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琪 季梅丽 +2 位作者 张蓉 王丹蕾 夏佩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衰弱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冬梅 任晓英 +4 位作者 张明 周玉文 李恒周 吴庚 李文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 82.8%,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水平降低[(85.9±12.2)vs(114.7±14.8)pg/m L],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124.8±12.1)vs(82.5±10.2)μ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7.05±1.13)vs(8.32±1.68)mPa·s,(5.25±0.43)vs(6.28±0.76)mPa·s,(4.54±0.50)vs(5.16±0.65)mPa·s,(1.25±0.13)vs(1.40±0.15)mPa·s,(2.47±0.80)vs(3.14±0.92)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与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家瑜 来丽萍 +1 位作者 宫京梅 刘震宇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治疗组44例;2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阻受体阻制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治疗组44例;2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阻受体阻制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5~7d,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连用15d;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钠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5-7d,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ST)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有5例皮下瘀斑,2例进展为AMI;而对照组有8例进展为AMI,均行冠脉介入治疗。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用曲美他嗪治疗UA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曲美他嗪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严卫国 余梅玫 +4 位作者 伍万仕 娄大庆 胡兴兵 刘斌 江庆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阿斯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对照 被引量:5
5
作者 施海明 罗心平 +2 位作者 严萍萍 朱军 范维琥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连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随机分降纤酶组(22例)用降纤酶10IUqod×4;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9例)用低分子肝素5000IU bid×7,两组均...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连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随机分降纤酶组(22例)用降纤酶10IUqod×4;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9例)用低分子肝素5000IU bid×7,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从(5.4±2.2)和(5.6±3.l)beats/d减少至(2.4±2.1)和(1.9±2.9)beats/d(P<0.01);常规心电图∑ST分别从(3.3±0.6)和(3.5±0.8)mm降至(2.5±O.7)和(2.3±0.9)mm(P<O.01);24h缺血总负荷认(1788±764)和(1983±673)mm.s降至(835±293)和(949±381)mm.s(P<O.05).降纤酶对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因子Ⅱ时间无显著影响,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2.01±0.67)对(3.11±0.78)g/L,P<0.01],但临床无出血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对凝血时间、[凝血]因子Ⅱ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均无显著影响,但有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13例出现临床轻度出血现象.结论: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降纤酶较低分子肝素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 心绞痛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华宁 唐发宽 +2 位作者 钮炜西 王龙 耿琪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24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周内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低分子肝素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尿激酶及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建敏 陈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普通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UA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低剂量尿激酶1·4万IU/kg,总剂量不超过100万IU。B组普通肝素,先是静推5000IU,以后800IU^1000IU/h维持。C组小剂...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普通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UA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低剂量尿激酶1·4万IU/kg,总剂量不超过100万IU。B组普通肝素,先是静推5000IU,以后800IU^1000IU/h维持。C组小剂量尿激酶,尿激酶0·5万IU/kg,60分钟内滴完,连续3天。D组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30mg然后按60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共6天。A、C两组均合用低分子肝素。结果C组与A、B组比较,D组与B比较,ST恢复情况好,心脏事件、硝酸盐类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在UA患者尤其是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可充分达到抑制血小板和抗凝的效果,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并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尿激酶 肝素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普通肝素 疗效观察 心绞痛患者 心脏事件 尿激酶溶栓 抑制血小板
下载PDF
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志男 雷力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9-701,共3页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PGE1,商品名 :凯时 )与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6 8例 )给予凯时加速避凝治疗 ...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PGE1,商品名 :凯时 )与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6 8例 )给予凯时加速避凝治疗 ;对照组 (5 0例 )给予速避凝治疗 ,2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30 0mg·d-1)和抗心绞痛药物 ,疗程均为 10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 10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7.1%与 72 .0 % (P <0 .0 1) ,随访180d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 14.7%与 32 .0 % ,1.5 %与 10 .0 %和 1.5 %与8.0 % ,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 5 0 .0 %与 17.7% (P <0 .0 1)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凯时加速避凝治疗UAP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性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党寅虎 董新 +2 位作者 张超英 宋安齐 朱小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组和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结果 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 (P <0 .0 5) ;2 ...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组和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结果 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 (P <0 .0 5) ;2 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 ,但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明显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 (P <0 .0 5) ;两组间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显著减少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国彬 张玉顺 贾国良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U AP患者 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常规治疗加 L MWH组 (治疗组 ) ,疗程均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5 % ,对照组为 70 % (P<0 ....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U AP患者 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常规治疗加 L MWH组 (治疗组 ) ,疗程均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5 % ,对照组为 70 % (P<0 .0 5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P<0 .0 1) ,血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下降明显 (P<0 .0 5 )。观察半年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 %对 2 0 % ,P<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L MWH,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治疗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志强 于昆仑 +1 位作者 张芳 史军彦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阿斯匹林等)加低...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阿斯匹林等)加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二次,皮下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160mg溶于5%葡萄糖500m 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奥扎格雷组有效率95.6%,对照组有效率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ST下降、∑T波倒置导联数、∑T波倒置深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病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朝阳 林土坤 龙伟东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同时给予LMWH皮下注射,氯吡格雷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片口...