变形极大影响了桩基的侧向位移;竖向荷载为9%桩基极限承载力条件下,桩基倾斜角为4.80°,侧向位移较小,结合地基土抗液化能力,桩基抗倾覆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高承台群桩基础 竖向荷载 孔压比 加速度放大系数 侧向位移
下载PDF
重载列车纵向冲动抑制及安全保障设计研究
10
作者 高殿柱 樊运新 +5 位作者 王开云 嵇道君 陈哲 邓江明 张波 李登科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1期1-7,25,共8页
针对长大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及车钩偏转失稳等问题,文章构建了重载列车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了列车纵向冲动和车钩偏转动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重载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异步控制调节参数、钩缓装置参数、二系横向止挡参数等... 针对长大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及车钩偏转失稳等问题,文章构建了重载列车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了列车纵向冲动和车钩偏转动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重载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异步控制调节参数、钩缓装置参数、二系横向止挡参数等关键参数对列车纵向冲动及车钩偏转失稳的影响,提出了抑制纵向冲动、提升车钩横向稳定性的措施。面向重载机车安全保障需求,文章从机车主、被动安全设计和故障导向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设计优化措施,保证了重载列车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纵向冲动 制动系统 车钩横向偏转 安全保障
下载PDF
基于实车试验的大跨度桥梁轨道静态长波高低不平顺验收标准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国龙 孙宪夫 +3 位作者 高彦嵩 杨飞 高芒芒 柯在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由于温度、施工偏差、二期恒载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存在较大差异,且矢距差法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地基大面积沉降等区域的轨道线形验收。针对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基于轨道高低不... 由于温度、施工偏差、二期恒载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存在较大差异,且矢距差法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地基大面积沉降等区域的轨道线形验收。针对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基于轨道高低不平顺不同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高低不平顺60 m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给出桥上轨道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60 m中点弦测值10 mm的验收限值建议,最后在某主跨为672 m的高速铁路斜拉桥上预设“四峰三谷”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并进行实车验证,证明此限值建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与不平顺60 m弦测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大跨度桥梁温度变形显著,整体表现为桥面高程与温度成反相关关系,但桥梁温度变形主要表现为长波不平顺;预设的60 m余弦波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影响行车舒适性,对安全性影响较小,且列车速度在275 km/h及以下时,产生的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0.98 m/s2,舒适性指标最大为2.47,评价为“优秀”,接近优秀/良好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 预设不平顺 实车试验 轨道静态长波高低不平顺 60 m中点弦测法 车体垂向加速度
下载PDF
子午线轮胎静态力学特性的有限元仿真
12
作者 徐海岳 赵晶 《轮胎工业》 CAS 2024年第9期524-528,共5页
以205/55R18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子午线轮胎的静态力学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径向负荷、充气压力和接地摩擦因数对轮胎接地压力、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的径... 以205/55R18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子午线轮胎的静态力学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径向负荷、充气压力和接地摩擦因数对轮胎接地压力、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的径向负荷增大时,轮胎的接地压力、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相应增大;轮胎的充气压力增大时,轮胎的接地面积减小,接地压力和刚度增大;通过增大摩擦因数可以提高轮胎的接地性能和操控性能,但摩擦因数的影响程度相比于径向负荷和充气压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子午线轮胎 静态力学特性 接地压力 纵向刚度 横向刚度
下载PDF
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及横向锁定分析
13
作者 王泽涵 李晨光 +1 位作者 许雅倩 陈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70,共9页
为了研究人群荷载下人行桥的人致振动特性,采用Duhamel积分求解了行人上下桥过程中简支梁桥的人致横向振动理论解,分析了横向锁定条件和临界人数。结果表明:与原地踏步相比,行人上下桥过程中,桥梁横向振动响应增大;频率比为1.0时,跨中... 为了研究人群荷载下人行桥的人致振动特性,采用Duhamel积分求解了行人上下桥过程中简支梁桥的人致横向振动理论解,分析了横向锁定条件和临界人数。结果表明:与原地踏步相比,行人上下桥过程中,桥梁横向振动响应增大;频率比为1.0时,跨中横向加速度最大,产生横向锁定的同步临界人数最少;随着桥上总人数增加,跨中横向加速度最大值线性增加,但超过临界人数后由于同步概率的增加使增长幅度提高;在临界人数附近桥梁发生横向锁定,行人舒适性接近“较差”等级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致横向振动 行人横向力 横向加速度 人-桥相互作用 临界人数 横向锁定 舒适度
下载PDF
车辆变速轨迹跟踪横纵耦合控制方法
14
作者 张丽霞 葛吴浥 +2 位作者 潘福全 李宝刚 赵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74-4181,共8页
针对变化速度下车辆轨迹跟踪精度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横纵耦合控制方法。在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中,将车轮驱动力与前轮转角作为控制量,以单控制器形式实现车辆横纵向运动的综合控制,并且在考虑耦合特性... 针对变化速度下车辆轨迹跟踪精度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横纵耦合控制方法。在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中,将车轮驱动力与前轮转角作为控制量,以单控制器形式实现车辆横纵向运动的综合控制,并且在考虑耦合特性的基础上,设计目标函数与可变权重系数,求解最优横纵向控制量。并且基于五次多项式理论,设计一种变速双移线轨迹以验证控制器综合轨迹跟踪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跟踪变化车速并且保持高轨迹跟踪精度与良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横纵向耦合
