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城镇污水厂的脱氮除磷潜力研究
1
作者 王利 马阁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6期84-88,共5页
[目的]以某城镇污水厂为例,探讨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城镇污水厂脱氮除磷潜力挖掘的可行性,为全国其他污水厂氧化沟工艺的改造提供方向。[方法]首先关闭原氧化沟回流门并对其钢砼加固,在加固后的回流门竖向方向安装两台低扬程大流量穿墙泵... [目的]以某城镇污水厂为例,探讨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城镇污水厂脱氮除磷潜力挖掘的可行性,为全国其他污水厂氧化沟工艺的改造提供方向。[方法]首先关闭原氧化沟回流门并对其钢砼加固,在加固后的回流门竖向方向安装两台低扬程大流量穿墙泵,强力推进硝化液回流,使氧化沟内部回流比达到300%~400%。其次在氧化沟两个弯段处增设曝气盘,来调整氧化沟及缺氧区内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最后将原设计的单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改为双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和氧化沟缺氧区,污泥回流比提高至100%~200%。[结果]改造后,氧化沟TN和TP的出水水质有明显提升,TN出水浓度由改造前的25~30 mg/L降低至10~19 mg/L,脱氮潜力释放了11%~22%。TP出水浓度由改造前的1~1.5 mg/L降低至0.1~0.5 mg/L,除磷潜力释放了14%~23%。[结论]通过对氧化沟回流门,曝气盘、污泥回流点及回流比的调整,氧化沟系统的脱氮除磷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与释放。当前,全国各省市级的大型污水厂中有占比很大的氧化沟工艺在运行,挖掘其脱氮除磷潜力,不失为污水厂节能降耗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污水 氧化沟 提标改造 脱氮除磷
下载PDF
葡萄糖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探究
2
作者 陈丽娜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9期7-9,共3页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是采用间歇曝气模式,氧化沟出口的溶解氧为2.0~3.0 mg/L,污泥浓度为2 500~3 500 mg/L,污泥回流比为80%~95%。在TN和氨氮常年超标的情况下,投加葡萄糖碳源,可以使该污水处理厂改良...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是采用间歇曝气模式,氧化沟出口的溶解氧为2.0~3.0 mg/L,污泥浓度为2 500~3 500 mg/L,污泥回流比为80%~95%。在TN和氨氮常年超标的情况下,投加葡萄糖碳源,可以使该污水处理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去除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COD_(Cr)、BOD_(5)及酸碱度的效果很好,出水完全符合《城镇污水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918-2002)[1]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氧化沟 低碳氮比 生活污水 脱氮效能
下载PDF
乙酸碳源对氧化沟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工业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31-39,共9页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氮比偏低、碳源不足,导致生物反硝化效果不理想这个困扰业界的难题,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B/C比、低碳氮比的某混合工业废水,投加乙酸碳源,其他按照污水厂日常运行参数运营,结果表明,投加乙酸...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氮比偏低、碳源不足,导致生物反硝化效果不理想这个困扰业界的难题,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耦合工艺处理低B/C比、低碳氮比的某混合工业废水,投加乙酸碳源,其他按照污水厂日常运行参数运营,结果表明,投加乙酸碳源对该工业污水处理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去除总氮、氨氮和pH等效果理想,出水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918—2002)一级A标准.低碳氮比的工业污水处理可以选用乙酸作碳源以强化生物脱氮,乙酸实际合适的平均投加量为211.97 mg/L,投加成本为0.254元/t,该工艺的稳定运行为低碳氮比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设计及提标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碳源 氧化沟 低碳氮比 混合工业废水 脱氮效能
下载PDF
非等温氧化工艺下含Si低碳钢氧化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伟成 徐光 +1 位作者 袁清 何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5-250,共6页
模拟工业生产现场板坯在加热炉中的分段式加热制度和氧化气氛,在同步热分析仪(TGA)中进行氧化实验,研究氧化温度对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和0.25%的两种低碳钢试样(HS1.21和LS0.25)氧化行为的影响。同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氧... 模拟工业生产现场板坯在加热炉中的分段式加热制度和氧化气氛,在同步热分析仪(TGA)中进行氧化实验,研究氧化温度对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和0.25%的两种低碳钢试样(HS1.21和LS0.25)氧化行为的影响。同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氧化后试样氧化铁皮及Fe_2SiO_4的微观形貌,用Image-pro Plus 6.0测量不同硅含量钢种在不同氧化温度下氧化后试样的Fe_2SiO_4渗透深度,用能谱仪(EDS)分析其氧化铁皮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温度达到剧烈氧化温度后,两种试样中硅含量低的低碳钢氧化增重随时间呈抛物线变化,而硅含量较高的低碳钢氧化增重随时间呈直线性变化;氧化一定时间后,硅含量不同的两种试样的氧化增重曲线相交,出现临界时间点,在该临界时间点之前,LS0.25低碳钢的氧化增重较多,而临界时间点之后,HS1.21低碳钢氧化增重较多,且临界时间点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逐渐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硅含量 非等温氧化 氧化铁皮 硅酸亚铁 氧化行为
下载PDF
