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核苦杏仁苷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静 段杨峰 +4 位作者 孔繁渊 申杰 吴新 金文渊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优化枇杷核中苦杏仁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二水平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5个因素对苦杏仁苷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乙醇体... 为优化枇杷核中苦杏仁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二水平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5个因素对苦杏仁苷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液料比12:1(mL/g)、超声波功率250W。此条件下苦杏仁苷的提取量为39.07mg/g,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6%,说明此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这些结果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在枇杷核苦杏仁苷提取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 苦杏仁苷 超声波辅助提取 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红肉和白肉枇杷果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余筱洁 金晓燕 +3 位作者 周存山 杨虎清 何志平 王允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以枇杷‘宁海白’Eriobotrya japonica‘Ninghaibai’和‘大红袍’E.japmica‘Dahongpao’果仁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理化分析测定常规化学成分,研究不同品种枇杷果仁中常规化学分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实验共鉴定... 以枇杷‘宁海白’Eriobotrya japonica‘Ninghaibai’和‘大红袍’E.japmica‘Dahongpao’果仁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理化分析测定常规化学成分,研究不同品种枇杷果仁中常规化学分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实验共鉴定出11个脂肪酸组分,分别占‘宁海白’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4.37%和‘大红袍’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3.13%。‘大红袍’枇杷果仁中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507.6 g.kg-1,显著低于‘宁海白’枇杷果仁的578.5 g.kg-1;‘宁海白’枇杷果仁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509.2 g.kg-1)显著高于‘大红袍’枇杷果仁(444.8 g.kg-1)。此外,枇杷果仁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很高,淀粉和酚类物质相对比较丰富。为枇杷果仁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脂肪酸组成及常规化学成分的详细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枇杷果仁 营养成分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枇杷核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长虹 秦小梅 +3 位作者 张璐璐 陶思兴 杨健 毕淑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枇杷核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枇杷核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枇杷核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枇杷核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枇杷核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枇杷核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69%,其中以苯甲醛和苯甲酸为主;25%枇杷核挥发油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活性,各项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且抗氧化活性与样品体积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枇杷核成分、功效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飞平 周家华 +1 位作者 常虹 曾凡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36-340,共5页
枇杷核是枇杷果实加工的副产物,研究表明枇杷核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含有苦杏仁苷、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功效。我国每年由于加工而产生的枇杷核达数万吨,开发利用这些资... 枇杷核是枇杷果实加工的副产物,研究表明枇杷核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含有苦杏仁苷、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功效。我国每年由于加工而产生的枇杷核达数万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枇杷核营养价值、药用保健功效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论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枇杷核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 营养 功效 综合利用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最佳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严小平 童建颖 +3 位作者 胡文浪 徐冬梅 余作龙 李成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枇杷仁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 本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枇杷仁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g∶m 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8%。枇杷仁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72.7%,特别是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58.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枇杷仁油 最佳提取工艺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枇杷适播期与嫁接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忠良 吴万兴 +2 位作者 李满兴 魏凌云 罗云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73,89,共3页
