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sibility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through induction of brain plasticity: vision restoration,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using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Bernhard A.Sabel Ying Gao Andrea Antal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799-1806,共8页
For decades visual field defects were considered irreversible because it was thought that in the visual system the re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 neuronal tissues is low.Nevertheless,there is always some potential for ... For decades visual field defects were considered irreversible because it was thought that in the visual system the re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 neuronal tissues is low.Nevertheless,there is always some potential for partial recovery of the visual field defect tha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induction of neuroplasticity.Neuroplastic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the brain to change its own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by modulating synaptic efficacy.It is maintained throughout life and just as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motor coordination,visual field defects in glaucoma,diabetic retinopathy or optic neuropathy can be improved by inducing neuroplasticity.In ophthalmology many new treatment paradigms have been tested that can induce neuroplastic changes,including non-invasive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reatment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e.g.,30 minutes,daily for 10 days using transorbital electrodes and^10 Hz)activates the entire retina and parts of the brain.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revealed local activation of the visual cortex,global reorganization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and enhanced blood flow,which together activate neurons and their networks.The future of low vision is optimistic because vision loss is indeed,partially rever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glaucoma low vision optic nerve REHABILITATION RECOVERY stress VISION vision restoration therapy visual field
下载PDF
电流传感器的一体化封装技术
2
作者 吴明明 叶明盛 +3 位作者 孙炎 黄文斌 江浩 李菊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7,75,共4页
为解决传感器制造时组装工序繁杂的难题,采用低压注塑技术,探讨电流传感器一体化封装的可行性。首先,通过仿真对注塑过程中热熔胶填充过程及敏感器件所受应力进行分析;其次,采用自行开发的简易注塑模具对传感器进行封装效果验证;最后,... 为解决传感器制造时组装工序繁杂的难题,采用低压注塑技术,探讨电流传感器一体化封装的可行性。首先,通过仿真对注塑过程中热熔胶填充过程及敏感器件所受应力进行分析;其次,采用自行开发的简易注塑模具对传感器进行封装效果验证;最后,完成了传感器的可靠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低压注塑技术应用于电流传感器封装具备较强的可行性,这为实现传感器大批量封装制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注塑 应力 一体化封装 电流传感器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DC/DC变换器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治国 马召鼎 邓文东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5,共2页
燃料电池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且其输出电压幅值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级大变比升压变换器来与电网或负载所需电压匹配。这里在级联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电容,同时使用交错控制技术,构造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燃料电池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且其输出电压幅值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级大变比升压变换器来与电网或负载所需电压匹配。这里在级联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电容,同时使用交错控制技术,构造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增加的电容不但提升了输出电压,而且使前级电感电流按比例分配到后级和负载中。该拓扑具有大变比升压能力,并且所有开关管和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应力都明显低于输出电压,实现了前级二极管的零损耗开通和后级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一台100 W原理样机验证了其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燃料电池 低电压应力 零电流关断
下载PDF
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被引量:7
4
作者 荣德生 陈靓 孙瑄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6-2346,共11页
为提升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以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引入双耦合倍压结构,利用副边与倍压单元、钳位吸收支路进行组合,提出了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可通过级联多个副边倍压结构不断提升... 为提升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以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引入双耦合倍压结构,利用副边与倍压单元、钳位吸收支路进行组合,提出了可拓展的高增益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可通过级联多个副边倍压结构不断提升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并共用钳位电路实现吸收漏感能量。详细分析该变换器的工作模态,结论给出了变换器稳态性能分析以及各项性能指标。最后,搭建了一台200 W的实验样机,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在实现15倍高电压增益的同时,实现了输入端低电流纹波和开关管低电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双耦合倍压结构 钳位电路 低电流纹波 低电压应力
