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恨歌哭为湘灵——白居易《长恨歌》抒情客体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白居易《长恨歌》有三种主题之争 ,诗人经历及诗作的抒情导向说明 ,其主题应为爱情说 ,但并不完全是李杨之爱 ,而是有诗人爱恋至深的湘灵的影子 ,依据是 :其一为与湘灵之恋是诗人该类生活的主体情感 ;其二为“歌”
关键词 白居易 诗人 《长恨歌》 抒情客体 湘灵 李杨悲剧
下载PDF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柏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从洪?的《长生殿》到相关名剧,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范式。
关键词 《长恨歌》 《长生殿》 洪昇 李杨爱情
下载PDF
盛唐情结与《长恨歌》主题由讽谕到爱情的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增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8-186,共9页
安史乱后,唐王朝江河日下,时人追怀盛世,形成社会性的盛唐情结。这一情结的作用使中唐文人对李杨公案的观照由批判逐渐转为同情,由政治视角逐渐转为审美视角。这种时代心理深刻影响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使《长恨歌》的主题不自觉地发生偏... 安史乱后,唐王朝江河日下,时人追怀盛世,形成社会性的盛唐情结。这一情结的作用使中唐文人对李杨公案的观照由批判逐渐转为同情,由政治视角逐渐转为审美视角。这种时代心理深刻影响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使《长恨歌》的主题不自觉地发生偏转,由讽谕转向爱情,并将对李杨的审美化解读推向极致,这一转变正是盛唐情结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心理的变化,揭示白居易的心理走向,并由此对《长恨歌》进行文本解读,可以为《长恨歌》的主题形成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情结 李杨爱情 安史之乱
下载PDF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被引量:2
4
作者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望江亭》 摸秋 李杨爱情 团圆
下载PDF
异域空间下李杨爱情故事的嬗变与书写——以《唐物语》第十八章的受容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川 倪婷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8-91,共4页
《唐物语》第十八章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改编,因历史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及受众群体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发生对文化背景的过滤、人物形象变异与故事情节的改编,即文学在异域空间的嬗变与书写。以李杨爱情故事东渐为主体从历史文献学、... 《唐物语》第十八章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改编,因历史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及受众群体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发生对文化背景的过滤、人物形象变异与故事情节的改编,即文学在异域空间的嬗变与书写。以李杨爱情故事东渐为主体从历史文献学、传播学和比较文学等研究角度探究异域空间下李杨爱情故事嬗变、书写、创新及该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化间的互读与互解、文学视域的互审与交融,从而促进海外汉学与域外汉籍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爱情故事 《唐物语》 本土化 形象变异 文化过滤
下载PDF
谈梁贵子与池莉的爱情观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梅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梁贵子和池莉在爱情观及价值取向的认同上很相似。在她们的小说中,关于婚姻、家庭、爱情的关系方面,她们都认为没有浪漫的爱情,只有现实的婚姻。价值取向的困惑也都不约而同地一并指向了"利己"和"利他"、"物欲... 梁贵子和池莉在爱情观及价值取向的认同上很相似。在她们的小说中,关于婚姻、家庭、爱情的关系方面,她们都认为没有浪漫的爱情,只有现实的婚姻。价值取向的困惑也都不约而同地一并指向了"利己"和"利他"、"物欲"和"精神"、"淫秽"和"纯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爱情本质的评判标准则以"利益的获取与否"来衡量。当然,由于两位作家自身的差异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二者在小说中处理婚姻、家庭、爱情的具体问题上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异同点为比较两位作家及其思想提供了有效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贵子 池莉 爱情观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历史的诗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李、杨爱情的阐释切入 被引量:1
7
作者 路海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81-686,共6页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关注,在对那些以李、杨爱情故事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梳理中,一些事实慢慢突显出来:历史在接受从道德批判和审美同情两种角度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诗意,历史被诗化了,并且,在历史被诗化的过程中...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关注,在对那些以李、杨爱情故事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梳理中,一些事实慢慢突显出来:历史在接受从道德批判和审美同情两种角度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诗意,历史被诗化了,并且,在历史被诗化的过程中,这一行动的原因及其意义也得到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诗化 杨爱情事件 精神设想 探寻意义
下载PDF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书奇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4期105-106,157,共3页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q...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阴谋与爱情 婚姻悲剧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张祜诗歌中的盛唐情结——兼论其对李、杨故事的再创造 被引量:1
9
作者 梁玉刚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9期136-138,共3页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祜 李、杨爱情故事 盛唐情结
下载PDF
文学创作的爱情与责任书写
10
作者 罗浩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82-87,共6页
《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三部文学作品遵循了两大规律,即爱情与责任双线并行的文脉规律、爱情与责任双线汇聚生成结局规律。两者对立时悲剧发生,和解时成功团圆。而且这两个规律也通适于多数古代爱情作品。规律存在的根本原... 《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三部文学作品遵循了两大规律,即爱情与责任双线并行的文脉规律、爱情与责任双线汇聚生成结局规律。两者对立时悲剧发生,和解时成功团圆。而且这两个规律也通适于多数古代爱情作品。规律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自由爱情的享有者与责任自觉的担负者必须是同一主体。两大规律的发现,既昭示了古代自由爱情通向现代爱情的必由之路,也使我们对当下文学研究以及创作中把爱情或责任,尤其是前者绝对化的趋势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故事 文脉 爱情 责任 规律
