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al Consumptio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Digital Transi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Yong Yang Huipeng 《China Economist》 2022年第6期54-76,共23页
As a form of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digital content and traits of goods and services,digital consum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con... As a form of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digital content and traits of goods and services,digital consum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consumer demand,adaptability to new business modes,swift consumer feedback and response,and great market potentials.Under the dual driving forces of 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consumption upgrade,China s digital consumption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digitalization is empowering traditional sectors of consumption,and the consumption of digital content is expanding.Consumer potential for digital consumption is being unleashed in low-tier cities,and new-generation consumers are gaining influence.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igital consumers,new consumption modes and services have proliferated thanks to the improv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Growing digital consumption has created an increasing demand-pulling effect that spurs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corporate internal process digitalization,and changes in corporate organ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Driven by digital consumption,industrial chain upgrade and restructuring and business mode innovations will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and firm efficiency,contributing to the quality,efficiency,and dynamism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mid surging digital consumption,the digital transition of manufacturing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It is important to deepen the user-centric concepts and modes of value creation,create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 system,optimize digital resource allocation,enhance digital brand management,and scale up R&D and innov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consump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gital transition
下载PDF
Industry Linkage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Based on Logistics Industry & Manufacturing Industry 被引量:2
2
作者 Lei Ming Yang Huiqin +2 位作者 Xiao Xian Ye Lisha Zhou Jil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6-18,共13页
Key project of "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inkage"was proposed in the Logistics Adjustment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9. However th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gen... Key project of "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inkage"was proposed in the Logistics Adjustment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9. However th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generated b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inkage in China are also large at present. How to condu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inkage by the low-carbon manner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issues under current low-carbon economy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the issue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by constructing system dynamics model,which coul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low-carbon linkag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y LINKAG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ow-carbon LINKAGE DEVELOPMENT
下载PDF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边伟军 解文文 付雯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案例,基于“组合赋能-创新组织演进-创新模式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创新组织演进经历了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联合体依次递进的... 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案例,基于“组合赋能-创新组织演进-创新模式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创新组织演进经历了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联合体依次递进的3个阶段;②与创新组织演进同步,创新模式实现了从合作创新到协同创新再到融通创新的升级;③伴随着创新组织演进和创新模式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经历了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创新能力4个阶段,同时制造能力发展经历了从基础制造能力、国产化能力、整机制造能力到智能制造能力的逐级跃升;④产业依托创新系统完成了技术“跟跑”,依托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技术“并跑”,依托创新联合体则取得了技术“领跑”;⑤创新组织演进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组合赋能的结果。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机理研究既能丰富产学研融合创新理论体系,也为其他高端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际封锁提供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组织演进 产学研融合 创新联合体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下载PDF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及其形成机制
4
作者 边伟军 付雯雯 解文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60-167,共8页
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解析产业链韧性内涵、维度,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链韧性是一个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在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具备的抵抗冲击并及时恢复和更新的能力;解构产业链韧性,提... 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解析产业链韧性内涵、维度,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链韧性是一个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在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具备的抵抗冲击并及时恢复和更新的能力;解构产业链韧性,提炼出技术韧性、生产韧性、市场韧性3个维度;阐释产业链韧性形成机制,即政策、人才、资金、数字四要素独立赋能或者在平台机制下协同赋能产业基础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链韧性形成。最后,基于向内溯源的思路揭示产业链韧性形成的根本底层逻辑,为深化基于中国产业情境的相关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韧性 产业基础能力 要素赋能 平台赋能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下载PDF
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敏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随着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该文通过分析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现状,探讨数字化转型在轨道交通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影响,包括数字化... 随着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该文通过分析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现状,探讨数字化转型在轨道交通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影响,包括数字化技术在轨道交通制造业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生产、供应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该文还分析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推动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交通 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竞争力 产业升级
下载PDF
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析
6
作者 夏慧君 白洪昌 玉智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4,共8页
针对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面临的新趋势,提出绿色低碳转型、完善支撑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多领域联动发展、产业智能制造升级的制造工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同时,以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在确定株洲市国土空间... 针对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面临的新趋势,提出绿色低碳转型、完善支撑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多领域联动发展、产业智能制造升级的制造工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同时,以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在确定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目标和7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解析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工业城市 转型升级 新趋势 株洲市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7
作者 朱文涛 李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7-64,共18页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匹配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高速铁路在整体上有助于降低制造业污染排放,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匹配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高速铁路在整体上有助于降低制造业污染排放,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高铁对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中型企业绿色转型,对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绿色转型影响不显著,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绿色转型,但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3)高铁开通对不同地区企业绿色转型也存在异质性影响效应,高铁开通对东中西部企业绿色转型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西部地区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还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高铁开通对地方保护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绿色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地方保护程度高的地区,高铁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不显著;(4)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会通过提升沿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倒逼企业绿色转型,也会通过促进沿线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等路径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充分发挥高铁效应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制造业 污染排放 绿色转型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对比
8
作者 裴伊斐 王凤鸣 +1 位作者 贾纯洁 臧旭洲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4期16-21,共6页
以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沿线19个省份为样本,建立超效率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分析了2013—2022年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并利用“泰尔指数”进行转型效率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效... 以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沿线19个省份为样本,建立超效率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分析了2013—2022年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并利用“泰尔指数”进行转型效率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效率呈上升趋势,相反黄河流域发展相对缓慢;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黄河流域的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长江经济带,并且黄河流域中各省份的差异性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效率 制造业 超效率SBM 黄河流域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 被引量:49