高碳锰铁预氧化-真空脱碳制备低碳锰铁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宝强 马永博 +1 位作者 杨斌 刘大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1-677,共7页
提出高碳锰铁预氧化-真空脱碳工艺以制备低碳锰铁。通过热力学计算表明高碳锰铁焙烧氧化过程满足脱碳热力学条件,脱碳反应将进行。脱碳同时锰和铁也被氧化,在873 K分别氧化为Mn_2O_3和Fe_2O_3。温度高于1550 K时碳化锰将与氧化锰反应,... 提出高碳锰铁预氧化-真空脱碳工艺以制备低碳锰铁。通过热力学计算表明高碳锰铁焙烧氧化过程满足脱碳热力学条件,脱碳反应将进行。脱碳同时锰和铁也被氧化,在873 K分别氧化为Mn_2O_3和Fe_2O_3。温度高于1550 K时碳化锰将与氧化锰反应,真空下反应平衡温度降低,且体系压力越小,平衡温度就越低,当体系压力为2 Pa时,温度高于1030 K就可以进行脱碳。本文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开展高碳锰铁预氧化-真空脱碳实验研究,在焙烧氧化实验中,证实了脱碳反应的存在,焙烧3 h有13.17%碳被脱除。在真空脱碳实验阶段,延长保温时间及焙烧时间有利于碳的脱除,当高碳锰铁粉在873 K焙烧3 h,后在15 Pa下于1100℃脱碳4 h,成功制备出含碳0.47%的低碳锰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化-真空脱碳 高碳锰铁 低碳锰铁 碳含量
下载PDF
HG-670/13.7-WM15锅炉低氮燃烧器不同煤粉浓淡比脱硝效果和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卢洪波 武帅 刘畅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某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利用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炉膛模型,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对炉内NO_x生成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煤粉浓淡比对脱硝效果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粉浓淡比的增大,NO_x排放... 针对某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利用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炉膛模型,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对炉内NO_x生成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煤粉浓淡比对脱硝效果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粉浓淡比的增大,NO_x排放浓度逐渐降低,并且趋于平缓,而飞灰含碳量则随着煤粉浓淡比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建议合理的煤粉浓淡比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低氮燃烧器 煤粉浓淡比 飞灰含碳量
下载PDF
低碳高强钢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清 徐光 周明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化合物Fe_2SiO_4/FeO,FeO在Fe_2SiO_4/FeO区域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是以相互平行的片层状分布,另一种是以点状或颗粒状弥散分布于Fe_2SiO_4中;靠近铁基体处的弥散颗粒中除了包含Fe_2SiO_4成分外,还有磷酸盐化合物;添加P元素可以降低Fe_2SiO_4/FeO的熔化温度,当实验钢中w(P)=0.06%时,Fe_2SiO_4的实际熔点为1101.3℃,明显低于其理论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低碳高强钢 Fe2SiO4 FEO 形貌 熔化过程 熔点 磷含量
下载PDF
T型氧化沟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苏伟健 黄耀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6期84-88,共5页
详细介绍了T型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并考察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出水COD、BOD5、NH3-N、T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8、0.91、18.80和1.67 mg/L,去除率分别为88.99%、94.37%、96.74%、37.... 详细介绍了T型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并考察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出水COD、BOD5、NH3-N、T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8、0.91、18.80和1.67 mg/L,去除率分别为88.99%、94.37%、96.74%、37.57%和41.58%,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由于T型氧化沟中以好氧环境为主,缺乏厌氧和缺氧环境以及进水的BOD5/TN值低,工艺对有机物及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但TN和TP去除效果较低。提出了加强工艺脱氮除磷的措施,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氧化沟 脱氮除磷 低碳源 低C/N生活污水 改造
下载PDF
T型氧化沟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苏伟健 黄耀棠 《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详细介绍了T型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并考察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出水COD、BOD5、NH3-N、T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8、0.91、18.80和1.67 mg/L,去除率分别为88.99%、94.37%、96.74%、37.... 详细介绍了T型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并考察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出水COD、BOD5、NH3-N、T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8、0.91、18.80和1.67 mg/L,去除率分别为88.99%、94.37%、96.74%、37.57%和41.58%,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由于T型氧化沟中以好氧环境为主,缺乏厌氧和缺氧环境以及且进水的BOD5/TN值低,工艺对有机物及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但TN和TP去除效果较低。提出了加强工艺脱氮除磷的措施,供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改造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氧化沟 脱氮除磷 低碳源、低C N生活污水 改造
