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stimuli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progenitor cells: Review of results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4
1
作者 Jennifer Helen Edwards Gwendolen Clair Reilly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5年第3期568-582,共15页
Due to the increasing burden on healthcare budgets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isease and injury,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safe, effective and simple therapies. Conditions such as osteoporosis severely impact onqual... Due to the increasing burden on healthcare budgets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isease and injury,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safe, effective and simple therapies. Conditions such as osteoporosis severely impact onquality of life and result in hundreds of hours of hospital time and resources.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low magnitude,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LMHFV) to improve bone structure and muscle performance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atient groups. The technique has shown promise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diseases, but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cientific papers concerning both 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use of LMHFV are growing fast, but they cover a wide range of study types, outcomes measured and regimens tested.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some effects of LMHFV found during in vivo studies. Furthermore we will review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 on the cellular responses, in particular for cells within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This includes both osteogenesis and adipogenesi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SCs and other cell types within bone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CHANOBIOLOGY OSTEOGENESIS Whole body vibration Adipogenesis osteoporosis low magnitude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loading
下载PDF
全身低载高频振动参数交互作用下松质骨力学行为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李明志 刘海英 +1 位作者 李胜刚 张春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目的:研究在全身低载高频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参数交互作用下松质骨的力学行为,以为临床治疗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股骨中段松质骨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其导入Comsol软件中... 目的:研究在全身低载高频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参数交互作用下松质骨的力学行为,以为临床治疗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股骨中段松质骨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其导入Comsol软件中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设定12种振动方案(振动加速度幅值a为0.015×g、0.02×g、0.03×g,振动频率f为30、45、60、100 Hz)进行模拟研究,分析LMHFV参数交互作用下松质骨的流体力学微环境、应力及变形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骨小梁表面骨髓流速及其变形位移随a增加而增大,随f增加而减小。在振动方案(0.015×g/0.02×g/0.03×g,30 Hz)下,骨小梁产生的变形位移平均值较高。在LMHFV参数范围(0.02×g~0.03×g,30~35 Hz)内,骨小梁的von Mises应力值较高。结论:全身LMHFV可显著改善松质骨的受力及流体力学环境,临床上可通过合理调控LMHFV参数来提高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生物活性,进而促进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HFV 力学行为 松质骨 有限元模型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超低频激光干涉法振动幅相特性测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梅 刘爱东 +3 位作者 马明德 杨丽峰 左爱斌 胡红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基于对结构动力学、地球物理和地震物探等研究领域中超低频振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迫切需求的分析,对超低频(低至0.002 Hz)、大振幅(1 m(p-p))激光绝对法振动幅值和相位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激光干涉仪在动态超低频、大振幅情况下,跟... 基于对结构动力学、地球物理和地震物探等研究领域中超低频振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迫切需求的分析,对超低频(低至0.002 Hz)、大振幅(1 m(p-p))激光绝对法振动幅值和相位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激光干涉仪在动态超低频、大振幅情况下,跟踪测量性能变差的问题,研制了具有直流输出特性的大光程零差正交激光干涉仪;采用自主提出的自适应动态分解算法,解决了超低频数据量庞大、数据采集处理困难的技术难题.。给出了在超低频振动台上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进行校准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动态光程大于1 m、频率范围0.002 Hz~2 kHz的加速度幅值和相位的激光绝对法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超低频振动测量 零差正交激光干涉仪 传感器复灵敏度 振动幅值和相位
下载PDF
动力荷载长期作用下冻土振陷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占元 凌贤长 +2 位作者 胡庆立 于洋 常小晓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5-959,共5页
