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ck-and-forth mining for hard and thick coal seams—research about the mining technology for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working face of Datong Mine
1
作者 金智新 于红 +1 位作者 于斌 宋华岭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ology, mining process, and back-and-forth mining method for the caving working face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in Datong mine, and researched this innovations process, optimized the s...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ology, mining process, and back-and-forth mining method for the caving working face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in Datong mine, and researched this innovations process, optimized the systemic design and working face out-play, tried to perfect the caving mining technology of hard-thick coal seams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and thick coal seams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working face back-and- forth mining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in Chinese coal mines 被引量:104
2
作者 Jinhua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Fully mechanized mining(FMM)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Chinese coal mines for more than 40 years.At present,the output of a FMM face has reached 10-million tons with Chinese-made equipment.In this study,the new de... Fully mechanized mining(FMM)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Chinese coal mines for more than 40 years.At present,the output of a FMM face has reached 10-million tons with Chinese-made equipment.In this study,the new developments in FMM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 Chinese coal mines during past decades are introduced.The automatic FMM technology for thin seams,complete sets of FMM technology with ultra large shear height of 7 m for thick seams,complete sets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technology with large shear height for ultra-thick seams of 20 m,complete sets of FMM technology for complex and difficult seams,including steeply inclined seams,soft coal seams with large inclination angle,and the mechanized filling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re presented.Some typical case studies are also introduced.Fin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FMM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and prospect of FMM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pplied in Chinese coal mines is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mining with large shear height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Steeply inclined seam Back filling mining PROSPECT
下载PDF
Ground pressure and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for a repeated mining face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被引量:10
3
作者 Jiang Bangyou Wang Lianguo +2 位作者 Lu Yinlong Sun Xiaokang Jin 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45-652,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elop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oof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revealed and the ground pressure law and roof supporting condi- tions of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residual pillars, the sudden instability causes fracturing in the main roof above the old goal and forms an extra-large rock block above the mining face. A relatively stable "Voussoir beam" structure is formed after the advance fracturing of the main roof.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old goaf, as the large rock block revolves and touches gangue, the rock block will break secondarily under overburden rock loads. An example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involving an integrated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minimum working resistance values of support determined to be reason- able were respectively 11,412 kN and 10,743 kN when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d through residual pillar and goaf. On-site ground pressure monitor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support resistance calculation were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Repeated mining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Roof control Support resistance
下载PDF
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技术
4
作者 刘万里 王诚龙 +1 位作者 王浩宇 张学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3-646,共14页
