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LLR、ENR对短暂症状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旭颖 郭艳敏 刘永刚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9-453,共5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比值(LLR)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预测短暂症状性脑梗死(TSI)的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一、二科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住院的20...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比值(LLR)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预测短暂症状性脑梗死(TSI)的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一、二科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住院的201例以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颅脑DWI检查有无脑梗死病灶分为TSI组和TIA发作组。比较分析组间的资料,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各指标与TSI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TSI的预测效能。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01例,其中TSI46例,TIA 15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TSI组的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ENR明显比TIA组低,NLR及LLR明显比TIA组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ENR是TSI的保护因素,NLR及LLR是TSI的危险因素(P<0.05)。NLR、LLR及ENR对TSI的预测效能优于淋巴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5、0.665及0.622。结论NLR、LLR及ENR检测费用低、方法简便,可作为预测TSI的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梗死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多样性
2
作者 李佳玉 张野 黄长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44,共5页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具有半衰期短、有特定细胞核形态、颗粒含量明确的特点,但近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均一性和可塑性,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具有表型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其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s)是中性粒细胞的重...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具有半衰期短、有特定细胞核形态、颗粒含量明确的特点,但近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均一性和可塑性,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具有表型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其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s)是中性粒细胞的重要亚群,由活化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和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混合群体组成,具有促炎和免疫抑制功能,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重点对这个独特且重要的中性粒细胞亚群——LDN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癌症中的表型和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表型 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癌症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佳玉 张野 +1 位作者 王临旭 黄长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能在疾病早期清除病原体,也会在疾病进展中对机体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是中性粒细胞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亚群,它是由活化脱颗粒的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大量从骨髓中过早释... 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能在疾病早期清除病原体,也会在疾病进展中对机体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是中性粒细胞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亚群,它是由活化脱颗粒的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大量从骨髓中过早释放的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共同组成的混合物,LDN可能通过改变吞噬作用、产生活性氧(ROS)、增强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能力和免疫抑制等多种方式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艾滋病、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LDN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 感染性疾病 免疫保护 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 综述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脂、NLR及HCY水平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4
作者 吴玉燕 沈志龙 汪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黄山首康医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12月后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黄山首康医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12月后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SCI)将患者分为PSCI组(34例)和非PSCI组(34例)。对比两组血脂指标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HCY,分析NLR、HCY、TG、TC、HDL⁃C、LDL⁃C水平对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意义。结果PSCI组HDL⁃C水平低于非PSCI组,LDL⁃C水平高于非PS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CI组中性粒细胞、NLR水平均高于非PSCI组,淋巴细胞、HCY水平低于非PS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LR、HCY、HDL⁃C、LDL⁃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919、0.836、0.733,均对PSCI的诊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缺血性脑卒中PSCI发生与NLR、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CY、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NLR、HCY、HDL⁃C、LDL⁃C四项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认知障碍的诊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NLR、PLR及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联 被引量:6
5
作者 鲁明 蒋学俊 +1 位作者 陶波 方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以及对ACS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作用.方...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以及对ACS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340例患者依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冠脉造影分为正常对照组及ACS组,ACS组以临床诊断及预后分为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ACS组又以NLR=5.44分为高NLR组、低NLR组,以PLR=129.70分为高PLR组、低PLR组,以LDL-C/HDL-C=2.75分为高LDL-C/HDL-C组、低LDL-C/HDL-C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生化,并计算NLR、PLR和LDL-C/HDL-C.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NLR在正常对照组、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中依次升高(1.79±0.81、2.82±2.30、5.47±4.97、7.63±6.89、10.85±8.50),且正常对照组与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与STEMI组、MACE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MACE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值在正常对照组、UA组、NSTEMI组、STEMI组、MACEs组依次升高(104.15±34.79、119.73±43.22、150.12±88.33、178.24±123.49、192.13±116.25),且MACEs组、STEMI组与正常对照组及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DL-C/HDL-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2.77±0.98比2.16±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NLR组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31.3%比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患者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PLR组(22.1%比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NLR、LDL-C/HDL-C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LDL-C/HDL-C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PLR对ACS患者在院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下载PDF
