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吸水率陶瓷再生砂对砂浆力学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医博 梁宋梭 +4 位作者 刘福财 谢锐 欧锦盛 郭文瑛 王恒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77-3285,共9页
为了解决废弃陶瓷再生利用和河砂短缺的问题,开展了低吸水率陶瓷再生砂(由废弃低吸水率瓷质陶瓷墙地砖制备而成,简称陶瓷砂)的性能及其等体积全取代河砂对砂浆力学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砂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 为了解决废弃陶瓷再生利用和河砂短缺的问题,开展了低吸水率陶瓷再生砂(由废弃低吸水率瓷质陶瓷墙地砖制备而成,简称陶瓷砂)的性能及其等体积全取代河砂对砂浆力学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砂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指标均较低,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细骨料;在水胶比、胶凝材料组成和砂浆工作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与河砂砂浆相比,水胶比为0.45、0.35和0.25的三种陶瓷砂砂浆的力学性能均明显提高,其中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9.1%、26.8%和24.6%,且28 d干燥收缩值分别降低了45.7%、17.9%和5.3%;水胶比越大,陶瓷砂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幅度越大,干燥收缩值降低幅度越大。性能改善的机理是陶瓷砂自身强度高,陶瓷砂表面粗糙并含有1~20μm的微孔,且含有大量1~5μm的微粉,以其取代河砂后改善了砂浆中界面过渡区和水泥石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吸水率 陶瓷再生砂 砂浆 力学性能 干燥收缩性能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2
作者 张坚 张海明 陈晓非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media models with high-velocity layer or low-velocity layer, and the model with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media models with high-velocity layer or low-velocity layer, and the model with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by using synthetic seismogra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are sensitive to the thickness and velocity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There is obvious diffraction phenomenon of seismic wave if the thickness of high-velocity layer is very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In this case, the high-velocity layer cannot shield the head wave propagating along the upper interface of the media below it, and the amplitude of this head wav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hickness or the velocity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When the thickness of high-velocity layer is nearly identical to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of seismic wave, the wave phases reflect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and the head wave phase may have very close arrival and weaken each other because of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As to low-velocity layer, the amplitude of the head wave is weak and decreases with the velocity of this lay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if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is introduced, we can get a strong apparent head wave phase in synthetic seismogram and the amplitude of this phase increases with the thickness or velocity gradient of the transition-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seismogram head wave high-velocity layer low-velocity layer transition-zone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转型指数构建及分区 被引量:5
3
作者 符海月 吴树东 姜朋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38-246,共9页
探究耕地绿色低碳转型方法与对策对于解决耕地环境本底问题,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建立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基于“现状-目标”对比分析,构建耕地绿... 探究耕地绿色低碳转型方法与对策对于解决耕地环境本底问题,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建立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基于“现状-目标”对比分析,构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转型指数,划分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转型管控区,提出相应管控路径,并以粮食主产区171个地级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趋升,呈北高南低态势;2)预测2030年耕地绿色低碳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区域间增幅差异明显;3)降污减碳严控区、管控区、防护区和防污固碳保护区各占粮食主产区的9.36%、39.77%、10.52%和40.35%,主要分布在南部、中南部、山东省烟台市及东部沿海、内蒙古以及四川省等市;结合各区社会经济条件,提出相应强化耕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创新耕地固碳减排技术、加强落实生产绿色低碳实践及建立耕地碳汇系统的差别化绿色低碳转型导向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拓展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可为探索耕地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提出差别化管控建议,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 绿色低碳转型指数 分区管控 粮食主产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The study on exploitation potential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 被引量:1
4
作者 Sun Yingying Zhang Shanyan +4 位作者 Wei Xiaofang Sang Guoqiang Minghui Zhou Huang Jia Yang Jiru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1期52-58,共7页
It is preliminary estimated that the prov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OLOSRs)of 54 blocks in China are more than 820 million tons.As same as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of a reservoir ... It is preliminary estimated that the prov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OLOSRs)of 54 blocks in China are more than 820 million tons.As same as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of a reservoir after water flooding,the initial water cut of OLOSRS is higher than 80%.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EOR technology could efficiently enhance oil recovery rate from 8.4% to 20.1% of reservoirs after water flooding.The suitable measurements of EOR to the OLOSRs probabl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achieving higher oilfield reserves and production.In this paper,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es potential of OLOSRs have been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l oil saturation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also analyzed.The feasibility of EOR technologies for different OLOSRs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LOS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primary and secondary)by origin of low oil saturation.The two categories contain abundant reserves in China’s major oilfields,but their occurrence states of crude oil are quite different.If the average oil saturation of the OLOSR is defined at 40%,there are 13.1%-54.2%crude oil that could be recover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EOR 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OLOSRs with low permeability and the secondary OLOSRs with high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oil saturation Transition zones Occurrence stat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Gas flooding Surfactant flooding
