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nt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Pattern Hair Loss: A Retrospective Study
1
作者 Shadi Zari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Background: Pattern hair loss (PHL)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affecting both men and women. The occipital region,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scalp, has been considered resistant to hair loss in PHL. It is o... Background: Pattern hair loss (PHL)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affecting both men and women. The occipital region,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scalp, has been considered resistant to hair loss in PHL. It is often used as a donor site for hair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 Howev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occipital region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PHL, although to a lesser extent compared to the frontal and vertex region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evels and determinant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PHL, focusing on gender and disease severity. Such data woul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HL progression and inform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1993 adults (1000 males, 993 females) following for PHL at a specialized hair clinic in Jeddah, Saudi Arabia. Any patient who had hai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ast and any male who had balding areas (Hamilton-Norwood scales 4 to 7) at the initial consultation was exclud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occipital involvement, defined as >10% thin hairs in the trichometry assessments of the occipital region. Additional data included patients age, treatment status, disease severity, and other trichometry parameter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was found to be 23.8% overall,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females (35.6%) than males with early PHL (Hamilton-Norwood scales 2 and 3) (12.1%) (p Conclusion: This study underscored the relevance of gender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PHL. Fema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suggesting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are critical in understanding PHL progress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im to validate these findings, with an aim to refine therapeutic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Hair loss Occipital Involvement GENDER Trichometry Donor zone
下载PDF
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损评估及风险区划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艺 郭翔 +2 位作者 王鑫 杨德胜 王明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6期629-642,共14页
花期低温阴雨是四川盆区油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盆区1961-2020年10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1983-2000年油菜产量资料和干旱、低温冷害、连阴雨、大风、冰雹灾情资料,筛选花期低温阴雨灾害年份,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 花期低温阴雨是四川盆区油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盆区1961-2020年10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1983-2000年油菜产量资料和干旱、低温冷害、连阴雨、大风、冰雹灾情资料,筛选花期低温阴雨灾害年份,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花期低温阴雨产量灾损率和致灾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油菜花期低温阴雨致灾指标,并利用2001-2020年灾情资料进行检验;基于筛选出的低温、连阴雨关键致灾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并进行回代和预测检验,分析灾害风险区划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日平均气温≤7℃、过程持续天数≥1d是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致灾指标,日平均气温≤7℃的负积温和≥3d过程持续降水量共同组成低温阴雨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选用2001-2020年油菜花期低温冷害发生情况对指标进行检验,与实际情况相符。(2)选用1983-2000年的气象、产量、灾情数据建立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损评估模型,模型对轻度、中度灾害损失评估等级与实际等级相同或相差1级的评估准确率在96%以上;重度、特重评估等级与实际等级相同的准确率为0,与实际等级相差1级的准确率为75%和0。