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欧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36 h(T3)、术后48 h(T4)时的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1±0.11)、(2.01±0.11)、(1.15±0.0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64±0.12)、(3.01±0.21)、(1.89±0.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步行能力评分分别为(9.64±1.01)、(11.24±1.24)、(12.64±1.4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4±0.89)、(10.01±1.01)、(11.24±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产妇采取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浮针 电针 手法按摩
下载PDF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婷 杨美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PCSD发生率、PCSD容积及周围厚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24h出血量、恶露持续天数及产后血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CS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憩室容积为(0.31±0.04)mm2,低于对照组的(0.45±0.06)mm2,子宫切口憩室周围厚度为(7.35±0.76)mm,高于对照组的(6.02±0.62)mm( P <0.05)。 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PCSD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 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 并发症 子宫切口憩室
下载PDF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小琼 刘美霞 黄晓兰 《西部医学》 2014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2.1±2.7)min、(49.2±2.4)min、(332±108)ml和(21±6)h,对照组分别为(11.6±1.9)min、(52.1±1.4)min、(239±87)ml和(39±7)h,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57例),对照组为10.6%(6/5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甲级51例(89.5%),瘢痕明显11例(19.3%),而对照组愈合甲级33例(57.9%),瘢痕明显28例(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CSP产妇的剖宫产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较低,且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适合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的产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 横切口 瘢痕子宫妊娠 剖宫产
下载PDF
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罗飞 文丹丹 李华 《巴楚医学》 2019年第4期25-27,33,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比较两组在取胎头时间、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取胎头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中产钳助产率,但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外 子宫下段 取胎头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晓晖 顾秀兰 +1 位作者 张燕玲 杜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0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双层缝合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应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具有疗效满意,切口愈合良好,且减少了术后盆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 单层连续锁边缝合 传统双层缝合
下载PDF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钱碧慧 鲁励 贺静 《当代医学》 2010年第7期4-5,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腹式纵切口 子宫下段
下载PDF
止血带捆绑法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星梅 李伟娣 谢艳芬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探讨止血带捆绑法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120例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 目的探讨止血带捆绑法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120例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后缝合子宫切口及撕裂部位,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方法直接缝合子宫切口及撕裂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数值、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数值分别为(51.58±10.64)min、(336.35±133.45)m L、(110.3±32.91)m L、(10.34±6.54)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83±19.72)min、(549.16±241.98)m L、(168.81±34.77)m L、(15.63±8.36)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率为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子宫切除率分别为0(0/60)、1.67%(1/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子宫下段 剖宫产 切口 撕裂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的处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义云 徐庆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5期24-25,共2页
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该院2011—2013年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术产妇共406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研究共出现有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产妇37例,占据比例为9.1%。结论导致... 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该院2011—2013年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术产妇共406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研究共出现有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产妇37例,占据比例为9.1%。结论导致产妇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因素主要有胎儿的方位、胎儿体重、胎先露以及麻醉效果等,另外不同阶段的产程、手术技能的熟练程度还有切口位置是否恰当也都是导致产妇出现撕裂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 高危因素 处理
下载PDF
胎盘边缘切口手术对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平 邓媚 +1 位作者 陈君玉 彭燕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5期771-772,共2页
目的观察胎盘边缘切口用于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64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胎盘边缘切口法... 目的观察胎盘边缘切口用于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64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胎盘边缘切口法进行剖宫产手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下段切口法进行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期的各项重要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恢复情况、子宫切除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76.45±129.65)mL显著少于对照组(734.56±156.34)mL,t=9.9741,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6.31±8.92)min要显著长于对照组(45.62±7.91)min,t=5.0862,P<0.05;实验组的新生儿窒息率(3.13%)要显著小于对照组(25.00%),x^2=4.6545,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恢复情况及子宫切除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胎盘边缘切口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其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都显著少于传统的子宫下段切口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边缘切口 中央型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切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甘懿君 《现代医院》 2010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手段,以期减小产后出血风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326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临产、枕位、胎先露、新生儿体...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手段,以期减小产后出血风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326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临产、枕位、胎先露、新生儿体重、子宫下段形成情况等因素与子宫切口撕裂关系,记录切口撕裂的类型及并发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116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8.75%,临产后、麻醉效果差、胎先露≥3cm、枕横位、胎儿体重≥4kg及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差的剖宫产产妇撕伤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2例(1.7%)子宫动脉损伤,1例(0.9%)T型撕裂患者发热,10例(8.6%)恶露量增多,14例(12.1%)阴道流血时间延长。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是剖宫产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产状态、麻醉效果、胎枕位、胎儿体重、胎先露等因素均与切口撕伤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 撕伤
下载PDF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对比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明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剖宫手术切口不同可分为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传统腹式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究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剖宫手术切口不同可分为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传统腹式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不同腹式切口下,横切口组平均开腹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纵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传统腹式纵切口,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式横切口 纵切口 子宫下段 剖宫产
