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diction Model of Peasants’ Income in China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2
1
作者 GUO Qing-chun1,HE Zhen-fang2,LI Li3,KONG Ling-jun1,ZHANG Xiao-yong1,KOU Li-qun1 1.Shaanxi Radio &TV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2.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3.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n 710075,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4期88-90,94,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affecting the peasants’ income in China in the years 1978-2008,a total of 13 indices are selected,such as agricultural population,output value of primary industry,and rural employees.Ba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affecting the peasants’ income in China in the years 1978-2008,a total of 13 indices are selected,such as agricultural population,output value of primary industry,and rural employees.Based on the standardized method and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the peasants’ income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re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value agrees well with the real value;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improved BP algorithm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rapid convergence rate and good generalization ability.Finally,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the peasants’ income,such as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develop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rural areas,encouraging intensive oper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NEURAL Network peasants income FORECAST China
下载PDF
Income Growth of Peasants Based on Grey Theory
2
作者 TAO Ai-xi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and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in Jiangsu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Jiangsu Province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2002-2009,the thesis se...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and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in Jiangsu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Jiangsu Province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2002-2009,the thesis selects eight indexes including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level in rural areas,average educational level,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urbanization level,industrialization level,average consumption level per rural residents and per capita GDP and adopts the theory of grey correlation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asants' net income.As shown in the result,the effect on the peasants' net income gives the following subsequence from great to little:average consumption level per capita of rural residents,urbanization level,average educational level,industrialization level,per capita GDP,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fixed asset investment level in rural areas,that is,r06>r04>r02>r05>r07>r03>r01.Then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the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each factor influencing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asants' in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sant's income Grey correlation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 and rural people Per capita net income China
下载PDF
Territorial Inequality of Net Income per Peasant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Mechanism
3
作者 SUN Hu LIU Yansui XU Keshua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4期70-76,共7页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farmers liv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was an important form of territorial inequalities. Studying the territorial inequality of the net income per peasant was a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and Shand...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farmers liv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was an important form of territorial inequalities. Studying the territorial inequality of the net income per peasant was a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and Shandong Province was pointed as the case study region. By the help of logistic regression, 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et income per peasant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affected by three factors: distance to No.308 National Highway, distance to the coastline in the ea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urbanization rates. Base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Gini index, the net income per peasa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ome from family business and salary were the two major sources of income. As to the mechanism for income inequality, it was proved that urbanization was still the key factor. In order to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romote urbanization through improving road networks, such as building highways, which could connect rural areas with the major nodes such as big cities and the port cities in the 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QUALITY MECHANISM peasant net income per head Shandong Province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A Case of 259 Peasant Households in Three Villages of Hebei Province,China
4
作者 CHEN Jun-m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urban and rural income levels and the national poverty line,peasant households are classified into poor households,middle-income households and wealthy household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25... According to the urban and rural income levels and the national poverty line,peasant households are classified into poor households,middle-income households and wealthy household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259 peasant households in three villages of Hebei Province,the features of family structure,economy,ideology and communic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in current status a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family structure,ideology,economy and communic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The low-income households are featured by unreasonable family structure,heavy burden,conservative behavior and blocking information.While the middle and high income households are good at communicating and willing to take risk and armed with high skills.Based on this,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asant households,such as optimizing family structure,cultivating the capacity of the core numbers of the family,guiding households to choose a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encouraging farmers to work out,ensur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flourishing rural culture,and setting up good platform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house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sant households income Basic features China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户参与电商经营对收入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徐晓莹 郑祥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地区的农户参与电商经营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针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为政府政策制定与农户参与电商实践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经营 农户增收 地区异质性 PSM