选用2001-2020年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害发生情况对模型检验,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3)1961-2020年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偏高区域主要分布于盆区西南部、南部及东北部,以中-高风险为主;灾害风险偏低的区域集中于盆区西北部及中部,以低-次低风险为主。(4)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灾害高风险区域呈减少趋势,低风险区域呈增加趋势。综上分析,四川盆区油菜花期低温冷害指标结果可靠,低温阴雨灾损评估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估灾害损失,可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可为四川油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区 油菜花期 低温阴雨 灾损评估 风险区划
下载PDF
非视距信号传播场强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3
作者 宫峰勋 张英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共13页
为探索机场通信路径中障碍物造成非视距传播产生衍射损耗,对信号场强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ITU-R P.1546中不同地形环境对信号传播的影响,结合Deygout模型构建信号场强组合模型。其次,按障碍物数量分析随障碍物高度变化的接收... 为探索机场通信路径中障碍物造成非视距传播产生衍射损耗,对信号场强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ITU-R P.1546中不同地形环境对信号传播的影响,结合Deygout模型构建信号场强组合模型。其次,按障碍物数量分析随障碍物高度变化的接收场强传播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单障碍物越高,占据0.6F1菲涅尔区越大,场强越小;双障碍物路径中,高度增加的障碍物经过由次要转为主要障碍物,直到只剩主要障碍物的过程,使场强逐渐衰减。再次,针对场强上升,分析了次要障碍物高度与0.6F1菲涅尔区的关系。最后,调整覆盖场强最小阈值,确定接收设备是否被障碍物遮挡,从而导致信号被屏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模拟机场各场景下障碍物分布,预测接收机是否因障碍物受干扰或影响场强覆盖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传播 障碍物 菲涅尔区 衍射损耗 拟合场强
下载PDF
基于自然-经济综合视角的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多情景模拟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建勋 方斌 +1 位作者 阚红云 何莎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9-2215,共17页
生态盈亏与碳排放强度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两者时空关联并预测未来演进方向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具有指导作用。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LU... 生态盈亏与碳排放强度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两者时空关联并预测未来演进方向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具有指导作用。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LUS模型、双变量自相关、耦合协调度及面板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预测并分析淮海经济区2000—2036年3种情景下碳排放强度、生态盈亏的演化特征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生态性呈下降趋势,强耕地保护情景下生态性微有下降,强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性有所上升,自然要素是主导。(2)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碳排放量逐渐加大,强耕地保护及强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下降趋势;三种状态下,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时间轴2010—2020年降幅较大,空间序河流水系地区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大。(3)淮海经济区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呈负相关关系,低低和低高聚类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周边,高低和高高聚类分布在人类干扰较少的自然区域;高高聚类主要位于河流水系交汇区,表明水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功能。(4)淮海经济区的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东西高、中部低的态势,高耦合协调度主要分布于低高聚类,即自然地区域,低耦合协调度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二产占比对耦合协调度呈正影响,城镇化率、道路密度呈负影响。研究认为,淮海经济区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建议进一步强化建设用地管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域保护,以耕地质量提升和水域保护加强提升粮食主产区环境质量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情景 碳排放强度 生态盈亏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考虑分区与模仿学习的深度强化学习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
5
作者 李士丹 李航 +4 位作者 李国杰 韩蓓 徐晋 李玲 王宏韬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1,共11页
现有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方法在解决配电网电压优化问题时,存在信用分配难、探索效率低等问题,在模型训练速度和优化效果等方面表现欠佳。为此,结合配电网分区降损与模仿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指导信号的... 现有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方法在解决配电网电压优化问题时,存在信用分配难、探索效率低等问题,在模型训练速度和优化效果等方面表现欠佳。为此,结合配电网分区降损与模仿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指导信号的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guidance signal based 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GS-MADDPG)的电压优化方法。首先,将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集群、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和无功调节装置作为决策智能体,构建强化学习优化模型。然后,通过配电网分区,解耦多智能体的外部奖励,并结合模仿学习,利用指导信号引入内部奖励,帮助智能体快速寻优。最后,基于改进IEEE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电压优化策略较传统DRL方法具有更高的样本利用率,实现了更稳定的收敛及更高的模型训练效率,提升了配电网电压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电压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 分区降损 模仿学习 指导信号