下载PDF
子宫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英 余静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期31-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从阿尔及利亚马斯卡拉省立医院妇产科采集,收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3556例剖宫产的数据资料,并对其中采用子宫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术式75例与对照组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从阿尔及利亚马斯卡拉省立医院妇产科采集,收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3556例剖宫产的数据资料,并对其中采用子宫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术式75例与对照组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子宫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术式,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子宫切口延长损伤及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比较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子宫纵切口加臀牵引助产娩胎儿容易,可避免子宫下段严重损伤,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纵切口 子宫下段切口 臀牵引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凤英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7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腹部肌群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产科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600例,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分组,380例经腹壁横切口术者为观察组,220例经腹壁纵切口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腹部肌群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产科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600例,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分组,380例经腹壁横切口术者为观察组,220例经腹壁纵切口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产后1周,观察组的腹部疼痛及皮下硬结率分别为80.0%、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产后6周,观察组的腹部疼痛率为15.0%,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两组皮下硬结均消失;产后1周,观察组的腹壁肌肉损伤率及损伤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产后6周,观察组仍有44.2%残存损伤。结论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产妇腹部肌群损伤率较高且损伤较为严重,具有一定的应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部肌群损伤
下载PDF
255例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月媚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7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4192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255例,发生率6.17%,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先露≥&#...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4192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255例,发生率6.17%,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先露≥±3cm、产妇第二产程、巨大胎儿者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产妇产程、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高低与子宫切口撕裂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 撕裂伤
下载PDF
2种剖宫产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劳洁 李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5期53-54,66,共3页
目的比较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对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比较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对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口撕裂和娩头困难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以及并发症方面较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具明显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 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珂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3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3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19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70例,首次行传统子宫... 目的探讨与研究3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19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70例,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对3种剖宫产术式所用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产妇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创伤小、粘连情况较好、住院时间短、产妇恢复情况好等优点,有利于再次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 新式剖宫产术 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
下载PDF
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梅桂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8期151-154,163,共5页
目的浅析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应用改良腹式横切口的临床价值,以便为日后临床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纵向切口子... 目的浅析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应用改良腹式横切口的临床价值,以便为日后临床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纵向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及术后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165.67±18.17)mL少于对照组的(238.87±17.62)mL,且手术时间(34.58±4.67)min、取胎时间(6.72±2.25)min、术后排气时间(12.62±3.42)h、首次进食时间(13.18±1.27)h、住院时长(5.28±0.49)d均短于对照组的(50.71±4.73)min、(12.52±2.48)min、(30.37±4.17)h、(24.87±2.58)h、(7.53±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10、14.356、10.247、19.417、24.050、16.036,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9.31±0.39)分高于对照组的(8.42±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P<0.05)。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相较于纵向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促使产妇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纵切口 改良腹式横切口 手术指标 APGAR评分
下载PDF
浅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改良式剖宫产临床手术结局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合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9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改良式剖宫产临床手术结局。方法 66例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横切口组和改良组,各33例。横切口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研究对比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改良式剖宫产临床手术结局。方法 66例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横切口组和改良组,各33例。横切口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对剖宫产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对剖宫产的满意度为90.91%,明显高于横切口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效果优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 改良式剖宫产 手术结局
下载PDF
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娟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8期74-74,共1页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新式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刮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新式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刮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漓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新式腹部横切口 传统腹部纵切口 子宫下段
下载PDF
胎儿高直位行不同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颖 《蛇志》 2017年第4期431-432,510,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足月胎儿高直位行不同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胎儿高直位行剖宫产手术患者52例,根据剖宫产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研究组30例实施子宫下段... 目的分析比较足月胎儿高直位行不同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胎儿高直位行剖宫产手术患者52例,根据剖宫产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研究组30例实施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手术,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直位胎儿大多胎头高浮,采取下腹纵切口剖宫产术,可避免腹壁横切口梗阻所致的娩头困难,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纵切口 子宫下段横切口 胎儿高直位 剖宫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