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iahui HE Jun +1 位作者 WANG Bo ZHANG Xi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treat the ecologic...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tre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life,and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organized a series of pilot projects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break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depart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elements,and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riented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the separate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lement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It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 by taking the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s a cas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vari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Ecological elements
下载PDF
Study on Mosuo's 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ous Forest and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Yongning-Lugu Lake Area
2
作者 杨红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7期18-22,共5页
With Mosuo's 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ous forest in Yongning-Lugu Lake area as the research subje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ecology,the vegetation type in this area was initially identified.The control sampl... With Mosuo's 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ous forest in Yongning-Lugu Lake area as the research subje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ecology,the vegetation type in this area was initially identified.The control sample plot of the same vegetation type at similar altitude and in similar soil condition would be se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 plot in sacred natural sites at length,so a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It showed tha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dama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mplete natural vertical pattern was preserved thanks to 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ous forest established by reason of traditional religion and culture.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ample plot of the same vegetation type,sacred natural sites were high i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y in sacred natural sites was closer to that of primitive forest.The result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sacred natural sites played a remarkable role in protecting vegetation and this protective function became more remarkable if the altitude was higher.And human were remind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of sacred natural sites to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at high al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UO SACRED natural SITES of mountainous forEST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下载PDF
Problem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o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area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宪成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area is not only is a national timber base but also a green ecological defense for Songliao Plain of NE China.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is area has an important bearing on th...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area is not only is a national timber base but also a green ecological defense for Songliao Plain of NE China.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is area has an important bearing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lin Province or even the whole forest area in NE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d general conditions of natural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state-owned forest area and put forward six problems need to be urgently solved and five strategic suggestions o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大兴安岭地区林火烈度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昊 陈宏伟 +3 位作者 齐麟 房磊 乔泽宇 赵福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6,114,共7页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和地面火烧记录信息,在Envi5.3平台下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连续火斑数据,提取火斑数据dNBR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8年天保工...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和地面火烧记录信息,在Envi5.3平台下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连续火斑数据,提取火斑数据dNBR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大兴安岭地区林火以低烈度火为主,1998年之后低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1998年之后高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1)。月均最高气温与高烈度火占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月平均风速与高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林火特征和气候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林火烈度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林火烈度 遥感 dNBR指数 天保工程
下载PDF
Recreational potential as an indicator of accessibility control in protected mountain forest areas 被引量:4
5