原文传递
华南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与壳内低速层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4 位作者 徐辉龙 夏戡原 施小斌 叶春明 夏少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2,共7页
壳内低速层与地质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华南沿海众多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出地壳不同深度上存在着壳内低速层。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取得的数据,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方法,获得了沿OBS-2001测线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 壳内低速层与地质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华南沿海众多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出地壳不同深度上存在着壳内低速层。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取得的数据,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方法,获得了沿OBS-2001测线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根据低速层的走时间断特性辨识了海区地壳中部低速层。剖面中壳内低速层分布在新塘经南澳岛至南澳岛东南约150.0 km的陆架区,尖灭于东沙隆起,其顶面深度为10.0—18.0 km,速度为5.5—5.9 km.s-1,与上、下岩层的速度差均为0.5 km.s-1,其空间展布较为稳定,厚度为3.0—4.0 km,推断其为华南沿海陆上低速层的延伸,含水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可能是引起该区壳内低速层弹性波速下降的主要因素。该区壳内低速层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带 地壳结构 壳内低速层 华南沿海
下载PDF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 ,并具有δ13 C饱 <δ13 C芳 <δ13 C非 >δ13 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 ,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 ,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 C ,δ13 C1值 - 5 7.8‰~ - 5 3.8‰ ,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 C1与Ro 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o=0 .3%~ 0 .5 %,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 ,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 ,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 ,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 ,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 ,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 ,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原油 “过渡带”气 碳同位素 景谷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深煤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陆小霞 黄文辉 +3 位作者 陈燕萍 张守仁 吴见 徐延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9,3-4,共9页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Ⅱ型为主,孔隙形态以Ⅰ类开放孔为主,孔隙结构配置较好.当煤层埋深为750~1 100m,压汞曲线类型包括Ⅱ型和Ⅲ型,孔隙形态以Ⅱ类一端封闭型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存在一个过渡带.当煤层埋深大于1 10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Ⅲ型为主,孔隙形态主要为Ⅰ类开放孔,含有部分Ⅱ类和Ⅲ类孔,气体储存空间减小,孔隙结构配置较差.地应力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着埋深的增大,地应力的分带性导致孔隙结构由较好,变为复杂的过渡带,最后变为较差.深煤层的过渡带物性参数显示较为复杂的变化特征,为深部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 压汞曲线 低温氮吸附 过渡带
下载PDF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昌铨 嘉世旭 杜官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呈东南—西北向斜跨中朝地台及其南北两缘。本文是论述断面的地震折射测深结果,结合部分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资料,对断面通过的八个地质构造单元,分别阐述它们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呈东南—西北向斜跨中朝地台及其南北两缘。本文是论述断面的地震折射测深结果,结合部分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资料,对断面通过的八个地质构造单元,分别阐述它们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同时探讨了沿断面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深部结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折射 测深 地学断面
下载PDF
华南东部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中的熔体含量估算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晓亚 马麦宁 +2 位作者 徐志双 韩林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64-3271,共8页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的成因及性质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物质运移及地幔对流过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意义.最新的地震学研究显示,华南陆块东部地幔过渡带顶部的低速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般认为,该低速层的形成与脱水引起的...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的成因及性质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物质运移及地幔对流过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意义.最新的地震学研究显示,华南陆块东部地幔过渡带顶部的低速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般认为,该低速层的形成与脱水引起的部分熔融有关.本文利用部分熔融体系的平衡几何模型,重点分析了熔体成分、位温、二面角和玄武质含量等因素对熔体含量的影响,并结合该低速层的分布特征,估算出研究区的南北两个子区域地幔过渡顶部熔体含量分别为~1.18vol.%和~2.02vol.%.这一熔体含量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太平洋板片多期次俯冲作用的叠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地幔过渡带 低速层 部分熔融 熔体含量
下载PDF
钢结构厚板对接焊缝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元清 胡宗文 +2 位作者 石永久 周晖 陈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目前,国内建筑物在不断地超高层化以及超大型化,使得钢结构厚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厚度增大导致焊缝焊接热影响增大,同时焊缝的缺陷敏感性也相对更加显著,这些因素使得钢厚板焊缝韧性性能变差,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 目前,国内建筑物在不断地超高层化以及超大型化,使得钢结构厚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厚度增大导致焊缝焊接热影响增大,同时焊缝的缺陷敏感性也相对更加显著,这些因素使得钢厚板焊缝韧性性能变差,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研究钢厚板对接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对150 mm厚钢板对接焊缝进行了低温下的冲击韧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而且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沿板厚度方向随表面到中心的位置变化而降低,这和母材的规律一致,但数值相对母材有所降低。同时,利用Boltzm ann函数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其韧脆转变温度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钢结构特厚板对接焊缝有较明显的低温脆性特征,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厚板 对接焊缝 热影响区 低温 冲击试验 韧脆转变温度
