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in the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
1
作者 Lv WANG Qian TANG +7 位作者 Tao LIANG Chenxu LIU Deen SUN Shu WANG Jingchuan LI Sam ZHANG Yonggang MENG Yuehua HUANG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760-2773,共14页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re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but the existing electric contact lubricants still have lots of room for improvement,such as anti-wear performance and lubrication life.Due to the excellent el...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re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but the existing electric contact lubricants still have lots of room for improvement,such as anti-wear performance and lubrication life.Due to the excellent electrical and lubrication properties,graphene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lubricating the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but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Some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between the gold-coated/TiN-coated friction pair at an ultra-low current.However,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on more widely used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such as copper and its alloys under larger and more commonly used current or voltage condi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in the copper and its alloys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terface under usual parameters,which is explored through four aspects:different substrates-copper and brass,different test methods-constant voltage and constant current,different normal loads and durability test.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graphe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riction and wear on brass and copper under the above test methods and parameters,with low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same time.Our work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lubricant for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nd contribute to enriching the tribological theory of graph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COPPER FRICTION-REDUCING ANTI-WEAR low-contact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精密轴系低温动态摩擦力矩波动分析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飞 杨宜鑫 +2 位作者 谢鹏飞 夏玉磊 张志鹏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精密轴系作为机械设备旋转支承核心,其动态摩擦力矩及平稳性直接影响整机功耗及运转精度,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温度对润滑油黏度、零件尺寸和配合关系的影响,精密轴系更易出现动态摩擦力矩异常波动。针对某精密轴系低温环境下批次性动... 精密轴系作为机械设备旋转支承核心,其动态摩擦力矩及平稳性直接影响整机功耗及运转精度,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温度对润滑油黏度、零件尺寸和配合关系的影响,精密轴系更易出现动态摩擦力矩异常波动。针对某精密轴系低温环境下批次性动态摩擦力矩异常波动现象进行了主因素分析,通过ADAMS平台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引导间隙、兜孔间隙对保持架动态特性的影响。结合拆解数据,指出兜孔间隙不合理引发的兜孔磨损是造成精密轴系动态摩擦力矩异常波动的原因,通过数理统计对保持架参数进行优化,兜孔间隙与引导间隙之比为0.70~0.85时,该精密轴系低温下运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保持架 轴系 低温 摩擦力矩 动态性能
下载PDF
用于GaN CMOS集成技术的p型GaN欧姆接触研究
3
作者 潘传奇 王登贵 +5 位作者 周建军 胡壮壮 严张哲 郁鑫鑫 李忠辉 陈堂胜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196-200,251,共6页
