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UNDER HEAVY POLLUTION OVER SOUTH CHINA
1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1 位作者 陈红 何鑫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2期229-236,共8页
By using the data set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at 51 stations in South China(SC), and the method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 By using the data set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at 51 stations in South China(SC), and the method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including annual variation and long-term seasonal chang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trend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over SC are opposite(light rain days tended to decrease and low cloud cover tended to increase in the past 46 years). The value distributed in 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est, and coastal area higher than inland area.(2)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during 1960-2005 are4.88 d/10 years and 1.14%/10 years respectively, which had all passed the 0.001 significance level.(3) Variations of light rain day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pring and summer, but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larger for annual value than that of autumn and winter.(4) There are two regions with large value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which distribut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Guangxi and Pearl River Delta(PRD) of Guangdong, and the value of AOD in PRD is up to 0.7.The aerosol index distributed in coastal area is higher than in the inland area,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light rain days and low cloud cover over SC. Aerosol indexes in SC kept increasing with fluctuation during the past 27 years. The GDP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SC increased obviously during the past 28 years,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which exhibited that there is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 between light rain days with the variables of low cloud cover and release of aerosols over SC during 1960 to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rain days low cloud cover AOD Aerosol index South China
下载PDF
Long-term change in low-cloud cover in Southeast China during cold seasons 被引量:1
2
作者 Zhe Chen Minghuai Wang +4 位作者 Haipeng Zhang Shuheng Lin Zhun Guo Yiquan Jiang Chen Zho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6期9-14,共6页
中国东南地区在冬春冷季节盛行低云,对局地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多套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这一地区冷季节内低云云量在1980年至2017年的长期变化.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转折点出现在2... 中国东南地区在冬春冷季节盛行低云,对局地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多套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这一地区冷季节内低云云量在1980年至2017年的长期变化.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左右.局地水汽通量输送在影响低云云量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冬季和春季分别受到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的影响.CMIP6中的气候模式对水汽通量输送的模拟能力欠佳,影响了对低云云量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云云量 大尺度环流场 哈德莱环流 沃克环流
下载PDF
基于光学工程应用的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概况初步分析
3
作者 吕炜煜 陈德鹏 +7 位作者 胡豪 李岩 刘李辉 张玉坤 姚飞 陈佩雷 卿泽旭 郭欣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45-457,共13页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云量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云量历史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区域基本呈北少南多的情况;冷暖半年云量分... 从光学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全国云量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全国陆地主要地区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等三个方面云量历史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主要地区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区域基本呈北少南多的情况;冷暖半年云量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别,暖半年云量高于冷半年的站点区域占全国较大面积;昼夜云量分布区别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白天低云低值区会有中高云存在。在云量总体平均情况、冷暖半年、昼夜变化的分析基础上进而讨论了全国云量区域的分级情况,结果表明适合光学工程应用的1级区主要分在北方。结果有助于了解全国适于开展光学工程应用的区域,并可为进一步研究云量对光学工程应用产生的定量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云量级别 总云量 低云量 冷暖半年 昼夜变化
下载PDF
近46年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琪 李跃清 +1 位作者 陈权亮 任景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85个测站1960-2005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SVD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云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春和秋季总云量和低云量分...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85个测站1960-2005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SVD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云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春和秋季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均呈"东多西少"型,夏季相反,呈"东少西多"型;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减少趋势,并存在较明显的准8年周期变化。年平均总云量及夏季总云量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呈逐年递减趋势,冬季总云量在川西高原西北部和云南南部、东部呈减少趋势。而低云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主要在四川盆地呈减少趋势;西南地区的温度场与总云量场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温度场与低云量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总云量 低云量 小波分析 SVD分析
下载PDF
1960~2005年新疆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86
5