作者 Tomasz DUDEK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1419-1427,共9页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earch findings related to recreational use of forests located in protected mountainous areas with forestage of over 80%.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recreational potential of the Carpath...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earch findings related to recreational use of forests located in protected mountainous areas with forestage of over 80%.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recreational potential of the Carpathian national parks (Bieszczady National Park, Bahia G6ra National Park, Goree National Park and Magura National Park; southern Poland) and to compare these findings with the actual number of visitors.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on the recreational potential of parks is importa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parks. The calculated ratio may be an effective tool of management for park administration, that allows to reconcile statutory social and protective functions of national parks. The study determined the recreational potential of the forests with the use of recreational valorisation method designed for areas with varied terrain, and the evaluated factors included the stands of trees with their habitat and land relief. The permissible number of national park visitors, expressed as man- hour/ha/year ranges from 19.31 in Bieszczady National Park (BG: 19~ 35' E, 49~ 35' N) to 32.06 in in Bieszczady National Park (B: 22~ 40' E, 49~ lo' N). In 3 out of 4 investigated parks, Magura National Park (M: 21025' E, 49~ 30' N), Gorce National Park (G: 20~ lo' E, 49~ 35' N), B)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was not exceeded, whether or not the strictly protected area is taken into account. Only in BG was the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exceeded by nearly 24%, or by 85% if the strictly protected area isexcluded from tourism-related exploitation. The presented procedure for monitoring access to mountain forests in national parks, from the viewpoint of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an be applied in other mountainous areas covered with forests and exposed to tourist and recreational traffic, and in forests facing particular risk of recreational damage, e.g. in urban and suburban forests growing in areas with varied or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recreation Recreational capacity Protected areas Mountain forests the Carpathians
下载PDF
基于生态韧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框架
6
作者 李强 吕军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韧性作用机制和“问题识别-要素分析-策略制定”研究框架。以石家庄市为例,识别了其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明确流域单元关键生态要素,并基于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地理空间格局以及面临的生态风险,提出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林草保育等保护策略。以期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作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韧性 一体化保护修复 石家庄市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7
作者 张宇飞 王子昊 +1 位作者 王冰 张秋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569.87×10^(7)、573.22×10^(7)、573.69×10^(7)、572.42×10^(7)、573.14×10^(7) t,呈增加趋势,累计增加3.27×10^(7) t;(2)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西部、南部、东南角和东部小区域;(3)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固碳总量的93.31%,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促使大兴安岭林地面积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一定增长趋势,提高了大兴安岭的整体固碳能力。在未来,大兴安岭应当继续实施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合理的行政规划,调控草地和耕地向建设性用地转换;此外,通过人工种植、草畜平衡的政策,围栏封育和优化种苗的方式来缓解草地退化,修复草地生态系统;而耕地则通过间作套作、改良品种、合理使用肥料等方法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天然林保护工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8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9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应用与研究
10
作者 高阔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模大、管理及协调难度高等特点,探索总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模式、关键工序、应用技术,对未来生态保护工程EPC模式应用、林草机械融合信息技术升级、“星-空-地”一体化空间发展等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后续类似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地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 思考与建议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以铁山嶂铁矿为例
11
作者 黄保荣 罗英 熊良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7期229-232,共4页
铁山嶂铁矿开采历史悠久,为兴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阐述铁山嶂铁矿的生态环境现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水土酸化及重金属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同时,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 铁山嶂铁矿开采历史悠久,为兴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阐述铁山嶂铁矿的生态环境现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水土酸化及重金属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同时,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提出以官田河小流域为修复单元,全面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水土污染修复工程以及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以达到“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水土协同”的系统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铁山嶂铁矿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2
作者 陈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1期1-5,59,共6页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本文对沂蒙山区域自然概况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从而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域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 恢复 措施
下载PDF
森林康养旅游感知利益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四明山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彬 刘思怡 +2 位作者 虞虎 吴娟 刘健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34,共13页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利益对其态度及行为变化具有决定作用,是影响游客是否愿意再次前往旅游地进行消费的关键因素。从旅游活动主体视角研究感知利益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从供给层面探讨...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利益对其态度及行为变化具有决定作用,是影响游客是否愿意再次前往旅游地进行消费的关键因素。从旅游活动主体视角研究感知利益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从供给层面探讨康养旅游发展,缺乏从需求层面即旅游活动主体的环境态度和开发态度对消费意愿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和学理解释。