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 Drug Resistance Profil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Viremia Maintained at Very Low Levels 被引量:2
1
作者 Michael R. Jordan Julie Winsett +6 位作者 Aileen Tiro Vuth Bau Rony S. Berbara Christopher Rowley Nobel Bellosillo Christine Wanke Eoin P. Coakley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We describ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linical, virologic and drug resistance profiles in HIV-positive antiretroviral adherent subjects with stable low level viremia (LLV) 50 - 1000 copies/mL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 We describ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linical, virologic and drug resistance profiles in HIV-positive antiretroviral adherent subjects with stable low level viremia (LLV) 50 - 1000 copies/mL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Subjects were followed from time of first detectable viral load (VL). In total, 102 episodes of LLV were detected among 80 individuals. The median (mean, range) HIV copy number at genotyping was 250 (486, - 3900) copies/mL after 14 (17.9, 0 - 58) months of LLV. Few patients maintained LLV for the entire 9 years period of observation, with half (52%) experiencing viremic progression following a stable period of LLV either spontaneously or after treatment interruption or failed regimen intensification. In the setting of prolonged periods of sustained LLV, mean duration 22 (range 8 - 106) months, drug resistance (DR) was almost universal. Resistance to ≥1 on-treatment drugs was defined in 97% of specimens and DR to all drugs in the treatment regimen in over half of all patients. Evolution of DR mu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LLV was observed in 20/28 (71%) subjects with specimens available for follow-up testing. This evolu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viremic progression to levels >1000 copies/mL (p = 0.03). Our data suggest that DR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LLV is likely to impact long term clinical outcom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ing technique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drug resistant HIV in the setting of LLV and the need for larger prospective studies to assess the emergence of DR in the setting of sustained LLV and the impact of this DR on treatm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low level viremia Treatment Experienced PATIENTS HIV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
2
作者 郑嵘炅 鲁晓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0-883,共4页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向文耀 李仕雄 吕日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64例)和LLV组(136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根据LLV组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3组:续用ETV为对照组(40例)、换用TMF为序贯组(45例)、ETV联合TMF为联合组(51例),持续治疗48周。比较3组治疗48周时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肝硬度测定值(LS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完全病毒学应答组HBeAg阳性率、HBV DNA、PLT、LSM、ALT、AS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Cr、AST、HBeAg阳性率、HBV DNA、PL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Cr低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HBsAg高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序贯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 <0.05);序贯组和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PLT均高于对照组(P <0.05),LSM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序贯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或联合TMF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ETV治疗后LLV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并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艾米替诺福韦 肝功能
下载PDF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周安琪 孟舒婷 +1 位作者 吴应冬 张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8例,其中25例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43例接受恩替卡韦片(ETV)和30例接受替...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8例,其中25例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43例接受恩替卡韦片(ETV)和30例接受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纳入患者至少完成24周抗病毒治疗。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HISCL-5000高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治疗24周末,发现LLV者43例(43.9%),VR者55例(56.1%);LLV组应用ETV治疗、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占比、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60.4%、60.5%、55.8%、(4.6±0.9)lg IU/mL和(7.2±1.2)lg IU/mL,显著高于VR组【分别为30.9%、40.0%、43.6%、(3.5±0.7)lg IU/mL和(5.7±1.8)lg IU/mL,P<0.05】;在治疗12周和24周末,LLV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5.3±1.4)lg IU/mL和(0.5±0.3)lg IU/mL,显著高于VR组【分别为(3.4±1.1)lg IU/mL和(0.0±0.0)lg IU/mL,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基线血清HBV DNA载量和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反应速度均是影响LL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CHB患者在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LLV,了解这些容易导致LLV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可能对提高抗病毒疗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低病毒血症 HBV DNA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5