下载PDF
水驱油田断层封闭性动态评价模型
15
作者 刘媛 赵帅 +2 位作者 周文胜 任帅 包智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7-884,共8页
基于研究区实际地质、油藏开发资料,对断层封闭机理、影响断层封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断层封闭机理为断层岩排驱压力封闭,不同情况下断层的封闭能力不同。影响断层封闭性主要因素有两盘岩性对接情况、断距、泥岩涂抹量、主应力大... 基于研究区实际地质、油藏开发资料,对断层封闭机理、影响断层封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断层封闭机理为断层岩排驱压力封闭,不同情况下断层的封闭能力不同。影响断层封闭性主要因素有两盘岩性对接情况、断距、泥岩涂抹量、主应力大小、油水井配置及注采量。文中针对目前断层封闭性评价大都停留在静态层面,考虑油水井产量劈分、断层倾角等指标,以层为单位推导建立了一套针对已开发水驱油藏的断层封闭性动态评价数学模型,可根据油水井位置、注入采出量、井底流压实时定量对断层侧向封堵性、断层纵向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计算并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对比,模型判定结果符合率达90.91%,表明模型可用于复杂断块油田断层动态封闭性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层封闭性 水驱油田 复杂断块油田 侧向封堵性 纵向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特征物理量的铁道车辆脱轨检测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李杰 陶强 +1 位作者 张呈波 崔修斌 《环境技术》 202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近年来,铁道车辆迅速发展,但伴随着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引起的社会关注,其中脱轨问题毋庸置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对于铁道车辆的脱轨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前人使用经典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指标判... 近年来,铁道车辆迅速发展,但伴随着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引起的社会关注,其中脱轨问题毋庸置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对于铁道车辆的脱轨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前人使用经典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指标判断铁道车辆是否面临脱轨风险时,存在日常运营车辆的轮轨力难以检测、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进行铁道车辆脱轨模拟仿真实验,确定轮对脱轨失效显著且易测的脱轨特征物理量即轮对横向加速度和侧倾角;其次,使用复合传感器检测仿真模拟时的轮对运行状态,通过实时检测车辆运行时轮对的状态,从而设计出一种脱轨的在线检测方案;然后,基于铁道车辆脱轨模拟仿真实验,分析铁道车辆行驶在直线与曲线工况下的轮对脱轨时对应的观测量阈值,并对车辆行驶在曲线路段设置的超高所引入的额外侧倾角进行补偿;最后,根据脱轨检测方案设计一套脱轨检测与预警系统,采用仿真算例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脱轨检测技术方案可实现对车辆脱轨故障的有效检测,能有效支撑脱轨预警系统的开发,达到保护乘客和车辆安全的目的。此研究对于铁道车辆的快速安全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为铁道车辆的脱轨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安全问题 脱轨检测 横向加速度 侧倾角
下载PDF
纵向单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17
作者 胡宝文 宋金科 +3 位作者 李雪迎 刘会欣 栾亚伟 南博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纵向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无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及含不同位置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双轴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技术(DIC)对比分析了洞室模型宏观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随侧压力系数(λ)增大,洞室... 为研究纵向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无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及含不同位置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双轴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技术(DIC)对比分析了洞室模型宏观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随侧压力系数(λ)增大,洞室模型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λ=1时达到最大值,弹性模量与之相反,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从破坏模式来看,λ<1时,洞室破坏模式主要由张拉破坏逐渐转为拉剪复合破坏,裂隙位于拱顶,底板破坏明显,而裂隙位于直墙和底脚处,拱顶及底脚均破坏严重,随λ增大,λ≥1时,模型破坏以张拉裂纹为主,相比其他两个位置的裂隙,裂隙位于直墙,洞室稳定性最差;在相同λ下,高应变集中区会随裂隙位置改变而发生转移,但高应变区主要集中在预制裂隙端及洞室两底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压力系数 数字图像技术 裂纹扩展 纵向单裂隙分布位置 起裂应力水平
下载PDF
基于MPC-PID的智能电动汽车轨迹跟踪控制
18
作者 胡林治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9期155-164,共10页
由于车辆行驶过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智能车辆的控制器设计对轨迹跟踪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提升智能电动汽车的轨迹跟踪精度和平稳性,提出基于瞬态搜索优化算法(TSO)的模型预测控制(MPC)和比例积分微分(PID)相结合的横纵向综合控制器... 由于车辆行驶过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智能车辆的控制器设计对轨迹跟踪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提升智能电动汽车的轨迹跟踪精度和平稳性,提出基于瞬态搜索优化算法(TSO)的模型预测控制(MPC)和比例积分微分(PID)相结合的横纵向综合控制器。首先基于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辆跟踪误差状态方程,设计横向MPC轨迹跟踪器和纵向双PID速度跟踪控制器;采用TSO算法,对MPC控制器的权重参数进行优化;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ink联合仿真,设计不同速度区间下的行驶工况,对控制效果进行比对。仿真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控制器有着更好的跟踪效果,前轮转角和横摆角速度变化平稳,可以在保证较高跟踪精度的同时兼具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横纵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PID 瞬态搜索优化
