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volume fracturing effects for vertical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1
作者 ZHANG Anshun YANG Zhengming +6 位作者 LI Xiaoshan XIA Debin ZHANG Yapu LUO Yutian HE Ying CHEN Ting ZHAO Xinl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441-448,共8页
To evaluate the fracturing effect and dynamic change process after volume fracturing with vertical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an oil-water two-phase flow model and a well model are built. On this basis,... To evaluate the fracturing effect and dynamic change process after volume fracturing with vertical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an oil-water two-phase flow model and a well model are built. On this basis,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fracturing effect based on production data and fracturing fluid backflow data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some field cases. The vicinity area of main fracture after fracturing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timulated regions. The permeability and area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imulation strength and scale of the fracture network. The conductivity of stimulated region is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permeability and area of the stimulated region. Through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half-length of the fracture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ore area mainly affect the flow law near the well, that is, the early stage of production;while matrix permeability mainly affects the flow law at the far end of the fracture. Taking a typical old well in Changqi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he fracturing effect and its changes after two rounds of volume fracturing in this well are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duction time after the first volume fracturing, the perme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of stimulated area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 fracturing effect gradually decreased until disappeared;after the second volume fracturing, the perme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of stimulated ar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ume fracturing fracturing effect evaluation fracturing area CONDUCTIV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vertical well
下载PDF
Test evaluation for vertical fracture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2
作者 CUI Li-ping HE Shun-li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09年第9期32-35,共4页
As flow environment is poor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lls are always fractured in order to gain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Well testing analysis is very necessary for fracturing wells. However, available test a... As flow environment is poor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lls are always fractured in order to gain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Well testing analysis is very necessary for fracturing wells. However, available test analysis methods are of slow fitting speed and low fitting precision.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analytical well testing, numerical well testing and well testing design. Many 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fracture length, fracture conductivity, skin factor, etc are obtained.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accurate results of this method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evaluation fracture well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fracturing effect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被引量:5
3
作者 Zeng Lianbo Wang Zhengguo Zhang Guib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akes a ma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akes a matrix system as the basis, a fracture system as the focus and a stress field system as the restricted factor. I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not only the storage capability and seepage capability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but also the effect on development as well.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predict th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provide a reason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x system fracture system stress field system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seepage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east Gansu Province,Ordos Basin 被引量:22