通过金属叠层结构、蒸发-合金工艺条件的优化调整,实现了低接触电阻率、高稳定的p型GaN欧姆接触技术,并研究分析了电极金属在合金过程中的扩散行为。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p型GaN欧姆接触电阻为11.9Ω·mm,比导通电阻率为3.9×1... 通过金属叠层结构、蒸发-合金工艺条件的优化调整,实现了低接触电阻率、高稳定的p型GaN欧姆接触技术,并研究分析了电极金属在合金过程中的扩散行为。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p型GaN欧姆接触电阻为11.9Ω·mm,比导通电阻率为3.9×10^(-5)Ω·cm^(2),同时在250℃以内的高温环境中欧姆特性不会发生退化。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损伤凹槽栅刻蚀、叠层栅介质沉积等工艺研制出增强型p沟道GaN晶体管器件,器件的阈值电压为-1.2 V(V_(GS)=VDS,IDS=10μA/mm),漏极电流密度为-5.6 mA/mm,导通电阻为665Ω·mm(V_(GS)=-8 V,V_(DS)=-2 V)。优异的p型GaN欧姆接触技术为高性能GaN p沟道器件的研制以及GaN CMOS集成技术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速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CMOS P型GAN p沟道器件 欧姆接触 低接触电阻
下载PDF
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基于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感知的多模态情绪调适研究
4
作者 宋程 张文杰 +6 位作者 曹子卿 秦海波 江源 王焰磊 徐俊聪 丁帅 吴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01-208,240,共9页
目的探索禁食低代谢场景下结合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的全流程情绪调适模式,验证非接触式生理及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评估面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情绪调适方案效果。方法部署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与情绪调适方案,搭... 目的探索禁食低代谢场景下结合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的全流程情绪调适模式,验证非接触式生理及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评估面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情绪调适方案效果。方法部署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与情绪调适方案,搭建多模态情绪调适系统,采集“绿航星旅Ⅷ”15 d完全禁食人体低代谢实验志愿者生理心理相关数据,并结合指夹式血氧仪与量表结果,验证系统内部署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设计情绪调适实验,设置声音、穴位、磁、组合调适四个组别,比较志愿者调适前后量表评分,验证系统情绪调适效果。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模型的Bland-Altman图差值平均数为﹣0.497 bpm,且95.3%的误差值检测数据处于95%一致性区间内;非接触式心理检测模型对于应激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识别准确率均超过80%,疲劳状态、愤怒状态识别准确率超过70%;经情绪调适后,志愿者应激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积极情绪得到显著性促进(P=0.005),实时消极情绪评分明显改善。结论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能有效识别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志愿者生理及情绪状态,声音、穴位、磁、组合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志愿者负面情绪状态,为未来深空探测与地外驻留场景中航天员身心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禁食低代谢 非接触式检测 情绪调适
下载PDF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滚动接触疲劳机理研究
5
作者 栗杨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彭峰 郝天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0,共10页
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发生严重的滚动接触疲劳及其所致剥离损伤,主要集中在内侧轨肩处。为揭示其萌生机理,在轮轨现场观测和列车参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典型重载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指数,数值分... 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发生严重的滚动接触疲劳及其所致剥离损伤,主要集中在内侧轨肩处。为揭示其萌生机理,在轮轨现场观测和列车参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典型重载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指数,数值分析内轨滚动接触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所预测的疲劳区位置、严重程度及裂纹扩展方向等均与现场观测吻合,并发现钢轨磨耗失形是滚动接触疲劳在内轨两侧轨肩处发生的根本原因。内轨内侧轨肩处疲劳由机车曲线通过行为主导,“Co-Co”式转向架中间轮对的贡献最显著,机车导向轮对与货车共同决定了内轨外侧轨肩疲劳。随着曲线半径R增大,轮轨间作用强度减弱,使得内轨疲劳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两轨肩疲劳区向轨顶中心靠拢,并最终在R为1000 m左右时合为1个疲劳区,轨面剥离现象也趋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滚动接触疲劳 内轨 列车动力学 损伤函数 滚动接触疲劳指数
下载PDF
提高继电器小负载条件下接触可靠性的方法
6
作者 涂德慧 戴晨阳 沈立飞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38-40,112,共4页
探讨继电器小负载条件下的失效原因和工作特点,并推荐在DCS/PLC/SIS等系统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继电器、完善检测电路设计方法予以解决。
关键词 继电器 小负载 接触 可靠性 控制系统
下载PDF
超低渗火山岩储层压裂液伤害实验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园哲 田雨 +3 位作者 郑皓轩 杨林 安锋涛 师永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7-2271,共5页
