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阶段煤吸附C_(2)H_(4)的吸附特性研究
1
作者 文虎 李倬锋 +2 位作者 张铎 唐瑞 黎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5,共12页
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封闭区遗煤吸附C_(2)H_(4)的演化特征,以宁夏灵新煤矿不粘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容量法进行煤吸附C_(2)H_(4)试验,分析温压与粒径对煤吸附C_(2)H_(4)过程中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热力学等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温... 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封闭区遗煤吸附C_(2)H_(4)的演化特征,以宁夏灵新煤矿不粘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容量法进行煤吸附C_(2)H_(4)试验,分析温压与粒径对煤吸附C_(2)H_(4)过程中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热力学等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温度为30~60℃、压力为0.15~0.45 MPa、粒径为20~120目时,无论是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还是粒径减小,C_(2)H_(4)的吸附量均增加;吸附过程随时间由快变慢,进而趋于平衡,吸附速率快速趋于0;温度与粒径不变,平衡压力越大吸附速率越大;温度与压力不变,粒径越小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相同,粒径越小等量吸附热越低;各粒径煤样吸附C_(2)H_(4)的等量吸附热为0.69~40.23 kJ/mol,属于物理吸附。引入压力修正系数进行拟合,温度不变,压力和粒径与吸附自由能降低值呈正比关系;粒径不变,温度与吸附自由能降低值呈反比关系。各粒径煤样吸附C_(2)H_(4)的吸附熵均为负值,吸附量增大,温度降低,吸附熵值均增大;吸附量相同条件下,粒径越大,吸附熵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阶段 C_(2)H_(4) 吸附特性 吸附速率 煤自燃 吸附热
下载PDF
SiO_(2)@ZIF-67基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低温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牛惠 康婷婷 +3 位作者 谭浩威 琚成功 彭啸 吴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189,193,共9页
吸附法是处理有机废水技术中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低温(低于10℃)时,材料的吸附性能急剧下降。通过在SiO_(2)@ZIF-67中引入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二硫化钼(MoS_(2))制备了SiO_(2)@ZIF-67基复合材料(SiO_(2)@ZIF-67/GO、Si... 吸附法是处理有机废水技术中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低温(低于10℃)时,材料的吸附性能急剧下降。通过在SiO_(2)@ZIF-67中引入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二硫化钼(MoS_(2))制备了SiO_(2)@ZIF-67基复合材料(SiO_(2)@ZIF-67/GO、SiO_(2)@ZIF-67/CNTs、SiO_(2)@ZIF-67/MoS_(2)),并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低温环境下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复合材料以介孔结构为主,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其中SiO_(2)@ZIF-67/GO(S)的比表面积可达303m^(2)/g,在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100mg/L甲基橙溶液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32mg/g,饱和吸附量分别是SiO_(2)@ZIF-67/GO、活性炭的2.9倍和4.4倍;复合材料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ZIF-67 甲基橙 高温煅烧 低温吸附
下载PDF
液化残渣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倩 王岸楠 +7 位作者 陈再明 孙峤昳 王保登 王永胜 孙楠楠 胡剑 李井峰 熊日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20-6630,共11页
以煤液化残渣(CLR)为原料制备CO_(2)吸附剂,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本文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为碳源,通过预氧化、炭化活化等工艺,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优的CO_(2)吸附剂。利用热重分析仪(TGA... 以煤液化残渣(CLR)为原料制备CO_(2)吸附剂,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本文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为碳源,通过预氧化、炭化活化等工艺,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优的CO_(2)吸附剂。利用热重分析仪(TGA)、低温氮吸附仪(BET)、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吸附材料的微观形貌、孔径结构以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低灰分液化残渣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微孔结构,更有利于CO_(2)的吸附。以低灰分液化残渣为原料,在较优活化条件下(活化剂/原料质量比为1∶1、升温速率5℃/min、活化时间1h)制备的CO_(2)吸附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40℃、15%(体积分数)CO_(2)模拟烟气条件下的CO_(2)吸附容量为4.47%(质量分数),在0℃、1bar(1bar=105Pa)条件下的CO_(2)吸附容量可高达27.70%(质量分数),低温吸附性能优异,吸附速率快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低温吸附
下载PDF
利用煤焦油中酚类物质Stöber法制备碳纳米球用于CO_(2)吸附