4
作者 ZENG LianBo1,GAO ChunYu2,QI JiaFu1,WANG YongKang2,LI Liang2 & QU XueFe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PetroChina,Xi’an 163517,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44-52,共9页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ractures on development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data on outcrops,cores,slices,well logging and ...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ractures on development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data on outcrops,cores,slices,well logging and experiments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ractures,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discuss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studied area developed chiefly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bedding fractures,inter-granular fractures and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s well.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nd intragranular fractures serve as vital channels linking intragranular pores and intergranular solution pores in the reservoir matrix,thus providing a good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po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formation of fract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re influenced by suc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s the palaeo-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reservoir lithological character,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 layer and the anisotropy of a layer.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 influences the preservative state of fractures and their seepage flow effect. Under the tec-tonic effect of both the Yanshan and Himalayan periods,in this region four sets of fractures are distributed,respectively assuming the NE-SW,NW-SE,nearly E-W and nearly S-N orientations,but,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rock anisotropy of the rock formation,in some part of it two groups of nearly orthogonal fractures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the fractures that assume the NE-SW direction have a good connectivity,big apertures,a high permeability and a minimum starting pressure,all of which ar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seepage fractures in this reg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ractures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will have a dynamic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genetic typ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SEEPAGE flow effect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RDOS Basin
原文传递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及矿场应用
5
作者 郭建春 卢聪 马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4,共11页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建立压驱工程参数优化图版。结果表明:以3 a累计经济净现值为目标,优化单层压驱注入量为3.0×10^(4)~3.5×10^(4)m^(3),压驱注入速度为1000~1200 m^(3)/d,闷井时间为20~30 d,驱油剂体积分数为0.15%~0.20%;优化后的低渗透油藏目标方案区BN1区块压驱缝网长度、宽度及高度较未优化的相邻BN0区块分别提高19.4%、27.3%、11.3%;与未优化的相邻BN2区块相比,BN1区块井口油压相当,日产液量降低42.4%,日产油量增加163.6%,含水率降低62.3%。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与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方案优化 压驱工艺 数值模拟 矿场应用 生产评价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整体宽带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袁亮亮 陈亚舟 +2 位作者 孙大伟 张红岗 魏波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针对超低渗油藏储层改造难度大、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近年来在老井初次改造的基础上,开展井组整体重复压裂技术试验,通过“控制缝长、增加带宽”思路对储层进行大规模改造,建立有效驱替,动用侧向剩余油。现场结果表明,实施井组宽带压裂... 针对超低渗油藏储层改造难度大、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近年来在老井初次改造的基础上,开展井组整体重复压裂技术试验,通过“控制缝长、增加带宽”思路对储层进行大规模改造,建立有效驱替,动用侧向剩余油。现场结果表明,实施井组宽带压裂显著提高了油井的增油效果,单井日增油较常规压裂增加0.77t,措施有效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压裂 超低渗油藏 参数评价 评价
下载PDF
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制备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罗梓轩 袁斌 +2 位作者 张世阔 邢艳斌 张相春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036-2039,2044,共5页