胍胶与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对超低渗火山岩储层具有不同的伤害特征,胍胶压裂液破胶后残渣含量高,易堵塞填砂裂缝,降低裂缝导流能力。聚合物压裂液具有破胶彻底、残渣含量小等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BET技术对取自4045~4669 m的查干花地区某... 胍胶与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对超低渗火山岩储层具有不同的伤害特征,胍胶压裂液破胶后残渣含量高,易堵塞填砂裂缝,降低裂缝导流能力。聚合物压裂液具有破胶彻底、残渣含量小等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BET技术对取自4045~4669 m的查干花地区某井区5组火山岩样品的矿物组成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通过岩心吸附实验定量评价了压裂液对储层岩心的伤害。测试伤害前后的Zeta电位、接触角、红外光谱和SEM等实验分析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压裂液在岩心粉末表面只发生了物理吸附,胍胶吸附量比聚合物高33.6%;胍胶与岩心粉末接触引起Zeta电位绝对值变小,体系失稳易在岩心表面吸附滞留;疏水性增加导致接触角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A电位 接触角 储层伤害 低渗透火山岩 压裂液吸附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低渗透储层的高性能防水锁剂
8
作者 王军平 曹青天 +3 位作者 杨国栋 陈量 管玉龙 徐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岩石致密、物性差和孔喉细小的特点,外来流体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进入储层孔喉中,造成水锁损害,严重影响低渗透储层油气藏的产量。针对这一问题,以全氟辛酸、单乙醇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氟碳防水锁剂(FS-1),通过... 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岩石致密、物性差和孔喉细小的特点,外来流体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进入储层孔喉中,造成水锁损害,严重影响低渗透储层油气藏的产量。针对这一问题,以全氟辛酸、单乙醇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氟碳防水锁剂(FS-1),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氟碳防锁水剂对盐水溶液在岩心孔喉中水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防锁水剂显著降低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15 mN/m),且使蒸馏水在砂岩表面的接触角增大至85.3°,表明防水锁剂FS-1可将岩心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反转为中性湿,有降低了水相对岩心的水锁损害。另外,防锁水剂FS-1含有多个吸附、抗盐基团,提高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能力,且使其耐盐能力达到了7%(NaCl)。渗吸实验、渗透率测试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发现该防水锁剂减缓岩心的自吸作用,降低了岩心孔喉对盐水的束缚能力和岩心的水锁损害,提高了岩心渗透率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防水锁剂 接触角 表面张力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油藏注CO_(2)后原油相态特征研究
9
作者 成志刚 欧阳华劲 +2 位作者 郭栋栋 薛泽 郭红强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饱和压力逐渐上升,原油膨胀能力很强,目前地层压力下地层原油的体积膨胀系数为1.2023,原油粘度的最大降幅可以达到70%以上,细管实验表明CO_(2)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2.51 MPa,原始地层压力下不能实现混相驱。该研究为延长油田注CO_(2)驱油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延长低渗透油藏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 多级接触 相态变化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低压电器用银基触点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10
作者 高健峰 何胜 +6 位作者 夏勇 丁一 王开让 龙禹 阮文骏 段梅梅 庞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53-6061,共9页
银基电接触材料是低压电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基于绿色环保要求,传统的银氧化镉电接触材料含有毒物质Cd元素,正逐渐淘汰。与此同时,电气设备的升级换代对银基电接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针对银... 银基电接触材料是低压电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基于绿色环保要求,传统的银氧化镉电接触材料含有毒物质Cd元素,正逐渐淘汰。与此同时,电气设备的升级换代对银基电接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针对银基电接触材料,从触点材料的失效机理、常见的银基电接触材料分类进行讨论,同时针对各种银基电接触材料存在的问题、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以及仿真模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结合材料的研发需求,给了未来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发展建议,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器 电接触 银基材料 性能
下载PDF
低温环境条件下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缺陷识别方法
11
作者 张明泽 韩嘉言 +2 位作者 王炳杰 吴永康 袁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6-2733,共8页