下载PDF
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
6
作者 陈治国 陈俭 范小倩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基于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在揭示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PSM估计法实证估计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PSM的近邻匹配法估计得出参与契约农业能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3.125... 基于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在揭示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PSM估计法实证估计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PSM的近邻匹配法估计得出参与契约农业能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3.125万元,半径匹配法与核匹配法也均支持了该正向影响效果,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与共同支撑检验,由此表明参与契约农业可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因此,本研究从作用机制揭示与实证效应估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确证了契约农业对农户家庭增收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优化治理契约农业以实现农户家庭可持续增收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农业 农户家庭增收 作用机制 影响效果 PSM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CLDS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魏晓枫 缪言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3期46-55,66,共11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行政村样本数据,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村平均收入的增长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有效提高其... 促进农民增收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行政村样本数据,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村平均收入的增长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有效提高其所在行政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地分析发现,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与乡土人情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收效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提升物流服务可得性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收效应,而更为紧密的村民关系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收效应有所削减。因此,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物流配套基础设施与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创业 农民增收 物流服务 人情伦理
下载PDF
农贷资源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8
作者 陈治国 辛冲冲 景辛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3-58,共16页
在理论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基础上,文章基于CHFS微观大样本调查数据,将具有信贷约束力的农村信贷配给具体分为交易成本信贷配给、数量信贷配给与风险信贷配给,运用PSM模型实证估计该三类信贷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实施了稳健... 在理论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基础上,文章基于CHFS微观大样本调查数据,将具有信贷约束力的农村信贷配给具体分为交易成本信贷配给、数量信贷配给与风险信贷配给,运用PSM模型实证估计该三类信贷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实施了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并对农村信贷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进一步做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受到交易成本信贷配给、数量信贷配给与风险信贷配给致使家庭年均收入分别减少了1660元、1190元、2010元,表明农村信贷配给具有显著的收入约束效应,其中,风险信贷配给收入约束效应最大,数量信贷配给收入约束效应相对较小,且该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与共同支撑检验。文章采用CMP估计法实施内生性检验,分析表明信贷配给确实存在着收入约束效应。同时,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农村信贷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显著,中部地区仅数量信贷配给的收入约束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而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存在收入损失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错配 农村信贷配给 农户家庭 收入约束效应 PSM 内生性检验
下载PDF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变化研究 被引量:77
9
作者 杨子 马贤磊 +1 位作者 诸培新 马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土地流转能否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在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土地流转能否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在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和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Shapley Value)方法,从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两个维度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土地流转使转入户家庭人均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显著提高18.18%和72.46%,并且大规模转入的农户人均总收入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小规模转入农户,说明土地流转存在规模效应。土地流转对转出户的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没有显化租金;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先于土地流转,使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劳动力的释放作用不显著。(2)土地流转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为4.19%,排名第五,表明土地流转不是造成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较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通过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稳定土地租金水平,使转出户获得合理的租金收入;第二,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转入户农业经营收入,缩小农户与非农经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三,提高农户就业竞争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转出户非农务工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收入不平等 倾向值匹配 夏普里值
下载PDF
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谭银清 王钊 陈益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4期9-15,共7页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收入占比不断上升。采用我国2000—2011年30个省区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家庭经营收入反方向变动,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收入占比不断上升。采用我国2000—2011年30个省区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家庭经营收入反方向变动,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方向变动,但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依赖性,且文化程度越低,依赖性越强,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显著的排斥倾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高中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资性收入将取代家庭经营收入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主体,而要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农民收入来源 农民收入结构 农业收入 非农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下载PDF
新常态下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收入效应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振 徐雪高 吴比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8,115,共7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数据资料,在Manki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强度和联系密度指标,利用GLS估计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方法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密度和强度的收入效应。结果...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数据资料,在Manki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强度和联系密度指标,利用GLS估计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方法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密度和强度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受到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户劳动力、物质资本在影响农户收入方面存在耦合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提高了农户所支配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政府惠农政策、金融环境、养老及医疗等因素对农民收入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关系网络 收入 耦合
下载PDF
