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三玉”的隐逸人格特征及其文化意蕴
1
作者 李亦辉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古典小说里人物的命名,寄寓着作者的褒贬好恶,《红楼梦》以“玉”为“红楼三玉”命名,一方面表明其外美与内美兼具的特点,一方面喻示其凡俗性与超然性并存的品性,而内美与超然的一面,是“三玉”隐逸人格形成的心理文化基础。就隐逸形态... 古典小说里人物的命名,寄寓着作者的褒贬好恶,《红楼梦》以“玉”为“红楼三玉”命名,一方面表明其外美与内美兼具的特点,一方面喻示其凡俗性与超然性并存的品性,而内美与超然的一面,是“三玉”隐逸人格形成的心理文化基础。就隐逸形态而言,“红楼三玉”可归于市隐、心隐之列,贾宝玉隐于闺阁,林黛玉隐于诗书,妙玉隐于佛门,大观园是使其隐逸人格得以充分现实化的世外桃源。“三玉”的避世情结与隐逸人格,是对世俗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的疏离与逃避的结果,因而也不断受到世俗社会的诋毁与打压,最终皆以悲剧收场。“三玉”的人生悲剧,是在已然丧失了活力与包容的社会文化体制之下,追求性灵自由与生命超越的个体欲做隐者而不得的人世悲歌,足资“齐家”“治国”者引以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妙玉 隐逸人格
下载PDF
宝黛钗爱情悲剧与清代官场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文凡 孙千琪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7,共8页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宝玉 金玉良缘 木石姻缘 清代官场文化
下载PDF
注定宝黛爱情悲剧的“起誓”语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杏轩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85,共4页
抓住宝黛二人对话中的"起誓"特色,分析对话中表达和接受的冲突以及冲突背后的修辞认知特点。从表达与接受的双向互动理论来看,宝玉的誓言一开始就违背了誓言的本质和初衷,"起誓"——表达是无效的,接受是失败的——... 抓住宝黛二人对话中的"起誓"特色,分析对话中表达和接受的冲突以及冲突背后的修辞认知特点。从表达与接受的双向互动理论来看,宝玉的誓言一开始就违背了誓言的本质和初衷,"起誓"——表达是无效的,接受是失败的——已注定宝黛的爱情悲剧。宝玉过度起誓的思维风格和公子多情的修辞认知已注定了宝玉的爱情图式是不被黛玉所认可的,黛玉"有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重新审视爱情经典,更加透彻地感悟二人的悲剧命运,阐释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观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悲剧 过度起誓 表达 接受 思维风格 图式理论
下载PDF
《红楼梦》影视剧与宝黛爱情主题简论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卫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影视剧最为突出的主题。早期红楼电影多体现宝黛的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越剧电影《红楼梦》强化了宝黛的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冲突,阶级意识色彩较为明显。《新红楼梦》与《红楼新梦》...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影视剧最为突出的主题。早期红楼电影多体现宝黛的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越剧电影《红楼梦》强化了宝黛的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冲突,阶级意识色彩较为明显。《新红楼梦》与《红楼新梦》等故事新编影片,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罪恶。1987版电视剧淡化了宝黛爱情在全剧中的分量,为这一悲剧提供了更宽广的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影视改编 宝黛钗 爱情婚姻悲剧
下载PDF
“特犯不犯”——《红楼梦》描写爱情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光椿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 但又写得各有千秋, 毫无重复。“晴为黛影”, 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 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 “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 但又写得各有千秋, 毫无重复。“晴为黛影”, 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 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 “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 “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犯不犯” 宝黛爱情 三境界
下载PDF
宝黛染楚色,林贾影屈庄——论宝、黛形象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才训 《阴山学刊》 2005年第3期51-55,共5页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观有渊源关系,其...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观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文化基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林黛玉 楚文化 屈原 庄子 《红楼梦》
下载PDF
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的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传芸 《科教导刊》 2016年第6期155-156,159,共3页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话题。针对宝黛的爱情悲剧,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悲剧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大多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寻找宝黛爱情悲剧的缘由。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宝黛的爱情结局...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话题。针对宝黛的爱情悲剧,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悲剧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大多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寻找宝黛爱情悲剧的缘由。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宝黛的爱情结局,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宝黛的爱情市场及其走势,得出宝黛爱情最终命运只能是彼此心心相印,结为婚姻却是镜中月水中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爱情 资源 成本 效用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红楼梦》解读