输变电系统中采用红外线设备进行运维诊断时要求环境温度大于0℃,但对于东北地区冬季低温环境下带电设备缺少红外诊断相关依据,因此需对典型电气设备/连接件的金属接触点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开展研究。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低温环... 输变电系统中采用红外线设备进行运维诊断时要求环境温度大于0℃,但对于东北地区冬季低温环境下带电设备缺少红外诊断相关依据,因此需对典型电气设备/连接件的金属接触点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开展研究。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低温环境红外测试系统,获得了不同环境温度时设备金属接触点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3种接触电阻在不同负荷电流、环境温度时对测试温度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当接触电阻小于20μΩ时,环境温度、负载电流对接触点温度梯度的变化几乎无影响;而当接触电阻大于20μΩ时,负载电流的影响显著增加,且0℃可作为温度梯度变化的分界点。基于此在考虑接触电阻下提出了低温红外测温的修正方法,可修正低温环境对红外测温结果的影响,文中的分析及试验结果为低温环境下红外检测时结果的修正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准确判断电气设备接触异常等问题,为高寒地区电气设备运维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红外热像 接触电阻 缺陷 带电设备检测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润湿性评价及效果
12
作者 陈贝尔 杨立安 +3 位作者 李建山 罗向荣 潘谦宏 任晓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49,380,共8页
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评价问题,分析现有接触角法的误差及不确定性,提出了评价压裂驱油剂润湿性的改进方法,采用润湿倾向指数,即驱油剂与蒸馏水在亲水/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的比值来表征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方向和程... 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评价问题,分析现有接触角法的误差及不确定性,提出了评价压裂驱油剂润湿性的改进方法,采用润湿倾向指数,即驱油剂与蒸馏水在亲水/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的比值来表征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用接触角和接触角变化的最大值反映驱油剂对储层润湿性改变方向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亲水表面的性质非常稳定,润湿接触角偏差较小,但亲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偏差较大。蒸馏水与亲水/油表面润湿接触角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281%、8.929%。另外,部分驱油剂在亲水/油表面的接触角最大变化值差异不明显。用润湿倾向指数可较好地表征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程度。润湿倾向指数不确定度远小于接触角不确定度。0.2%磺酸盐类驱油剂、聚氧乙烯醚类驱油剂、氟碳类驱油剂在亲水表面的接触角(润湿30 s)不确定度分别为1.24、3.11、0.64,而水润湿倾向指数不确定度分别为2.48×10^(-2)、6.33×10^(-2)、1.76×10^(-2)。通过Amott方法,测得7种压裂驱油剂作用下天然岩样的水湿指数。该水湿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与用接触角法测得的水润湿倾向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致。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使用润湿倾向指数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该方法有利于快捷地评价压裂驱油剂对储层润湿性的改变能力,优选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致密油藏 压裂驱油剂 润湿性 接触角 润湿倾向指数
下载PDF
低压断路器的电场分析与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威 张宇 +1 位作者 麻玉林 胡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8期45-49,99,共6页
由于低压断路器中电场分布不均匀,在实际运行中易出现局部放电等问题,甚至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对低压断路器中的电场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某光伏电站逆变器直流侧的低压断路器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电... 由于低压断路器中电场分布不均匀,在实际运行中易出现局部放电等问题,甚至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对低压断路器中的电场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某光伏电站逆变器直流侧的低压断路器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电压水平和不同触头间距下的电场分布情况,并对断路器的绝缘薄弱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最大电场强度,证明所提优化结构降低了断路器发生击穿放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断路器 电场分布 触头间距 结构优化
下载PDF