4
作者 杨莹 侯豪杰 +7 位作者 黄瑞 崔煜 王兵 刘健 鲍卫仁 常丽萍 王建成 韩丽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11-5018,共8页
煤焦油的排放和直接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高附加值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是煤焦油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Stöber法以间苯二酚和中低温煤焦油为碳源与甲醛聚合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CO_(2)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 煤焦油的排放和直接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高附加值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是煤焦油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Stöber法以间苯二酚和中低温煤焦油为碳源与甲醛聚合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CO_(2)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考察了预聚温度、水热温度和煤焦油添加量对碳纳米球的孔结构和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预聚温度为60℃、水热温度为200℃时,产物具有最优异的比表面积和CO_(2)吸附性能。C_(1)-R_(1)-RT-200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达到787m^(2)/g,CO_(2)最大吸附量为4.64mmol/g。当煤焦油占总投料质量的50%~76%时,产物的CO_(2)吸附性能较好,优于纯的间苯二酚模型化合物。所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球的CO_(2)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吻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说明多孔碳纳米球对CO_(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吸附 纳米材料 碳纳米球 Stöber法 中低温煤焦油
下载PDF
磁场强度对低温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陈辉 周慧剑 徐卫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4-1439,共6页
为考察磁场强度对低温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设置4个SBR(记为R1~R4)分别在0、10、45、75 mT的磁场强度下低温(10℃)运行。结果表明,磁场可有效削减低温SBR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产生和释放,并提高... 为考察磁场强度对低温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设置4个SBR(记为R1~R4)分别在0、10、45、75 mT的磁场强度下低温(10℃)运行。结果表明,磁场可有效削减低温SBR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产生和释放,并提高COD、总氮和氨氮去除率。这是因为磁场能够增强低温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升氨单加氧酶(AMO)、硝酸盐还原酶(NA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羟胺氧化酶(HAO)和N_(2)O还原酶(NOS)活性。菌群结构分析表明,在磁场作用下,SBR活性污泥中具有反硝化和还原N_(2)O功能的微生物丰度均有明显提升;4个SBR中,R3的N_(2)O释放量最低,相对于R1减少了67.07%,说明45 mT的磁场强度对SBR低温脱氮过程N_(2)O削减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生物脱氮 n_(2)O 磁场 菌群结构
下载PDF
煤制氢解析气中CO_(2)回收提纯及液化工艺分析
6
作者 黄梦元 袁有录 +2 位作者 杜大艳 卢强 段程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613-1615,1619,共4页
在煤气化制氢工艺过程中,其变压吸附(PSA)工段在解析时将产生大量CO_(2),若直接排放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产生。对催化脱烃加精馏、二次精馏和催化净化加二次精馏三种CO_(2)提纯及液化工艺进行介绍和分析,由于解析气的组分波动... 在煤气化制氢工艺过程中,其变压吸附(PSA)工段在解析时将产生大量CO_(2),若直接排放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产生。对催化脱烃加精馏、二次精馏和催化净化加二次精馏三种CO_(2)提纯及液化工艺进行介绍和分析,由于解析气的组分波动较大,杂质含量较多,若要生产出食品级CO_(2)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实现食品级与工业级CO_(2)的转换,催化净化加二次精馏是较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分离 解析气回收 气体纯化 CO_(2)液化 变压吸附分离
下载PDF
样品粒度对气体吸附实验的影响-以四川长宁龙马溪组及五峰组页岩为例
7
作者 孙茹 巢越 +1 位作者 杨宇龙 马骁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尽管低压气体吸附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泥页岩多孔矿物孔隙度的表征,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样品的粒度。该文以四川长宁地区龙马溪组和五峰组露头页岩样品为例,旨在探究样品颗粒大小对气体吸附实验的影响并尝试提出适合... 尽管低压气体吸附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泥页岩多孔矿物孔隙度的表征,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样品的粒度。该文以四川长宁地区龙马溪组和五峰组露头页岩样品为例,旨在探究样品颗粒大小对气体吸附实验的影响并尝试提出适合于低压N_(2)和CO_(2)吸附测量的粒径范围。该文通过TOC、Ro、XRD测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页岩样品的基础岩石学特征和孔隙特征,并对不同粒度样品进行低压CO_(2)和N_(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粒度变化对CO_(2)以及N_(2)吸附实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极端细碎(200目)的情况下,部分原生孔隙结构被破坏,吸附作用明显减弱,总孔隙体积减少,比表面积降低,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而140~180目样品孔隙暴露程度最为充分,建议作为CO_(2)和N_(2)吸附实验的最佳粒度范围。