下载PDF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氧化沟连续流间歇曝气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全 张慧颖 +3 位作者 尹华升 陈雷 董景涛 彭桂林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9-93,共5页
在湖南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的氧化沟连续流间歇曝气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标,曝气系统节能50%,单位电耗减少0.057 kW·h/m^(3),节能效果显著。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比采用连续曝气... 在湖南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的氧化沟连续流间歇曝气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标,曝气系统节能50%,单位电耗减少0.057 kW·h/m^(3),节能效果显著。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比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运行,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58%、6.91%,NH-N去除率有所降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氧化沟工艺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氧化沟 间歇曝气 低温 节能 碳减排
下载PDF
铝碳质长水口用低铝抗氧化涂层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万众 田琳 +3 位作者 郭小爽 李法东 徐泽 贾小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2,33,共6页
为抑制铝碳质长水口使用过程中石墨的氧化,其表面会涂覆含20%~30%Al_2O_3的抗氧化涂层,但切割丝钢等特种钢冶炼过程必须严格控制钢液中夹杂的Al_2O_3的含量,因此需要制备低氧化铝含量的抗氧化涂层。本文通过调节涂料组成、加水量和水玻... 为抑制铝碳质长水口使用过程中石墨的氧化,其表面会涂覆含20%~30%Al_2O_3的抗氧化涂层,但切割丝钢等特种钢冶炼过程必须严格控制钢液中夹杂的Al_2O_3的含量,因此需要制备低氧化铝含量的抗氧化涂层。本文通过调节涂料组成、加水量和水玻璃加入量制备了低铝抗氧化涂层,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抗氧化实验后试样断口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以粘土粉、钾长石粉和硅砂为主要原料,添加10%硼砂的涂料可在800℃形成良好的釉层,此时涂料中Al_2O_3的含量可降至12%,得到了低铝涂料;当加入占涂料质量80%的水和40%的水玻璃时,涂层具有最佳的涂覆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涂层和长水口基体结合致密,保护了长水口中的石墨不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涂层 铝碳质长水口 低氧化铝含量 切割丝钢
下载PDF
重钢80t转炉保碳去磷工艺探讨
13
作者 陈进 张杰新 罗江来 《重钢技术》 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
本文阐述了转炉保碳去磷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该工艺的主要因素,如,冶炼前期低温去磷、炉渣氧化性、碱度及流动性等因素。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及现场观摩学习,搜集到了大量国内同行对此工艺的应用情况,并结合重钢80t转炉试行... 本文阐述了转炉保碳去磷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该工艺的主要因素,如,冶炼前期低温去磷、炉渣氧化性、碱度及流动性等因素。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及现场观摩学习,搜集到了大量国内同行对此工艺的应用情况,并结合重钢80t转炉试行该工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碳 低温去磷 氧化性 碱度 流动性
下载PDF
处理低温低碳源城市污水的A/A/O氧化沟工艺脱氮运行工况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智 李柏林 +2 位作者 相欣奕 张驰 刘少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65-2570,共6页
针对低温低碳源条件下城市污水的生物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A/A/O氧化沟中试装置在实际污水厂开展了冬季低温低碳源条件下不同运行工况的优化研究。通过实验,从3种工况中确定了最优的运行工况,即共采用5个转盘,其中前3个低速运行,第4... 针对低温低碳源条件下城市污水的生物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A/A/O氧化沟中试装置在实际污水厂开展了冬季低温低碳源条件下不同运行工况的优化研究。通过实验,从3种工况中确定了最优的运行工况,即共采用5个转盘,其中前3个低速运行,第4个高速运行,第5个关闭。在最优运行工况下,系统对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75.4%和70.1%,出水COD、NH 4+-N、TN平均浓度分别为21.0、6.1和14.9 mg/L,出水水质全部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出水COD、NH4+-N、TN达到一级A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00%、2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氧化沟 低温 低碳源 运行工况优化 脱氮
原文传递
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涛 何怡 +2 位作者 郎建 刘霞 白洁颖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9-1494,共6页