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同时给予LMWH皮下注射,氯吡格雷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片口服。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心绞痛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低分子肝素钙组在TT、PT、APTT、Fbg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静 吴丽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 7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阿司匹林+LMWH组,D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组。观察指标:治疗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 7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阿司匹林+LMWH组,D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心绞痛,血脂、凝血系列状况,心电图(ECG)。结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疗效最佳,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时间(P<0.01),改善血脂、Holter ECG异常(P<0.01)。LMWH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对APTT均无影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使PTINR显著延长,LMWH对PTINR无显著影响。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治疗UAP临床疗效最佳,LMWH对凝血系列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 LMWH UAP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晓兰 段霄燕 王淑琴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其中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阿斯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董萌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内科收治的U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卧床、吸氧,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内科收治的U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卧床、吸氧,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氯吡格雷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4周内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胆固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次/周:2.77±1.12比3.78±2.57,P〈0.05),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mg/d:1.16±0.46比2.89±1.89,P〈0.05);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心绞痛症状:95.3%比79.1%,心电图:90.7%比62.8%,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mol/L:3.78±1.23比5.76±1.74,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6±1.14比5.69±1.8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出血、过敏、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于治疗UAP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 辛伐他汀 低分子肝素 疗效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夏飞 张磊 +3 位作者 薛莹 曾小川 周鹏 代祖荣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35-636,共2页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 10 6例 ,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62例 ,每日刺五加注射液 40ml,加入 2 5 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 410 0U腹壁...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 10 6例 ,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62例 ,每日刺五加注射液 40ml,加入 2 5 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 410 0U腹壁皮下注射 ,1次 / 12h。对照组 44例 ,硝酸甘油 10mg加入 2 5 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两组均为 14天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 95 1% ,对照组 95 4%。治疗组治疗后缺血性ST T变化明显改善。心电图疗效达5 9 67%。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刺五加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旭昌 何勇 +1 位作者 张军 郑强荪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23-424,427,共3页
目的 :评价在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合用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 90例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常规治疗组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每天 10 0 mg;B组为 A组加服噻氯匹啶。每天 2 5 0 m g;C组为... 目的 :评价在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合用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 90例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常规治疗组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每天 10 0 mg;B组为 A组加服噻氯匹啶。每天 2 5 0 m g;C组为在 B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每次 0 .4 m l(410 0 U AXa WHO单位 ) ,除第 1天 12 h1次外 ,每天 1次。疗程均为 7d。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结果 :A、B、C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5 7%、6 3%、90 % ,C组总有效率与 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随访 30 d,C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 ) ,与 B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不良反应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使用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噻氯匹啶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劲波 李元红 江洪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94—2011)、万方医学数据库(1999—201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1年)中关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94—2011)、万方医学数据库(1999—201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1年)中关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命中7篇符合条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12(P<0.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48(2.77,7.24),其中3项研究对心电图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试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3.80(P=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2.83(1.65,4.84)。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肝素 低分子量 心绞痛 不稳定型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TF和TFPI变化及肝素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明照 路亚枫 翟艳玲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后的变化。方法 UAP患者 5 1例 ,其中LMWH组 32例 ,常规治疗组 19例。用药前及用药后 5d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F、...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后的变化。方法 UAP患者 5 1例 ,其中LMWH组 32例 ,常规治疗组 19例。用药前及用药后 5d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F、TFPI。结果 UAP血浆TF为 82 .5 3± 2 8.1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TFPI为 4 .32± 2 .4 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LMWH组TFPI治疗后为 5 .4 6± 3.33ng/ml,较治疗前的 3.87±2 .4 8ng/ml明显升高。 结论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UAP发病 ,LMWH治疗可升高血浆TF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不稳定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酶联免疫法 UAP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兆英 魏延津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考察低分子量肝素 (L 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 4 0例 ,年龄 75~ 86岁。给予 L MWH(Frac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 ) 0 .4 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疗程 7d。于用药前... 目的 :考察低分子量肝素 (L 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 4 0例 ,年龄 75~ 86岁。给予 L MWH(Frac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 ) 0 .4 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疗程 7d。于用药前、末次用药后 4 h和 12 h分别抽血测定抗 Xa因子活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 PTT)、血浆 D-二聚体 (D- Dim o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凝血酶 (AT- )活性。结果 :用药后 PT、a PTT轻度延长 ;血浆抗 Xa活性及 t PA水平增高 (P<0 .0 5 ) ;D- Dimer含量在 L MWH注射后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L MWH治疗高龄 U AP,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栓效果 ,可考虑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