高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孔隙的发育,相较于五峰组样品,龙马溪组样品TOC含量高,所以气体吸附量更高,比表面积、孔隙体积更大。研究成果对完善气体吸附实验的样品处理标准以及提高页岩孔隙定量表征的精确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样品粒径 低压CO_(2)、n_(2)吸附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固体吸附剂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江涛 魏小娟 +1 位作者 王胜平 马新宾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7,共16页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减少CO_(2)排放量的方法中,吸附法分离脱除CO_(2)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固体吸附材料具有操作温度广、不易腐蚀设备、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较少且易于处理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CO_(2)捕集材料。综述了3种类型的CO_(2)固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低温、中温和高温固体吸附剂,指出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及强化CO_(2)吸附性能与循环稳定性的措施。通常来说高压对低温固体吸附剂更加有利,但此条件下其选择性较差,且气流中存在的水分会水解某些吸附剂中的配位键,并与CO_(2)产生竞争吸附,导致CO_(2)吸附性能下降。因此低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是研究重点。中温固体吸附剂中,类水滑石材料面临的挑战在于其独特的氢键堆积结构限制了其吸附容量进一步提高,而MgO吸附剂由于缺少基础活性位点以及固有的高晶格焓同样导致其吸附性能与吸附动力学较差。故中温吸附剂需要优先解决其低吸附能力和低循环稳定性的问题。高温固体吸附剂中,Li_(4)SiO_(4)吸附剂相比于Li_(2)ZrO_(3)吸附剂具备更低的制备成本以及更高的吸附容量,但2者皆面临动力学限制问题。CaO基吸附剂由于其理论吸附容量高、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无毒、具备快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在CO_(2)吸附/脱附多循环过程中,钙基吸附剂由颗粒烧结引发的热失活以及颗粒磨损问题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高温预处理、水合作用、化学掺杂、酸改性等方式来提高其吸附性能与多循环稳定性。此外,造粒及规模化制备技术是提高其工业应用潜力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体吸附剂 低温吸附 中温吸附 高温吸附 CaO基
下载PDF
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世辉 王小明 +1 位作者 李丹阳 党正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为分析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采集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成不同的粒度区间:1.0~0.5 mm、0.50~0.25 mm、0.25~0.15 mm、0.15~0.09 mm、0.09~0.075 mm,进行低压N_(2)吸附测试。根据分形FHH理论,通过低压N_(2... 为分析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采集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成不同的粒度区间:1.0~0.5 mm、0.50~0.25 mm、0.25~0.15 mm、0.15~0.09 mm、0.09~0.075 mm,进行低压N_(2)吸附测试。根据分形FHH理论,通过低压N_(2)吸附的p/p_(0)<0.45、p/p_(0)≥0.45区间分别确定分形维数D_(1)、D_(2),表征孔表面形态粗糙度、孔结构规则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构造煤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D_(1)、D_(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66~2.7789,2.4997~2.5537。平均孔径是影响分形维数的重要参数,平均孔径降低,D_(1)减小(孔表面形态越平滑),D_(2)增加(孔结构越不规则);2~5 nm孔是控制分形维数的关键指标,2~5 nm孔增多,D_(1)减小,D_(2)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构造煤的吸附性分析和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煤粒度 分形维数 FHH理论 低压n_(2)吸附
下载PDF
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世辉 王小明 +1 位作者 党正 涂明恺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142-146,152,共6页
煤的孔结构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吸附的关键参数,构造煤的煤体结构破碎,煤粒径变化范围大,明确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对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采集的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将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为5个粒... 煤的孔结构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吸附的关键参数,构造煤的煤体结构破碎,煤粒径变化范围大,明确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对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采集的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将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为5个粒度:1.0~0.50、0.50~0.25、0.25~0.15、0.15~0.09、0.090~0.075 mm,通过低压N_(2)吸附测试表征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构造煤的低压N_(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Ⅳ型,滞后回线为H3型,BET比表面积、BJH孔体积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926~1.3416 m^(2)/g、0.00349~0.00722 cm^(3)/g。