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背景剂量联合大剂量PCA在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卫宇 杨泽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观察在持续输注联合硬膜外自控给药模式下低背景剂量持续输注联合大剂量PCA的参数设置对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120例,年龄25~35岁,体重58~86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 目的观察在持续输注联合硬膜外自控给药模式下低背景剂量持续输注联合大剂量PCA的参数设置对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120例,年龄25~35岁,体重58~86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A组)和低背景剂量组(B组)。在宫口扩张2~3cm时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每组均事先配置硬膜外注射混合液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100ml。A组为常规组,背景剂量6ml/h,PCA 5ml,间隔40min;B组为低剂量组,背景剂量2ml/h,PCA 10ml,间隔为40min。记录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0min、30min、1h、2h、宫口开全时和分娩时VAS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PCA追加次数;记录爆发痛例数;记录硬膜外混合液的用量;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期间两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镇痛期间B组混合液用量(40.5±7.5)ml;明显少于A组(60.3±12.0)ml(P<0.05);B组PCA实际追加次数(1.6±0.9)次明显少于A组(3.0±1.8)次(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镇痛时间、爆发痛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背景剂量(2ml/h)联合大剂量PCA(10ml,间隔40min)的硬膜外自控镇痛参数设置不仅没有降低镇痛效果,还可减少硬膜外腔用药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低背景剂量
下载PDF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外周血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耿继武 苏世标 +3 位作者 温翠菊 谭惠玲 陈建雄 邹剑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结果HBRA居民和CA居民外周血P=53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992±0.155)和(1.055±0.1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射线接触调整后,与CA居民相比HBRA居民P53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1,95%CI0.407~3.783)。结论低水平电离辐射长期作用人体,其外周血中P53蛋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能判断长期小剂量辐射与P53表达高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辐射 低剂量 P53 WESTERN Blotting法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吕兑财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0年第6期275-281,共7页
国内外有关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始于 70年代末 ,近年来已从低剂量诱导蛋白生成、基因调控方面研究其机制。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两大领域对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加以综述。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兴奋效应 天然放射性高成本地区 职业性受照
下载PDF
用阳江高本底天然辐射地区癌症死亡率资料作健康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履新 菅原努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9-274,共6页
为达到用阳江高本底天然辐射地区癌症死亡率资料进行健康影响分析的目的 ,对鉴别小剂量电离辐射与健康效应有无因果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简要地描述多年来 ,尤其是近 10年来为此而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以及用获得的... 为达到用阳江高本底天然辐射地区癌症死亡率资料进行健康影响分析的目的 ,对鉴别小剂量电离辐射与健康效应有无因果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简要地描述多年来 ,尤其是近 10年来为此而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以及用获得的研究结果所作的健康影响估计。由于资料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本底辐射 健康危险估计 癌症 死亡率 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 健康危害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概述(1986—2004年阶段) 被引量:7
5
作者 魏履新 《辐射防护通讯》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高本底辐射研究组(中国)从1972年起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进行居民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本文是1986~2004年研究阶段的概述:简要地报道了环境辐射的测量和个人剂量估算、癌症死亡率的研究、非癌疾病死亡率的研究、稳定性... 高本底辐射研究组(中国)从1972年起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进行居民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本文是1986~2004年研究阶段的概述:简要地报道了环境辐射的测量和个人剂量估算、癌症死亡率的研究、非癌疾病死亡率的研究、稳定性染色体畸变频率和非稳定性畸变频率研究;对研究结果中发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作了讨论。1991~2004年阶段的工作是研究组与日本国京都体质研究会合作完成的。本阶段国内完成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和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辐射 低剂量辐射 流行病学 癌症死亡率 染色体畸变 高本底辐射地区
下载PDF
低背景剂量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入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程桥 张英俊 郭德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低背景剂量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A组(55例,PCEA)和B组(55例,PIEB)。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Bromag... 目的观察低背景剂量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A组(55例,PCEA)和B组(55例,PIEB)。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均为0分;两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爆发痛8例(14.5%),明显少于A组的15例(27.3%)(P<0.05)。B组产妇的PCEA追加次数、镇痛混合液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产妇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9分以上。结论低背景剂量PIEB分娩镇痛效果好,硬膜外腔用药总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背景剂量 硬膜外 脉冲注入 分娩镇痛
下载PDF
无痛分娩自控镇痛方案及效果研究
7
作者 于辉兰 贺康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 了解两种自控镇痛(PCA) 给药方案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并随机将2018 年5 月到2020 年4 月在我院行无痛分娩的200 位产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位。对照组采用常规PCA 给药方案,观察组采用降低背景剂量、增加PCA... 目的 了解两种自控镇痛(PCA) 给药方案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并随机将2018 年5 月到2020 年4 月在我院行无痛分娩的200 位产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位。对照组采用常规PCA 给药方案,观察组采用降低背景剂量、增加PCA剂量给药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相关指标、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与镇痛时间、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PCA 次数、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低背景剂量、增加PCA 剂量给药方案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有效安全,且可减少麻药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 持续输注麻醉 无痛分娩 低背景剂量 镇痛效果