下载PDF
《来来往往》世俗生活中的悲剧意蕴
11
作者 罗燕兰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康伟业与四个女人的经历构成了一段人生旅途的来往,他在婚姻、爱情、人生中的失败,说明理想的婚姻爱情生活总是经不住世俗生活的冲击,人生就在这一次次对抗世俗生活的平庸中失去了崇高的追求,渐渐变得麻...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康伟业与四个女人的经历构成了一段人生旅途的来往,他在婚姻、爱情、人生中的失败,说明理想的婚姻爱情生活总是经不住世俗生活的冲击,人生就在这一次次对抗世俗生活的平庸中失去了崇高的追求,渐渐变得麻木、困顿、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小说 《来来往往》 婚姻 爱情 世俗生活 悲剧
下载PDF
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
12
作者 张勇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关键词 李隆基 杨玉环 长恨歌 梧桐雨 长生殿 张力性
下载PDF
论香山《长恨歌》在李、杨题材文学中的经典意义
13
作者 南瑛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白居易《长恨歌》是李、杨题材文学中的奠基之作,其经典意义表现在:塑造了崭新的人物艺术形象,描绘了永恒爱情的境界;文本呈现出开放多元的态势:召唤结构提供了主旨理解的丰富与深邃,展现了盛唐雍容华贵的宫廷文化风采及神秘缥缈的道教... 白居易《长恨歌》是李、杨题材文学中的奠基之作,其经典意义表现在:塑造了崭新的人物艺术形象,描绘了永恒爱情的境界;文本呈现出开放多元的态势:召唤结构提供了主旨理解的丰富与深邃,展现了盛唐雍容华贵的宫廷文化风采及神秘缥缈的道教文化特色,表现了中唐社会感伤的时代氛围和文风世俗化的取向;故事建构出神入化,浑然天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李、杨爱情 经典意义
下载PDF
论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晓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李少红是第五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她自觉地把女性悲剧意识融入自己的影视创作之中,不仅弥补了以往众多影视文本中女性悲剧意识的缺失,而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种类型的女性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影视叙事风格... 李少红是第五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她自觉地把女性悲剧意识融入自己的影视创作之中,不仅弥补了以往众多影视文本中女性悲剧意识的缺失,而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种类型的女性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影视叙事风格从性格、爱情、生育以及生存状态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表达了她自觉而深沉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多重思考。她所执导的影视剧不仅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深刻的悲剧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悲剧 爱情悲剧 生存悲剧 生育悲剧
下载PDF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书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 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 自身...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 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 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小说评论 婚姻观 爱情观 悲剧观 哲学
下载PDF
解释学视野下的李、杨爱情故事文本
16
作者 贾亮亮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1178-1181,共4页
历代文人纷纷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了很多解释,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文本,广为流传。这些文本反映出人们对李、杨爱情故事的解释具有一种"主动性",包含了"视域融合"的循环不断的解释。
关键词 李、杨爱情故事 文本 解释 主动性 视域融合 解释学循环
下载PDF
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
17
作者 邹建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5-57,共3页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故事 历史演义小说 “尚文” “崇史”
下载PDF
《霓裳辞十首》的“霓裳”叙事功能试析
18
作者 万春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
《霓裳辞十首》是王建关于李杨故事的代表诗作,全篇以"霓裳"命名,"霓裳"这一意象贯穿全篇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意象内涵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霓裳"在王建的李杨叙事中都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他书... 《霓裳辞十首》是王建关于李杨故事的代表诗作,全篇以"霓裳"命名,"霓裳"这一意象贯穿全篇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意象内涵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霓裳"在王建的李杨叙事中都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他书写并且再创了李杨故事,丰富了中唐的李杨故事及其霓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霓裳 李杨故事 王建 《霓裳辞十首》
下载PDF
试论杨贵妃文学形象的历史变迁——以唐宋元清时期的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薛晨鸣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唐代以来,由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李杨爱情"衍生出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李杨故事大都交织了爱情主题与历史垂戒、道德臧否与美学同情等范畴的意味。在这其中,杨贵妃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作者—文本—... 唐代以来,由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李杨爱情"衍生出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李杨故事大都交织了爱情主题与历史垂戒、道德臧否与美学同情等范畴的意味。在这其中,杨贵妃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作者—文本—读者-社会这一文学链条上,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对于杨贵妃文学形象历史变迁的探究,不仅是对作者其人和观众心理的深层挖掘,更能部分映射出时代思潮和文化生态特征,进而完成对杨贵妃文学形象经典化历程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爱情 杨贵妃 文学形象 经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