下载PDF
黑潮流套脱落反气旋涡对声传播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路露 南峰 +3 位作者 梁向前 于非 陈子飞 徐安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6,共15页
黑潮在冬季常以流套的方式入侵南海,并多伴随着反气旋涡的脱落,脱落的反气旋涡将黑潮高温、高盐水带入南海,影响南海东北部水文要素和声速场的空间分布,目前尚未有对黑潮流套脱落反气旋涡声学效应的研究。利用2009~2020年卫星高度计数... 黑潮在冬季常以流套的方式入侵南海,并多伴随着反气旋涡的脱落,脱落的反气旋涡将黑潮高温、高盐水带入南海,影响南海东北部水文要素和声速场的空间分布,目前尚未有对黑潮流套脱落反气旋涡声学效应的研究。利用2009~2020年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再分析数据,在南海东北部选取了6个冬季黑潮流套脱落反气旋涡,研究了其水文和声场结构,并应用Bellhop高斯射线模型仿真给出了其对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黑潮脱落反气旋涡平均半径为110~135km,垂向深度可达1000~1200 m,最大旋转速度为0.4~0.6 m/s。反气旋涡中心暖水下沉,温度异常均为正异常,暖核位置位于100~250 m处,最大正异常达到2.5℃。中心盐度异常呈现负-正-负的三核结构。反气旋涡在100~900 m深度声速为正异常,最大正异常超过8 m/s,出现在400 m左右。(2)声波从涡外穿过涡旋和从涡内向外传播,当地形不会影响声线的反转时,会聚区的位置发生后移,后移的距离在5~10 km;当地形阻碍声线的反转时,声线与地形接触的位置不同,会聚区可能出现前移或后移,后移最大为29km,前移最大可达23km。(3)当声源深度和接收深度都为300m时,涡旋引起的声传播损失相比与无涡环境下最大增加10~15dB,同时地形与海底的反射也会使得声传播损失增大5~10dB。本文研究结果对南海东北部深海通信、远程探测、舰艇侦察与反侦察等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黑潮流套 反气旋涡 会聚区 传播损失
下载PDF
陆基海洋通信船舶绕射损耗模型研究
7
作者 徐贝柠 杨堃 +2 位作者 鄢社锋 温程远 李新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75,共8页
海上主要港口和航道上船舶吞吐量大,陆基船舶通信链路被过往船舶遮挡的时间长、频次高,严重影响陆基船舶通信链路的连接质量。针对船岸通信信道测量场景中发生的由过往大型船舶驶过造成遮挡而产生的阴影效应,结合高精度实测数据对这一... 海上主要港口和航道上船舶吞吐量大,陆基船舶通信链路被过往船舶遮挡的时间长、频次高,严重影响陆基船舶通信链路的连接质量。针对船岸通信信道测量场景中发生的由过往大型船舶驶过造成遮挡而产生的阴影效应,结合高精度实测数据对这一现象的大尺度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建模。结合阴影效应发生位置的第一菲涅尔半径、离岸距离、收发天线路径距离、天线连线高度和海面曲率引起的相对高度变化等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解析了阴影效应发生时遮挡船只的整个运动过程,并对第一菲涅尔区与遮挡船只相对位置对应的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了分类。基于ITU-R P.526-15(2019年10月)建议书中的单个刀刃形绕射模型和单个圆形绕射模型,结合船只和第一菲涅尔区的相对关系,构建了基于遮挡船的三维数据和收发端相对位置的船舶绕射损耗模型,针对实测过程中D 06(0.6倍第一菲涅尔区间隙对应的路径距离)范围内和范围外两种情况下的两次船舶遮挡过程进行了模型仿真和实测数据比对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基船舶通信 船岸通信信道 绕射损耗模型 第一菲涅尔区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覆岩“三带”智能识别方法
8
作者 李建文 赵文 +3 位作者 吴振坤 徐小兵 王庆涛 段隆臣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1,共8页
为了探明煤矿采空区覆岩破坏类型与裂隙发育情况,快速准确划分采空区覆岩弯曲带、断裂带、垮落带(简称“三带”),提出智能识别方法,为制定采空区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以山东某矿区采空区为例,采用贝叶斯在线变化点检测(Bayesian Online Ch... 为了探明煤矿采空区覆岩破坏类型与裂隙发育情况,快速准确划分采空区覆岩弯曲带、断裂带、垮落带(简称“三带”),提出智能识别方法,为制定采空区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以山东某矿区采空区为例,采用贝叶斯在线变化点检测(Bayesian Online Changepoint Detection,BOCD)算法对钻进过程中的冲洗液漏失量和钻速数据在煤矿采空区“三带”界限处的变化及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以勘察规范中有关“三带”高度计算经验公式作为约束条件,对冲洗液漏失量和钻速数据中的候选变化点进行检测、优选,进而确定煤矿采空区“三带”界限深度。智能识别的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其中,弯曲带下限、断裂带下限、垮落带下限的深度误差分别为+0.67、+0.31和+0.52m,弯曲带、断裂带和垮落带的高度误差分别为+0.14%、-0.63%和+2.49%。基于钻进数据的采空区覆岩“三带”智能识别方法精度满足设计需要,切实可行。该方法将钻进数据与经验公式相结合,在钻进过程中即可完成“三带”界限的划分,充分发挥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了技术人员主观判断对识别结果产生影响。相较于依靠多种方式综合确定“三带”界限的传统方法,该智能识别方法显著提高了“三带”划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三带”识别 冲洗液漏失量 钻速 贝叶斯变化点检测 煤矿
下载PDF
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的台区线损管理
9
作者 刘煜 罗长毅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6期167-169,共3页