作者 王娇娇 蔡大川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相关疾病。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规范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取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但随着人们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检测技术的提升,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低于2000 IU/mL,但持续或间歇地高于检测下限,即为低病毒血症状态。低病毒血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已经表明,HBV低病毒血症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主要表现为促进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耐药的风险升高。对于HBV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尚未有明确建议。本文将对HBV低病毒血症的定义、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临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低病毒血症 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程婉茜 李茜 杨大为 《肝脏》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61)。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中血清病毒载量,对造成患者低病毒学症的潜在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病毒血症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Ag、HBeAg、AST以及接受ETV或TDF比例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4.4(3.6,4.9)log 10 IU/mL、87.5(0.5,1214.9)log 10 IU/mL、48.5(34.6,70.3)U/L和64.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的5.0(4.1,7.2)log 10 IU/mL、2.9(2.4,3.7)log 10 IU/mL、0.4(0.1,3.8)log 10 IU/mL、25.0(20.8,43.6)U/L和41.0%,年龄、BMI、ALT、接受ALT治疗比例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比例分别为(44.3±11.8)岁、(22.1±3.2)kg/m^(2)、43.1(27.2,67.7)U/L、18.9%和2.7%,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48.4±10.2)岁、(24.5±2.7)kg/m^(2)、65.5(39.3,103.7)U/L、42.6%和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血症组患者HBV DNA基线水平和治疗24周时水平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和4.9(3.8,5.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5.0(4.1,7.2)log 10 IU/mL和1.0(0.5,1.4)%,治疗24周时下降值和治疗24周时下降比例分别为2.2(1.5,3.0)log 10 IU/mL和23.0(19.0,29.0)%,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3.8(2.8,4.0)log 10 IU/mL和74.0(6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HBV DNA水平(r=0.386)、基线HBsAg水平(r=0.265)、基线HBeAg水平(r=0.152)、基线AST水平(r=0.164)以及接受ETV或TDF治疗(r=0.422)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r=-0.085)、BMI(r=-0.095)、治疗中HBV DNA下降比例(r=-0.753)、基线ALT水平(r=-0.155)、接受TAF治疗(r=-0.231)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r=-0.184)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病毒学水平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转换用药或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病毒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与治疗策略探讨
7
作者 陶学萍 李丽娇 +2 位作者 漆阳红 邓勇 欧书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62-166,共5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接受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接受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恩替卡韦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3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未转阴患者(HBV DNA≥10 IU/mL)分为联合组(n=19)、换药组(n=19)、维持组(n=20),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12周,收集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LLV的发生情况、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肝硬度值(LSM)。同时,比较转阴患者与LLV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V发生的因素。结果:治疗36周后,CHB患者转阴62例,转阴率为51.67%,未转阴患者58例,占比48.33%。三种不同治疗方案中,维持组的LLV发生率最高,为85.00%,其次为联合组和换药组,分别为26.32%、10.53%。三组LLV发生率、HBeAg、HBsAg、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sAg、HBeAg、LSM均是影响LLV转阴的因素(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的一线NAs药物治疗对LLV患者的转阴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可通过改变治疗的药物或联合其他NAs药物来提高患者的转阴率,对于LLV患者的治疗方案还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关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智泓 梁携儿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扩大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的新趋势,相关的研究证据值得学习和讨论。