下载PDF
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芳 于志晶 +1 位作者 林秀峰 马瑞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37-39,44,共4页
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利用效率、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的筛选和鉴定以及耐低磷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基因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 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利用效率、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的筛选和鉴定以及耐低磷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基因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迫的研究方向作出预测,为水稻耐低磷及磷高效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磷吸收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2
6
作者 皇金锋 谢锋 罗全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决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电压增益低、功率开关管两端电压尖峰高以及输出二极管电压应力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引入倍压单元,不仅能够吸收漏感能量,抑制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 为了解决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电压增益低、功率开关管两端电压尖峰高以及输出二极管电压应力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引入倍压单元,不仅能够吸收漏感能量,抑制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而且能将耦合电感二次侧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从而降低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应力。通过合理设计漏感,可解决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并实现所有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从而提高了变换器的工作效率。该电路拓扑中所有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均低于输出电压,可选取低耐压、低寄生参数的功率器件。最后搭建了额定功率100 W的实验样机,实测变换器的最大效率达到90. 3%,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耦合电感 倍压单元 高增益 零电流关断 低电压应力
下载PDF
一种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3
7
作者 邾玢鑫 蓝海 +2 位作者 支树播 王凯宏 杨浴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40-7648,共9页
传统DC/DC变换器因其升压能力不足、半导体器件应力高、输入电流纹波大,在光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较为受限。该文基于Boost变换器,利用耦合电感的磁耦合效应消除输入电流纹波,提出一种零输入电流纹波DC/DC变换器。所提变... 传统DC/DC变换器因其升压能力不足、半导体器件应力高、输入电流纹波大,在光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较为受限。该文基于Boost变换器,利用耦合电感的磁耦合效应消除输入电流纹波,提出一种零输入电流纹波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实现元器件电压应力的降低和输入输出增益的提高,变换器无需添加额外的开关管,驱动及控制电路设计简单。通过分析零输入电流纹波的实现机理和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搭建一台200W、48V/400V的实验样机,验证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零输入纹波电流 低电压应力 耦合电感
下载PDF
低电场应力下闪速存储器的退化特性
8
作者 郑雪峰 郝跃 +1 位作者 刘红侠 马晓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8-2432,共5页
基于负栅源边擦除的闪速存储器存储单元,研究了形成应力诱生漏电流的三种导电机制,同时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对引起瞬态和稳态电流的电压漂移量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模型对闪速存储器存储单元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 基于负栅源边擦除的闪速存储器存储单元,研究了形成应力诱生漏电流的三种导电机制,同时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对引起瞬态和稳态电流的电压漂移量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模型对闪速存储器存储单元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场应力下,其可靠性问题主要由载流子在氧化层里充放电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存储器 应力诱生漏电流 低电场应力 电容耦合效应
下载PDF
具有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的Boost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雪峰 李永超 +2 位作者 李琳鹏 王建章 王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光伏、燃料电池等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传统Boost变换器基础上,利用耦合电感的原边替代基本Boost变换器中的独立电感,同时引入一个较小的辅助电感,提出一种单开关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耦合电感的使用,既增加了... 针对光伏、燃料电池等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传统Boost变换器基础上,利用耦合电感的原边替代基本Boost变换器中的独立电感,同时引入一个较小的辅助电感,提出一种单开关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耦合电感的使用,既增加了变换器的控制维度,又能在合适占空比条件下实现较高的电压增益;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可以改善变换器对前端低压输入电源的电磁干扰;另外,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有利于选取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的高性能开关器件,以提高变换器的性能;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稳态工作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变换器可以实现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 BOOST变换器 耦合电感 电压应力 可再生能源系统
下载PDF
基于耦合电感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光杰 郭长江 +2 位作者 丁善峰 牛陆陆 句补兰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30-237,共8页
针对如何提高增益和变换效率,并降低耦合电感型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通过引入无源零波纹电路,降低输入电流纹波,从而减小输入电流应力;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耦合电感变比,可实... 针对如何提高增益和变换效率,并降低耦合电感型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通过引入无源零波纹电路,降低输入电流纹波,从而减小输入电流应力;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耦合电感变比,可实现变换器的高增益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大幅降低,并且所有开关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该变换器各器件电压应力均远低于输出电压,有利于采用低耐压元件以降低导通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电感 低输入电流纹波 高增益 电压应力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淼 杨晓峰 +2 位作者 郑琼林 倪梦涵 周宇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22-3632,共11页