台区线损管理是整个电网线损控制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键节点,它在增强配电网的管理力度、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从实际应用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对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解析,详细探讨了台... 台区线损管理是整个电网线损控制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键节点,它在增强配电网的管理力度、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从实际应用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对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解析,详细探讨了台区线损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以及管理方式,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对台区内线损电量的控制工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营销 信息化 台区线损
下载PDF
接入分布式光伏的低压配电台区线损计算方法
10
作者 宋瑞萍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使低压配电台区内的电能流动变得更为复杂,容易导致线损计算结果与实际产生偏差。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损计算方法,即通过引入配电台区负荷不平衡度,评估三相负荷的分配均匀性,计算低压配电台区的线损值;确定线损修正系... 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使低压配电台区内的电能流动变得更为复杂,容易导致线损计算结果与实际产生偏差。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损计算方法,即通过引入配电台区负荷不平衡度,评估三相负荷的分配均匀性,计算低压配电台区的线损值;确定线损修正系数,修正理论线损值。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计算接入分布式光伏的低压配电台区线损与实际线损的偏差较小,能够精确地计算低压配电台区线损,从而更好地评估台区线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入分布式光伏 低压配电台区 线损计算 不平衡度
下载PDF
京津冀农牧业氮素环境排放特征和脆弱风险评价
11
作者 杨颂祺 张楠楠 +2 位作者 柏兆海 王选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3-1053,共11页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进而导致源于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损失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农牧系统精准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评价则是系统精准优化调控的重要前提。鉴于...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进而导致源于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损失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农牧系统精准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评价则是系统精准优化调控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利用NUFER-county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农牧业氮素环境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划定的京津冀5个农业生态功能区,结合文献综述,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形态氮素损失风险阈值,并划定该地区氮素损失风险脆弱区,从而实现根据区域功能分区进行区域尺度不同形态氮素损失风险的精准划定。本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总氮损失约为157.001万吨,单位面积氮素损失量为221.64 kg·hm^(-2),氮素损失风险总体较高,所有区域均存在风险。就空间分布来看,氮素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为山前平原高产区、生态涵养山区和都市高值农业区,且不同形态氮素损失拥有相似的空间变异规律,主要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强度、化肥施用量和畜禽养殖量有关。此外,京津冀地区整体来看,氨挥发损失风险较高,硝酸盐损失风险相对较低。基于以上内容,未来可以针对京津冀不同农业生态功能区的氮素损失风险区进行分区分步优化,积极推广应用农牧业氮素分区精准管理调控措施,降低并尽可能消除农牧业导致的氮素损失风险,这对于该地区农牧业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区 京津冀地区 氨排放 硝酸盐损失 氨挥发风险脆弱区 硝酸盐损失风险脆弱区
下载PDF
Relation between oxid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aximum energy product loss of a Sm_2Co_(17) magnet oxidized at 500℃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丽 蒋成保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416-420,共5页
The oxid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aximum energy product (BH)max loss of a 8m(Co0.76, Fe0.1, Cu0.1, Zr0.04)7 magnet oxidized at 500 ℃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ree different oxidation regions were formed... The oxid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aximum energy product (BH)max loss of a 8m(Co0.76, Fe0.1, Cu0.1, Zr0.04)7 magnet oxidized at 500 ℃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ree different oxidation regions were formed in the oxidized magnet: a continuous externM oxide scale, an internal reaction layer, and a diffusion zone. Both room-temperature and high-temperature (BH)max losses exhibited the same parabolic increase with oxidation time. An oxygen diffus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dependence of (BH)max loss on oxidation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ernal oxide scal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BH)max loss, and both the internal reaction layer and diffusion zone result in the (BH)max loss. Moreover, the diffusion zone leads to more (BH)max loss than the internal reaction layer. The values of the oxidation rate constant k for internal reaction layer and oxy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for diffusion zone were obtained, which are about 1.91×10^-10 cm^2/s and 6.54×10^-11 cm^2/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Co17 magnet maximum energy product loss internal reaction layer diffusion zone
