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Magmatism in the Northern Wulan Terrane of the Quanji Massif: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Qinyan wang Yanjun Dong +2 位作者 Yuanming Pan Fanxi Liao Xiaowei Gu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81-1101,共21页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originated from the breakup of the supercontinent Rodinia remain controversial.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can pro- 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originated from the breakup of the supercontinent Rodinia remain controversial.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can pro- 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et of geological, petrographical, geochron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for Early Paleozoic granite, gabbro, granulite and granitic leucosome in the northern Wulan terrane of the Quanji Massif.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reveals two episodes of magmatism, with the emplacement of a gran- itic pluton at 476.7±2.8 Ma and a gabbroic dike at 423±2 Ma. Whole-rock geochemistry suggests an arc affinity for the magma of the granitic pluton but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setting for the gabbroic dike.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also shows that the peak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occurred at --475 Ma, coeval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itic pluton in the Quanji Massif as well as the early lawsonite-bearing eclogites in the North Qaidam high-pressure and ultrahigh-pressur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to the south. Th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with peak P-T condi- tions at 718-729 ℃ and 0.46-0.53 GP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nticlockwise P-T path. Our data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Early Paleozoic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with HP-UHP metamorphism in the North Qaidam to the south and low PIT metamorphism in the Quanji Massif as a continental arc to the north, hence suggesting a northward subduction polarity for the Proto-Tethys oceanic plate. The intrusion of the post-collisional gabbroic dike supports for the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in north- western China before 42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magmatism low p/t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proto-tethys Ocean northern Wulan terrane NW China.
原文传递
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强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3-594,共12页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典型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其变质作用经历了两期演化:a.峰期麻粒岩相变质,T=681~705℃,P=5.4~5.8kbar;b.峰后角闪岩相遇变阶段,T=571~637℃,P=4.7~5.3kbar。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有逆时针近等压降温(IBC)的特点,代表该地区可能为塔里木板块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陆壳一侧所产生的陆源岩浆弧区域,由于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在拉伸环境下出现低压麻粒岩相变质。通过分析低压麻粒岩相岩石与其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年代关系,我们认为该地区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可能与其南部的西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组成了双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麻粒岩相 逆时针近等压降温p-t轨迹 双变质带 木扎尔特 西南天山 新疆
下载PDF
大别山桐城地区雷庄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增温退变P-T轨迹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59-1770,共12页
早期的研究显示大别山东段(安徽部分)出露的榴辉岩均为中温榴辉岩,并没有其他类型榴辉岩存在。本研究通过对桐城地区雷庄附近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成分化学以及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地区榴辉岩为低温高压榴辉岩。榴辉岩的 P... 早期的研究显示大别山东段(安徽部分)出露的榴辉岩均为中温榴辉岩,并没有其他类型榴辉岩存在。本研究通过对桐城地区雷庄附近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成分化学以及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地区榴辉岩为低温高压榴辉岩。榴辉岩的 P-T 演化特征研究区分了5个变质阶段,展示了一个"发卡式"增温退变轨迹。Ⅰ-阶段的变质温压为 T=390~411℃,P=0.89~1.40GPa;Ⅱ-阶段为 T=527~544℃,P=1.95~2.34GPa。该阶段为峰期变质,代表了板片俯冲最大深度;Ⅲ-阶段为 T=501~519℃,P=1.74~2.14GPa;Ⅳ-阶段为 T=630和 P=1.22GPa;Ⅴ-阶段为 T=350℃,P=0.20GPa。由Ⅲ-阶段至Ⅳ-阶段随着压力的降低,温度明显增加,反映了一个退变增温的演化趋势。这种增温可能是由于低温榴辉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以及榴辉岩板片在折返至地壳某一深度停滞时间较长,北大别热穹隆和地温梯度的恢复是导致增温的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山 低温高压榴辉岩 峰期p-t条件 增温退变过程 pt轨迹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一带基性二辉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李佳斌 吕增 +1 位作者 陈振宇 刘小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6-2650,共15页
