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坎分流墩消能工下游水流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保沭 王海龙 +1 位作者 孙桂凯 徐伟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5,共4页
利用水工模型,从波浪的角度对低坎分流墩用于低佛氏数水流消能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分析了水流的平均波高、波动能量、各波动要素随流程和随佛氏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波动沿频域的分布情况等等。结果表明,低坎分流墩用于低佛氏数水... 利用水工模型,从波浪的角度对低坎分流墩用于低佛氏数水流消能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分析了水流的平均波高、波动能量、各波动要素随流程和随佛氏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波动沿频域的分布情况等等。结果表明,低坎分流墩用于低佛氏数水流消能效果良好,可有效地削减下游波浪,对下游岸坡稳定及通航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坎分流 墩消能工 水流波动 冲刷 佛氏数
下载PDF
自组织纳米微结构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卫国 许晓慧 陈智利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09-415,共7页
自组织纳米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纳米器件中的潜在用途成为当今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关于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低能离子束刻蚀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表征技术、形成机理和... 自组织纳米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纳米器件中的潜在用途成为当今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关于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低能离子束刻蚀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表征技术、形成机理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单晶半导体材料Si、Ge以及Ⅲ/Ⅴ族化合物等材料表面,利用低能离子束刻蚀可以获得自组织纳米点状结构和自组织纳米条纹结构.总结了低能离子束刻蚀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形成与离子束入射角、离子束能量、离子束发散角、气体离子种类、刻蚀时间、衬底温度、加速栅极电压和样品的旋转等参数的关系.评述了低能离子束刻蚀自组织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 纳米微结构 表面形貌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刻蚀单晶硅表面形貌与粗糙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智利 李瑞 刘卫国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43-446,450,共5页
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使用自制的冷阴极离子源,通过控制离子束的入射能量和刻蚀时间等因素,对单晶硅(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RMS)进... 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使用自制的冷阴极离子源,通过控制离子束的入射能量和刻蚀时间等因素,对单晶硅(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RMS)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束正入射、束流密度为20μA/cm2、刻蚀时间为30min、刻蚀距离为7cm时,入射能量从800eV增加到1 200eV的过程中,此时表面光滑起主要作用,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继续增大入射能量到1 600eV时,表面粗糙度开始增大,当入射能量达到1 400eV时,通过AFM观察,硅片表面出现了自组织纳米点状结构,此时表面粗糙起主要作用;延长刻蚀时间同样可以看到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加,延长刻蚀时间到90min,表面的粗糙度达到1.245nm,AFM观察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于样片表面原子扩散影响,点状结构排列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RMS)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导Ag表面纳米金字塔微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1 位作者 张锦 王蒙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现排列紧密、晶粒尺寸一致的金字塔状纳米结构.当温度升高时(32~200℃),纳米微结构横向尺寸λ2迅速增加,而粗糙度先减小(32~100℃)后迅速增大(100~200℃);当离子束能量1400eV、束流密度15~45uA/cm2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增大,纳米晶粒横向尺寸基本不变,粗糙度略有增加;当离子柬流密度为15μA/cm2、能量1000~1800eV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能量的增加,银纳米结构尺寸增加,而表面粗糙度先增加,然后缓慢减小.自组织纳米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装纳米结构 离子束辅助 银金字塔微结构
下载PDF
四川盆地志留系生油层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天生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0-87,共8页
本文利用地质、钻井、测井、试油、实验等项资料.通过沉积相演变,古构造位置对有利生油岩发育的控制,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生成及运移的研究,对四川盆地志留系进行含油气性远景评价和勘探有利区块的预测。
关键词 生油层 地质 志留纪 四川盆地 石油
下载PDF
低能斜入射离子束诱导单晶硅纳米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6-831,共6页
为了研究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对单晶Si(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光学... 为了研究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对单晶Si(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束能量为1000 eV、束流密度为265μA.cm-2、刻蚀时间为30 min时,离子束入射角度从0°增加到30°,样品表面出现条纹状结构。入射角度在0°~15°,随着角度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条纹周期减小,光学透过率提高;而在15°~30°范围内,随着角度增加,粗糙度开始减小,条纹周期增大,同时光学透过率降低。继续增加入射角度,条纹状结构逐渐消失,入射角度到45°时,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达到最小值;增加入射角度到55°,样品表面出现自组织点状结构,表面粗糙度急剧增大,光学透过率随着角度增加开始增加;继续增加离子束入射角度到80°,表面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继续增加,样品表面呈现出均匀有序的自组织柱状结构;此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又开始减小,光学透过率降低。自组织条纹结构到柱状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光学透过率
下载PDF
低水头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春财 杜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48-53,共6页
某低水头泄水建筑物采用宽尾墩与消力池联合消能工,并在护坦上增设两排消力墩,利用三元流的水力特性增强了消能效果,且在常遇洪水工况下护坦齿坎淘深与河床中部冲深分别减小了58%和3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辅助消能工能有效地解决... 某低水头泄水建筑物采用宽尾墩与消力池联合消能工,并在护坦上增设两排消力墩,利用三元流的水力特性增强了消能效果,且在常遇洪水工况下护坦齿坎淘深与河床中部冲深分别减小了58%和3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辅助消能工能有效地解决低水头泄水建筑物的消能防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头泄水建筑物 宽尾墩 消力墩 辅助消能工 消能防冲
下载PDF