顶煤结构的准确探测是实现综放智能化开采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煤层结构复杂且内部常含多层夹矸,易影响综放智能化开采的水平。为此,提出一种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方法,可提高雷达天线探测深度内的浅部探测精度,同时对顶煤内... 顶煤结构的准确探测是实现综放智能化开采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煤层结构复杂且内部常含多层夹矸,易影响综放智能化开采的水平。为此,提出一种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方法,可提高雷达天线探测深度内的浅部探测精度,同时对顶煤内部的结构信息进行解释。主要研究步骤如下:首先,对不同频率的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空间对齐,建立不同频率雷达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其次,利用滑动窗口与小波变换加权融合方法对多频率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窗口内各分段小波信号的能量占比确定各频率信号的时变权重值,并引入边缘检测算法来提高小波变换对雷达数据的融合效率,实现多频雷达数据有效融合;最后,根据煤-矸-岩的介电常数差异和电磁波传播的衰减特性,建立顶煤内部回波强度模型,并利用分层识别方法计算出顶煤内部煤-矸-岩之间的界面信息,进而反演出顶煤内部结构(包括顶煤厚度、夹矸厚度及层数、夹矸层间距等)。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将不同频率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并能有效地探测出顶煤内部结构特征,且顶煤厚度、夹矸厚度和夹矸层间距的探测误差均小于10%。该方法有助于实现顶煤结构的精准探测,为综放智能化开采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多频雷达融合 顶煤结构 探测
下载PDF
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断裂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刘洪涛 罗紫龙 +3 位作者 韩子俊 韩洲 陈小港 彭佳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大采高综放开采易形成强烈的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断裂演化规律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以羊场湾煤矿16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的断裂过程与覆岩运移规律... 大采高综放开采易形成强烈的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断裂演化规律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以羊场湾煤矿16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的断裂过程与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导水裂隙带内岩层随工作面推进表现为“台阶下沉”,同层岩层下沉趋势沿走向表现为“急剧下降—稳定(最大值)—快速上升—稳定(最小值)”。工作面覆岩运动场由两区分布(加速下沉区、缓慢下沉区)演化为三区分布(加速下沉区、缓慢下沉区、稳定区)。对离层演化与地表下沉规律进行了定量描述,运用理论计算表达式深入地剖析了地表的动态下沉机理及其相关因素。结合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覆岩断裂演化的形态变化特征:覆岩断裂形态由“单等腰梯形”演化为“双等腰梯形”,表土层影响区由“矩形”演化为“倒梯形”。分析了覆岩中垮落区、离层区、压实区、裂隙富集区的动态演化过程:垮落区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高度小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离层区由下至上逐渐发育并随工作面向前移动,离层区逐渐闭合形成压实区,且压实区逐渐增大并最终保持稳定,裂隙富集区位于采空区前后端部并随工作面向前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相似模拟 覆岩运动场 覆岩运移 覆岩断裂形态
下载PDF
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凯 郭庆彪 +2 位作者 郭广礼 马洪浩 罗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相较于平原地区,黄土梁峁地形下的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为分析并揭示梁峁地形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异常形变机理,结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手段,以山西某矿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 相较于平原地区,黄土梁峁地形下的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为分析并揭示梁峁地形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异常形变机理,结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手段,以山西某矿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梁峁地形大采高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取值;利用Rhino软件建立考虑地形的三维模型,导入离散单元法软件3DE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移动以及梁峁内部塑性破坏演变。研究表明:1313工作面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起动距小于30 m,超前影响距为73 m,超前影响角为68.7°,走向边界角与上山边界角为40.3°,走向移动角与上山移动角为37.8°,以水平拉伸变形2 mm/m为移动边界的危险移动范围明显大于以下沉值10 mm确定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黄土梁峁采动滑移过程发现,当工作面自开切眼沿走向回采30 m时,采空区周围岩体应力平衡被打破,顶板在自重以及上覆岩层的载荷作用下产生剪切破坏,采空区周边岩体发生塑性屈服,当工作面回采到120 m时,煤层处于非充分开采阶段,梁峁底部岩体剪切破坏带出现贯通现象,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邻空侧的剪切滑移,相较于地表坡度15°的截面,地表坡度18°和22°的截面X轴负方向最大水平移动提升了107.3%与2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黄土梁峁 综放开采 黄土滑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7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3 位作者 许永祥 张金虎 雷声 李艳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8,共13页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高端开采装备 支架–围岩耦合 大采高综采 大采高综放
下载PDF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8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深埋薄基岩下区段煤柱工作面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李红军 樊旋 +2 位作者 李小磊 郇恒恒 李松涛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赵固二矿在对二1煤层回采过程中,使用分层开采并留设较宽的区段煤柱。矿井拟对区段煤柱进行回采,以赵固二矿二盘区里侧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岩石物理力学测试、煤体裂隙观测及顶煤冒放性评价对工作面综放开采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 赵固二矿在对二1煤层回采过程中,使用分层开采并留设较宽的区段煤柱。矿井拟对区段煤柱进行回采,以赵固二矿二盘区里侧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岩石物理力学测试、煤体裂隙观测及顶煤冒放性评价对工作面综放开采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煤柱受临近工作面回采影响,裂隙发育,顶煤强度低,顶煤冒放性评价为好;针对深埋薄基岩等条件下煤柱综放开采进行了安全论证,得到了二盘区里侧煤柱工作面可实施综采放顶煤工艺的结论,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目前已实现安全回采。该研究可为实现区段煤柱综放开采提供成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测试 裂隙 顶煤冒放性 综放开采 区段煤柱
下载PDF
近距煤层合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10
