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 |
卢清
曾彬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7
|
|
2
|
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 |
郝琳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7
|
|
3
|
“恋父”、“审父”与女性的个体成长——以陈染的小说为例 |
高小弘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革命知识分子及其信仰的文学表述——重读王蒙的《蝴蝶》 |
杨丹丹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5
|
张载对孝悌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 |
吴全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父爱的缺失与找寻——透视萧红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及其创作心理 |
谢丽娟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8 |
4
|
|
7
|
爱且憎的父与母——探秘鲁迅对父亲与母亲的复杂感情和认识 |
卢晓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
8
|
《诗经》亲情诗的文化意蕴 |
赵会莉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14 |
1
|
|
9
|
化不开的情结——张洁爱情观破译 |
王昭晖
|
《钦州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0
|
论父爱缺失对简·爱的影响 |
王晓燕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9 |
1
|
|
11
|
论《苏茜的世界》中的父亲形象 |
苏芳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4 |
3
|
|
12
|
爱情的奴役——论《父与子》的潜在主题 |
黎杨全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3
|
贤妻良母与成为现代女性不矛盾 |
王兆熊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4
|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
宋娟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5
|
充满魅力的“东方莱茵河”——关于襄阳汉江文化问题的研究 |
杜汉华
杜睿杰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7
|
|
16
|
《超人》的精神分析学细读——兼谈《沉沦》与《狂人日记》 |
管冠生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7
|
父爱的尺度(译文) |
李军
马春玲
张艳华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爱子之父与爱父之子——五四时期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
杨华丽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论老子“道美”思想的母性特质 |
张经武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0
|
论曹禺剧作中的父子关系 |
黄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