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资料,研究了青藏铁路北麓河粉质黏土在往返长期加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在不同温度、动应力幅、频率、围压条件下考察冻土轴向残余应变与振次的试验关系曲线,建立了冻土振陷模型,并讨论了模型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 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资料,研究了青藏铁路北麓河粉质黏土在往返长期加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在不同温度、动应力幅、频率、围压条件下考察冻土轴向残余应变与振次的试验关系曲线,建立了冻土振陷模型,并讨论了模型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模型参数受拟合所采用的振次水平影响较大,参数B(黏塑流蠕变率)随振次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参数C(蠕变衰减系数)随振次的增加而迅速增大;(2)除迅速破坏的试件外,当振次达到一定临界值以后,B、C两参数都逐渐趋于稳定;相同振次水平下B、C参数均随温度升高、动应力幅值增大、围压增高而增大,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少,且频率大于6Hz时对参数影响很小。此项研究对于合理预测动力荷载长期作用下由冻土残余变形而产生的沉降量具有重要意义,且为冻土动力学研究积累基础试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振陷模型 低温动三轴试验 轴向等幅循环荷载 中国青藏铁路
下载PDF
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闭合性动脉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明辉 秦岭 +2 位作者 邱勇 朱昭颖 魏芳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照组。每周摄股骨侧位X片以监测外骨痂尺寸及骨折愈合情况。第2、4、8周,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肢远端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Micro-CT扫描重建骨折部位,并作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超声检测发现,第2、4周振动组患肢股动脉远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阻力指数降低。X片及Micro-CT分析显示,振动组在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矿化程度、重塑效果、桥接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幅高频振动可有效改善患肢远端血供,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高频振动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闭合性动脉损伤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低幅高频振动对去卵巢大鼠植入体骨整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柏龄 黎艺强 +1 位作者 杨晓曦 谢登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目的】探讨低幅高频振动在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床中植入体骨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共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振动处理组(VIB),去卵巢加阿仑膦酸钠组(ALO),假手术组(Sham)。前3组行双侧去卵巢术,Sham组... 【目的】探讨低幅高频振动在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床中植入体骨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共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振动处理组(VIB),去卵巢加阿仑膦酸钠组(ALO),假手术组(Sham)。前3组行双侧去卵巢术,Sham组只暴露双侧卵巢但不予切除。4周后,在所有大鼠双侧胫骨上段植入羟基磷灰石包被的圆柱形钛质植入体(长10 mm,直径1 mm)。然后对VIB组和ALO组分别进行机械振动(0.3 g,35 Hz)和口服阿仑磷酸钠(每周7 mg/kg)处理,持续8周。然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双侧股骨、胫骨。测量股骨骨密度;对一侧胫骨行假体顶出试验,计算最大顶出力和界面剪切强度;另一侧胫骨行骨组织形态学检测,测量骨整合率(BIC)和植入体周围骨量分数(BA)。【结果】VIB组骨密度为(0.228±0.022)g/cm2、最大顶出力为(180±22)N、界面剪切强度为(6.5±0.8)N/mm2、BIC为(69±4)%、BA值为(72.7±1.8)%,均显著高于OVX组[分别为:(0.202±0.022)g/cm2,(119±16)N,(4.3±0.6)N/mm2,(51±5)%,(45±4)%;P<0.05],但显著低于ALO[(0.254±0.036)g/cm2,(224±28)N,(8.3±0.9)N/mm2,(83±6)%,(80±3)%]和Sham组[(0.261±0.028)/cm2,(245±33)N,(8.9±1.2)N/mm2,(91±5)%,(89±6)%;P<0.05]。ALO组和Sham的以上各参数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幅高频机械振动可以显著促进去卵巢大鼠骨床中植入体的骨整合,但其效果要弱于阿仑膦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高频振动 植入体 骨整合 骨质疏松 大鼠
下载PDF
持续与间歇振动大鼠神经电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东 孙大辉 +1 位作者 高甲子 朱丹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第4期251-253,262,共4页
高频低载振动能够对抗骨质疏松这一理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初步认可,我们选取大鼠为实验动物,探索高频低载振动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选取6月龄Wistar大鼠36只,分为6组:基础对照组,持续振动组,间歇振动1、35、7、d组。全部大鼠均切... 高频低载振动能够对抗骨质疏松这一理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初步认可,我们选取大鼠为实验动物,探索高频低载振动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选取6月龄Wistar大鼠36只,分为6组:基础对照组,持续振动组,间歇振动1、35、7、d组。全部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进行持续与间歇的高频低载振动试验(频率35 Hz,加速度0.25 g,每天振动15 min),分别在实施振动8周和12周时两次活体测量大鼠坐骨神经电图。结果表明:各组大鼠神经电图波幅差异不大;对神经电图潜速率比较可知:8周时持续振动组潜速率出现下降现象;12周时除持续组外,间歇振动7 d组和5 d组也出现下降现象。说明长时间的振动对神经影响较大,因此振动治疗周期不宜过长,积极寻找合适的间歇振动周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高频低载振动 神经电图 潜速率 间歇振动周期
下载PDF
全身振动作为长期失重飞行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谈诚 张春林 张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4期436-439,435,共5页
作为太空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如跑台、自行车功量计等,在针对长期失重飞行所导致的骨丢失和肌肉萎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足。低频(10~100Hz)、低幅(〈100microstrain)的全身振动在运动员的肌肉锻炼和临床骨丢失防护研究中已经被证... 作为太空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如跑台、自行车功量计等,在针对长期失重飞行所导致的骨丢失和肌肉萎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足。低频(10~100Hz)、低幅(〈100microstrain)的全身振动在运动员的肌肉锻炼和临床骨丢失防护研究中已经被证实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于近年来全身低频低幅振动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作为对抗措施在长期航天失重飞行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低幅振动 长期太空飞行 肌萎缩 骨丢失
下载PDF
基于长冲程振动台导轨弯曲校正的低频振动传感器校准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明 蔡晨光 +2 位作者 刘志华 王颖 杨钧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针对长冲程振动台的导轨弯曲对于基于振动台的低频振动传感器灵敏度幅值校准的影响,采用机器视觉方法测量导轨弯曲。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消除导轨弯曲的影响,以提高灵敏度幅值的校准精度。导轨弯曲测量结果表明,被校振动传感器的负载越大,... 针对长冲程振动台的导轨弯曲对于基于振动台的低频振动传感器灵敏度幅值校准的影响,采用机器视觉方法测量导轨弯曲。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消除导轨弯曲的影响,以提高灵敏度幅值的校准精度。导轨弯曲测量结果表明,被校振动传感器的负载越大,导轨弯曲越大,对灵敏度幅值校准的影响越大。与地球重力法的对比试验表明,在0.04~2 Hz范围内弯曲校正后的灵敏度幅值校准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校准 灵敏度幅值 弯曲校正 机器视觉