针对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测试优选了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配方,结合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微观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进行了分析,利用室内评价实验测定了其流变性、携砂性、返排防膨性及滤失性等... 针对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测试优选了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配方,结合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微观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进行了分析,利用室内评价实验测定了其流变性、携砂性、返排防膨性及滤失性等相关特性,并在油田现场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压裂液主体配方(质量分数)为:0.2%~0.8%HPAM稠化剂、1.0%B3黏土稳定剂、0.1%~0.3%M2破胶剂、0.3%G6助排剂、0.2%TB破乳剂及0.02%~0.06%FS交联剂。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其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压裂液破胶残渣远低于其他体系,对于黏土质量分数大于18%的岩屑防膨率可以达到88%。压裂液体系不需要额外降滤失剂的添加,对储层的伤害程度相较于胍胶体系压裂液可降低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水基压裂液 耐温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海上油田某区块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机理及效果研究
8
作者 丁乾申 李金泽 +4 位作者 邹德昊 卢轶宽 夏金娜 代齐加 王睿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海上油田某区块水力压裂的技术应用欠缺压裂机理及开发规律分析评价。通过对水力压裂原理分析建立低渗压裂裂缝起裂模型,运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装置进行直井水力压裂模拟试验,并在海上A区块进行现场应用,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海上油田某区块水力压裂的技术应用欠缺压裂机理及开发规律分析评价。通过对水力压裂原理分析建立低渗压裂裂缝起裂模型,运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装置进行直井水力压裂模拟试验,并在海上A区块进行现场应用,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体黏度越高裂缝起裂排量越小,起裂排量与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呈线性正相关,射孔深度越深、射孔角度越小,裂缝起裂排量越高;在压裂工艺参数上采用孔密16孔/米的单螺旋(45°)射孔方式、注入流体黏度为30~40 mPa∙s、注入排量为2.7 m^(3)/min时起裂效果较佳;A区块4口压裂井实现平均单井日增油23%。该研究为水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区块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裂模型 低渗压裂 储层改造 破坏规律 压裂效果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 被引量:143
9
作者 朱维耀 鞠岩 +2 位作者 赵明 陈权 杨正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9,共4页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 ,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 (孔隙度、渗透率 )、流体特性 (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 )、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 ,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 (孔隙度、渗透率 )、流体特性 (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 )、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 ,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 ,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性砂岩 渗吸机理 湿润性 驱替试验 渗流
下载PDF
试油资料在渤南洼陷深部碎屑岩有效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2 位作者 宋国奇 隋风贵 王淑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1-706,710,共7页
利用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求得渤南洼陷3500~3700m深度碎屑岩有效储层渗透率下限值为0.6×10^-3μm^2、孔隙度下限值为7.45%,与用分布函数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基本一致,经试油资料检验正确率为952%。综合考虑产液量、孔... 利用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求得渤南洼陷3500~3700m深度碎屑岩有效储层渗透率下限值为0.6×10^-3μm^2、孔隙度下限值为7.45%,与用分布函数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基本一致,经试油资料检验正确率为952%。综合考虑产液量、孔隙度差值、渗透率差值等参数,结合沉积相、岩性、地层压力等资料,将渤南洼陷埋深大于3500m的深部碎屑岩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Ⅱ类、Ⅲ类为有效储层;Ⅳ类为非有效储层。Ⅰ类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中细砂岩和含砾砂岩,地层压力以超压为主,常规试油产液量大于5t/d;Ⅱ类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含砾砂岩,地层压力为常压,常规试油产液量为1~5t/d,实施酸化、压裂措施后产液量大于5t/d;Ⅲ类储层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内扇主水道和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砾岩或含砾砂岩,地层压力为常压,常规试油产液量小于1t/d,实施酸化、压裂措施后产液量为1~5t/d;Ⅳ类储层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内扇主水道和洪积扇中扇辫状水道砾岩或含砾砂岩,地层压力为常压,常规试油产液量小于1t/d,实施酸化、压裂措施后产液量仍小于1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碎屑岩储层 孔隙度差值 渗透率差值 有效储层 储层评价 试油资料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解释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厉强 刘慧卿 +3 位作者 甄思广 刘小波 李景梅 宋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对致密及发育微裂缝、裂缝的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采用不等径迂曲毛管束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对粗、细毛细管变形量的计算,研究了单毛细管和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关系,并通过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应力... 对致密及发育微裂缝、裂缝的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采用不等径迂曲毛管束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对粗、细毛细管变形量的计算,研究了单毛细管和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关系,并通过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与微观孔隙结构、固液界面作用力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等密切相关,且这种差异性集中体现为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不同。考虑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量化模型可以从应力敏感性微观作用机制角度解释低渗透储层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裂缝 应力敏感性 量化模型 毛管束模型 有效毛细管半径