本文以浙江省四明山为案例地,依托436份有效调研问卷,以森林环境保护态度和康养旅游开发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感知利益对游客消费意愿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1)游客感知利益对森林康养旅游消费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积极的森林环境保护态度和康养旅游开发态度有助于提升游客消费意愿;(3)游客森林环境保护态度和康养旅游开发态度在感知利益和游客消费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森林环境保护态度和康养旅游开发态度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形成了森林康养旅游“游客感知利益→森林环境保护态度→康养旅游开发态度→游客消费意愿”路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究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消费心理路径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旅游 感知利益 消费意愿 环境保护态度 旅游开发态度 浙江四明山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湖南省宁乡市陈家桥村的案例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纪文 刘天凤 +1 位作者 吴雄 王蕾 《中国水利》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乡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非沙化区域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工作。2015年,湖南省宁乡市陈家桥村以“美丽屋场”建设为载体,分修复与治理、巩固与创新、发展与收益三阶段对村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展开探索... 乡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非沙化区域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工作。2015年,湖南省宁乡市陈家桥村以“美丽屋场”建设为载体,分修复与治理、巩固与创新、发展与收益三阶段对村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展开探索。通过在工作中激发群众主体活力、开展要素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形成了“山林草”治理的“大改革+低干预”模式、“水湖”治理的“互联互通”模式“、田”治理的“防治结合”模式,归纳出广泛凝聚力量、完善资金保障、科学合理规划、推进村民共治等经验,可为全国有一定经济基础或有开发价值的乡村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一体化保护 系统治理 美丽屋场 乡村案例
下载PDF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15
作者 任月 曹玉昆 +1 位作者 李敬烨 张少鹏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龙江森工集团和伊春森工集团所属40个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合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规模和方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国有林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新问题之间...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龙江森工集团和伊春森工集团所属40个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合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规模和方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国有林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新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⑴2006—2019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然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林地面积增加了3.379 185万hm~2,动态度达到29.48%;⑵2014—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最为频繁,除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外,所有土地都存在用地竞争;⑶2006—2020年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面积约是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转出面积的2.10倍;⑷伊春森工集团的土地利用转移变化程度比龙江森工集团更稳定;⑸生态用地增加较多的国有森工企业总产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山水林田湖草沙 国有林区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框架、模型与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萨娜 赵金羽 +6 位作者 寇旭阳 郑拴宁 陆兆华 付晓 何霄嘉 吴钢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33-4343,共11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尺度上单一生态系统内部生态要素的耦合、流域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区域尺度上人与自然的耦合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尺度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提出了一般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框架。梳理并比较了当前主要的生态系统模型、景观模型、统计学模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模型耦合方法,综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研究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出了建议,包括:一是构建多源信息数据库,推进定量化耦合机制研究;二是开展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探索适应性治理路径;三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协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模型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以疏勒河流域为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多尺度耦合框架及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金羽 萨娜 +5 位作者 付晓 郑拴宁 吴钢 何霄嘉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1-3854,共14页
为解决过去保护修复工程只考虑单要素、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问题,我国于2016年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整体、系统、综合的方法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统筹治理。然而,目前的工程治理中仍然存在对系统内部及系统间耦合... 为解决过去保护修复工程只考虑单要素、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问题,我国于2016年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整体、系统、综合的方法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统筹治理。然而,目前的工程治理中仍然存在对系统内部及系统间耦合概念理解不充分、系统耦合机制不明晰、对“尺度”的关注不足、缺少科学的分析方法等问题,制约了保护修复的成效。对此,首先将多个尺度下的耦合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国家重点冰川水源涵养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疏勒河流域为例,将耦合方法用于分析要素间、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该实例研究,提出多尺度耦合分析框架与“升尺度”保护修复模式,以期帮助相关决策者明晰“山水工程”中要素、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增强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疏勒河流域 多尺度耦合模型 耦合分析方法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碳”目标 生态系统碳汇
下载PDF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三桃 朱慧娈 +1 位作者 唐晓先 郭佳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8,共7页
针对江湖阻隔出现生态退化、围湖造田加快湿地萎缩、山林破损导致生态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修复压力及城镇扩张威胁水生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美丽巢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从巢湖生态系... 针对江湖阻隔出现生态退化、围湖造田加快湿地萎缩、山林破损导致生态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修复压力及城镇扩张威胁水生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美丽巢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从巢湖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引调水源和水力调控、退垦还湿和修复湿地、矿山修复和生态涵养林、节水养田和结构调整、治河清源和空间管控等工程措施,以促进流域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5,鱼类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提出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综合管控”技术路线和模式,对于类似湖泊保护和修复在总体推进思路与治理措施优先级安排等方面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和修复 生态格局 城湖共生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流域—功能—地貌”框架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霞 吕红亮 +2 位作者 朱天琳 罗隆诚 孔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据“一中心、两重点、六要素、九工程”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思路,聚焦秦岭北麓(西安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核心生态功能提升,考虑地貌单元与流域单元的完整性,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绩效目标,并提出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保护修复 秦岭北麓 “流域—功能—地貌”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