传统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multilevel voltagebalancing DC-DC converter,MVBDC)由于能量逐级传递而使得效率普遍偏低,从而限制其在大功率直流变换场合的应用,为此提出一种高效率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highefficiency multilevel... 传统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multilevel voltagebalancing DC-DC converter,MVBDC)由于能量逐级传递而使得效率普遍偏低,从而限制其在大功率直流变换场合的应用,为此提出一种高效率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highefficiency multilevel voltage-balancing DC-DC converter,H-MVBDC),即通过缩短能量传递路径来降低系统损耗。通过分析H-MVBDC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其软开关特性,且对H-MVBDC和MVBDC在开关管电流电压、输出电压偏差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H-MVBDC在提高变换器效率的同时,亦能降低开关器件电流应力和输出电压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 均压型DC-DC变换器 大功率 高效率 低电流应力
下载PDF
低电压电流应力的有源钳位ZVS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凡绍桂 巩冰 +2 位作者 游江 孙力 段建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616-4627,共12页
有源钳位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 switching,ZVS)软开关拓扑被广泛应用到DC/DC变换器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传统有源钳位软开关拓扑存在电压、电流应力大且占空比丢失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大功率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该文提出改进... 有源钳位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 switching,ZVS)软开关拓扑被广泛应用到DC/DC变换器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传统有源钳位软开关拓扑存在电压、电流应力大且占空比丢失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大功率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该文提出改进的有源钳位软开关拓扑,在传统拓扑基础上增加由二极管与辅助电感组成的电流转移电路,使二极管电流应力、钳位电压及占空比丢失均减小一半,提高变换器效率及可靠性。分析所提有源钳位软开关拓扑应用于Buck变换器及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拓扑进行性能分析及参数设计。最后,在功率为1.2k W的Buck变换器及Boost变换器中,实验验证所提有源钳位软开关拓扑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有源钳位 零电压开关 低电压电流应力
下载PDF
双向半桥倍流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岩 张维戈 李景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变压器的漏感会导致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增加。为了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首先详细分析了不同功率流向时高低压侧开关管电压应力的产生机理,然后提出了过高电压应力的抑制措施,最后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并研制了一台500 W样机,给出了仿真和实... 变压器的漏感会导致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增加。为了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首先详细分析了不同功率流向时高低压侧开关管电压应力的产生机理,然后提出了过高电压应力的抑制措施,最后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并研制了一台500 W样机,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对双向半桥倍流变换器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直流变换器 低压大电流 电压应力分析
下载PDF
焊接电流对低密度钢焊接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赵冬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研究不同焊接电流对焊接低密度钢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切应力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用200、190、185 A电流焊接低密度钢。结果表明:焊接电流越小,晶粒越细,对组织影响越大,热影响区晶粒增大;显微硬度最高处为熔合区,最低处为焊缝区;显... 为研究不同焊接电流对焊接低密度钢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切应力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用200、190、185 A电流焊接低密度钢。结果表明:焊接电流越小,晶粒越细,对组织影响越大,热影响区晶粒增大;显微硬度最高处为熔合区,最低处为焊缝区;显微硬度随焊接电流增大先增后减;焊接电流为190 A时,切应力最大,为120 N,随结合宽度增大,切应力增大;焊接电流为190 A时焊后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电流 低密度钢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切应力 拉伸性能
下载PDF
交错并联准Z源直流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民 于雷 +3 位作者 刘贇 赵德林 李海滨 丁新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传统变换器由于拓扑本身结构限制,升压能力有限,需要将多级变换器串联来实现高升压,降低了工作效率及系统容错率.针对该缺点,提出一种交错并联准Z源DC-DC变换器,将交错并联应用于准Z源直流变换器中,集交错并联的扩容、降纹波优点和高电... 传统变换器由于拓扑本身结构限制,升压能力有限,需要将多级变换器串联来实现高升压,降低了工作效率及系统容错率.针对该缺点,提出一种交错并联准Z源DC-DC变换器,将交错并联应用于准Z源直流变换器中,集交错并联的扩容、降纹波优点和高电压增益优点于一身.详细研究了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工作状态,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推导了电压增益及器件应力.通过搭建一台38 W的实验样机,验证新型拓扑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在实现高电压增益的同时,极大地减小了电流纹波及电容容值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技术 准Z源逆变器 高电压增益 低电流纹波 低电流应力
下载PDF