高效捕收剂强化内蒙古低阶煤浮选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庞增瑞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促进内蒙古地区低阶煤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度及密度组成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等对煤样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浮选试验、接触角测试、吸附测试对比研究了高效捕收剂的浮选效... 为促进内蒙古地区低阶煤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度及密度组成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等对煤样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浮选试验、接触角测试、吸附测试对比研究了高效捕收剂的浮选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煤样中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且煤样表面存在多种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如—OH,C=O,C—O等,同时煤粒表面还存在大量裂隙和孔隙,这些均导致了煤样的可浮性较差;使用高效浮选捕收剂BK610,当药剂用量为1 kg/t时,浮选精煤产率为65.35%、灰分为13.58%,相比使用常规捕收剂柴油(药剂用量为3 kg/t时,浮选精煤产率为60.82%、灰分为13.37%),不仅药剂用量大幅下降(约66%),而且浮选效果也有所提高;当BK610用量为1 kg/t、柴油用量为3 kg/t时,前者作用后煤样的接触角更大(较柴油提高约9°),且药剂吸附率更高(较柴油提高约4.75个百分点),因此高效捕收剂可更有效地提升煤样的浮选效果。研究结果可对低阶煤高效捕收剂的开发以及提高内蒙古地区低阶煤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浮选 高效捕收剂 表面性质 浮选试验 接触角 药剂用量 吸附率
下载PDF
低渗储层新型防水锁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
15
作者 张鹏 魏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2期82-86,共5页
为了降低外来流体对低渗储层的水锁伤害,本文以高级脂肪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制备了无氟表面活性剂,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到分散、稳定作用)和有机硅消泡剂复配形成一种新型无氟防水锁剂。实验研究表明,该防水锁剂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 为了降低外来流体对低渗储层的水锁伤害,本文以高级脂肪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制备了无氟表面活性剂,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到分散、稳定作用)和有机硅消泡剂复配形成一种新型无氟防水锁剂。实验研究表明,该防水锁剂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张力低于15 mN/m,且具有良好的抗温、耐盐性能。接触角测试实验发现,该防水锁剂改变了砂岩岩心表面的润湿性,使亲水性能转变为亲油性能。岩心自吸实验和储层保护实验表明该防水锁剂使岩心的自吸水质量和吸水速度降低,且降低了岩石对流体的束缚能力,有效防止外来流体对低渗储层的水锁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锁剂 水锁伤害 低渗储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润湿性能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迭代的低温结构界面接触热阻数值模拟方法
16
作者 蒋国庆 马斌 +2 位作者 陈万华 聂徐庆 聂旭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了精确获得大型低温风洞内部结构的温度分布,研究了低温结构接触界面接触热阻的计算方法。根据低温结构接触表面的宏观表面形貌和微观表面形貌,分别构建了结构宏观尺度有限元模型和微观尺度有限元模型,其中前者为后者提供温差载荷和... 为了精确获得大型低温风洞内部结构的温度分布,研究了低温结构接触界面接触热阻的计算方法。根据低温结构接触表面的宏观表面形貌和微观表面形貌,分别构建了结构宏观尺度有限元模型和微观尺度有限元模型,其中前者为后者提供温差载荷和机械载荷,后者为前者提供接触热导,形成了基于多尺度迭代的接触热阻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并加工了典型低温结构实例,基于多尺度迭代方法预示了该实例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接触热阻。基于稳态法搭建了接触热阻测量实验系统,施加了数值仿真环境下的温度载荷和机械载荷,测量了相应载荷工况下的接触热阻,实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预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迭代 低温 接触传热 接触热阻
下载PDF
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在海上注水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呙义 陈三君 +2 位作者 高晓飞 李凡 倪积慧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86-187,121,共3页
为充分利用海上平台井槽,提高油井开发效率。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增加原井眼附近油藏泄油面积,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等优势。W1井应用该项技术,复产初期该井含水从96.4%下降到89.0%,产能从15bbl/d/psi增加到22bbl/d/psi。分析认为油藏... 为充分利用海上平台井槽,提高油井开发效率。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增加原井眼附近油藏泄油面积,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等优势。W1井应用该项技术,复产初期该井含水从96.4%下降到89.0%,产能从15bbl/d/psi增加到22bbl/d/psi。分析认为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井周剩余油动用程度,对水平井开发效率提高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水平井 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 低产低效井
下载PDF