作者 董甜 高召宁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针对近距煤层合层综放开采覆岩移动破坏与矿压显现规律等问题,以涡北煤矿842首采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模拟试验下覆岩冒落带高度为38 m,开切眼附近裂隙带的高度... 针对近距煤层合层综放开采覆岩移动破坏与矿压显现规律等问题,以涡北煤矿842首采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模拟试验下覆岩冒落带高度为38 m,开切眼附近裂隙带的高度为103.8 m,停采线附近裂隙带的高度为95.4 m,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8 m,周期来压步距为17.5 m。由数值分析得到采场围岩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变化颇为相似,分析采场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与相似模拟试验的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煤层合层综放工作面煤柱宽度、工作面支护参数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煤层 合层 综放 矿压 规律
下载PDF
冲击性煤层综放面采空区漏风区域识别及控制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文福 马小辉 +5 位作者 刘咸富 王向阳 何伟 王岩 白晓敏 刘万成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33-137,共5页
矿井煤层发生冲击失稳易诱发矿压灾害,且工作面间煤柱破碎形成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强。以孟村煤矿401103深埋冲击倾向性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工作面开采时漏风及煤自燃诱因,测定工作面及相邻采空区的漏风规律并数值模... 矿井煤层发生冲击失稳易诱发矿压灾害,且工作面间煤柱破碎形成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强。以孟村煤矿401103深埋冲击倾向性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工作面开采时漏风及煤自燃诱因,测定工作面及相邻采空区的漏风规律并数值模拟验证煤自燃危险区域,从而制定漏风控制及煤自燃防控措施。结果表明:401103工作面受冲击矿压影响较大,漏风供氧增加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风险;漏风观测数据表明面间煤柱存在漏风通道,使得两工作面采空区形成了复合漏风采空区;在401103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自燃危险区域主要集中于工作面后部采空区,工作面进风隅角与其临近的401102采空区产生明显的漏风涡流区。采用束管监测、漏风封堵、材料阻化与调节风量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及相邻采空区的遗煤自燃,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性煤层 综放开采 漏风供氧 自燃危险区域 综合防控
下载PDF
厚松散层下高强度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12
作者 贺丹 段中会 +5 位作者 姬永涛 王鑫 付德亮 高翔 张丽维 刘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在陕北地区浅埋厚煤层、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以某大型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动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沿工作面走向、倾向两条观测线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各观测点全周期下沉变化及对应时空关系,采用数理统计、公式计算、数据拟合... 在陕北地区浅埋厚煤层、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以某大型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动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沿工作面走向、倾向两条观测线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各观测点全周期下沉变化及对应时空关系,采用数理统计、公式计算、数据拟合等方法确定地表移动动态变化相关参数,探讨采动工作面的地表沉降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工作面采动初期上覆岩层的运动范围已波及到地表,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其地面影响范围一直在超前;当工作面回采完成时,下沉量迅速衰减,逐步趋于稳定。走向线最大下沉值3 715 mm,倾向线最大下沉值3 327 mm,工作面推进在400~600 m,下沉速度超过200 mm/d,最大可达268 mm/d。地表沉降系数0.58,起动距102.6 m,超前影响角54.9°,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71.8°。地表移动持续时间282 d,起动阶段时间短,仅为18 d,活跃阶段移动速度大、变形剧烈,衰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达199 d,反映了浅埋厚松散层综放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发展快、稳定也快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厚松散层 高强度综放开采 地表沉降 动态参数
下载PDF
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雨季过季节性河流实践与研究
13
作者 于杰凯 郭永红 岑宏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302-304,308,共4页
柴沟煤矿是年产8 Mt的高产高效矿井,计划回采的1503工作面埋深200~255 m,采厚超过12 m,是典型的薄基岩巨厚煤层开采工作面,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地表。该工作面在雨季需穿越1条季节性河流——小南沟河,为防止洪水沿导水裂隙灌入井... 柴沟煤矿是年产8 Mt的高产高效矿井,计划回采的1503工作面埋深200~255 m,采厚超过12 m,是典型的薄基岩巨厚煤层开采工作面,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地表。该工作面在雨季需穿越1条季节性河流——小南沟河,为防止洪水沿导水裂隙灌入井下,造成安全事故,通过分析工作面地表地形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采取“岩移观测指导预填,工作面上游筑坝拦截+泄水孔分流”的综合防治水方案。该方案的实施顺利实现了季节性河流下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巨厚煤层 河道下采煤
下载PDF
不同支架在厚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14
作者 金锋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306-308,312,共4页
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和原煤生产效率是衡量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是当前的唯一选择。分别对两套放顶煤开采装备在地质条件、生产效率、安全管控和顶板管理方面以及支架倒架歪架的事故进行分析,提... 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和原煤生产效率是衡量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是当前的唯一选择。分别对两套放顶煤开采装备在地质条件、生产效率、安全管控和顶板管理方面以及支架倒架歪架的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了同煤层同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放顶煤开采装备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采放顶煤工艺 开采装备
下载PDF
工作面停采煤柱宽度的确定与实践
15
作者 石龙飞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17,24,共5页