下载PDF
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血浆miRNAs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品华 高刚 +5 位作者 潘艳 田梅 吴丽娜 朴春南 阮健磊 刘建香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1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选取55例5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健康女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年龄、体...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1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选取55例5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健康女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计算个人累积剂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高本底组和对照组的个人累积剂量、年龄和BMI等基本情况,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miRNAs表达水平的差异,选择剂量、年龄和BMI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高本底组居民个人累积剂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t=42.803,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组居民外周血血浆中miR-16和miR-106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miR-449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0、2.422、2.79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miR-16和miR-106b的相对表达水平和个人累积剂量呈负相关(P〈0.05),而miR-449a、miR-34a和let-7g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个人累积剂量未发现相关(P〉0.05)。结论miR-16和miR-106b可作为长期低剂量辐射健康影响的早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 低剂量辐射 MIRNAS 血浆 标志物
原文传递
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热休克蛋白27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丹英 郭强之 +3 位作者 李文 肖斌 严茂胜 苏世标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人群的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我国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 HBRA)50名50~59岁男性居民为HBRA组,另选择在恩平市某镇对照地区( CA)年龄相仿的50名男性... 目的:探讨低剂量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人群的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我国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 HBRA)50名50~59岁男性居民为HBRA组,另选择在恩平市某镇对照地区( CA)年龄相仿的50名男性居民为CA组。采集周围血分离血浆和白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中HSP27蛋白水平,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测定白细胞中hsp2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ΔCt值表示,ΔCt值越大表示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低)。数据采用中位数( M)与四分位数( P25,P75)描述。结果 HBRA组和CA组人群的血浆HSP27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0.98,2.82) vs 1.48(1.12,2.45) mg/L,P >0.05]。 HBRA组周围血白细胞中hsp27 mRNA的ΔCt值低于CA组[1.68(1.33,2.35) vs 3.08(2.13,4.47),P<0.01],即HBRA组hsp2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A组。结论低剂量长期连续照射可能提高人体白细胞hsp27基因表达水平,诱导产生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辐射 低剂量 热休克蛋白27 适应性反应 HEAT shock PROTEIN 27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1979—1998年肺结核死亡危险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娟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建立一个包括89694例暴露和35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 目的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建立一个包括89694例暴露和35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小剂量 高本底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端粒长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小亮 李坤 +5 位作者 孙全富 雷淑洁 赵玉倩 刘建香 谭光享 邹剑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3-857,共5页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其端粒的相对长度。两组端粒长度均数的比较,对数据取平方根后进行t检验。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5~、60~、65~和70~岁4组,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18.5、18.5~、24~和28~kg/m2 4组,调整年龄与BMI因素,将全部调查对象的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全部调查对象分为端粒较长组(≥ 2)和较短组(〈2),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本底组与对照组平均累积受照剂量分别为(169.52±27.43)和(47.52±6.50) mSv。高本底组端粒长度为1.98±1.25,低于对照组的2.69±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累积剂量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受照剂量的OR值为0.992,95%可信区间为0.985~0.999,接近于1,端粒长度与受照剂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效应不明显。结论 未发现居民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人端粒长度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地区女性居民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垠平 邹剑明 +4 位作者 谭光享 秋叶澄伯 雷淑洁 李小亮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7-841,874,共6页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并考虑居住史,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HBRA与CA居民的平均累计剂量分别为(162.5±38.1)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1)岁。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BRA高于CA,HBRA为70.2%、CA为51.0%。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中,实性甲状腺结节所占比例最高,HBRA为87.7%,CA为75.9%。将实性结节按其最大直径分组,调整年龄影响因素后,对于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来讲,高本底地区为实性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其中直径〈10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0.804,P〈0.05;直径为10~15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1.277,P〈0.05)。个人累积剂量为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其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未见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大结节有影响,但有增加实性甲状腺小结节(〈15 mm)发生风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长期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甲状腺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1987~1995年非肿瘤死亡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剑明 孙全富 +4 位作者 刘玉升 李嘉 陶祖范 查永如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 3个组 ,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 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 (RR) ,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 (ERR/Sv)。