下载PDF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洪艳 张广伟 +2 位作者 王晓山 张晨侠 康建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9-839,共11页
利用吉林地区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模拟和数字化资料(共254次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每个事件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吉林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变化特征。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对收集到的震相数据和计算结... 利用吉林地区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模拟和数字化资料(共254次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每个事件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吉林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变化特征。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对收集到的震相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严格筛选和限定。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显著,南北部差异较大。伊通-舒兰断裂带北侧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突出,高低值异常区方向与NE向扶余-肇东断裂带一致;伊通-舒兰断裂带南侧波速比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火山区,其中长白山火山区北侧波速比低而西南侧较高,可能表明长白山下方低速异常体位于火山口的西南侧。通过分析波速比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在波速比高值区和高、低值过渡区为地震易发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高、低值过渡带 吉林地区
下载PDF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红南 黄石岩 +1 位作者 首浩 刘文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序帚状断块体系 构造应力场 油气分布 应力转换带
下载PDF
周清庄地区沙一下生物灰岩储集体研究与认识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卫江 韩国猛 +4 位作者 周宝义 李洪香 李建辉 高勇 刘萍 《录井工程》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周清庄地区沙一下生物灰岩主要分布在港西断层下降盘,生物灰岩的平面展布及产能情况较为复杂,为了明确油气聚集、油井产能与沉积相带的关系,该文通过研究沉积能量大小与生物灰岩的分布关系,确定了水下隆起、浅水高能带、深水低能带及过... 周清庄地区沙一下生物灰岩主要分布在港西断层下降盘,生物灰岩的平面展布及产能情况较为复杂,为了明确油气聚集、油井产能与沉积相带的关系,该文通过研究沉积能量大小与生物灰岩的分布关系,确定了水下隆起、浅水高能带、深水低能带及过渡带四个沉积相带,而浅水高能带沉积的生物灰岩储集层物性好,油井产能高,是有利的钻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灰岩 储集体 油气聚集 油井产能 沉积相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永江 王延斌 +4 位作者 王晓波 张英 王东良 李志生 杨春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969,共9页
浅层气是埋深相对较浅的天然气,世界范围内资源丰富,也是中国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由于受中浅层找油、深层找气的二元勘探思想指导,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少,浅层气分布、成因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等方面缺乏系统性... 浅层气是埋深相对较浅的天然气,世界范围内资源丰富,也是中国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由于受中浅层找油、深层找气的二元勘探思想指导,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少,浅层气分布、成因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分布和成因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并预测了浅层气勘探有利领域。研究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分布广泛,平面分区,纵向分层;②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总体可分为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和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两大类,其中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包括浅层生物成因气(Ⅰ)、浅层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又称低熟气)(Ⅱ),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包括浅层热成因油型气(Ⅲ1)、浅层热成因煤成气(Ⅲ2);③松辽盆地北部与生物作用相关的浅层气和与热成因相关的浅层气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浅层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成藏主要受未熟—低熟烃源岩或降解原油的分布,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圈闭以及盖层控制;浅层热成因气成藏主要受腐泥型或煤系成熟气源岩,构造和断层遮挡相关的圈闭,盖层和断层控制;④松辽盆地北部浅层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浅层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比浅层热成因气具有更广阔的资源前景,其中西部斜坡区和中央坳陷区浅层是浅层生物成因气和低熟气的勘探有利区域。该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成因类型 生物成因气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低熟气)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EH4电磁系统的近源效应及其校正方法 被引量:38
15
作者 莫撼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4-316,320,共4页
EH4电磁系统要求在“远区”观测。当发—收距较小时 ,测点在人工源的低频段处于过渡带中 ,数据发生畸变 ,从而形成过渡带低谷。提出一种线性校正方法 ,可对过渡带数据进行校正。
关键词 EH4电磁系统 过渡带低谷 近源效应 校正
下载PDF
高邮凹陷阜宁组三段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黎霞 陈长征 +2 位作者 于雯泉 朱煜 毕建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10,4,共5页
利用薄片观察,黏土矿物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新统阜宁组三段(E1fn3)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高邮凹陷E1fn3储层具低渗、超低渗特征,成岩过程复杂。利用黏土矿物的两个转换带,可将该区... 利用薄片观察,黏土矿物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新统阜宁组三段(E1fn3)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高邮凹陷E1fn3储层具低渗、超低渗特征,成岩过程复杂。利用黏土矿物的两个转换带,可将该区E1fn3划分为中成岩A1期、中成岩A2期及中成岩B期。该套储层经历了弱酸-弱碱-弱酸-中性的成岩环境,发育了颗粒压实-长石溶蚀、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加大边交代-碳酸盐、长石溶蚀的成岩序列,最终成为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演化 黏土转换带 阜宁组三段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气水界面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成 孙来喜 +1 位作者 袁京素 杨卫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2,127,共3页
相当数量的低渗透性气藏,不管有无边底水,生产井常气水同产、气水比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气藏开发效果,其原因是低渗透气藏存在较高的气水过渡带、满足开发要求的有效储层空间分布不精确;传统方法确定的气水界面误差较大,导致气井射孔位置... 相当数量的低渗透性气藏,不管有无边底水,生产井常气水同产、气水比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气藏开发效果,其原因是低渗透气藏存在较高的气水过渡带、满足开发要求的有效储层空间分布不精确;传统方法确定的气水界面误差较大,导致气井射孔位置不尽合理,所以精确预测气水界面位置和有效储层分布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低渗透、气水同产气藏的分析和研究表明,在非均质条件下,相同含气饱和度界面并非水平面,而呈不规则的起伏面;通过理论分析探讨,综合利用压汞与物性资料形成了一种定量预测气水起伏界面的方法,进而得到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可有效指导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毛管力 气水过渡带 气水界面 有效储层 .