血清NGAL和sLox-1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方方 陈春燕 +3 位作者 常青青 唐敏 姚婵娇 陈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lipocalin,NGAL)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的变化,探讨NGAL、sLox-1...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lipocalin,NGAL)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的变化,探讨NGAL、sLox-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56例为实验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NGAL和sLox-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NGAL、sLox-1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NGAL和sLox-1分娩后较前下降(P<0.05)。血清NGAL和sLox-1的表达随病情加重逐渐增强,子痫前期重度组表达最强。结论血清NGAL和sLox-1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改变,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NGAL和sLox-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方方 陈春燕 +3 位作者 常青青 唐敏 姚婵娇 陈蓉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胎盘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的变化,探讨NGAL、sLox-1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医院确诊为妊...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胎盘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的变化,探讨NGAL、sLox-1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医院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68例为实验组,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测定两组胎盘组织中NGAL和sLox-1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均可见NGAL及sLox-1的表达,但实验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10,P<0.05);实验组中NGAL及sLox-1的表达随患者病情加重表达愈强,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明显(F =213.167,P<0.05).结论 NGAL和sLox-1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炎性因子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妊娠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抑制亚群及功能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汤成婕 疏龙强 +4 位作者 吴缘开 赵良娟 张亦凡 侯亚菲 路丽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3-842,共10页
中性粒细胞是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免疫抑制性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包括如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这些中性粒细胞亚群通过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 中性粒细胞是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免疫抑制性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包括如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这些中性粒细胞亚群通过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抗原提呈、活性氧(ROS)、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途径,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 免疫抑制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综述
下载PDF
PD-1/PD-L1与脓毒症的免疫紊乱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尧尧 张永 李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1-486,共6页
脓毒症(sepsis)在1991年初次被定义为感染所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16年脓毒症国际共识更新至Sepsis 3.0,即由感染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 脓毒症(sepsis)在1991年初次被定义为感染所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16年脓毒症国际共识更新至Sepsis 3.0,即由感染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相结合能够抑制部分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从而达到负性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本综述主要围绕脓毒症中PD-1/PD-L1在T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对抗PD-1/PD-L1抗体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抑制 T淋巴细胞耗竭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敏 王芳芳 王学彬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6期570-574,共5页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炎症刺激时,中性粒细胞可以从循环中迁移至感染部位,通过吞噬或脱颗粒,释放细胞毒酶和蛋白酶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一种新型的死亡方式——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炎症刺激时,中性粒细胞可以从循环中迁移至感染部位,通过吞噬或脱颗粒,释放细胞毒酶和蛋白酶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一种新型的死亡方式——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其在炎症及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作为代表性的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很高,已有研究证实NETs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其中。NETs可能作为早期监测及干预SLE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记物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粒细胞
下载PDF
低密度粒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丽彬 周剑涛 丁海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疾病期增强活化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异常免疫应答。最近报道了一种中性粒细胞亚群,即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部分分离出的低密度粒细胞(low-density granulocytes,LDGs... 疾病期增强活化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异常免疫应答。最近报道了一种中性粒细胞亚群,即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部分分离出的低密度粒细胞(low-density granulocytes,LDGs)。LDGs的表型和功能不同于循环中性粒细胞,其具有促炎性和致病性功能,包括内皮细胞毒性和合成干扰素-I的能力。此外,LDGs容易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low-density granulocytes,NETs),NETs促进自身抗原外显与器官损伤。阐明LDGs的的致病作用,有可能为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设计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Ⅰ型干扰素
下载PDF