其中,降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是扩大治疗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ALT低水平升高或正常水平高值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具有更高的肝癌风险,因此需要进一... 扩大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的新趋势,相关的研究证据值得学习和讨论。其中,降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是扩大治疗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ALT低水平升高或正常水平高值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具有更高的肝癌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干预。现有核苷(酸)类似物(NUC)对该部分患者的病毒学抑制和纤维化改善有效,而降低ALT阈值则将对治疗后的生化学应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经治低病毒血症(LLV)的机制和定义仍未充分明确,但进一步干预LLV是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患者管理的重要策略。换用另一种强效的NUC可能会进一步提高LLV患者病毒应答率,而联合干扰素或其他新靶点药物将是未来治疗LLV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转氨酶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疾病状态和治疗策略选择
9
作者 张丹 丁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给予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等。扩大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是为了实现我国消除乙型肝炎公共危害的目标,而高效安全... 给予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等。扩大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是为了实现我国消除乙型肝炎公共危害的目标,而高效安全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和医疗费用的大幅度降低也为扩大治疗提供了保障[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低病毒血症 治疗策略
下载PDF
220例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指标、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皇旭 刘文华 +5 位作者 卓豪 张子恒 郭忠胜 于丽君 孙丽华 安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2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20例血清HBV DNA≤2000IU/mL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收集其肝功能评价指标资料和...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2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20例血清HBV DNA≤2000IU/mL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收集其肝功能评价指标资料和并发症资料。结果220例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甲胎蛋白为4.80(2.12,8.35)ng/mL、总胆红素为18.90(14.10,28.76)μmol/L,白蛋白为39.35(34.60,43.90)g/L、肌酐为64(56,73.5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为31.73(21.12,52.17)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30.35(23.85,48.85)U/L、γ-谷氨酰转肽酶42.70(24,66.08)U/L、碱性磷酸酶为82.05(63.38,113)U/L、血小板为105(57.25,158)×109/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81.03%(66%,93.97%)、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09(1.02,1.21);肝功能CTP分级以A级为主,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8.91±3.78)分、天冬氨酸转移酶及血小板比率指数(1.63±2.83)分、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评分(4.84±5.28)分。220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血清HBV DNA 100~2000 IU/mL)4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3例、乙肝e抗原阳性151例。22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脾大103例、脾功能亢进1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4例、门静脉血栓6例、HCC 6例。与其他年龄比较,年龄<40岁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大发生率高(χ^(2)=6.864,P<0.05)。结论虽然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脾大、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 HBV感染相关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永栩 陈超 +1 位作者 保紫红 周小辉 《肝脏》 202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现况,探讨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口服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且HBV DNA定量检测<100 IU/mL的肝CH...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现况,探讨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口服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且HBV DNA定量检测<100 IU/mL的肝CHB患者,行高敏HBV DNA定量复测(检测下限10 IU/mL),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毒学应答(VR)组及低病毒血症(LLV)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TV治疗的CHB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CHB患者260例,VR组220例,LLV组40例。LLV的发生率中,男性为12.8%(25/195),低于女性的23.1%(15/65)(χ^(2)=3.939,P=0.047);服药依从性良好者为12.6%(30/239),低于依从性不佳者的47.6%(10/21)(χ^(2)=15.640,P<0.001);肝硬化者为8.8%(8/91),低于非肝硬化者的18.9%(32/169)(χ^(2)=4.675,P=0.031);HBeAg阳性者为30.0%(27/90),高于HBeAg阴性者的7.6%(13/170)(χ^(2)=22.587,P<0.001),LLV组基线病毒量为7.0 log 10 IU/mL,高于VR组的5.6 log 10 IU/mL(Z=-4.4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服药依从性不佳(OR=2.927,95%CI:1.078~7.949,P=0.035)、基线HBeAg阳性(OR=2.473,95%CI:1.064~5.747,P=0.035)、基线高HBV DNA载量(OR=1.441,95%CI:1.068~1.943,P=0.017)是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出现LL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中,即使经过长时间ETV治疗,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仍有15.4%(40/260)存在LLV,依从性不佳、基线HBeAg阳性、病毒载量高是LLV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低病毒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筛选低病毒血症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符鑫 