下载PDF
水泥窑过渡带用低导热多层复合砖研究(Ⅰ):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林 陈松林 +2 位作者 王俊涛 李泉侑 李沅锦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为减少水泥窑的过度散热和安全运行隐患,采用工作层(硅莫砖,厚0.140 m)、保温层(轻质莫来石,厚0.035 m)、隔热层(含ZrO_2的陶瓷纤维板,厚0.025 m)的3层复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低导热多层复合砖的保温层的结合界面方式和受力分析,并计算了... 为减少水泥窑的过度散热和安全运行隐患,采用工作层(硅莫砖,厚0.140 m)、保温层(轻质莫来石,厚0.035 m)、隔热层(含ZrO_2的陶瓷纤维板,厚0.025 m)的3层复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低导热多层复合砖的保温层的结合界面方式和受力分析,并计算了该复合砖的综合热导率。结果表明:多层复合砖的工作层和保温层的结合界面采用正弦曲面结合方式,保温层和隔热层的结合界面采用135°坡形结合方式的设计,可使复合砖中间层(保温层)的应力集中较少;多层复合砖的综合热导率由原来使用非复合砖(即硅莫砖)的2.74 W·m^(-1)·K^(-1)降低到1.50 W·m^(-1)·K^(-1)。将该多层复合砖实际应用于水泥窑过渡带时,使水泥窑筒体外壳温度比采用非复合砖的降低了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导热砖 多层复合结构 水泥窑过渡带 节能
下载PDF
800℃至500℃冷却时间对9Ni低温钢相转变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秀芝 华文林 +1 位作者 杨春杰 董春法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9Ni低温钢(/%:0.049C,0.22Si,0.58Mn,0.0006S,0.0029P,9.16Ni,0.020Al,0.003Ti,0.003 0N,0.000 9O)在800℃冷却至500℃时间-t_(8/5)(6~100s)的热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结合金相法建立了试验钢的SHCCT(模拟...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9Ni低温钢(/%:0.049C,0.22Si,0.58Mn,0.0006S,0.0029P,9.16Ni,0.020Al,0.003Ti,0.003 0N,0.000 9O)在800℃冷却至500℃时间-t_(8/5)(6~100s)的热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结合金相法建立了试验钢的SHCCT(模拟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t8/5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冷却时间对原奥氏体晶粒尺寸、M-A组元含量、尺寸、数量和形状因子(M-A组元面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试样的显微组织由贝氏体(B)和马氏体(M)组成,其相对含量取决于冷却时间t_(8/5);随800℃至500℃(t_(8/5))冷却时间的增加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粒状贝氏体含量、M-A组元尺寸增加,同时M-A组元含量和面密度降低,有利于改进9Ni钢粗晶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SHCCT) 9Ni低温钢 800℃-500℃相变 M-A组元 贝氏体
下载PDF
开发区转型对通勤距离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和对策——以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海啸 卞硕尉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开发区产业逐步转型必然伴随着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这种变化是否能促进职住平衡问题的改善,并对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 开发区产业逐步转型必然伴随着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这种变化是否能促进职住平衡问题的改善,并对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在居住空间分布,交通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开发区转型意味着地区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数的比例的改变。然而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分析指出在缺乏必要的城市发展策略和交通政策支撑,虽然职住平衡会有所改善,但就业人员的居住地与就业地将呈现分离的趋势,也就是长距离通勤者的比例增加,同时也将伴随着郊区机动化和拥挤的蔓延。所以城市开发区的转型必须与城市的交通政策相配合,才能在更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转型 职住平衡 交通出行 低碳城市 通勤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