下载PDF
低能量高频振动对骨组织细胞及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佳明 郑蹦蹦 马勇胜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5期899-904,共6页
近年来,利用振动刺激尤其是低能量高频振动(LMHFV)促进成骨是骨科的研究热点。机械性振动刺激对维持骨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其可通过激活相关分子信号通路调节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产生,骨细胞也可对生物力学环境做出反应。除对骨... 近年来,利用振动刺激尤其是低能量高频振动(LMHFV)促进成骨是骨科的研究热点。机械性振动刺激对维持骨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其可通过激活相关分子信号通路调节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产生,骨细胞也可对生物力学环境做出反应。除对骨组织的影响外,机械性振动还可通过外部生物力学刺激改善植入物骨整合,并加速骨再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Wnt/β联蛋白转导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骨架重构可能是介导LMHFV机械敏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愈合 低能量高频振动 机械刺激 骨植入物 骨再生
下载PDF
微振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安婷 张鹏 +1 位作者 杨屹羚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力学敏感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BMSCs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对力学刺激做出适应性应答。LMHFV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探明其机制有助于将微振动应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成骨不全症、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以及正畸牙移动的加速等方面。综述微振动对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微振动刺激下BMSCs的力学生物学改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机械刺激 信号传导
下载PDF
低幅度高频率振动波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叶鑫健 汪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低幅度高频率振动波(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作为一种短期、简便、洁净、不良反应少的物理疗法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成骨效应,LMHFV在身体各部位骨重建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被报道证实其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愈合... 低幅度高频率振动波(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作为一种短期、简便、洁净、不良反应少的物理疗法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成骨效应,LMHFV在身体各部位骨重建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被报道证实其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愈合和骨结合。本文就LMHFV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对种植体周围骨生长的影响、作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展望,以期LMHFV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高频率振动波 种植体周围骨 骨结合 骨愈合
下载PDF
Whole body vibration with rest days could improve bone quality of 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 by regulating trabecular arrangement
13
作者 He Gong Rui Zhang +4 位作者 Jiazi Gao Meng Zhang Bei Liu Min Zhang Dong Zh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 with rest days(particularly seven rest days) was considerab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morph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t proximal femur. However, current k... 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 with rest days(particularly seven rest days) was considerab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morph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t proximal femur. However, current knowledge is limited regarding the possible benefit of this mechanical regimen to other bone sites and whether the optimal rest days are the same. This study followed our previous experiment on LMHFV loading with rest days for three-month-old male Wistar rats. The experiment involved seven groups, namely, vibrational loading for X day followed with X day rest(X=1, 3, 5, 7), daily vibrational loading,tail suspension and baseline control.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scan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icroarchitecture of the distal femoral trabecular bone. Micro-CT image-based micro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each 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 LMHFV with rest days substantially changed the trabecular arrangement from remarkably plate-like to rod-like. Vibrational loading with 1 day rest was substantial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apparent-and tissueleve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at 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especific responses of bone tissue to LMHFV with rest days for a substantially effective therapy of a targeted bone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REST DAYS MICROARCHITECTURE micro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on Mises stress apparent stiffness 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
原文传递