作者 刘波 冯锦明 +1 位作者 马柱国 魏荣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采用新疆地区最完善的9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地区1960~2005年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气温日较差等)演变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结合几个站点的太阳总辐射资料... 采用新疆地区最完善的9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地区1960~2005年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气温日较差等)演变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结合几个站点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了日照、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和太阳总辐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点。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的结果包括:1)新疆区域年降水在1987年发生转折性变化,而冬季降水在1986年就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是4个季节中最早的。新疆区域降水与比湿和低云量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低云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2)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气温日较差是明显下降的。气温的升高可能是空气中水汽增多的结果,但也可能是气温长期自然振荡过程中的一个上升阶段。3)日照时数在总云量减小的前提下减少,这可能是降水和低云量增多导致的结果。4)蒸发皿蒸发的减小可能是风速、气温日较差、降水以及云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站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的下降也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 气温 蒸发皿蒸发 低云量
下载PDF
近40年宁夏云量和气温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楠 赵光平 陈晓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6-1183,共8页
利用宁夏24个气象站的地面气温、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及年代际演变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宁夏年平均气温波动升高,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部干旱带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固原半干旱区气温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其... 利用宁夏24个气象站的地面气温、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及年代际演变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宁夏年平均气温波动升高,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部干旱带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固原半干旱区气温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其它区域;1951年以来宁夏年平均总云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低云量下降趋势较总云量更为明显,2000年以后宁夏总云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宁夏年平均气温与年均总云量及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均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低云量的相关更为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地区 总云量和低云量 年际变化 气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日照时数和云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娜 刘树华 +1 位作者 杜辉 虞海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利用1961~2008年北京城区和郊区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和郊区近48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及低云量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日照和云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8年来,... 利用1961~2008年北京城区和郊区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和郊区近48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及低云量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日照和云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8年来,城区的总云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但低云量呈增加趋势;郊区的总云量和低云量呈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具体到年代变化,1980年代初以后,城区总云量呈减少趋势,且1990年代减少的趋势最为明显,2000年后,城区总云量变化发生逆转,呈显著增加趋势。对于低云量,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低云量呈波动减少趋势,而1990年代到2000年代后呈波动增加趋势。对于日照时数,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低云量与日照时数表现出明显负相关特征,这与北京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日照 总云量 低云量 城市化
下载PDF
祁连山低云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少勇 董安祥 +1 位作者 陈添宇 安华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低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低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低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低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祁连山区年平均低云量减少1%—6%,其中祁连山东南部减少最多达22%,而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增加10%—40%。低云量对气温响应较好的区域秋、冬季是柴达木盆地,春季是祁连山区,夏季是河西走廊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低云量 气候响应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云量的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玉坤 赵中军 +3 位作者 王玉国 王式功 尚可政 佘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共6页
利用环渤海35个台站1954-2002年近50年逐日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统计关注区域内少云、中等云量、多云的发生情况;再用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出预报关注区域内与不同云量形成相关性较好的各种不同要素的平均场,依据动力过程... 利用环渤海35个台站1954-2002年近50年逐日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统计关注区域内少云、中等云量、多云的发生情况;再用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出预报关注区域内与不同云量形成相关性较好的各种不同要素的平均场,依据动力过程相似原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相邻24h预报场,以域块距离为依据,建立云量预报模型,制作日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4~9天的预报.经过2003-2007年的预报结果与实况资料的对比检验表明:依据动力过程相似方法建立的云量预报模型对日平均总云量和日平均低云量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日平均低云量预报准确率要高于日平均总云量;冬半年预报准确率高于夏半年;天空出现少云的预报准确率高于中等云量和多云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再分析资料 T213数值预报产品 总云量 低云量 动力过程相似 环渤海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云状况与地表能量收支结构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雯悦 徐祥德 孙绩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7-846,共10页
采用不同区域边界层综合观测系统,从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视角,探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能量平衡各分量结构特征,进一步认识云状况对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温江各站地表通量感热、潜热与有效能源两... 采用不同区域边界层综合观测系统,从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视角,探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能量平衡各分量结构特征,进一步认识云状况对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温江各站地表通量感热、潜热与有效能源两项相关特征明显,即存在能量闭合基本特征,但能量收支仍存在不闭合离散现象,尤其随着近地层地表通量与有效能源的增大,其非闭合特征更加明显。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春、夏季低云量与感热呈显著负相关,潜热则呈不确定特征。对于春季低云量与感热相关性,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远比四川盆地(温江)相关更为显著,高原区域低云量对上述近地层"能量收支"起"冷却"作用,且低云量与向下长波辐射呈显著的正相关,此研究结果描述了低云量对陆面辐射强迫的"加热"反馈效应,即高原区域低云量状况亦可用边界层通量塔向下长波辐射量来间接表征。观测分析结果亦表明平原该站低云量对向下长波辐射影响远不如高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区域与低云量有关的向下长波辐射高值区可能是出现近太阳常数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能量收支 低云量与总云量 感热 辐射