下载PDF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郝明强 刘先贵 +2 位作者 胡永乐 杨正明 侯建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8,共6页
将不同渗透率的含微裂缝与相同渗透率、不含微裂缝低渗透砂岩岩心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空间形态、喉道半径、微观均质系数和相对分选系数等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对孔隙度渗透率性质、可动流体体积和压力敏感性等... 将不同渗透率的含微裂缝与相同渗透率、不含微裂缝低渗透砂岩岩心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空间形态、喉道半径、微观均质系数和相对分选系数等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对孔隙度渗透率性质、可动流体体积和压力敏感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孔道与孔道之间主要靠微裂缝连接,连通性较低,主要由微裂缝提供渗流能力。气测渗透率和微裂缝宽度、微观均质系数、相对分选系数和可动流体体积百分数等都有明显的幂律关系。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气测渗透率与水测渗透率比值较大,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严重,压力敏感性较强。渗透率低不是低渗透油藏的本质特征,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应该根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动流体体积百分数和压力敏感特征等多个因素综合评价其储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 渗透率 喉道半径 微观均质系数 相对分选系数 可动流体体积百分数 压敏效应
下载PDF
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邓燕 赵金洲 郭建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9,共3页
文章结合中原油田油藏渗透率低、自然递减率高的实际特点,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重复压裂技术。通过重复压裂前的评价可知该区的候选井具有重复压裂增产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据压前地层评价、水力裂缝的诊断技术,提出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 文章结合中原油田油藏渗透率低、自然递减率高的实际特点,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重复压裂技术。通过重复压裂前的评价可知该区的候选井具有重复压裂增产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据压前地层评价、水力裂缝的诊断技术,提出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运用压力恢复试井和水力裂缝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初次裂缝失效的原因,得到了重复压裂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并据此提出了提高重复压裂效果所采取的高砂比和强制闭合及分压选压等重复压裂的技术;根据所确定的技术和以往压裂用支撑剂评价结果及中原油田的油藏特征,利用实验研究选择了适合油藏特点的重复压裂材料体系;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10口井,施工成功率达100%,有效率90%,取得了较好的复压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工艺技术 裂缝 导流能力 压裂材料 复压增产效果 水力压裂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姜汉桥 王长江 +2 位作者 郭虎 闫铁 张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低渗透油藏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水力压裂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法之一,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压后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特殊性,制定了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优化... 低渗透油藏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水力压裂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法之一,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压后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特殊性,制定了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优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渗透率等9个影响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压后产量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各因素影响压后产量的敏感性程度。以国内某低渗透油藏C-A井为例,通过油藏特性分析,结合产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设计诊断注入测试、低排量支撑剂段塞替挤天然裂缝、短的射孔间隔、压裂液和支撑剂优选、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研究制定适合该低渗透油藏的水力压裂优化设计。压裂裂缝监测和压后产量对比表明,压裂设计合理且具有针对性,对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设计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力压裂优化设计 敏感性分析 诊断注入测试 裂缝监测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试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卫红 沈平平 +1 位作者 马新华 贾爱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6-78,共3页
低渗透气藏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气藏,尤其是束缚水饱和度(Swr>30%)较高的低渗透气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从而使测得的气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二项式产能分析曲线斜率为负值,无法分析应用。为此,文章基于低渗透气藏非达西低速不稳定渗流微... 低渗透气藏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气藏,尤其是束缚水饱和度(Swr>30%)较高的低渗透气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从而使测得的气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二项式产能分析曲线斜率为负值,无法分析应用。为此,文章基于低渗透气藏非达西低速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推导出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气井稳定产能方程和不稳定产能方程,并提出低渗透气藏等时试井资料优化分析新方法,应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确定气井产能方程,评价气井产能,同时还能求出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表皮系数等物性参数。实例应用表明,所提出的产能试井分析新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气井 试井 二项式 压力梯度 方法 研究