构造应力作用破坏煤体结构,完整的孔结构被破坏,部分超微孔喉被移除,可接触的中孔、大孔增加,BET比表面积、BJH孔体积随着煤粒度的降低而增大。为准确表征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应选择不同粒度的构造煤进行分析,研究可为构造煤的吸附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分析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煤粒度 孔结构特征 低压n_(2)吸附
下载PDF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molecular sieve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CO_(2) adsorption at cold temperatures
11
作者 Shiqing Wang Yutong Wang +6 位作者 Yue Kuang Shisen Xu Shiwang Gao Lianbo Liu Hongwei Niu Ping Xiao Bing Huang 《Carbon Neutrality》 2022年第1期419-427,共9页
At present,insufficient works 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adsorption to remove CO_(2) in flue gas below room temperatures under ambient pressure.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CO_(2) partia... At present,insufficient works 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adsorption to remove CO_(2) in flue gas below room temperatures under ambient pressure.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CO_(2) partial pressure and moisture on dynamic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CO_(2) are conducted for various adsorbents.Based on our findings,lower the adsorbing temperature can drastically enhance the ad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over molecular sieves and activated carbon.Among various adsorbents,13X molecular sieve shows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With a concentration of 10%CO_(2) in flue gas,the specif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_(2) over 13X molecular sieve is 0.11,2.54 and 5.38 mmol/g at 80℃,0℃ and -80℃,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O_(2) from 1%to 10% under 0℃,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13X molecular sieve increases from 1.212 mmol/g to 2.538 mmol/g.Water vapor in flue gas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pecif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_(2) due to competing adsorption,but also increase the heat penalty of molecular sieve regeneration due to the water adsorption.An overal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energy penalty of capture 1 ton CO_(2) at various adsorp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80℃ and 80℃,considering both the heat penalty of molecular sieve regeneration as well as the energy penalty for cooling the adsorber.It is found that the lowest energy penalty is about 2.01 GJ/ton CO_(2) when the adsorption is conducted at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CO_(2)adsorption Molecular sieve Activated carbon Energy consumption
原文传递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湖相页岩储层孔隙定性描述及全孔径定量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民 关莹 +5 位作者 李传明 刘洋 刘薇 徐健鹏 李政 卢双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7-1119,共13页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纹层状页岩为例,采用大面积视域拼接扫描电镜、低温N_2/CO_2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分析页岩有机质纹层、矿物与孔隙形态,定量评价孔隙大小与分布,同时对比洗油前后页岩孔隙分布特征,探讨页岩油可能的富集空间。研...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纹层状页岩为例,采用大面积视域拼接扫描电镜、低温N_2/CO_2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分析页岩有机质纹层、矿物与孔隙形态,定量评价孔隙大小与分布,同时对比洗油前后页岩孔隙分布特征,探讨页岩油可能的富集空间。