羧酸对低阶煤泥浮选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晖 李志红 +1 位作者 樊民强 高建川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低阶煤表面含氧量高,表面疏水性差,柴油难以在煤表面高效吸附,药剂消耗量大,浮选效果不理想。将柴油与羧酸类的油酸、月桂酸、正癸酸、正辛酸复配对大同侏罗纪低阶煤进行浮选实验,基于煤样的表面性质对复配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 低阶煤表面含氧量高,表面疏水性差,柴油难以在煤表面高效吸附,药剂消耗量大,浮选效果不理想。将柴油与羧酸类的油酸、月桂酸、正癸酸、正辛酸复配对大同侏罗纪低阶煤进行浮选实验,基于煤样的表面性质对复配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正辛酸外,油酸、月桂酸、正癸酸的加入均会有效提高实验的浮选效果,油酸、月桂酸的提升效果最明显,相比于单独使用柴油在达到同等的浮选效果时节油率可达50%。此外油酸、月桂酸的加入可有效增加煤样表面的接触角,使煤样更疏水,正癸酸的效果弱于油酸与月桂酸。10%质量分数的四种羧酸与柴油的复配药剂中以油酸的复配药剂在矿浆中的分散粒径最小,月桂酸次之;且通过XPS分析,发现油酸的加入可有效增加煤样的C-C,C-H疏水性含氧官能团,降低C-O亲水性含氧官能团。药剂的分散性有效改善以及药剂作用后煤样的亲水性减弱,疏水性增强使浮选效果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浮选 复配药剂 羧酸 接触角 药剂分散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有机硅防水锁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璇 孙金声 +1 位作者 吕开河 金家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针对低渗透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因水相侵入引发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双端含氢硅油(DHSO)、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三甲胺盐酸盐(TMHC)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DAT,并复配消泡剂等助剂,构... 针对低渗透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因水相侵入引发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双端含氢硅油(DHSO)、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三甲胺盐酸盐(TMHC)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DAT,并复配消泡剂等助剂,构建了有机硅防水锁剂DAH。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其分子结构符合预期设计;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岩心接触角实验、岩心自吸实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防水锁剂DAH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DAH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幅下降至21.28 mN/m;经1%DAH溶液处理后,水相接触角由20°提高至110°,岩心自吸水量下降83.1%,渗透恢复率提高至82.68%。该防水锁剂DAH可大幅降低水相表面张力,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在岩心表面形成致密吸附膜,将岩心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反转为疏水性,减少了钻完井过程中的水相侵入,并有助于水相返排,具有优异的降低水锁损害功效,对保护低渗储层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防水锁剂 有机硅 表面张力 接触角
下载PDF
超声移液及微量移液技术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强 张扬 +1 位作者 邱维宝 郑海荣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5期916-931,共16页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新药研究以及体外诊断等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量移液技术的精准度、通量、成本等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基于活塞原理的移液技术虽然可以做到自动化,通量可以很高,但是移液精度局限于亚微升...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新药研究以及体外诊断等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量移液技术的精准度、通量、成本等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基于活塞原理的移液技术虽然可以做到自动化,通量可以很高,但是移液精度局限于亚微升级。基于电磁阀、压电驱动等移液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移液精度,但是由于结构复杂,通量难以与活塞式移液技术相媲美。基于电场、磁场、激光等新型移液技术的移液精度可以实现纳升级和皮升级,但是这些技术主要基于微流控平台,针对一些特定应用,通用性差。此外,上述移液技术都需要使用吸头、毛细管、喷嘴等移液头,会与液体直接接触,存在移液头容易堵塞、液体残留、样品交叉污染的风险,而且移液头大都是一次性耗材,成本高,污染环境。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是一种声镊技术,利用超声波声场调制的声辐射力实现对液滴的无接触式操控,无需一次性移液头辅助,无需与液体接触,且具有精度高、移液速度快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精密微量移液技术,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微量移液技术的发展和代表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介绍,重点介绍了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微量移液技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比如高通量及高通用性的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智能化移液工作站,以及基于微流控平台的微量液体处理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 微量移液 声辐射力 声镊 高精度 高通量 自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