下载PDF
干法压裂技术在实施中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段百齐 王树众 +2 位作者 沈林华 潘新伟 李志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106,共3页
干法压裂采用了无水无伤害性液体CO2作为挟砂剂,避免了对地层渗透率的负面影响,无需担心对地层的潜在伤害。其中CO2在泵入过程中为液态,可以携带砂子,而在返排的过程中完全气化,不会在地层中造成水或其它化学有害物质的遗留,所以干法压... 干法压裂采用了无水无伤害性液体CO2作为挟砂剂,避免了对地层渗透率的负面影响,无需担心对地层的潜在伤害。其中CO2在泵入过程中为液态,可以携带砂子,而在返排的过程中完全气化,不会在地层中造成水或其它化学有害物质的遗留,所以干法压裂特别适合于低渗水敏储层的开发,但是由于干法压裂过程中的费用较大,而且所用二氧化碳量大,其压裂投资大于氮气压裂和氮气泡沫压裂工艺。文章对干法压裂、氮气压裂和氮气泡沫压裂三者之间在开发低渗水敏气层时的净现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干法压裂初期投资较大,但由于干法压裂可提高通流能力,产量高,且井维护费用较低,使干法压裂比另外两者的经济性更高。从压裂完成后5年内的产量可以看出,实施干法压裂的井累积产量依然是最高的,分别为N2气压裂、N2泡沫压裂累积产量的2倍和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水敏性 压裂 二氧化碳 储集层 经济评价
下载PDF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技术在低渗透低压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振铎 王晓泉 卢拥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6-70,共5页
针对低渗透、低压气藏压裂改造中压裂液返排困难的问题 ,研究了CO2 泡沫压裂技术 ,分析了CO2 泡沫压裂过程中井筒和储层温度场变化对CO2 液气转化的影响 ,对提高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性、内相恒定与工艺措施等进行了室内研究。现场试验... 针对低渗透、低压气藏压裂改造中压裂液返排困难的问题 ,研究了CO2 泡沫压裂技术 ,分析了CO2 泡沫压裂过程中井筒和储层温度场变化对CO2 液气转化的影响 ,对提高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性、内相恒定与工艺措施等进行了室内研究。现场试验表明 ,CO2 泡沫压裂技术能减少进入地层的水基压裂液量 ,提供地层液体返排的能量 ,达到了压裂液自喷、快速、多排的目的 ,从而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二次伤害 ,提高了低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泡沫压裂技术 低压低渗透气藏 储层伤害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低渗裂缝型气藏斜井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长贵 李明志 +2 位作者 李凤霞 田常青 孙庆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中原油田户部寨气田是一个低渗致密裂缝型砂岩气藏,生产井多为斜井,投产需要进行压裂改造,前期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气藏的天然裂缝和斜井压裂中产生的人工多裂缝的双重作用会造成支撑缝长、裂缝宽度和导流能力降低,易使支撑剂过早发生桥... 中原油田户部寨气田是一个低渗致密裂缝型砂岩气藏,生产井多为斜井,投产需要进行压裂改造,前期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气藏的天然裂缝和斜井压裂中产生的人工多裂缝的双重作用会造成支撑缝长、裂缝宽度和导流能力降低,易使支撑剂过早发生桥塞,产生砂堵,从而影响压裂效果。以往压裂施工中为消除多裂缝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前置液加入大量的粉砂,但对裂缝导流能力有不利影响,使得压裂效果较差。为此,分析了斜井压裂多裂缝产生的原因,集成应用避射、射孔优化、支撑剂段塞、变排量、变黏度施工等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大斜度井压裂所产生的弯曲摩阻,控制了裂缝条数,同时又实现了大斜度井压裂不加粉砂和环空注入方式的突破,简化了压后作业程序,并以部1-14井大斜度定向井压裂施工为例进行了压裂效果分析,取得了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型油气藏 定向井 压裂 效果 户部寨气田
下载PDF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晶 刘俊刚 +7 位作者 李兆国 李洪畅 张皎生 李文青 张原立 平义 杨焕英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2-779,共8页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 针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中段难以建立有效水驱驱替压力系统问题,提出在同一口水平井上采用封隔器、密封插管等工具,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水平井内形成分段同步注采的补能新方法,即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该方法可缩小注入端与采出端的距离,快速建立有效水驱驱替系统;该方法将井间驱替转变为水平井段间驱替,将点状水驱转变为线状均匀水驱,可大幅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缩短见效周期。研究表明:①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注水段应选择天然裂缝方向与人工裂缝方向一致或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层段,段间距60~80 m;②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除控制注入压力外,采用周期注水可降低随注水时间延长注水压力逐渐上升导致的地层天然裂缝开启、生长或地层破裂风险;③现场试验验证,水平井同井同步注采补能方法可有效提升单井产量且经济效益良好,可大规模应用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同井同步注采 段间驱替 开发效果
下载PDF
考虑滑脱效应的低渗低压气藏的气井产能方程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烈辉 梁斌 +1 位作者 刘启国 熊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考虑了气体在低渗低压气藏中的滑脱效应,定义了考虑滑脱效应的滑脱表皮系数(S滑脱),建立了形式简洁的气井产能方程。S滑脱介于-1~0之间,即滑脱效应可以增加气井产能。在已知其他参数的条件下,只需计算出S滑脱就可以确定出存在滑脱效应... 考虑了气体在低渗低压气藏中的滑脱效应,定义了考虑滑脱效应的滑脱表皮系数(S滑脱),建立了形式简洁的气井产能方程。S滑脱介于-1~0之间,即滑脱效应可以增加气井产能。在已知其他参数的条件下,只需计算出S滑脱就可以确定出存在滑脱效应的气井产能。由于实际气藏往往会表现出其他非线性渗流特征(如启动压力梯度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因此实际应用时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现场实例分析表明:对于存在滑脱效应的低渗气藏气井而言,用该新的产能公式计算出的产能大于用常规产能公式计算出的产能,且与实际产能比较吻合,表明了公式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产能评价 滑脱效应 表皮系数 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