研究样品中发育条带状和分散状分布的有机质和方解石,粘土矿物与石英分布样式复杂。尽管研究样品处于低熟—成熟生油阶段,其中仍然发育较多的有机质孔,可能是部分油气(尤其是轻质部分)流出/逃逸后结果,此外还发育大量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采用低温N_2吸附(反映小于100 nm的孔隙)、高压压汞(反映100 nm至十几μm的孔隙)和大面积视域拼接SEM扫描可以有效全尺度反映湖相页岩富集空间。页岩连通储集空间由纳米级孔隙(小于300 nm)和微米尺度的微裂缝(0. 5至十几μm)构成,页岩油则主要富集在小于100 nm的孔隙和大于1μm尺度的微裂缝中。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结论可供其它生油阶段页岩的相关研究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视域拼接 低温n 2/CO 2吸附 高压压汞 储集空间 湖相纹层状页岩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低温氮吸附中煤阶对临界填充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林 王文静 +2 位作者 高大猛 郭英超 马鸿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探究煤岩吸附理论及煤层气吸附机制,首先选用6种不同煤阶煤样进行低温氮(N_(2))吸附试验,分析煤中填充态N_(2)分子的临界填充孔径(CPSD);然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微孔填充理论(TVFM)分析试验等温线特征,得到煤中完成微孔填充的临... 为探究煤岩吸附理论及煤层气吸附机制,首先选用6种不同煤阶煤样进行低温氮(N_(2))吸附试验,分析煤中填充态N_(2)分子的临界填充孔径(CPSD);然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微孔填充理论(TVFM)分析试验等温线特征,得到煤中完成微孔填充的临界填充压力(CFP)以及CPSD;最后结合相对压力分段法,通过Langmuir方程-D-A方程-BET方程拟合验证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煤阶由低到高,煤样N_(2)吸/脱附等温线由II型向I型过渡;低阶煤中以微孔填充和单分子层吸附形式赋存的N_(2)分子比例大于高阶煤;煤阶由低到高,CPSD呈先减后增趋势;6种煤样的CPSD在1.61~2.19 nm之间,煤阶越高,CPSD范围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低温n_(2) 吸附试验 临界填充孔径(CPSD) 微孔填充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天然气脱硫工艺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失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剑利 朱春蕾 +4 位作者 刘爱华 刘增让 徐翠翠 宋宛霖 王国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27-30,63,共5页
为研究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对PG新剂及旧剂进行了表征。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表明:PG新剂比表面积大于330m^(2)/g,使用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20%以上,平均孔径增大,孔体积略有减小。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新鲜剂表面颗粒形... 为研究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对PG新剂及旧剂进行了表征。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表明:PG新剂比表面积大于330m^(2)/g,使用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20%以上,平均孔径增大,孔体积略有减小。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新鲜剂表面颗粒形貌均匀,失活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孔体积减小,孔道变大。XRD(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G新剂主要由AlO(OH)和Al_(2)O_(3)两种晶相构成,使用后催化剂除AlO(OH)相外,均新增Al(OH)_(3)相,且随床层高度下移,Al(OH)_(3)衍射峰强度逐渐削弱。XRF(X射线荧光法)结果表明:PG新剂主要组成为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钠,反应后催化剂上积聚了一定量的含碳、氮和硫的物质,且氧化钠的含量有所降低。CO_(2)-TPD(CO_(2)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PG新剂上存在丰富的弱碱性中心,而反应后催化剂上硫等杂质的沉积导致弱碱性中心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脱硫工艺 羰基硫水解 催化剂失活 低温氮气吸脱附 SEM XRD XRF CO -TPD
下载PDF
痕量K元素对煤基碳材料NO_(x)低温吸附功能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梦容 王鲁元 +2 位作者 张兴宇 程星星 王志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4-895,共12页
本研究选取准东煤为碳材料前驱体,以水热耦合痕量K元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通过实验探究K质量浓度对碳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NO_(x)低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液中K_(2)CO_(3)质量浓度为0.0067 g/mL时,所制得的样... 本研究选取准东煤为碳材料前驱体,以水热耦合痕量K元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通过实验探究K质量浓度对碳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NO_(x)低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液中K_(2)CO_(3)质量浓度为0.0067 g/mL时,所制得的样品对NO_(x)的吸附性能较好,其饱和NO_(x)吸附时间为3200 s。通过低温N_(2)物理吸附研究发现,该质量浓度下样品的孔结构发展较好,比表面积达到708.6 m^(2)/g。此外,本研究通过XPS、SEM等手段对不同质量浓度K_(2)CO_(3)活化的碳基材料进行了物化表征,并对不同质量浓度K_(2)CO_(3)活化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面性质分析,通过FT-IR对样品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准东煤基碳材料优良的吸附性能与表面结构相关,研究中采用DFT手段对反应机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可促进C−O键的形成,而活性C−O结构是促进NO_(x)吸附的关键因素。通过该系列实验,本工作获得采用水热耦合痕量K元素制备准东煤基碳材料的最佳方法和最优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K_(2)CO_(3) 水热 碳材料 低温 吸附 制备