刘悦 +3 位作者 彭鑫 黄婷婷 廖雪霞 颜悦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筛选低病毒血症(LLV)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1年12月我市收集的11352份血清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筛选低病毒血症(LLV)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1年12月我市收集的11352份血清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HBeAg、HBeAb和HBcAb),定量检测血清HBsAb,使用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使用ABI ViiA7型荧光定量PCR扩增仪,采用高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对所有经高敏PCR法检测为HBV DNA阳性的血清再使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核酸定量检测系统复核。结果 以全自动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发现高敏PCR检测为HCV DNA阳性的67例(0.59%)为LLV人群,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OBI人群LL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和100.0%;金标准方法与高敏PCR检测血清HC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7±20.2)IU/ml对(108.2±19.6)IU/ml,P>0.05】;经高敏PCR法检验发现,LLV人群血清HBV DNA载量为100~200 IU/ml者41例(61.2%),20~100 IU/ml者15例(22.4%),和<20 IU/ml者11例(16.4%);5例血清HBsAb/HBeAb/HBcAb阳性人群血清HBV DNA载量为(162.4±18.3) IU/ml,显著高于9例血清HBcAb阳性人群【(82.3±14.1)IU/ml,P<0.05】或16例HBeAb/HBcAb阳性人群【(136.9±15.7)IU/ml,P<0.05】或32例HBsAb/HBcAb阳性人群【(99.3±15.5)IU/ml,P<0.05】或3例HBsAb阳性人群【(71.5±12.9)IU/ml,P<0.05】或2例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人【分别为55.0 IU/ml和56.1 IU/ml】。结论 采用高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能够在献血员人群中筛选LLV的OBI感染者,为临床用血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精准检测HBV DNA 无偿献血员 筛查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杨雪芳 胥莹 +1 位作者 张帮婷 张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 分析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 LLV)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血清HBV DNA检测阴性(HBV DNA<500 IU/m... 目的 分析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 LLV)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血清HBV DNA检测阴性(HBV DNA<500 IU/ml),且行高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为HBV DNA<10 IU/ml)的抗病毒治疗≥48周的CHB患者,分为LLV组(10~499 IU/ml)及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 CVR)组(<10 IU/ml+检测不出),分析LLV组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血清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阳性的最佳预测值;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发生LLV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对LLV的预测价值。结果 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及以上的患者中,LLV患者占比为43.1%。LLV组患者的HBeAg阳性比例、ALT、GGT均高于CVR组,A/G、PAB较CVR组低(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ALT预测高敏检测阳性的最佳截断值为24.5 U/L。在非肝硬化患者中,LLV患者处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比例较CVR患者高(P<0.05)。基线HBeAg阳性、高基线HBV DNA水平、使用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是LL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三者联合基线存在肝硬化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05。结论 ALT预测高敏HBV DNA阳性(检测下限为HBV DNA<10 IU/ml)的最佳截断值为24.5 U/L,可在无法开展高敏检测的地区予以使用;使用二线药物、高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阳性是LL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三者联合基线存在肝硬化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LLV的发生,但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观察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血症 高敏 血清HBV DNA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低病毒血症及其对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宇兵 李灵 +4 位作者 黄新辉 谢义星 吴为敏 翁吓俤 郭武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及其对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HBV相关HCC初治患者1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及其对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HBV相关HCC初治患者1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其综合抗肿瘤治疗,给予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结果在119例HBV相关HCC患者中,有42例(35.3%)抗病毒后发生LLV;LLV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64.3%,显著高于非LLV组的27.3%(P<0.05);在治疗后3个月,LLV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33.3%,显著低于非LLV组的58.4%(P<0.05);在治疗后6个月,LLV组血清ALT、AST、Child-Pugh评分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分别为35.0(28.6,56.0)U/L、56.0(43.6,78.5)U/L、7.0(6.0,8.0)分和2732.0(85.7,17595.0)ng/ml,显著高于非LLV组【分别为29.0(21.0,43.0)U/L、40.0(27.0,61.0)U/L、6.0(5.0,7.0)分和22.5(5.2,780.6)ng/ml,P<0.05】;LLV组2 a生存率为2.4%,显著低于非LLV组的4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存在LLV【HR(95%CI)为2.1(1.3~3.3)】、巴塞罗那(BCLC)分期【HR(95%CI)为1.7(1.2~1.9)】和射频消融术(RFA)【HR(95%CI)为0.4(0.2~0.7)】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HBeAg阳性可能是HBV相关HCC患者NAs治疗后发生LLV的影响因素,而LLV可能影响抗肿瘤治疗疗效,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预后