下载PDF
Fluid-Rock Interaction of Shear Zones in Continental Crust:as Evidenced by Xincheng-Xishui and Hetai Shear Zones 被引量:4
13
作者 Zhong Zengqiu You Zhendong Xu QidongFaculty oj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22,共5页
There is a coupling of thermal,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fluidal processes in a continental shear zone. Both Xincheng - Xishui and Hetai shear zones are 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shear zones of greenschist facies envi... There is a coupling of thermal,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fluidal processes in a continental shear zone. Both Xincheng - Xishui and Hetai shear zones are 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shear zones of greenschist facies environment. The representative mylonite zones of the shear zones are studied with whole 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tendencies in both shear zones are very similar and the gain - loss ratios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 mylonitic rocks are reflected in the mass balance equations. The enrichment of those immobile high - field- strengh elements is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volume loss of the mylonitic rocks in a shear zone. Based on the volume loss expression Cs /Co = 1/(1- V), the fractional volume losses (V) are 37.5% and 36.5%-42.3% respectively for mylonites and ultramylonites in the Xincheng-Xishui shear zone and 11 % and 28% respectively for mylonites and phyllonites in the Hetai shear zone. The high volume loss and large removal of SiO2 from the system imply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percolating fluids in the shear zones. From the SiO2 loss, the fluid/rock ratios (N) are calculated as Nmyl = 113 - 563, Nultramyl= 133-664 for the Xincheng-Xishui shear zone and Nmyl=42-208, Nphyl=110-550 for the Hetai shear zone. Such a large amount of percolating fluid must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chemical behavior and metallogenesis of the shear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shear zone chemical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volume loss flu-id/rock ratio.
下载PDF
考虑死区效应的双有源桥直流变压器损耗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涛 骆仁松 +3 位作者 张茂强 黄樟坚 王子龙 李响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5,共9页
死区效应导致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功率传输特性及零电压开通运行范围偏离理想模型,建立考虑死区效应的稳态模型对DAB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详细分析了死区中的电路模态以及模态间的转换过程,提出基于状态机的死区计算模型,实现了... 死区效应导致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功率传输特性及零电压开通运行范围偏离理想模型,建立考虑死区效应的稳态模型对DAB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详细分析了死区中的电路模态以及模态间的转换过程,提出基于状态机的死区计算模型,实现了SiC MOSFET不完全零电压开通现象的定量分析。提出基于离散时间序列方法的DAB稳态计算模型,降低了建模复杂性,实现了三重移相控制下死区状态的准确计算。受益于DAB稳态模型的计算速度,基于参数遍历优化方法实现2 kV/150 kW直流变压器模块的全工况损耗最优控制。采用3.3 kV碳化硅器件搭建了150 kW直流变压器模块样机,在损耗最优控制策略下10%至100%功率范围内的效率大于98.0%,峰值效率达到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压器 双有源桥 死区效应 损耗优化
下载PDF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及其防治布局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文星 高亚军 +1 位作者 徐十锋 李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4期62-66,I0007,共6页