下载PDF
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及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全中 胡海洋 吉小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3,共7页
查明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煤、页岩和砂岩样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测试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 查明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煤、页岩和砂岩样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测试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低温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分别测试表征微孔(<2 nm)、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的全孔径段表征方法,并进行了不同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测样品中,煤中主要发育狭缝形孔隙,页岩和砂岩中主要发育墨水瓶形孔。②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煤微孔发育程度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煤中微孔为煤提供了大部分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其中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60%以上,微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以上;页岩和砂岩的孔容主要有介孔提供,介孔孔容占到总孔容的65%以上,比表面积由微孔提供,微孔比表面积占到总比表面积的61%以上。③不同样品对甲烷吸附能力顺序依次为煤>页岩>砂岩,对甲烷的吸附主要受控于孔比表面积,微孔为煤对甲烷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吸附点位,所以煤对甲烷吸附能力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最大吸附量与纳米孔隙比表面积大小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压汞法 低温n2吸附法 低温CO_(2)吸附法 等温吸附
下载PDF
低温真菌吸附Zn^(2+)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云林 谢莹 +2 位作者 季秀玲 王鲁民 林连兵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3期437-441,共5页
由于低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接近于自然水体的温度,因此它们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试验采用低温真菌和常温真菌进行比较,分别对锌离子进行物理吸附,研究对不同Zn^(2+)质量浓度的吸附情况及Zn^(2+)在不同pH值、温度等... 由于低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接近于自然水体的温度,因此它们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试验采用低温真菌和常温真菌进行比较,分别对锌离子进行物理吸附,研究对不同Zn^(2+)质量浓度的吸附情况及Zn^(2+)在不同pH值、温度等因素下对吸附的影响,并对50mg/L Zn^(2+)溶液的多级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真菌的吸附同常温真菌相比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当废水温度接近自然水温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吸附,这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真菌 生物吸附 Zn2+
原文传递
基于压汞和低温氮吸附试验的致裂煤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研究
18
作者 陈思粮 江泽标 +2 位作者 权西平 杨希法 莫桥顺 《煤矿安全》 CAS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为了研究致裂作用对煤岩孔隙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低温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对致裂前后煤样的孔隙形貌、孔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低温氮和压汞数据并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不同范围孔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经过致裂作用后,煤样孔容都有所增大... 为了研究致裂作用对煤岩孔隙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低温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对致裂前后煤样的孔隙形貌、孔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低温氮和压汞数据并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不同范围孔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经过致裂作用后,煤样孔容都有所增大,致裂煤的大孔孔容是原煤的1.4~2.2倍,微孔孔容是原煤的3.7~8.2倍;在压力小于13.8 MPa的低压区,原煤渗流孔、吸附孔分形维数均大于致裂煤,在压力大于13.8 MPa而小于137.9 MPa的高压区,原煤扩散孔分形维数均小于致裂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致裂 压汞 低温氮吸附 孔隙特征 分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