运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秦岭 熊进 陈一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性的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55),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7)。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治疗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Hz,峰振幅0.3g...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性的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55),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7)。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治疗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Hz,峰振幅0.3g)治疗,对照组则行假治疗。采用二维(x线)及三维(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方法和生物力学测试对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新生的矿化骨痂在二维及三维定量分析中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4)。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骨折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57.1%),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属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可刺激骨折部位骨痂的生成及矿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率低能量振动 骨折愈合 骨痂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低强度全身振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汇明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1-306,313,共7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体内雌激素降低而导致的一类高骨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近年来,低强度全身振动,即加速度小于1 g(g=9.81 m/s^2)的全身振动,作为一种非药理性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体内雌激素降低而导致的一类高骨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近年来,低强度全身振动,即加速度小于1 g(g=9.81 m/s^2)的全身振动,作为一种非药理性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方式,因其副作用小、操作简单且相对安全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低强度全身振动可以改善骨强度,增加骨体积和骨密度。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动物模型或人类患者,由于年龄和激素水平不同,低强度全身振动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迄今尚未有明确的低强度全身振动治疗方案适用于不同的治疗对象。整体和细胞水平的研究亦表明,低强度全身振动刺激很可能与改变机体激素水平和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有关。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振动参数、振动效果以及作用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低强度全身振动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全身振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非药理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全身性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熊进 陈一心 邱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性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72)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高频率低能量振动(35Hz,峰振幅0.3重力加速度)治疗,对照组则行假治疗。治疗后... 目的探讨全身性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72)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高频率低能量振动(35Hz,峰振幅0.3重力加速度)治疗,对照组则行假治疗。治疗后1、2及4周取材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与软骨内成骨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治疗组早期骨痂内的软骨成分和II型胶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随着骨折愈合,治疗组软骨成分迅速减少,并伴有I型胶原表达的显著提升。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在治疗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可刺激软骨生成和软骨内骨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中的软骨内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率低能量振动 骨折愈合 胶原 软骨内成骨 基因
原文传递
低强度振动经雌激素受体α促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光光 俞小琴 +5 位作者 文继锐 包明月 唐敏 王景阁 何学令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5-833,共9页
为探讨低强度振动是否能经由雌激素受体α(ERα)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本研究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骨形成标志物mRNA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出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成... 为探讨低强度振动是否能经由雌激素受体α(ERα)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本研究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骨形成标志物mRNA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出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成的最佳振动参数(45 Hz×0.9 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随后,对成骨细胞施加45 Hz×0.9 g的低强度振动,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骨形成标志物和ERα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Rα的表达与分布。最后采用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抑制ERα的表达,观察低强度振动下成骨细胞骨形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强度振动可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成标志物和ERα的表达(P<0.05),并使ERα向细胞核内转移;而当抑制ERα的表达后,低强度振动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减弱。以上结果说明,低强度振动可通过上调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ERα的表达和促进ERα的胞核转移的方式,增强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进而为低强度振动应用于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振动 去卵巢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