基性麻粒岩作为高温变质作用产物,其矿物组合能够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热流的峰值范围,是揭示造山带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报道了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金水口岩群副片麻岩中发现的基性二辉麻粒岩露头,它们呈块状-片麻状构造,... 基性麻粒岩作为高温变质作用产物,其矿物组合能够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热流的峰值范围,是揭示造山带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报道了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金水口岩群副片麻岩中发现的基性二辉麻粒岩露头,它们呈块状-片麻状构造,斑状变晶-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斜方辉石与单斜辉石和高钙斜长石(An=74~81)的平衡结构以及斜方辉石中包裹残余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结构表明这些岩石经历了较充分的麻粒岩相结晶作用。填隙状生长的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可能代表了冷却至固相线附近矿物-残余熔体发生反应的产物。根据二辉石温度计和相平衡模拟计算,获得在0.4~0.7GPa压力条件下的麻粒岩相变质温度为840~910℃。详细的变斑晶斜长石和钛铁矿包体研究表明,麻粒岩相变质之前可能存在一期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合为斜黝帘石+金红石+榍石+普通角闪石±阳起石+黑云母+石英,相平衡模拟确定该阶段的温压条件为0.85~1.2GPa、500~640℃。斜黝帘石在减压阶段的早期转变为低钙斜长石(An=46-51),同时角闪石转变为单斜辉石,可能代表了低压角闪岩相阶段。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锆石包体分析,确定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11.4±2.9Ma(MSWD=1.05)。这些二辉麻粒岩是在金水口以外的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晚古生代低压高温变基性岩,其与围岩片麻岩构成一个麻粒岩地体。它们反映了泥盆纪早期东昆仑造山带的异常高温事件,与后碰撞伸展阶段软流圈地幔上涌带来的区域高温热流有关。本研究对解析东昆仑造山带高级变质地体的精细结构以及古特提斯洋形成过程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辉麻粒岩 p-t轨迹 锆石U-pB定年 低压高温变质作用 大格勒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低压变质带的变质变形和变质反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汉文 陈能松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8,共10页
豫西西峡北部低压变质带受到4次变形改造。低压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D_1和D_2变形间期,形成黑云母—红柱石、石榴石—红柱石、十字石—红柱石和堇青石—红柱石4个递增变质带。由矿物变质反应识别出堇青石—红柱石带的p-T趋势具有减压增温... 豫西西峡北部低压变质带受到4次变形改造。低压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D_1和D_2变形间期,形成黑云母—红柱石、石榴石—红柱石、十字石—红柱石和堇青石—红柱石4个递增变质带。由矿物变质反应识别出堇青石—红柱石带的p-T趋势具有减压增温特点,这一演化特征可能反映变质作用具有地壳拉张的地球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变质作用 变质反应 秦岭 矿物
下载PDF
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汤艳 张云鹏 +1 位作者 齐先茂 杨云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个方面及其新进展,包括很低级变质带的划分、粘土矿物地质温压计、变质作用p_T_t轨迹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等等,并结合实例初步探讨了川西北若尔盖坳陷三叠系的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对沉积盆地中很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划分成岩-变质界限,明确盆地的热成熟阶段,恢复盆地古地温、古构造史以及指导油气勘探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低级变质作用 很低级变质带 粘土矿物温压计 变质作用p_t_t轨迹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新疆北山盐滩断裂南一带高级变质岩系的发现、地质热力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7
作者 李永寿 杨兴科 马海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8-1698,共11页
新疆北山盐滩断裂南一带从原划奥陶-志留系地层中解体出古老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和变质侵入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变粒岩、麻粒岩等。其中首次发现了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中-... 新疆北山盐滩断裂南一带从原划奥陶-志留系地层中解体出古老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和变质侵入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变粒岩、麻粒岩等。其中首次发现了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中-高压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表明,该基性麻粒岩主要由透辉石、紫苏辉石、褐色普通角闪石及拉长石组成。其演化经历了由麻粒岩相岩石经退变质反应而成为角闪岩相变质岩的过程。研究表明,该区麻粒岩中的单斜辉石及角闪石矿物学成因均属于变质成因,其中单斜辉石形成环境为高压型,而角闪石形成环境为中低压环境。麻粒岩相变质岩形成于约1.25GPa(42km埋深)以下的中高压-高压环境,其形成温度约841℃;而退变质作用下的角闪岩相变质岩应形成于650-657℃的温度范围之内,压力为0.460-0.495GPa之间,相应的代表埋深约为16.5km的中低压型环境。该区高级变质岩及其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将对该区地壳成分、麻粒岩的成因与变质作用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演化等研究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 高级变质岩系 基性中-高压麻粒岩 成因矿物学 p-t条件
下载PDF
北秦岭老湾金矿带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形成过程 被引量:6
8
作者 滕浪 陈建立 陈守余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是一个由前寒武系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组成的中低P/T变质带。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变质岩产状、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的变质岩原岩及其形成...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是一个由前寒武系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组成的中低P/T变质带。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变质岩产状、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的变质岩原岩及其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老湾金矿带龟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基性岩脉;云母石英片岩类原岩为中性泥质岩、砂岩等沉积岩;大理岩原岩为纯净的白云岩。2)龟山岩组形成于中新元古代(920 Ma±),经历了志留纪(410 Ma±)、石炭纪(314 Ma±)、白垩纪(130 Ma±)三期变质作用,龟山岩组变质岩是其先就位于地壳中的原岩后来发生陆壳俯冲再折返抬升退变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湾金矿带 中低p/t变质带 原岩恢复 变质岩形成过程 北秦岭东段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