燕子山矿采用宽煤柱方式护巷,煤柱宽度约60 m,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回风巷的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压力影响的临界距离为35 m。以此为依据,在综合考虑8210工作面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工作面最佳停... 燕子山矿采用宽煤柱方式护巷,煤柱宽度约60 m,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回风巷的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压力影响的临界距离为35 m。以此为依据,在综合考虑8210工作面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工作面最佳停采煤柱宽度为38~45 m。为检验8210工作面煤柱宽度,该矿在回风大巷开展了顶板钻孔窥视工作,检测顶板煤层回采期间和停采后的变化情况,窥视检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留设38~45 m煤柱宽度能够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停采煤柱 阻力检测 顶板窥视
下载PDF
经坊煤业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护巷技术应用
16
作者 张彦丽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145-148,248,共5页
为实现精采细收、提高生产效益,经坊煤业进行窄煤柱沿空掘巷工艺应用试验。以3-509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等手段进行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7 m时沿空巷道围岩应力情况有利于其稳定,表... 为实现精采细收、提高生产效益,经坊煤业进行窄煤柱沿空掘巷工艺应用试验。以3-509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等手段进行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7 m时沿空巷道围岩应力情况有利于其稳定,表面变形量总体较小,依照数值模拟结果设计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实践阶段围岩控制效果显著,锚杆支护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保证沿空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工程类比 沿空巷道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小煤柱沿空掘巷煤柱尺寸留设研究
17
作者 刘宗逊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90-92,共3页
为合理留设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以山西某矿E4102-1工作面运输顺槽煤柱留设工程概况为例,通过进行调研分析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工业性试验,得出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目前已相对较成熟,可把煤柱尺寸留设为5 m至8 m之间;通过对几... 为合理留设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以山西某矿E4102-1工作面运输顺槽煤柱留设工程概况为例,通过进行调研分析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工业性试验,得出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目前已相对较成熟,可把煤柱尺寸留设为5 m至8 m之间;通过对几种煤柱尺寸下的巷道围岩破坏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该工作面巷道留设5 m宽的煤柱时,该巷道矿压不会出现明显显现,巷道变形量相对较小,巷道顶板也相对较稳定,能很好的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更好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小煤柱 沿空掘巷 矿压 巷道变形
下载PDF
龙泉煤矿43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高度研究
18
作者 聂嘉汾 《山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针对龙泉煤矿4301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易突水涌入工作面的开采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研究方法,探究了43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动态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表明,4301工作面推进距离小于96 m时,导... 针对龙泉煤矿4301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易突水涌入工作面的开采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研究方法,探究了43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动态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表明,4301工作面推进距离小于96 m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随工作面推进而不断增加,发育最大高度约为75 m;工作面推进距离大于96 m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变化较小,基本稳定于75 m。该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在57~75 m基本吻合,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合理性;工作面覆岩上方K4、K5含水砂岩层处于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内,保水开采中应重点考虑K4、K5含水砂岩层不被破坏。研究成果揭示了龙泉煤矿4#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特征及其终态发育高度,对于4#煤层开采中覆岩含水层受扰动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煤炭资源的安全与绿色开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导水裂隙带发育 动态演化 综放开采
下载PDF
特厚煤层窄煤柱沿空掘巷变形特征及控制研究
19
作者 王燕辉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为保障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金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面的成功应用,以13102回风顺槽与邻近采空区留设8 m窄煤柱掘进为工程背景,借助工程类比、矿压监测、现场调研等手段进行围岩科学控制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支护条件下逐渐发展为围岩... 为保障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金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面的成功应用,以13102回风顺槽与邻近采空区留设8 m窄煤柱掘进为工程背景,借助工程类比、矿压监测、现场调研等手段进行围岩科学控制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支护条件下逐渐发展为围岩整体失稳,针对性提出“固帮护巷”支护原则,设计锚杆索多层次固帮及窄煤柱注浆方案,新掘段巷道表面变形量较小且逐渐稳定,顶板离层量在合理范围内,取得较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华亭煤矿综放工作面末采阶段柔性网支护效果分析
20
作者 陈娜 林飞 王震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为确保华亭煤矿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250107-1综放工作面末采阶段采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代替金属网铺顶。主要介绍柔性网使用前运网、挂网相关准备工作以及柔性网施工工艺,并根据250107-1综放工作面柔性网工程实践,分析柔性网在工... 为确保华亭煤矿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250107-1综放工作面末采阶段采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代替金属网铺顶。主要介绍柔性网使用前运网、挂网相关准备工作以及柔性网施工工艺,并根据250107-1综放工作面柔性网工程实践,分析柔性网在工作面末采阶段的突出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柔性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柔性网尺寸、配合金属网挂网技术、加强放煤与割煤工艺管理的保障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柔性网 末采阶段 运网 挂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