低剂量替格瑞洛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外周血MHR、NLR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治平 李益民 +2 位作者 孟丹心 丁畅 黄进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51-154,14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对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AD)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对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AD)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就诊的SCAD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C三组,每组46例,三组患者采取不同抗血小板策略,A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及MHR、NLR水平变化情况,三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三组患者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IMR及PMPs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IMR及PMP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R及PMPs水平改善程度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后IMR及PMPs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MHR及NLR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MHR及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MHR及NL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后MHR及NLR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三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出血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A组和C组患者小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患者小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SCAD患者采用低剂量替格瑞洛,能帮助改善患者冠脉微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及炎症状态,与标准剂量达到的效果相似,同时还可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替格瑞洛 稳定性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 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SLE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旋 付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至今发病机制不明、血清中出现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tyes,LDGs)广泛存在于SLE血液中,其表型和...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至今发病机制不明、血清中出现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tyes,LDGs)广泛存在于SLE血液中,其表型和功能不同于中性粒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感染、皮肤病等相关,并能介导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是主要由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组成的网状结构,其介导的NE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以核膜破裂为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不仅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NETs可通过合成高水平I型干扰素、淋巴细胞、细胞毒性、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等途径参与SLE的发病。针对NETs的组分和调节可能是靶向治疗SLE的潜在途径。本文对NETs在SLE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作用
14
作者 周禄瑶 傅自力 《现代免疫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有对称性四肢的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皮疹等表现,并伴多系统器官受累,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1...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有对称性四肢的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皮疹等表现,并伴多系统器官受累,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10年诸多研究者参与对中性粒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蛋白酶、促炎细胞因子级联等方式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调节免疫反应。该文就中性粒细胞在I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希望对IIM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特发性炎性肌病 发生机制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NLR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聪 胡丹 +3 位作者 章浙忠 陈世良 陈益民 许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451-2455,共5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147例)以及年龄匹配...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147例)以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5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血脂水平、部分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优指标。结果乳腺癌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水平和LDL-C/HDL-C比值低于对照组,HDL-C和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比值与TC、LDL-C以及HDL-C成正相关(P<0.05),而LDL-C/HDL-C与NLR无相关性(P>0.05)。LDL-C/HDL-C比值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NLR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LDL-C/HDL-C比值和NLR联合指标诊断鉴别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7和0.74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LDL-C/HDL-C和NLR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低密度粒细胞与皮肌炎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思功 田小兰 +2 位作者 王国春 卢昕 王丽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粒细胞(LDGs)在DM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ILD)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了48例DM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其中28例DM患者患有IL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BMCs中LDGs的比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BMCs中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LL-37... 目的 探讨低密度粒细胞(LDGs)在DM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ILD)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了48例DM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其中28例DM患者患有IL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BMCs中LDGs的比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BMCs中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LL-37、髓过氧化物酶和MMP-8)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PBMCs总蛋白中LL-37的浓度;采用肌炎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MYOACT)评估疾病活动度.采用Welch校正的非配对t检验比较伴发ILD的患者和未患ILD的患者LDGs水平的差异,LDG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PBMCs中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DM患者PBMCs中LDGs的比例显著升高,是健康对照LDGs均数的7.1倍[(9.1±11.5)%和(1.3±0.7)%,t=4.664,P<0.01];且伴有ILD的DM患者中LDGs 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ILD的DM患者[(12.3±14.1)%和(4.5±2.6)%,t=2.835,P=0.008 3],是不合并ILD的DM患者LDGs均数的2.7倍;LL-37、髓过氧化物酶和MMP-8的mRNA表达水平和LL-37的蛋白表达水平在DM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DGs比例与MYOACT肺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10).结论 DM合并ILD的患者LDGs的比例明显增高,而且与MYOACT肺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异常增多的LDGs是DM合并ILD的可能参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疾病 间质性 中心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 低密度粒细胞
原文传递
血浆游离DNA水平升高源于NETosis并与活动性狼疮肾炎相关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思功 王国春 +3 位作者 彭清林 王艳 周航 卢昕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6-340,I0002,共6页