以陕西安康为试验基点,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育苗中的播种、嫁接时期以及嫁接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枇杷种子成熟后,应随采随播,6月15日播种的出苗率为84.6%,7月5日播种的出苗率61.7%;春季在4月份采用切接成活率最高,... 以陕西安康为试验基点,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育苗中的播种、嫁接时期以及嫁接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枇杷种子成熟后,应随采随播,6月15日播种的出苗率为84.6%,7月5日播种的出苗率61.7%;春季在4月份采用切接成活率最高,为91.2%,并提出了10月份采用芽接埋土、低棚覆盖的枇杷嫁接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育苗 嫁接
下载PDF
枇杷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俊松 陈润政 傅家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共4页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58.7%,其中子叶和胚轴的含水量分别为55.3%和73.2%。新鲜的种子具有轻度的休眠特性,可能主要是由于种皮的阻碍与抑制作用。低温(10℃以下)和高温(32℃以上)均会抑制...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58.7%,其中子叶和胚轴的含水量分别为55.3%和73.2%。新鲜的种子具有轻度的休眠特性,可能主要是由于种皮的阻碍与抑制作用。低温(10℃以下)和高温(32℃以上)均会抑制种子正常萌发,25℃是其最适萌发温度。外加0.1~0.5mmol/L的GA3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而ABA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轻度的脱水(含水量下降3%~5%)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机把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但随着脱水程度的不断加深,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当子叶胚轴的合水量分别降至35.5%和28.0%时,种子发芽力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种子 休眠 萌发 活力指数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建立超临界CO_2萃取枇杷果仁油脂工艺模型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震峰 李昂 +2 位作者 陈伟 蔡艳 张惠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162,共5页
以"宁海白"枇杷果仁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超临界CO2萃取枇杷果仁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对油脂产量的作用规律,并对枇杷... 以"宁海白"枇杷果仁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超临界CO2萃取枇杷果仁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对油脂产量的作用规律,并对枇杷果仁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GC-MS分析。根据该工艺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选,以油脂产量为响应值,实验所得枇杷果仁油脂超临界CO2萃取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44.16MPa、温度62.02℃、时间21min。在这个条件下,使用偏差分析,发现实验值与预期相符,表明预测模型契合很好。利用GC-MS鉴定出11个脂肪酸组分,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37%,其中亚油酸(C18:2,45.91%)为枇杷果仁油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其他依次为棕榈酸(C16:0,26.01%),油酸(C18:1,6.19%),α-亚麻酸(C18:3,5.01%),硬脂酸(C1 8:0,3.64%),和其他六种饱和脂肪酸(≈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果仁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曲面法 优化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不同GA_3浓度处理对枇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贵元 王琴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探讨促进枇杷种子萌发的条件,以枇杷种子为试材,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同一温度(25℃)不同GA,浓度(50,100,200,400mg·L^-1)下进行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计算各处理的发芽率、... 为探讨促进枇杷种子萌发的条件,以枇杷种子为试材,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同一温度(25℃)不同GA,浓度(50,100,200,400mg·L^-1)下进行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计算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5-3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最适温度为25℃左右,35℃下种子不萌发;GA,处理均可促进枇杷种子的萌发速度、整齐度,以400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种子 休眠 萌发 活力指数
下载PDF
枇杷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郄红丽 张春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07-3408,共2页
[目的]为缩短枇杷繁育周期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枇杷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冠玉"枇杷的种子、茎尖、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苗研究。[结果]种子萌发率高,可达100%。茎尖在培养基MS+6-BA1.2 mg/L+NAA0.6 mg/L+GA30.5 mg/... [目的]为缩短枇杷繁育周期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枇杷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冠玉"枇杷的种子、茎尖、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苗研究。[结果]种子萌发率高,可达100%。茎尖在培养基MS+6-BA1.2 mg/L+NAA0.6 mg/L+GA30.5 mg/L上展叶最好。茎段在培养基MS+6-BA1.5 mg/L+NAA0.3 mg/L+GA30.5 mg/L上萌芽最好,萌芽率达68.9%,其次为MS+6-BA1.2 mg/L+NAA0.4 mg/L+GA30.5 mg/L。茎段在培养基MS+6-BA1.5 mg/L+NAA0.3 mg/L+GA30.5 mg/L上诱导不定芽最好,其次为MS+6-BA1.0 mg/L+NAA0.2 mg/L+GA30.2 mg/L。初代无菌苗在培养基MS+6-BA1.5 mg/L+NAA0.3 mg/L上增殖最好。[结论]培养基成分的调配对外植体的萌发、增殖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激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玉”枇杷 种子 茎尖 茎段