下载PDF
重污染下华南地区小雨和低云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1 位作者 陈红 何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8-1106,共9页
利用华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的年际、季节的长期趋势特征,同时结合华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溶胶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资... 利用华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雨降水和低云量的年际、季节的长期趋势特征,同时结合华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溶胶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资料进行原因探讨。(1)华南地区小雨日和低云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小雨日下降,低云量上升),而且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特征。(2)小雨日和低云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88 d/(10 a)和1.17%/(10 a)。(3)春季和夏季小雨日变化相对较小,但是对年小雨日贡献较大,而低云量四季均呈现相反的上升趋势。(4)华南地区的两个AOD大值区分别位于广西中部到南部沿海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AOD高达0.7以上,气溶胶指数也表现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分布特征。近27年华南地区的气溶胶指数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与同期的小雨日呈负相关关系,而低云量呈正相关关系,近28年华南地区GDP一直处于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广东省增加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雨日 低云量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气溶胶指数 华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云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慧晶 刘建西 +2 位作者 刘东升 王维佳 林丹 《干旱气象》 2014年第2期194-200,219,共8页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 个测站1956 ~2005 年月平均云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Mann - 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整个西南地区总云量...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 个测站1956 ~2005 年月平均云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Mann - 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整个西南地区总云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0 年代以后全年总云量表现出减少趋势;此外,总云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形和区域气候的影响.从季节来看,夏、秋、冬季的总云量在西南地区为空间一致的变化趋势,而春季四川盆地北部总云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余地区相反;四季总云量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低云量,全年和四季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似,由于受地形起伏及区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川西高原东部和重庆地区的变化趋势与四川盆地的相反,且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另外,突变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低云量近50a 来呈持续减少趋势,而总云量在1990 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在0 线附近震荡,突变后总云量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总云量 低云量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 突变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天山区域云量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勇 崔彩霞 +1 位作者 贾丽红 何冬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基于1961—2008年天山区域24站云量的逐日资料,使用相关和M原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天山区域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季、秋季和冬季,伊犁河谷以北总云量最多,夏季则在中天山和东天山的部分区域最多,低... 基于1961—2008年天山区域24站云量的逐日资料,使用相关和M原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天山区域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季、秋季和冬季,伊犁河谷以北总云量最多,夏季则在中天山和东天山的部分区域最多,低云量在夏季占总云量的比重最大;(2)区域平均总云量在春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低云量在各季节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冬季和夏季;(3)总云量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而低云量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都处在高值期。(4)低云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在20世纪90年代,而冬季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由少到多的气候突变;总云量未发生明显的气候突变。(5)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和同期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春季低云量和夏季降水,相关系数可达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量 低云量 降水 天山区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区域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变化 被引量:39
14
作者 徐兴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据1960—2009年606个气象台站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总云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相对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云覆盖年变化平稳阶段,1980 2009年全国平均总云量下降了0.6%,但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少部分地区总云量一直变化比较... 据1960—2009年606个气象台站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总云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相对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云覆盖年变化平稳阶段,1980 2009年全国平均总云量下降了0.6%,但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少部分地区总云量一直变化比较平稳。低云变化空间不均性差异较大,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区域50年间低云持续减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平均每10年年平均下降幅度达4.0%;长江以南、东北东部和新疆西部至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低云却增加了,平均每10年增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量 低云量 正交分解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蓬萍 周长春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再分析资料总气溶胶光学厚度(total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和低云云量(low cloud cover,LCC)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分布和变化主要是以全区域的一致变化,和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双支结构为主。气溶胶分... 通过对再分析资料总气溶胶光学厚度(total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和低云云量(low cloud cover,LCC)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分布和变化主要是以全区域的一致变化,和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双支结构为主。气溶胶分布为双支结构时的变化更容易引起云量变化,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天;气溶胶对云的影响还与二者的分布时间有关,二者高值出现的时间相近(10月),气溶胶会使高云量增加,反之使低云量增加高云量减少(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秋季 AOD 低云 BPCCA