目的 探讨SLE患者血浆游离DNA(cfDNA)水平与LN的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浆cfDNA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 实验纳入了54例SLE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SLE患者中,37例合并有LN,26例为活动性LN患者,11例为缓解期LN患者.血浆cfDNA的测定采用Picogree... 目的 探讨SLE患者血浆游离DNA(cfDNA)水平与LN的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浆cfDNA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 实验纳入了54例SLE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SLE患者中,37例合并有LN,26例为活动性LN患者,11例为缓解期LN患者.血浆cfDNA的测定采用Picogreen试剂盒;低密度粒细胞(LDGs)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单因素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N与cfDNA的关系并分析cfDNA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SLE组的cfD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7&#177;40) ng/ml和(188&#177;41) ng/ml,P<0.01].在SLE中,LN组的cfDNA水平显著高于非LN组[(247&#177;47) ng/ml和(214&#177;31) ng/ml,P=0.028);而且活动性LN的cfDNA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LN[(254&#177;50) ng/ml和(216&#177;29) ng/ml,P=0.035).进一步分析发现SLE患者血浆cfDNA水平与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r=0.350,P=0.013),与血清白蛋白(r=-0.500,P<0.01)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r=-0.354,P=0.044)呈负相关.LDGs在SLE患者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3&#177;12.9)%和(1.2&#177;0.7)%,P=0.004],并且与血浆cfDNA水平呈正相关(r=0.636,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fDNA呈正相关(r=0.599,P<0.01).结论 LDGs和中性粒细胞过度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是SLE患者cfDN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浆cfDNA的水平与LN的活动性相关,提示NETs标记物和活动性LN存在联系,更特异的血清NETs标记物有望成为活动性LN的临床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 低密度粒细胞
原文传递
NLR联合LDL-C/HDL-C比值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帅帅 濮天 +6 位作者 王郑 李玲玲 高坡 张连发 马轶豪 戚钦舜 范西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诊断ACS并接受急诊冠脉造影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以及入院时急诊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NLR、单核细胞计数(MON)、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嗜碱粒细胞计数(BAS)、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资料。采用冠脉Gensini评分评定冠脉造影结果,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Gensini评分=0分,55例)和研究组(Gensini评分>0分,889例);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低评分组(Gensini评分<66分,419例)和高评分组(Gensini评分≥66分,470例)。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联合诊断因子(NLR联合LDL-C/HDL-C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NLR联合LDL-C/HDL-C比值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建立NLR、L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最终纳入944例ACS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NEU、LYM、MON、EOS、RDW、TC、HDL-C、LDL-C、NLR、LDL-C/HDL-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评分组和高评分组的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NEU、LYM、MON、EOS、TG、TC、HDL-C、LDL-C、NLR、LDL-C/HDL-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指标相比,研究组NLR和L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更强(r值分别为0.634、0.663,均P<0.05)。将与Gensini评分相关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U、LYM、HDL-C和LDL-C是ACS患者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189、10.309、13.993、0.251,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114~0.313、4.679~22.714、3.402~57.559、0.121~0.51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联合LDL-C/HDL-C比值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为0.935~0.969〕,当截断值为-3.15时,敏感度为98.20%,特异度为81.60%。根据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LR、L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预测模型,其公式为Gensini评分=-7.772+15.675×LDL-C/HDL-C比值+8.288×NLR(R2=0.862)。结论:ACS患者入院时急诊NLR联合L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对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以成为评估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联合 GENSINI评分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低密度粒细胞
19
作者 黄建 周剑涛 丁海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物中存在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yte,LDG)。LDG的核为不成熟状态,根据表面标记物CD15、CD14和CD10能区分单核细胞和LDG。LDG与正常密度粒细胞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物中存在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yte,LDG)。LDG的核为不成熟状态,根据表面标记物CD15、CD14和CD10能区分单核细胞和LDG。LDG与正常密度粒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无明显差异,但其表达水平不同。SLE LDG有许多基因组改变,包括拷贝数变化、杂合性损失和微卫星不稳定。LDG分泌高水平促炎因子和I型干扰素,具有促炎性和内皮细胞毒性,阐明LDG的致病性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皮损伤性疾病设计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一种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祛除低密度粒细胞并纯化T淋巴细胞的简易方法(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Si-gong ZHANG Yu-xin SONG +4 位作者 Xiao-ming SHU Hai-li SHEN Han-bo YANG Rui-xue DUO Guo-chun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605-614,共10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低密度粒细胞(LDGs)可以自发而过度地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而形成的NETs会降低T细胞激活的阈值。采用PBMCs做淋巴细胞研究时,所含的异常增多的LDGs可能会显著影...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低密度粒细胞(LDGs)可以自发而过度地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而形成的NETs会降低T细胞激活的阈值。采用PBMCs做淋巴细胞研究时,所含的异常增多的LDGs可能会显著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了解其他自身免疫病中LDGs的比例,并需要一种简便地祛除PBMCs中LDGs的方法。创新点:首次提出LDGs清除的方法,验证了离心后贴壁法清除LDG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5例皮肌炎(DM)患者、15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5例SLE患者(阳性对照)和19例健康对照(阴性对照)PBMCs中LDGs的比例。采用提高离心力、离心后贴壁和全血沉淀后再离心这三种方法祛除PBMCs中的LDGs,进一步比较各种方法的LDGs清除率和对PBMCs中T细胞的影响程度。清除T-SPOT.TB阳性患者PBMCs中LDGs后复测T-SPOT.TB,明确LDGs是否对T-SPOT.TB结果有影响。结论:本研究中DM、PM、RA和SLE患者PBMCs中LDGs比例普遍升高(图1)。清除PBMCs中LDGs后,T-SPOT.TB显著降低(图2)。离心后贴壁法不但能最有效地清除LDGs,且对PBMCs中T细胞的比例影响最小(图3~5)。综上所述,PBMCs中LDGs的比例在DM、PM、RA和SLE患者中普遍增高;采用PBMCs做T细胞相关研究时LDGs通过形成NETs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不能忽视;离心后贴壁法可以简单而高效地清除PBMCs中的LD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自身免疫病 T-SPOT.T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