8
作者 武建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6-89,共4页
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人类追求与自然环境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学科。用现代生态美学的视野来观照《红楼梦》,可见作品用"宝黛爱情""大观园""贾宝玉人生"三个文学构建生动地探讨与表达了生态审美中主... 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人类追求与自然环境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学科。用现代生态美学的视野来观照《红楼梦》,可见作品用"宝黛爱情""大观园""贾宝玉人生"三个文学构建生动地探讨与表达了生态审美中主客体关系存在与协调的一系列重要命题,其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美学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红楼梦 宝黛爱情 大观园 贾宝玉人生
下载PDF
浅论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之优劣
9
作者 夏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通过对孙温绘《红楼梦》图中不能理解的画面、画家删掉的情节和淡化的情节等的研究,发现《红楼梦》图中题图不一致与小说文本“不写之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画家删掉的情节暗示了画家避免复杂的人物冲突的绘画理念,而为了把文本中人物... 通过对孙温绘《红楼梦》图中不能理解的画面、画家删掉的情节和淡化的情节等的研究,发现《红楼梦》图中题图不一致与小说文本“不写之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画家删掉的情节暗示了画家避免复杂的人物冲突的绘画理念,而为了把文本中人物全部笼罩到画中的设想,却使得画作为求全而放弃了细节的独特性和趣味性;画家有意淡化宝黛之情的描绘,连最为关键的“还泪”主题也能抹煞,是画作与文本内涵之间违和的具体体现。人物在画家笔下总是不如景物那么有分量,永远只是中国画中的“点景人物”的用途,而不是重点要讲述的对象。换句话说,画家和作家的不同在于,作家是在讲故事,而画家是用望远镜看有人物点缀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温《红楼梦》图 删掉的情节 淡化的情节 还泪 宝黛
下载PDF
论香港邵氏电影对小说《红楼梦》的影像诠释——以影片《红楼梦》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为中心
10
作者 王凡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香港邵氏影片《红楼梦》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以一种"节选"与"浓缩"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了《红楼梦》原著中从"林黛玉进贾府"到"林黛玉之死"的情节。两部影片一方面突出了原著中的宝黛爱情悲剧,... 香港邵氏影片《红楼梦》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以一种"节选"与"浓缩"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了《红楼梦》原著中从"林黛玉进贾府"到"林黛玉之死"的情节。两部影片一方面突出了原著中的宝黛爱情悲剧,渲染了独特的悲剧色调,彰显了林黛玉娴静淑雅而富于才情的形象侧面,另一方面又有意发挥了黄梅调曲段在情节背景信息的说明、原著思想的折射、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揭示等方面的审美功效。两部影片对于《红楼梦》原著的影像改编既体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艺术家将黄梅调艺术与古典名著改编有机融合的创作理念,也投射了他们对于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名著的独特认知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学改编 改编方式 宝黛爱情悲剧 黄梅调
下载PDF
伤心紫玉化成烟——谈贾宝玉的三次化烟
11
作者 刘洪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9-21,共3页
贾宝玉的死亡意识与紫鹃的命名当下不少人已经在探讨,但似乎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贾宝玉三次"化烟说"其实暗含着一个神话原型"紫玉化烟",贾宝玉要求与紫鹃、林黛玉一起化烟,而紫鹃与林黛玉的名字正好组成"紫... 贾宝玉的死亡意识与紫鹃的命名当下不少人已经在探讨,但似乎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贾宝玉三次"化烟说"其实暗含着一个神话原型"紫玉化烟",贾宝玉要求与紫鹃、林黛玉一起化烟,而紫鹃与林黛玉的名字正好组成"紫玉",这也是"紫玉化烟"的运用,而《红楼梦》的内容与"紫玉化烟"的意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林黛玉 紫鹃 紫玉化烟
下载PDF
同是轻名蔑禄人——崔张与宝黛名禄观浅较
12
作者 刘婷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1-73,共3页
轻名蔑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代文学作品都有所反映。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张君瑞和《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名禄观,分析了他们名禄观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他们在反封建主义文... 轻名蔑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代文学作品都有所反映。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张君瑞和《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名禄观,分析了他们名禄观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他们在反封建主义文化旅程中的作用,赞扬了王实甫和曹雪芹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主义的先进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张 宝黛 轻名蔑禄观 反对封建主义文化