在分析水土流失分布特征、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ArcGIS空间叠置等方法划定了昌吉州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即南部中高山冻融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部绿洲... 在分析水土流失分布特征、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ArcGIS空间叠置等方法划定了昌吉州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即南部中高山冻融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部绿洲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北部荒漠生态维护防风治沙区、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并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区划 防治布局 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
下载PDF
水土保持率目标实现路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文洪 秦伟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73%和75%的目标,为新时代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促进全国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73%和75%的目标,为新时代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促进全国水土保持率目标实现和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阐释了水土保持率的内涵、定义及其阈值和阶段目标的特点与意义,并重点从管理运用、分解落地、分区防治、支撑保障等4个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率目标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水土流失防治适宜目标 阈值 实现路径 水土保持分区
下载PDF
热桥影响区域内的三维动态传热研究
17
作者 周曦 陈国杰 +2 位作者 罗羽 谢东 王汉青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4期7-11,28,共6页
搭建了热桥动态传热实验台,分析了由热桥及其周围墙体构成的热桥部位的传热规律,发现热桥内表面影响区域及影响区域内温差均大于外表面。利用WUFI Plus软件模拟实验热桥三维动态传热,发现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模拟分析室内、外温差对热... 搭建了热桥动态传热实验台,分析了由热桥及其周围墙体构成的热桥部位的传热规律,发现热桥内表面影响区域及影响区域内温差均大于外表面。利用WUFI Plus软件模拟实验热桥三维动态传热,发现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模拟分析室内、外温差对热桥影响区域的影响,并改变主墙体保温性能,模拟分析热桥影响区域内的热损失。得出随着主墙体保温性能提高,一维等效动态传热比三维动态传热低估的热损失比例也会增大,所以主墙体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更应重视热桥三维动态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传热 气候环境舱实验 热桥影响区域 热损失
下载PDF
模拟海洋全浸区环境下A517海工钢的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志刚 曹京宜 +5 位作者 殷文昌 郜阿旺 韩卓 孟凡帝 刘莉 王福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目的 探究 A517 海工钢在海洋全浸区环境下的腐蚀机理。方法 通过模拟海洋全浸区腐蚀环境,利用失重法、SEM、EDS、XRD、电化学等测试技术,分析A517钢的腐蚀行为历程,并探讨其在全浸区的腐蚀机理。结果A517钢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电位差为 ... 目的 探究 A517 海工钢在海洋全浸区环境下的腐蚀机理。方法 通过模拟海洋全浸区腐蚀环境,利用失重法、SEM、EDS、XRD、电化学等测试技术,分析A517钢的腐蚀行为历程,并探讨其在全浸区的腐蚀机理。结果A517钢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电位差为 13 mV,小于发生电偶腐蚀的最小电位差50mV,说明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腐蚀敏感性一致。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质量损失量逐渐增加,平均腐蚀速率先降低、后升高、最后趋于稳定,腐蚀速率约为 0.127 mm/a。结论 腐蚀动力初期主要是由溶解氧的极限扩散控制,后期则是腐蚀产物的氧化还原电荷转移控制。腐蚀首先在 Al_(2)O_(3)、MgO 等夹杂物处萌生扩展,腐蚀产物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外锈层主要是疏松易脱落的γ-FeOOH,内锈层主要是致密均匀的 Fe_(3)O_(4),同时锈层中还检测到了β-FeOOH和α-FeOOH的存在。锈层中存在大量微裂纹,削弱了产物膜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腐蚀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钢 模拟海洋全浸区 质量损失 腐蚀产物 XRD 腐蚀机理
下载PDF
渝中区长滨路段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筱立 唐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兴建水利工程会影响河岸两侧消落带的生态,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骤减、环境污染等问题。此研究在调研库区消落带特征、重庆“两江四岸”自然本底基础上,结合植物演替规律,初步确定了以近自然、人工湿地、生物工程为主的修复模式,... 兴建水利工程会影响河岸两侧消落带的生态,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骤减、环境污染等问题。此研究在调研库区消落带特征、重庆“两江四岸”自然本底基础上,结合植物演替规律,初步确定了以近自然、人工湿地、生物工程为主的修复模式,制定了与高程梯度相适应的植物配置修复策略,并在重庆市渝中区长滨路段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消落带植物群落景观稳定呈现,动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景观 消落区 生态修复 植物景观营造
下载PDF
基于概率方法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20
作者 李卓阳 王东明 +1 位作者 肖遥 王超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12-19,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通过计算不同年超越概率地震危险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年度期望来评价地震灾害风险。利用这一方法,以辽宁省老震区的农村农居建筑作为评估对象,展示了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地震灾害风险如何采用明确的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在更多的结构易损性参数支持下,这种方法可以被扩展应用在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易损性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年均潜在地震损失 概率论 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