针对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不佳,将倒置A2/O工艺的思想运用于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构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即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实验考查了系统在低碳源条件下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当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0.8,泥龄SRT=10... 针对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不佳,将倒置A2/O工艺的思想运用于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构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即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实验考查了系统在低碳源条件下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当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0.8,泥龄SRT=10 d,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12 h时,该系统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8%、89.3%和72.1%,出水NOx--N为1.65 mg/L,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 低碳源 脱氮除磷 影响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污水厂典型工艺的SND脱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柏林 张智 +3 位作者 陈杰云 渠光华 王俊 张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针对三峡库区污水厂广泛采用的氧化沟和CASS工艺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实际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性调控研究,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以节省碳源、提高脱氮效果。井口污水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调控结果表... 针对三峡库区污水厂广泛采用的氧化沟和CASS工艺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实际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性调控研究,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以节省碳源、提高脱氮效果。井口污水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区段溶解氧控制,即将主反应区划分为不同生化反应功能区段,通过在线溶氧仪使各区段维持不同的溶解氧水平,可强化主反应区的SND脱氮作用,调控后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对TN的去除率较调控前提高了19%。万盛污水厂(CASS工艺)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梯级溶解氧控制,即进水/曝气前1 h控制DO<1 mg/L、后1 h控制DO为2~3 mg/L,可促进微曝气阶段的SND脱氮作用,经调控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对TN的去除率较原设计模式提高了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城市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CASS 低碳源 脱氮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Carrousel氧化沟多点进水改造及运行调控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俊 刘鹏 +3 位作者 魏敏华 陈贵生 刘作华 陶长元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共4页
针对三峡库区某污水处理厂长期进水氮磷值偏高、进水碳源不足、脱氮除磷效率低及运行能耗偏高等问题,通过对传统Carrousel氧化沟进行多点进水改造,实施了碳源优化分配及低溶解氧调控。结果表明,改造调控后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15.43... 针对三峡库区某污水处理厂长期进水氮磷值偏高、进水碳源不足、脱氮除磷效率低及运行能耗偏高等问题,通过对传统Carrousel氧化沟进行多点进水改造,实施了碳源优化分配及低溶解氧调控。结果表明,改造调控后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15.43%、14.32%,电单耗下降了20.92%,确保了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多点进水改造 碳源优化分配 低溶解氧控制
原文传递
低碳源污水的奥贝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廖建胜 林元昆 +2 位作者 吴亨 张思 叶浩然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2,共6页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年来随着进水碳源浓度的降低,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也不断下降。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沿程各构筑物对TN、TP的去除效果。由于长期处理低碳源污水,生物段各构筑物的实际运行工况与原...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年来随着进水碳源浓度的降低,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也不断下降。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沿程各构筑物对TN、TP的去除效果。由于长期处理低碳源污水,生物段各构筑物的实际运行工况与原设计功能有较大差异。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限制因素是碳源不足、预处理段充氧、回流污泥携带硝态氮等。对此可通过控制曝气沉砂池的曝气强度、优化和调整氧化沟的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等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污水 ORBAL氧化沟 脱氮除磷 限制因素
原文传递
低碳源情况下氧化沟工艺除磷的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斌 《上海建设科技》 2009年第5期64-66,共3页
因进水BOD浓度偏低,导致氧化沟工艺除磷能力下降。为保证出水达标,通过增大氧化沟缺氧区、减少污泥回流量、增大氧化沟缺氧区+控制溶解氧等3种方式进行调试并比较,第3种方式最有利于低碳源情况下对TP的去除,去除率在57%~82%,与第1、2... 因进水BOD浓度偏低,导致氧化沟工艺除磷能力下降。为保证出水达标,通过增大氧化沟缺氧区、减少污泥回流量、增大氧化沟缺氧区+控制溶解氧等3种方式进行调试并比较,第3种方式最有利于低碳源情况下对TP的去除,去除率在57%~82%,与第1、2种方法相比,不会产生NH3-N去除能力和氧化沟内MLSS浓度下降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 氧化沟 总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