增加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明侠 孙忠云 何利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5,共5页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具体剖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因素和理论依据,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理论分析 政策选择 政策措施
下载PDF
从农民收入构成及影响因素探索农民增收的思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宇丹 陈秉谱 杜自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48-854,共7页
依据农民收入的构成及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由此得出:在户籍制度逐步放松和农民兼业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时期,农民增收的重点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和降低转移成本,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关键词 农民 收入 影响因素 增收
下载PDF
东西部农民收入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陕西、浙江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君轶 马耀峰 陈耀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7,共5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要使西部能够尽快缩小差距,促进西部发展,本文以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西部农业大省—陕西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浙江两个差异较大的省份,定量分析了从1980年至2001年农民收入差异情况,并与全国平...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要使西部能够尽快缩小差距,促进西部发展,本文以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西部农业大省—陕西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浙江两个差异较大的省份,定量分析了从1980年至2001年农民收入差异情况,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在此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位于西部的陕西省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得出自然因素、文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国家政策等是影响陕西省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根据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个人收入 陕西 浙江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剩余索取权:农民增收问题的起点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洁 罗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4,共5页
纵观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可以看出 ,我国农民收入增加无非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潜在收入流的释放及新收入流的产生而使经济剩余总量增加 ,二是权利结构的改变即农民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剩余索取权的获得和增加。运用农民剩... 纵观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可以看出 ,我国农民收入增加无非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潜在收入流的释放及新收入流的产生而使经济剩余总量增加 ,二是权利结构的改变即农民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剩余索取权的获得和增加。运用农民剩余索取权这一概念不仅能够解释我国农民以往收入增加的有关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中国农民 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政策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化质量研究——浅谈高城市化率背后的质量危机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林靖 周立群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特别是20世纪末第一个100%城市化率的城市——深圳的出现,揭开了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序幕。在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中国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城市化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特别是20世纪末第一个100%城市化率的城市——深圳的出现,揭开了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序幕。在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中国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城市化的发展单纯强调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城市化的质量和农民的权益呢?对此,对高城市化率的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深入剖析,选择了包含农民收入水平、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二元结构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高城市化率城市隐藏的城市化质量问题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质量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49
17
作者 刘拥军 薛敬孝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结构的调整,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又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市场化进程是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截面数据对该论点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市场化进程不仅对农民收...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结构的调整,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又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市场化进程是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截面数据对该论点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市场化进程不仅对农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处于收益递增阶段。政府农业政策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培育市场并帮助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缩小地区间市场化水平的差距,加快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市场化 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 中国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鄂西北旅游发展与扶贫的可行性:一些发现和解释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为 黄卫东 汤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利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检验了鄂西北地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从1991年到2002年之间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否存在贡献以及贡献度是多少,客观上说明了利用旅游业扶贫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在肯定了旅游业的贡献之后,具体分... 本文利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检验了鄂西北地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从1991年到2002年之间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否存在贡献以及贡献度是多少,客观上说明了利用旅游业扶贫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在肯定了旅游业的贡献之后,具体分析了鄂西北各地区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开发规划上如何利用这些比较优势(这是扶贫的基础);最后,文章说明了扶贫的本质和途径,并具体提出了扶贫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 扶贫 实证分析 农民收入
下载PDF
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进华 邓楚雄 +2 位作者 林建永 刘成武 吴永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2-476,共5页
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利用Gini系数方法,测度了1993—2008年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并通过对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收入因子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解释收... 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利用Gini系数方法,测度了1993—2008年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并通过对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收入因子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解释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原因: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最重要因素,表现为1997—2002年间工资性收入的结构变化较快致使收入差距拉大,2002年后区域差距变大则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性不断增大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但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对收入区域差距影响较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格局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对扩大收入差异的贡献在不断增加,是未来影响农村区域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差距 结构分解 政策 湖南省
下载PDF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汪海洋 孟全省 +1 位作者 亓红帅 唐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各类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为66.7%,而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仅为12.3%,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虽然仅为0.9%,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达到了20.6%。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部分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而提升对这部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对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农业支出 农民收入增长 SVA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