下载PDF
邻近营业线现浇箱梁侧模滑移施工技术
19
作者 赫明刚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7期121-123,共3页
北京丰台站改建工程丰台特大桥邻近京广下行线,位于R=500m曲线上,翼缘板模板边缘距离线路回流线最小距离为1.03m,距离接触网立柱最小距离为0.5m,在铁路上方施工,需利用京广正线铁路天窗时间施工,也无法采用吊车拆除,因而侧模拆除成为本... 北京丰台站改建工程丰台特大桥邻近京广下行线,位于R=500m曲线上,翼缘板模板边缘距离线路回流线最小距离为1.03m,距离接触网立柱最小距离为0.5m,在铁路上方施工,需利用京广正线铁路天窗时间施工,也无法采用吊车拆除,因而侧模拆除成为本工程施工难点。本项目改变传统施工工艺,创新性地使用了现浇箱梁侧模纵移施工工艺,避免了在铁路天窗施工,减小安全风险,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线 侧模纵移 铁路天窗
下载PDF
Bayesian Joint Modelling of Survival Time and Longitudinal CD4 Cell Counts Using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and 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s 被引量:1
20
作者 Markos Abiso Erango Ayele Taye Goshu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19年第1期79-95,共17页
Survival of HIV/AIDS patients is crucially dependent on comprehensive and targeted medic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suppl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monitoring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CD4 T-cell counts. Statistical ... Survival of HIV/AIDS patients is crucially dependent on comprehensive and targeted medic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suppl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monitoring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CD4 T-cell counts. Statistical modelling approaches are helpful towards this goal.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Bayesian joint models with assumed 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 (GED) for the longitudinal CD4 data and two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distributions, Lognormal and loglogistic, for the survival time of HIV/AIDS patients. Data a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und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llow-up at Shashemene referral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06-January 2012 and at Bale Robe general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08-March 2015. The Bayesian joint models are defined through latent variables and association parameters and with specified non-informative prior distributions for the model parameters.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using Gibbs sampler algorithm implemented in the WinBUGS software.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of the two different data sets show that distributions of measurement errors of the longitudinal CD4 variable follow the 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 with fatter tails than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Bayesian joint GED loglogistic models fit better to the data sets compared to the lognormal cases. Findings reveal that patients’ health can be improved over time. Compared to the males, female patients gain more CD4 counts. Survival time of a patient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B infection. Moreover, increase in number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implies decline of CD4 counts. Patients’ age negatively affects the disease marker with no effects on survival time. Improving weight may improv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Bayesian joint models with GED and AFT distributions are found to be useful in modell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survival processes. Thus we recommend the 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s for measurement errors of the longitudinal data under the Bayesian joint modelling. Further studies may investigate the models with various types of shared random effects and more covariates with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BAYESIAN Joint Model CD4 Cell COUNT 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 HIV/AIDS longitudinal Survival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