一种基于DCM单元的高升压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峰 王辉 +2 位作者 李圣乾 杨剑 王寒 《广东电力》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中现有DC/DC变换器升压能力低、器件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升压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二极管电容倍增器(diode-capacitor multiplier,DCM)升压单元来提高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并通过DCM单元中电... 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中现有DC/DC变换器升压能力低、器件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升压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二极管电容倍增器(diode-capacitor multiplier,DCM)升压单元来提高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并通过DCM单元中电容的安秒平衡实现输入相的自动均流。对该变换器进行性能分析、仿真验证以及关键参数计算,并依据关键参数设计了额定功率为3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具有以下优点:输入、输出增益高且可调节,适用于对增益要求不同的场合;器件应力低,方便选型,同时提高了变换器工作效率;输入相实现了自动均流,简化了控制策略。损耗分析结果表明,该变换器的理论效率在额定工况下达到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DC/DC变换器 高增益 低器件应力 自动均流 DCM单元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开关直流高增益变换器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瑞东 徐善玉 +1 位作者 闫超前 李涛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6,共4页
针对传统Boost电路电压增益有限及变压器、耦合电感等升压电路存在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无变压器、无耦合电感的新型单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将2个电压升举单元引入Boost拓扑,提高了电压增益且降低了开关管、二极管电压应力,同时在电压升举... 针对传统Boost电路电压增益有限及变压器、耦合电感等升压电路存在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无变压器、无耦合电感的新型单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将2个电压升举单元引入Boost拓扑,提高了电压增益且降低了开关管、二极管电压应力,同时在电压升举单元中加入小电感,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抑制开关管开通瞬间的尖峰电流。详细分析了新型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不同模态下的工作状况,建立了系统的直流稳态模型,给出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比及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开关管占空比为65%时,电压增益约为14.88,且开关管与二极管在同等输出电压情况下,其电压应力小于传统Boost。该变换器输出电压高,输入电流纹波小,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低,且电感电流一直处于连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单开关 电压升举 低电压电流应力
下载PDF
变应力条件下低压断路器剩余电寿命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成晨 李奎 +3 位作者 胡博凯 马典良 赵伟焯 张广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004-8015,共12页
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对触头的侵蚀是引起触头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实际服役过程中低压断路器承受的电流应力是不断变化的,电流应力不同电弧侵蚀程度也不同。该文研究触头质量损失和燃弧特征量(电弧电量、焦耳积分和燃弧能量)的关系... 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对触头的侵蚀是引起触头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实际服役过程中低压断路器承受的电流应力是不断变化的,电流应力不同电弧侵蚀程度也不同。该文研究触头质量损失和燃弧特征量(电弧电量、焦耳积分和燃弧能量)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电弧侵蚀机理划分电流范围,利用分段函数描述电弧侵蚀因子与电流应力的关系,建立不同电流范围内电弧侵蚀因子数学模型;利用分段函数描述平均触头质量损失率与电流应力的关系,建立不同电流范围内平均触头质量损失率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现场信息,提出3种变应力条件下低压断路器的剩余电寿命预测方法;通过不同电流应力下电寿命试验来模拟低压断路器触头系统的性能变化,由先验信息确定预测模型参数,并对同批次低压断路器进行变应力条件下电寿命验证试验,证明剩余电寿命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低压断路器可靠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断路器 触头电磨损 电流应力 电弧侵蚀因子 剩余电寿命
下载PDF
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浩 胡雪峰 王建章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9,共9页
提出了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采用二极管、电容和电感构建无源吸收网络,回收再利用漏感能量,开关管的开关电压尖峰得到抑制,进而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选用导通阻抗低的MOSFET,降低开关损耗,改善变换器效率。将2个电容和... 提出了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采用二极管、电容和电感构建无源吸收网络,回收再利用漏感能量,开关管的开关电压尖峰得到抑制,进而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选用导通阻抗低的MOSFET,降低开关损耗,改善变换器效率。将2个电容和2个耦合电感副边相结合,1个导通周期内,当电容并联导通时,储存在耦合电感中的能量给电容充电;当电容串联导通时,将能量释放给输出端,从而获得高增益。此外,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得到有效抑制;交错并联控制抑制了输入电流纹波,变换器性能得到改善。对电路的操作原理和模态变化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搭建了1台300 W、20 V/240 V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型 高增益 耦合电感 电压应力 低输入电流纹波
下载PDF
具有高增益低输出电流纹波的Buck-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梦娇 彭继慎 孙瑄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2-378,共7页
为提升Buck-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减小输出电流脉动,采用拓扑组合的方法,在Buck-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电容-二极管-电感结构,实现低输出电流纹波特性,同时引入耦合电感升压结构来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构成一种具有低输出电流纹... 为提升Buck-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减小输出电流脉动,采用拓扑组合的方法,在Buck-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电容-二极管-电感结构,实现低输出电流纹波特性,同时引入耦合电感升压结构来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构成一种具有低输出电流纹波的高增益Buck-Boost变换器.在耦合电感等效变压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变换器主要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通过仿真和实验搭建了一台150W的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变换器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开关管电压应力,输出电流具有非常低的电流纹波,可适用于低纹波输出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电压增益 低输出电流纹波 耦合电感 电压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