下载PDF
单核枇杷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芳杰 张学英 +4 位作者 施春晖 王晓庆 奚晓军 蒋爽 陈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6-685,共10页
【目的】明确单核枇杷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3个单核枇杷单株‘2-27’、‘10-6’、‘10-47’为试材,‘大五星’为对照,研究了单核枇杷花粉活力、离体萌发率和授粉受精亲和性,并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雌配子体发育... 【目的】明确单核枇杷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3个单核枇杷单株‘2-27’、‘10-6’、‘10-47’为试材,‘大五星’为对照,研究了单核枇杷花粉活力、离体萌发率和授粉受精亲和性,并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雌配子体发育进程的解剖学观察,并鉴定其倍性。【结果】3个单核枇杷都是三倍体;花粉畸形率高、离体萌发率极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二倍体花粉在单核枇杷柱头上有生长缓慢或停滞的现象,田间杂交所获子代全部为单核;单核枇杷中多见胚囊过早解体退化,导致大部分未受精胚珠过早败育。偶见1个子房中仅存1个正常胚珠,有望发育为单核果实。【结论】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重组或不减数等形成低几率育性,最终获得的极少数有育性的配子才是形成单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枇杷 配子育性 授粉亲和性 胚囊退化 倍性鉴定
下载PDF
枇杷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俊松 陈润政 傅家瑞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4期369-374,共6页
枇杷种子不耐贮藏,属于脱水敏感的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子叶和胚轴的超氧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 MDA) 含量及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外源0 .05 ~... 枇杷种子不耐贮藏,属于脱水敏感的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子叶和胚轴的超氧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 MDA) 含量及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外源0 .05 ~0 .25 mmol/L 的抗坏血酸(ASA) ,0 .05 ~5 .0 mmol/L 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0 .05 ~0 .5 mmol/L 的Ca2 + 处理能有效地增强种胚防御过氧化的能力,缓解氧自由基对种胚的伤害,提高脱水劣变的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子 脱水敏感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少籽型白沙枇杷芽变资源永路的选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方永 王引 +1 位作者 倪海枝 颜帮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6-1018,共3页
永路系浙江省地方品种软条白沙枇杷的芽变。经过15年多的连续选育和比较试验,该种质在形状、种籽、单果重、裂果率等决定遗传性状的关键因子方面与亲本形成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少籽、裂果方面性状显著超亲,结合前期分子标记等相关技术手... 永路系浙江省地方品种软条白沙枇杷的芽变。经过15年多的连续选育和比较试验,该种质在形状、种籽、单果重、裂果率等决定遗传性状的关键因子方面与亲本形成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少籽、裂果方面性状显著超亲,结合前期分子标记等相关技术手段检测,明确为芽变资源。为此,该材料于2018年1月获得农业部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目前,该品种正在浙江省台州市等各地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枇杷 芽变 永路 少籽
下载PDF
枇杷核吸附废水中铜离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艺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将枇杷核粉碎后吸附废水中的铜离子,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表面特征。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25°C,pH为6. 5,吸附剂0. 2 g,吸附时间1 h,对Cu2+的... 将枇杷核粉碎后吸附废水中的铜离子,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表面特征。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25°C,pH为6. 5,吸附剂0. 2 g,吸附时间1 h,对Cu2+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为90. 2%和4. 51 m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吸附前后枇杷核的表征结构,并探讨其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 吸附 FT-IR XRD分析
下载PDF
枇杷种子保湿贮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俊松 陈润政 傅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11-14,共4页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种子对脱水敏感,但采用保湿贮藏的方法可有效地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枇杷种子在贮藏中劣变速度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
关键词 枇杷种子 保湿贮藏
下载PDF
枇杷果肉有机酸组分及有机酸在果实内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发兴 刘星辉 陈立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测定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18个品种(小毛枇杷、夹脚、卓南1号、解放钟、富阳、森尾早生、华宝2号、香钟10号、白花、土肥、多宝2号、乌躬白、洛阳青、茂木、早钟6号、白梨、塘头4号和长红3号)的... 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测定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18个品种(小毛枇杷、夹脚、卓南1号、解放钟、富阳、森尾早生、华宝2号、香钟10号、白花、土肥、多宝2号、乌躬白、洛阳青、茂木、早钟6号、白梨、塘头4号和长红3号)的成熟果肉和2个品种(解放钟和早钟6号果)成熟果实不同组织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成熟果肉中均含有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富马酸、草酰乙酸、酒石酸8种有机酸,有的还含有微量的阿魏酸、顺乌头酸和β-香豆酸。大多数品种果肉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399mg kg-1FW,占总酸的62.7%;其次是奎尼酸,其平均含量为2042mg kg-1FW,占总酸的29.1%。品种之间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对果肉可滴定酸进行聚类分析,可把18个枇杷品种分为五个组群:极高酸(小毛枇杷)、高酸(夹脚、卓南1号、解放钟和富阳)、中酸(森尾早生、华宝2号、香钟10号、白花、土肥和多宝2号)、低酸(乌躬白、洛阳青、茂木和早钟6号)和极低酸(白梨、塘头4号和长红3号)。解放钟和早钟6号果肉和果皮的总酸含量及可滴定酸均无显著差异,但果皮和果肉的总酸含量和可滴定酸均大大高于种子。相似于果肉,果皮和种子的主要有机酸也是苹果酸和奎尼酸。果皮中苹果酸含量远高于奎尼酸,但种子中苹果酸含量比奎尼酸稍低。此外,种子中苹果酸和奎尼酸比果肉和果皮中的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苹果酸 有机酸组分 果肉 奎尼酸 种子 果皮