中温时效对17-4PH不锈钢液体氮化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佳薇 王均 +2 位作者 鲜广 李明星 范洪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低温盐浴氮化17-4PH不锈钢经中温时效处理后氮化层组织性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OM)分析氮化层的厚度和显微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渗氮层的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渗层的硬度,利用冲刷腐蚀实验评价渗层... 目的研究低温盐浴氮化17-4PH不锈钢经中温时效处理后氮化层组织性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OM)分析氮化层的厚度和显微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渗氮层的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渗层的硬度,利用冲刷腐蚀实验评价渗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 17-4PH不锈钢氮化后在425~475℃时效保温处理,其渗层厚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时效处理使渗层中N原子的浓度发生改变,过饱和扩展奥氏体发生分解,析出与其结构同为面心立方结构的Fe4N、Fe2N和Cr N。时效温度的升高能加速扩展奥氏体的分解,促进Cr N析出及氧化物的生成。经过渗氮时效后,渗层深度可达27.4μm。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出N原子在时效过程中的扩散激活能为216.2 k J/mol,表面显微硬度在初期显著升高,达到了近1150HV0.1,随后逐渐降低。在475℃、50 d的时效条件下,冲刷腐蚀中的失重率达到最大值30.3 mg/(h·dm^2)。结论不锈钢氮化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时效处理会达到最大表面硬度,在随后的保温过程中硬度开始下降。时效处理后17-4PH不锈钢的耐冲刷腐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低温液体氮化 时效 显微硬度 激活能 冲刷腐蚀性能
下载PDF
闸后两种消能型式的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玲 孙娟 戚印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157-162,共6页
新疆渠首大部分修建在出山口位置,夏季河道洪水峰高量大,携带泥沙多、持续时间短,洪水对泄洪闸下游河床淘刷严重,威胁闸室稳定。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斜护坦+深隔墙和斜护坦+裙板两种型式进行消能防冲处理。为了分析这两种型式的消能效果... 新疆渠首大部分修建在出山口位置,夏季河道洪水峰高量大,携带泥沙多、持续时间短,洪水对泄洪闸下游河床淘刷严重,威胁闸室稳定。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斜护坦+深隔墙和斜护坦+裙板两种型式进行消能防冲处理。为了分析这两种型式的消能效果,选择塔尔朗渠首工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反映出,两种消能工都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裙板的倒坡构造还能够使洪水产生部分回流,将河床质泥沙带回齿墙部位,从而减小了齿墙部位的淘刷。为此,试验中重点开展3种结构尺寸的裙板消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长度为6m的裙板消能型式与深齿墙消能型式的冲刷深度接近,冲坑深度最浅;但裙板消能冲坑最深处距离齿墙的位置却大于深齿墙消能型式。因此,裙板消能型式在满足消能效果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斜护坦齿墙不被淘刷,从而提高齿墙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头引水枢纽 模型试验 消能防冲 斜护坦消能 裙板消能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照射联合曲安奈德软膏局部涂擦及碳酸氢钠含漱治疗牙龈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雪 王忠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照射联合曲安奈德软膏局部涂擦及碳酸氢钠含漱治疗牙龈糜烂型扁平苔藓(L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牙龈糜烂型L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软膏...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照射联合曲安奈德软膏局部涂擦及碳酸氢钠含漱治疗牙龈糜烂型扁平苔藓(L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牙龈糜烂型L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软膏局部涂擦及碳酸氢钠含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糜烂面积、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唾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IgA)、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糜烂面积、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唾液IgA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照射联合曲安奈德软膏局部涂擦及碳酸氢钠含漱治疗牙龈糜烂型LP疗效显著,能缩小糜烂面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唾液中IgA、AL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激光照射 曲安奈德软膏 碳酸氢钠含漱 牙龈糜烂型扁平苔藓
下载PDF
低水头大流量枢纽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11
作者 黄国强 《人民珠江》 1996年第5期23-27,共5页
本文对低水头大流量枢纽的泄洪能力、消能设计、下游防冲设计、闸门泄洪调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消力池内消能率的计算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低水头 大流量 消能防冲 水利枢纽 设计研究
下载PDF
中低水头闸坝式水电站消能防冲设施研究
12
作者 董婧婧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4期110-112,116,共4页
低佛水跃作为中低水头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其消能与防冲问题一直是该工程面临的难题。消能率低、下游波浪大、岸坡易淘刷等问题对工程建设和下游河床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低佛水跃作为中低水头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其消能与防冲问题一直是该工程面临的难题。消能率低、下游波浪大、岸坡易淘刷等问题对工程建设和下游河床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设计低佛水跃时,应充分考虑消能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消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和下游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防冲 低佛氏数 中低水头消能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导蓝宝石自组织纳米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杨利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针对蓝宝石有序纳米结构的制备,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参数下刻蚀蓝宝石(C向)表面形成的自组织纳米结构及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束入射能量为1200 e V、束流密度为265μA/cm2时,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 针对蓝宝石有序纳米结构的制备,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参数下刻蚀蓝宝石(C向)表面形成的自组织纳米结构及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束入射能量为1200 e V、束流密度为265μA/cm2时,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5°~40°),样品表面出现点状自组织纳米结构,该结构的有序性较差;当增加角度到45°时,样品表面出现了有序的条纹结构,在45°~70°时,增大离子束入射角度,样品表面沿离子束入射方向出现柱状结构,而在垂直于离子束入射方向,样品表面呈现出有序的条纹结构;随着离子束入射角度的增加,样品表面的纳米条纹结构的特征波长先减小(45°~60°)后逐渐增大(60°~70°),在60°附近,特征波长达到极小值,约为21.1 nm。在70°~75°时,样品表面呈现纵横比较大的纳米点状结构。增加离子束的作用时间,样品表面的纳米结构纵向尺寸增大,有序性增加,但纳米结构横向周期基本不变。有序纳米结构的出现使得样品的透射率得到提升。自组织结构变化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自组织纳米结构 低能离子束刻蚀 蓝宝石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