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 9% ,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 ,RR =1 0 9,P =0 0 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 ,RR =1 4 6 ,P =0 0 0 4 ,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 =1.98,P =0 0 0 4 ;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 (RR =0 81,P =0 0 4 ) ,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 =0 .5 8,P <0 0 0 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 ,消化系疾病 (P =0 0 1)及肝硬化 (P =0 0 4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ERR(95 %CI) /Sv也分别为 2 18(0 2 2 ,7 6 4 )和 10 94 (1 34,NA)。结论 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 ;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 相对危险 剂量 流行病学 阳江地区 非肿瘤性疾病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女性居民低剂量辐射照射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垠平 谭光享 +6 位作者 雷淑洁 邹剑明 张素芬 刘建香 李小亮 孙全富 秋菜澄伯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左=0.000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mm。结论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中内膜厚度 长期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15
作者 杨敏 苏世标 +2 位作者 郭强之 耿继武 李晓艺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9-641,647,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长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人群的周围血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XⅡ)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HBRA和对照地区(CA)各50名年龄为50.0—59.0岁男性居民作为HBRA组和CA组。采集2组人群肘静脉血... 目的研究低剂量长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人群的周围血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XⅡ)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HBRA和对照地区(CA)各50名年龄为50.0—59.0岁男性居民作为HBRA组和CA组。采集2组人群肘静脉血分离白细胞和血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白细胞中COX1ImRNA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中COXⅡ蛋白水平。结果HBRA组人群白细胞COXⅡ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A组[(13.01±1.76)vs(1.00±0.23),P〈0.01],HBRA组人群血浆中coxI蛋白水平与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0.58,1.56)vs0.88(0.44,1.57)mg/L,P〉0.05]。结论低剂量长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能导致线粒体COXⅡ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可能与适应性反应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辐射 低剂量 线粒体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地区辐射致癌危险分析(1979--2002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军 孙全富 +3 位作者 秋葉澄伯 张守志 钱叶侃 雷淑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方法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 目的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方法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结果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264人,累积观察300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079人,累积观察2293463人年.死亡14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结论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地区 小剂量辐射 癌症死亡 相对危险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地区女性居民心-踝血管指数研究
17
作者 赵玉倩 李小亮 +4 位作者 雷淑洁 张素芬 谭光享 邹剑明 孙全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γ射线外照射剂量率较高的2个管区95名女性居民为HBRA组,以恩平市对照地区(CA)96名女性居民为CA组。测量2组人群身高、体...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γ射线外照射剂量率较高的2个管区95名女性居民为HBRA组,以恩平市对照地区(CA)96名女性居民为CA组。测量2组人群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压;采集肘静脉血,测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采用血压脉搏检查装置测量心-踝血管指数(CAVI)。结果 CA组、HBRA组人群的CAVI分别为(8.09±1.03)和(8.35±1.60)m/s,CAVI异常率分别为25.00%和29.4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腹型肥胖等因素后,CA组、HBRA组人群CAVI的调整均值分别为8.19和8.25 m/s,HBRA组比CA组高0.73%,但2组人群CAVI的调整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021,P>0.05)。匹配2组人群年龄后,2组人群CAVI调整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动脉血管硬化可能与长期接受低剂量辐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踝血管指数 低剂量 电离辐射 高本底地区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调查分析
18
作者 高宇 苏垠平 +5 位作者 李小亮 崔诗悦 张素芬 谭光享 雷淑洁 孙全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中国阳江市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择阳江市辐射高本底地区(483例)和恩平市对照地区(517例)汉族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眼晶状体...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中国阳江市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择阳江市辐射高本底地区(483例)和恩平市对照地区(517例)汉族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眼晶状体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眼晶状体混浊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地区居民(60.7%vs 51.6%,53.4%vs 46.8%,21.9%vs 9.3%,P值均<0.05);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核型混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4%vs 47.6%,P>0.05)。调整年龄、性别、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吸烟、饮酒、饮茶等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风险均高于对照地区居民(P值均<0.05);多因素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2级核型混浊的风险高于1级核型混浊(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更严重的皮质性混浊的风险升高(P<0.0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可能会增加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尤其是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发生风险,并影响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高本底地区 晶状体混浊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