下载PDF
果实成熟度和贮藏条件对枇杷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坤坤 徐昌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516,共7页
为探讨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子萌发的因素,将种子播种于1/2MS培养基80 d,研究了成熟度和贮藏条件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条白沙’、‘宁海白’、‘塘科白沙’和‘大红袍’转色期和完熟期采收的种子的萌... 为探讨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子萌发的因素,将种子播种于1/2MS培养基80 d,研究了成熟度和贮藏条件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条白沙’、‘宁海白’、‘塘科白沙’和‘大红袍’转色期和完熟期采收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大房’完熟期采收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洛阳青’枇杷果实或种子经4℃贮藏5 d和10 d,萌发率和苗高与未贮藏种子的无显著差异,而贮藏期达20 d或更长时,贮藏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显著下降。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枇杷种子萌发率和苗高存在差异,‘早钟6号’和‘太平白’枇杷在15℃和4℃的优于25℃的,但适宜贮藏时间分别不超过15 d和30 d。因此,在转色期采收果实以及适度贮藏果实或种子可以保持枇杷种子的萌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子 萌发 贮藏 温度
下载PDF
枇杷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梭松 陈润政 傅家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共3页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58.7%,其中子叶含水量为55.3%,胚轴的含水量为73.2%。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0%和0.81。轻度脱水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但随着脱水程度的不断加深...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58.7%,其中子叶含水量为55.3%,胚轴的含水量为73.2%。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0%和0.81。轻度脱水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但随着脱水程度的不断加深,子叶和胚轴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增加,种子活力迅速降低。当子叶和胚轴的含水量分别降至35.5%和28.0%时,种子发芽力完全丧失。枇杷种子脱水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脱水劣变过程中,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使膜脂含量下降,膜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至种子活力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种子 脱水敏感性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枇杷籽生物炭制备、表征及其微生物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贤喆 常国立 +2 位作者 李传鹏 姚锋 蔡成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结构的重要因素,以废弃的枇杷籽作为生物质原材料,在400~800℃炭化温度内制备生物炭,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生物炭对微生物菌群的吸附率。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上升,枇杷籽生物炭的产率下降,含氧官能团减... 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结构的重要因素,以废弃的枇杷籽作为生物质原材料,在400~800℃炭化温度内制备生物炭,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生物炭对微生物菌群的吸附率。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上升,枇杷籽生物炭的产率下降,含氧官能团减少,芳香性结构更完全;在400~600℃炭化温度下,孔道变化明显,表面更粗糙,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大,中、微孔数量增多;当炭化温度升高到600℃以上,生物炭表面孔状结构发生坍塌,表面变平整,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减小;炭化温度为600℃下制得的枇杷籽生物炭对大肠杆菌发酵液的吸附率为70%左右,对大肠杆菌悬浮液的吸附率为80%以上,枇杷籽生物炭对微生物菌群的吸附效果良好,经过后续优化有作为微生物载体的潜力。枇杷籽具有开发为生物炭并进行进一步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化温度 表征 微生物吸附 废弃枇杷籽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枇杷仁油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泽涵 徐铖 +3 位作者 范伟芳 郭宇婷 官恩青 严小平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2期28-30,共3页
以枇杷仁为原料,对两种提取枇杷仁油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溶剂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8(g︰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0.3%;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 以枇杷仁为原料,对两种提取枇杷仁油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溶剂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8(g︰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0.3%;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5(g︰m 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9%。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枇杷仁油得率比溶剂法高,并且超声波辅助法比溶剂法提取的时间短、温度要低,是一种短时高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仁油 提取率 提取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