下载PDF
经治低水平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军 纪冬 +7 位作者 李乐 思兰兰 陈容娟 李原华 葛斐林 姚增涛 徐东平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分析经治低水平病毒血症(LLV)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反转录酶(RT)区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9月-2019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经治LLV CHB患者2096例,提取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采用巢... 目的 分析经治低水平病毒血症(LLV)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反转录酶(RT)区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9月-2019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经治LLV CHB患者2096例,提取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RT片段,长度为1225 bp(nt54-nt1278),包含HBV RT基因(nt130-nt1161)及S基因(nt155-nt835)。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采用MEGA4软件对R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以肝炎病毒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genotyping/formpage.Cgi)的标准序列为参照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2096例CHB患者中男1727例,女369例,年龄(45.6±12.0)岁,HBV DNA为(2.5±0.5)log10 IU/ml。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1216例,占58.0%,以M204I/V、L180M+M204V为主要形式;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突变444例,占21.2%,以A181V、N36T为主要形式;恩替卡韦耐药相关突变376例,占17.9%,以L180M+M204I/V+T184L/A/S/I、L180M+M204V+S202G为主要形式;多药耐药60例,占2.9%,以L180M+M204I/V+A181V、L180M+M204V+A181V+N236T+S202G为主要形式。结论 经治LLV的CHB患者耐药突变基因型以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耐药为主,且降低了恩替卡韦耐药的基因屏障,提高了恩替卡韦的耐药比例,抗病毒治疗应选择强效、低耐药率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水平病毒血症 耐药 突变
下载PDF
湖南省HIV-1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16
作者 张王君 魏秀青 +4 位作者 周珍红 邹潇白 贺健梅 郑军 陈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0-666,共7页
目的 了解湖南省艾滋病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 LLV)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 BREF)对44例LLV患... 目的 了解湖南省艾滋病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 LLV)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 BREF)对44例LLV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44例LLV人群中,男性29例(65.91%),45~59岁年龄组16例(36.36%),37例(84.09%)服药依从性较好,7例(15.91%)服药依从性差,存在漏服药物的情况。LLV患者生存质量总均分为(68.58±6.04)分,生理领域均分为(10.77±1.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生活居住地、职业、月收入水平、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生理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B_(心理)=0.449,P_(心理)=0.048;B_(环境)=0.851,P_(环境)=0.028)、月收入水平(B_(独立性)=1.072,P_(独立性)=0.006;B_(环境)=0.989,P_(环境)=0.026)、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B_(生理)=-1.665,P_(生理)=0.002)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的重要因素。结论 LLV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应更加重视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低病毒血症 生存质量 横断面调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吕承秀 陈梅 +3 位作者 王纪传 李庆 张琨婷 孙晓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33-137,184,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下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危险因素及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NA...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下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危险因素及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NAs治疗疗程大于48周且高敏HBV DNA<2000IU/ml的115例CHB患者,根据高敏HBV DNA定量结果分为持续性LLV组(n=34)、间歇性LLV组(n=32)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组(n=49);收集患者NAs治疗前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LV发生的危险因素;抽取患者NAs治疗后血清进行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双链松弛环状DNA(hepatitis B virus doublestrand relaxed circular DNA,HBV rcDNA)及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检测并进行结果的组间比较,探讨LLV发生的机制。结果持续性LLV组、间歇性LLV组及SVR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59%,53.13%和10.2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lgIU/ml)结果分别为3.27(3.03,3.61),3.04(2.93,3.26)和2.99(2.20,3.16)。间歇性LLV组和持续性LLV组HBeAg阳性率均高于SVR组(χ^(2)=14.005,27.192,均P<0.001),持续性LLV组HBsAg结果高于SVR组(Z=-3.3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前HBeAg阳性(OR:8.660,95%CI:2.865~26.183)是患者发生LLV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LLV组、间歇性LLV组及SVR组HBV rc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25%和0.00%,pgRNA阳性率分别为52.94%,18.75%和4.08%。持续性LLV组HBV rcDNA阳性率高于SVR组和间歇性LLV组(χ^(2)=20.504,37.974,均P<0.001),持续性LLV组pgRNA阳性率高于间歇性LLV组和SVR组(χ^(2)=8.328,26.199;P=0.005,<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NAs治疗前HBeAg阳性是发生LLV的独立危险因素;NAs治疗后部分LLV患者HBV pgRNA阳性且定量水平高,HBV rcDNA维持在较高的合成水平,NAs无法完成抑制rcDNA的合成,从而导致LL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双链松弛环状脱氧核糖核酸 前基因组核糖核酸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18