下载PDF
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分布与演变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维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5,共8页
利用1971~2000年台站云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的分布与演变。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总云量为7.2成,低云量4.7成,全年阴天日数193.5天,降水日数154.0天,小到中雨日147.1天;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181.7kg.... 利用1971~2000年台站云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的分布与演变。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总云量为7.2成,低云量4.7成,全年阴天日数193.5天,降水日数154.0天,小到中雨日147.1天;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181.7kg.m-2。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云量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低云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云和小到中雨日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夏季分布与全年分布显著不同。在高原上,总云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总云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减少,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增加;在盆地内,云和降水日的演变趋势相同,总云量、低云量、降水日、小到中雨日都在线性减少。30年来四川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线性变化则略有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量 低云 降水日 可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区域地表和大气人为影响敏感区域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兴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178,194,共7页
通过1981-2000年NOAA-AVHRR 8km*8km卫星数据,从季节和年尺度分析了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覆盖具有显著影响区域分布。在季节尺度上,人为的多季农业耕作活动,造成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出现季节不连续性,在植被轮作季节地表物理属性和几何特征... 通过1981-2000年NOAA-AVHRR 8km*8km卫星数据,从季节和年尺度分析了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覆盖具有显著影响区域分布。在季节尺度上,人为的多季农业耕作活动,造成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出现季节不连续性,在植被轮作季节地表物理属性和几何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造成区域地表和大气热力作用改变,热力作用增强的结果反映在区域内低云覆盖发生变化,低云出现减少趋势。相反在植被覆盖增加或人为绿化区域,地表热力作用下降,低云出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大气热力 地表热力 低云覆盖
下载PDF
曲靖市降水量和低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矜霄 何萍 +1 位作者 保桃 李宏波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利用曲靖市城市和郊区1974~2011年38年的降水量、低云量等气象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其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规律,并对城市和郊区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曲靖市降水量和低云量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一天中... 利用曲靖市城市和郊区1974~2011年38年的降水量、低云量等气象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其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规律,并对城市和郊区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曲靖市降水量和低云量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一天中夜晚城市降水量比白天多,14时低云量在一天中最大,降水量和低云量月变化都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云量的年变化趋势总体上升趋势。城市和郊区对比分析发现降水量的日变化是白天城市多,夜晚郊区多,年降水量城市和郊区差别越来越小,最近8年市区降水量超过郊区;城市和郊区低云量对比分析发现日变化是08时和20时前后都是城市少于郊区,而14时前后城市多于郊区,低云量的年变化是,前20年是城市少于郊区,近18年是城市反而多于郊区。对降水量和低云量影响最大的自然因子是年平均风速,人为因子是非农业人口,且人为因子比自然因子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低云量 变化特征 曲靖市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热岛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丁硕毅 乔冠瑾 +2 位作者 郭媛媛 伍雨轩 王宝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城市群热岛效应的合理评估关系到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分析对象,并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分析1999—2008年20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实测气温标准差方法定量选取郊区代表站,通过城郊对比方法研究热岛的... 城市群热岛效应的合理评估关系到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分析对象,并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分析1999—2008年20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实测气温标准差方法定量选取郊区代表站,通过城郊对比方法研究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均热岛强度为0.71℃,线性增加趋势为0.29℃/(10 a)。热岛强度空间结构呈纬向三极子分布,广州、佛山、东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为高强度带,东西两侧逐渐减弱为两个低强度中心。热岛强度秋强(1.06℃)春弱(0.39℃)的季节变化和夜强(0.91℃)昼弱(0.53℃)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影响热岛出现频率的气象因子依次为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量,并表现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及气象和环境风险区划有良好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热岛强度 热岛出现频率 低云量 相对湿度 风速 降雨量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天气预报系统对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精细化预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晖 蔡占文 +4 位作者 殷启元 叶泽文 刘三梅 贾晓红 尚可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4,共9页
基于2008-2013年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构造了30个云预报因子,分析了其与低云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了黄河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0~168 h逐小时精细化区域预报,评估了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低云量... 基于2008-2013年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构造了30个云预报因子,分析了其与低云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了黄河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0~168 h逐小时精细化区域预报,评估了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低云量与水汽类因子整层湿度和整层相对湿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大气可降水量、低层温度露点差和总温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与GFS云类预报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预报方程中水汽类预报因子和GFS云量因子具有较高的引用频数.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低云量预报值与实况的差值明显低于直接使用GFS低云量的预报结果,在夏季逐步回归方法对低云量有较大改进,上半年对低云量的订正效果强于下半年.逐步回归方法对西北部低云量的订正能力高于东南部地区,部分地区的订正能力在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天气预报系统 低云量 逐步回归 精细化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