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Shallow Ancient River Channels o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Kou Yangqi and Du Deli 2nd Marin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Party, MGMR, Guangzhou, Guangdong Jiang M in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5-98,共14页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plannar varia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such as incised valley fillings, deltaic foreset wedges and block slides of shelf-marginal fans reflect the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all of the regional sea lev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gelogical data from borehole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ncient river channels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such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seismic facies reflection indicator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 -body types, and discusses their formational setting and evolutionary model, with the main purpose to render a service to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marine engineering i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shallow-buried ancient channels low-stand system tract sea level change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
2
作者 党亚云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海底扇复合体 低位体系域 黄流组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66
3
作者 李思田 潘元林 +3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解习农 王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 ,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 .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 .在成熟的勘探区 ,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 ,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 ,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 ,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 .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勘探 地震探测 隐蔽油藏 层序地层学 断坡带 古气候 构造
下载PDF
论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在油气勘探中的联系——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1 位作者 梅志超 陈全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学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凝缩层 烃源岩 低水位体系域 储集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龙更生 施和生 +4 位作者 王英民 杜家元 刘军 张晓宇 刘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惠州凹陷新近系地处浅海陆架背景,地层发育相对平缓,通过地震、钻测井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依然存在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主要类型的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在平面上呈顺源多级坡折带组合、斜交组合、梳状组合和平行... 惠州凹陷新近系地处浅海陆架背景,地层发育相对平缓,通过地震、钻测井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依然存在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主要类型的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在平面上呈顺源多级坡折带组合、斜交组合、梳状组合和平行山梁组合4种组合类型。并且坡折带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间歇性、规模递变性和迁移旋回性。研究进一步揭示,盆地北缘和南部的坡折带对地层的叠置样式及沉积体系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坡折带 低位域 地层 沉积体系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陆表海层序地层中的低位域沉积——以太原组上段桥头砂岩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姜烨 李宝芳 王绍昌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鄂尔多斯缓坡型陆表海的层序构成通常以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为主 ,低位体系域发育在古大陆边缘或缺失。以太原组上部灰岩段中桥头砂岩为例 ,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曲线的分析和层序对比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研究区沉积影响的分析 ,认为桥... 鄂尔多斯缓坡型陆表海的层序构成通常以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为主 ,低位体系域发育在古大陆边缘或缺失。以太原组上部灰岩段中桥头砂岩为例 ,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曲线的分析和层序对比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研究区沉积影响的分析 ,认为桥头砂岩形成于不同的三级层序内 ,由 3套低位域下切河谷充填沉积叠置而成 ,说明在盆地内古大陆架上也可以发育低位体系域沉积。桥头砂岩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 ,桥 3砂岩在相对海平面上升之后发展为潮河道继续存在。鄂尔多斯深盆气的成藏特点使具有微裂隙和溶蚀孔隙的桥头砂岩具有深盆气勘探和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陆表海 低位体系域 砂岩 海平面升降 沉积环境 成藏特点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时晓章 王建新 +5 位作者 金振奎 王哲 刘安 李鹏 官全胜 杨有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序Tsq2相当于下三叠统,层序Tsq3和层序Tsq4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Tsq5相当于上三叠统。5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为主,湖侵体系域以发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为主。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是控制三叠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复合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三叠系 层序特征 沉积体系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低位体系域成煤环境与聚煤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柳汉丰 陈颉 +1 位作者 游水凤 陈洪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是位于河流下切谷旁边的浅水洼地或者河流阶地。其中,滨海地区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煤层顶板为海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陆相环境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在中新生代,常见于辫状河、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等,煤层顶底板沉积物颗粒较粗。低位体系域煤层煤质较差,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差别较大。滨海地区,煤层硫分较高,灰分较大;而陆相断陷盆地,煤层灰分较高,河流分叉较多,这与湖盆水体动荡性及构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体系域 成煤模式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网状浅水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超 沈孝秀 +2 位作者 王少鹏 来又春 缪飞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河道平面上呈网状、交织状,具有宽深比小、稳定性强等特点,砂体发育程度中等;其形成于低坡降背景,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均有网状河道发育,河道呈花状,沉积微相类型多样,天然堤、河漫滩、席状砂等溢岸沉积物大量发育,形成以溢岸沉积物为主的“河道花”模式。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两侧均发育天然堤,增加了其侧向稳定性,决口改道是形成新河道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低位域 网状浅水三角洲 “河道花”模式
下载PDF
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低位域砂体沉积分布特征
10
作者 丁桔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依据录井、测井、岩芯和孢粉化石分析等,认为牛庄洼陷发育于原沙三下亚段上下两套油页岩之中的砂体应属于沙三中亚段低位体系域,为水下冲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并阐明了其沉积分布特征,且进一步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认为研究区低位域砂体... 依据录井、测井、岩芯和孢粉化石分析等,认为牛庄洼陷发育于原沙三下亚段上下两套油页岩之中的砂体应属于沙三中亚段低位体系域,为水下冲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并阐明了其沉积分布特征,且进一步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认为研究区低位域砂体沉积相组合-层序及体系域叠置模式为低水位深水浊积扇-湖平上升初期的低水位水下冲积扇-后期的湖侵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冲积扇 深水浊积扇 沉积特征 分布特征 低位体系域 沙三段中亚段 牛庄洼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