作者 代玉 郭楠 +1 位作者 黄磊 姚雅萍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63-266,271,共5页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通常定义为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00 IU/ml且高于检测下限。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等,已被证明可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可阻止甚至逆转疾...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通常定义为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00 IU/ml且高于检测下限。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等,已被证明可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可阻止甚至逆转疾病进展。但是近年研究发现,部分HBV感染者即使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仍会有LLV,并影响其预后,主要表现为促进肝硬化进展以及增加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因此,我国专家认为对于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但仍存在LLV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在总结LLV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可能发生的原因、临床危害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血症 HBV DNA 核苷酸类似物 HBV感染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19
作者 鲁凤民 封波 +15 位作者 郑素军 蒋素贞 杨瑞锋 福军亮 纪冬 党双锁 鲁晓擘 陈红松 陈新月 任红 高志良 南月敏 徐小元 牛俊奇 张文宏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8-1274,共7页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其血清HBV DNA仍持续或间歇性地高于灵敏核酸试剂的检测下限。本文作者经讨论对低病毒血症(LLV)形成如下定义:持续性LLV,指对接受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的CHB患者,用灵敏的定量PCR方法至少连续检测2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均阳性,但<2000 IU/ml;间歇性LLV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至少连续检测3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为间歇性阳性,但<2000 IU/ml。诊断LLV应注意排除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和耐药突变的问题。LLV可能与NAs治疗下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对LLV发生后原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仍存在争议。综述了NAs治疗下LLV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了LLV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今后NAs经治LLV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o-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宣碧碧 徐永红 +3 位作者 杜忠彩 刘玉 杨玉玲 边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 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影响因素以及LLV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口服核苷(酸)类(NUC)药... 目的 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影响因素以及LLV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口服核苷(酸)类(NUC)药物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且HBV DNA<2000 IU/mL的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7例,根据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LLV组(10 IU/mL≤HBV DNA<2000 IU/mL)和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组(HBV DNA<10 IU/mL),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一般资料、病毒学、生化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发生LLV的影响因素。此外,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指标变化程度,分析LLV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进展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Kendall’s tau-b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LLV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17例CHB和肝硬化患者中有173例发生LLV,LLV构成比为41.5%,且以10 IU/mL≤HBV DNA<1000 IU/mL为主,占比达9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前患者HBeAg阳性(OR=3.009,95%CI:1.346~6.729,P=0.007)、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OR=2.929,95%CI:1.344~6.383,P=0.007)及HBV DNA水平>1.0×10^(8) IU/mL(OR=10.790,95%CI:1.265~92.007,P=0.030)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ST>40 U/L(OR=0.355,95%CI:0.171~0.737,P=0.005)是LLV发生的保护因素。抗病毒治疗后HBeAg阳性(OR=4.394,95%CI:1.962~9.841,P<0.001)仍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2年≤抗病毒治疗疗程<3年(OR=0.175,95%CI:0.046~0.674,P=0.010)和抗病毒治疗疗程≥3年(OR=0.170,95%CI:0.048~0.600,P=0.006)是LLV发生的保护因素。CVR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AST、AFP、APRI、FIB-4变化程度(ΔAST、ΔAFP、ΔAPRI、ΔFIB-4)均较LLV组明显(P值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ΔAST(τ=-0.192,P<0.001)、ΔAFP(τ=-0.192,P<0.001)、ΔAPRI(τ=-0.210,P=0.002)、ΔFIB-4(τ=-0.202,P=0.003)与LLV均呈负相关。结论 高灵敏的HBV DNA检测方法有助于LLV的早期诊断。对于存在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高水平HBV DNA、HBeAg阳性、低水平AST的患者应进行强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并监测HBV DNA、AST及HBeAg情况,尽早发现L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低病毒血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