下载PDF
浅析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13
作者 徐明友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及婚姻问题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一条重要脉络。宝、黛爱情是在封建势力疏于防范状态下开始的,即使在大观园中没有走来一个薛宝钗,宝、黛爱情也不会改变悲剧的结局。因为在封建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是一种...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及婚姻问题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一条重要脉络。宝、黛爱情是在封建势力疏于防范状态下开始的,即使在大观园中没有走来一个薛宝钗,宝、黛爱情也不会改变悲剧的结局。因为在封建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钗 爱情及婚姻 悲剧
下载PDF
也说宝黛的爱情悲剧
14
作者 李英然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32-33,47,共3页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关键词 《红楼梦》 宝黛爱情悲剧 必然性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熙凤对宝黛“木石前盟”态度的嬗变始末
15
作者 王志尧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成为宝黛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给历代读者造成了无限的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熙凤 宝黛婚姻悲剧 掉包计 嬗变
下载PDF
浅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16
作者 王娜娅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60,65,共5页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长期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的爱情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对于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从女主人公黛玉自身的“不足”,如她的家世、她的孱弱的体质和她敏感多疑、伶牙俐齿的悲剧性格等几方面...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长期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的爱情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对于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从女主人公黛玉自身的“不足”,如她的家世、她的孱弱的体质和她敏感多疑、伶牙俐齿的悲剧性格等几方面分析。探讨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宝黛爱情悲剧 黛玉的性格 黛玉的语言
下载PDF
宝黛诗词命意析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7-31,共5页
以宝黛二人的诗词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积极进步主题从个性解放和自由、个体的生命体验两大方面展开剖析,并由此分析宝黛诗词主题与曹雪芹思想体系的认同关系,最后将曹作为一个诗词作家置于清代前中期的诗词界进行观照,试图评价其文学... 以宝黛二人的诗词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积极进步主题从个性解放和自由、个体的生命体验两大方面展开剖析,并由此分析宝黛诗词主题与曹雪芹思想体系的认同关系,最后将曹作为一个诗词作家置于清代前中期的诗词界进行观照,试图评价其文学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薛宝钗 诗词 个性解放 曹雪芹 生命体验 《红楼梦》 自由
下载PDF
林黛玉、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异同与文化处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睿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81-85,共5页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朱丽叶 爱情悲剧 异同比较 文化处境
下载PDF
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齐欣 赵昭妍 +1 位作者 谢美雯 张海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9期86-87,共2页
"情志"是古代中医学对现代意义上情绪的特定称谓,它是由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依据中医情志理论,通过《红楼梦》中的中药处方分析人物病症,可以看到黛玉的弱柳之姿、风流之态、咏絮之才、率... "情志"是古代中医学对现代意义上情绪的特定称谓,它是由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依据中医情志理论,通过《红楼梦》中的中药处方分析人物病症,可以看到黛玉的弱柳之姿、风流之态、咏絮之才、率性之情,皆源自于她的病态情志。而宝黛爱情以悲剧收场,黛玉的情志过极也是一个重要推手。由此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宝黛爱情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医情志 宝黛爱情
下载PDF
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宝黛形象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文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7-100,共4页
《红楼梦》后四十回所写贾宝玉读书中举,并未与前八十回贾宝玉的思想、性格相悖。后四十回林黛玉劝贾宝玉读书赴考,是前八十回的自然发展,完全符合生活实际。各种指责文字都是出于对后四十回的偏见。
关键词 《红楼梦》 后四十回 贾宝玉 林黛玉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