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长恨歌哭为湘灵——白居易《长恨歌》抒情客体论 |
张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2
|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
谢柏梁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0
|
|
3
|
盛唐情结与《长恨歌》主题由讽谕到爱情的转向 |
吴增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4
|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
翁敏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异域空间下李杨爱情故事的嬗变与书写——以《唐物语》第十八章的受容为中心 |
王川
倪婷婷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6
|
谈梁贵子与池莉的爱情观及价值取向 |
王红梅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7
|
历史的诗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李、杨爱情的阐释切入 |
路海洋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8
|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
徐书奇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
2008 |
2
|
|
9
|
张祜诗歌中的盛唐情结——兼论其对李、杨故事的再创造 |
梁玉刚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1 |
1
|
|
10
|
文学创作的爱情与责任书写 |
罗浩刚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0 |
|
11
|
《来来往往》世俗生活中的悲剧意蕴 |
罗燕兰
|
《新余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2
|
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 |
张勇敢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3
|
论香山《长恨歌》在李、杨题材文学中的经典意义 |
南瑛
|
《新余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4
|
论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
孟晓琪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5
|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
徐书奇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6
|
解释学视野下的李、杨爱情故事文本 |
贾亮亮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7
|
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 |
邹建华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霓裳辞十首》的“霓裳”叙事功能试析 |
万春香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9
|
试论杨贵妃文学形象的历史变迁——以唐宋元清时期的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薛晨鸣
|
《语文学刊》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