9
作者 贺灿飞 潘峰华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52,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重构。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尺度的制造业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上,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重构。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尺度的制造业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上,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依赖于特定自然资源投入的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依赖大量中间产品投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度则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是外资主导并且以出口为主,高度集中在沿海省区。中国的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业地理集聚程度上升进入了加速期,地理集聚程度在2004年左右达到顶峰。本文回顾了中国产业地理集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传统的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是理解中国的产集聚的重要视角,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制度环境下,市场化、全球化和地方分权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和分散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化及其在全球经济体中地位的调整,全球力量与地方力量的相互作用将不断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 基尼系数 转型经济
下载PDF
基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香港制造业重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祖基 李春景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89,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香港国际竞争力排名演变特征及动因进行分析,指出制造业的空心化和经济基础过于狭窄是导致其经济运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建基于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香港制造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
关键词 香港 高技术产业 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 经济转型
下载PDF
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国际化战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莉 王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共5页
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升级、我国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路径:争取国际论证,构建安全技术支撑体... 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升级、我国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路径:争取国际论证,构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明确目标市场,转变经营模式;推动资本运作,拓展融资方式;优化管理团队,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自主创新,培育民族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国际化
下载PDF
整合资源计划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莉 葛继平 +1 位作者 朱明灿 教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共4页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装备及技术"与"管理"的"双轮"...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装备及技术"与"管理"的"双轮"协同驱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有助于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从分析URP(整合资源计划)管理模式入手,探索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提出URP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资源计划 信息化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下载PDF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玉兰 王俊彪 赵方 《铁道经济研究》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日趋完整,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亟需整合。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日趋完整,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亟需整合。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经济学 城市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业 产业链纵向整合
下载PDF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俊彪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在对"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调研基础上,研究并构建由约束性和评价性两大类发展指标构成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标体系,结合2006—2009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指标的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对装备制造业... 在对"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调研基础上,研究并构建由约束性和评价性两大类发展指标构成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标体系,结合2006—2009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指标的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合理制定"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规划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和相继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装备将继续呈现大幅增长,动车组、大功率机车、货车的新造需求量与保有量相比将分别有60%,40%,30%以上的增长,城轨车辆的新造需求量与保有量相比将有90%以上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卜伟 乔文俊 蔡慧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推导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和产业利润的影响;对装备制造业各产业利润总额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进行经验检验,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由此,利用统计数据,模拟设定条件下我国增值税转型使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研发投入增加的比例。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装备制造业 研发投入
下载PDF
知识共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先亮 王志文 马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563,共7页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战略布局下,以“知识共享”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与创新路径。从知识共享维度出发,阐释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知识共享逻辑,并结合实践分...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战略布局下,以“知识共享”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与创新路径。从知识共享维度出发,阐释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知识共享逻辑,并结合实践分析知识共享困境,提出智能化转型的可行路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历经手工作坊式、规模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的生产模式变革,当前已步入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蕴含“知识供需匹配—知识转化吸收—知识耦合应用”的知识共享逻辑,面临知识供需匹配失准、知识转化吸收低效、知识应用配套缺位的问题。未来应拓宽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知识共享渠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知识转化过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知识应用场景,保障知识共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 体育用品制造业 智能制造 智能化转型
下载PDF
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富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多方面的,工业4.0战略是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培养是经济根基,高度重视变革管理、创新管理和质量管理,科技研发支撑其企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独特的"双元制&qu... 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多方面的,工业4.0战略是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培养是经济根基,高度重视变革管理、创新管理和质量管理,科技研发支撑其企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其制造业高素质技工的重要来源。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建设制造强国是基本方向,主攻智能制造的同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以强大的科技创新作支撑,同时强化管理创新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制造业 转型发展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研发双循环溢出、价值链攀升与制造业技术跃迁——来自2008—2020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炜 贺继杨 +1 位作者 周勇 董明放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2-49,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技术跃迁不仅取决于研发双循环溢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研发双循环溢出与价值链攀升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智能资本全面介入人工智能、...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技术跃迁不仅取决于研发双循环溢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研发双循环溢出与价值链攀升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智能资本全面介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新需求持续迭代导致的供需低适配性使得研发双循环溢出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纳入价值链攀升后发现,以“锯齿型引领”为特征的研发双循环溢出能够降低中国制造业断链、断供风险,并通过溢出赋能推动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对制造业技术跃迁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双循环溢出 价值链攀升 技术跃迁 制造业
下载PDF
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现行特征及转型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元 郑吉友 岳文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7-61,共5页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制造业是在丰富的资源保障、独特的地理区位、特定的历史积淀、比较保守的人文传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重工业发展迅速、体制机制僵化、资源依...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东北地区制造业是在丰富的资源保障、独特的地理区位、特定的历史积淀、比较保守的人文传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重工业发展迅速、体制机制僵化、资源依赖度较高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后危机时代,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具有后发优势的新兴产业、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培育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有利于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制造业 发展模式 转型
下载PDF
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惠树鹏 王卓 惠小轩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8-195,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形式﹑机制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门槛效应的假设,进一步运用2005—2021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 为进一步明确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形式﹑机制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门槛效应的假设,进一步运用2005—2021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直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智能化水平每增加1%,制造业低碳转型水平平均提高0.383%;(2)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间接效应,智能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能源使用效率间接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3)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门槛效应,受技术创新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的约束,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分别呈现递增的单门槛效应和递增的双重门槛效应;(4)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就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直接效应和门槛效应而言,低碳制造业都高于高碳制造业,且二者的门槛特征具有差异性。据此提出制造企业应深化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能源使用效率的间接驱动作用,充分关注技术创新水平﹑能源使用效率与智能化水平的匹配性,以及制定差异化的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政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制造业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水平 能源使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