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玉玺 程哲 +2 位作者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头颈部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李传争 唐强强 郭鹏 王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头颈cta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CTA技术对脑血管成像的价值
3
作者 李文 张志伟 +3 位作者 左子钰 万承鑫 唐煜 杨亚敬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69-675,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VMI)(≤70 keV)CTA技术对脑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Philips IQon CT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获得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光谱数据重建的40~70 keV(间隔10 keV)CT...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VMI)(≤70 keV)CTA技术对脑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Philips IQon CT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获得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光谱数据重建的40~70 keV(间隔10 keV)CTA图像。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同层面血管旁脑实质的CT值和噪声(SD),并由两名医师以5分法分别对中大脑中动脉的容积再现(VRT)图像和豆纹动脉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于40~70 keV VMI测得的血管CT值、SNR、CNR随着能级降低显著递增,SD值仅稍增,与常规图像相比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主观评价中,40 keV和50 keV组VRT图像评分为5(5,5)、5(4,5);MIP图像评分为4(3,4)、4(3,5),两组主观评分均优于其他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小于70 keV的虚拟单能量CTA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脑血管远端分支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常规推荐50 keV V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头颈血管造影术 虚拟单能量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部CTA患者受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蔡敏华 崔毛毛 叶俊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患者受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的6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4例)与高浓度组(34例),低浓度组使用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mgl/... 目的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患者受辐射剂量、对比剂肾损伤(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的6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4例)与高浓度组(34例),低浓度组使用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mgl/mL,管电压为100kVp,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 l/mL,管电压为120kVp。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图像质量[各部位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记录两组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CIN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两组超重及肥胖人群的SNR、CNR。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放射科医生对两组图像判断的一致性均良好(P<0.05)。低浓度组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测量的CT值及SNR、CNR均高于高浓度组(P<0.05),CTDIvol、DLP、ED则低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超重、肥胖人群各血管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克沙醇320mgl/mL碘对比剂及100kVp管电压,结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可实现高图像质量及低辐射剂量的双重优点,对降低CIN发生风险也有利,但对于超重、肥胖受检者可能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头颈部 对比剂 低浓度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对比剂肾损伤
下载PDF
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韬略 谢会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观察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方法:将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2例,以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就诊时接受256层CT脑CTP、头颈... 目的:观察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方法:将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2例,以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就诊时接受256层CT脑CTP、头颈CTA检查结果分析,明确联合应用对早期诊断的指导意义。结果:在梗死区域,CBV和CBF与对侧对应区域,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而在半暗带区域,TTP和CBF与对侧对应区域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而CBV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共有157个动脉斑块被检测出存在于椎动脉、基底动脉和颈动脉,CTP异常同侧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率)均高于CTP异常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与CTA联合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结论: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256层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CT 脑CTP 头颈cta 联合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冠脉联合头颈血管CTA诊断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杨杨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5期6-9,13,共5页
目的浅析冠脉超声联合头颈血管造影(CTA)诊断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冠脉超声联合头颈血管CTA扫描检查,检测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管腔的... 目的浅析冠脉超声联合头颈血管造影(CTA)诊断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冠脉超声联合头颈血管CTA扫描检查,检测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管腔的特点以及脑部血流相关指标,采用超声三分位统计,同时分析单独冠脉超声与联合冠脉超声的异质性差异。结果在患者头颈部血管管腔面积在超声三分位统计中的第3分位与第1、第2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分位与第2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管腔最大径则第2分位与第1、第3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和第3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管腔最小径在超声三分位统计中的3个分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管腔平均径第3分位与第1、第2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分位与第2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管腔偏心指数在3个分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管平均血流量(Q_(mean),Q_(m))第3分位与第1、第2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分位与第2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脉搏速度(P_(WV),W_(V))第2分位与第1、第3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和第3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特性阻抗(Z_(C),Z_(CV))在3个分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外周阻力(TPR,R_(V))第3分位与第1、第2分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1分位与第2分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诊断检测方法的各异质性检测指标值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冠脉超声联合头颈血管CTA检查诊断异质性指标值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5、0.86和56.12,而仅采用冠脉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仅为0.83、0.81和23.65。结论冠脉联合头颈血管CTA扫描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较仅采用冠脉超声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超声 cta扫描 头颈部血管疾病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头颈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宋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采用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脑灌注成像(C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头颈CTA及CTP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采用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脑灌注成像(C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头颈CTA及CTP检查,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CTP参数,统计头颈CTA对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DSA检出轻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28例。两组患者患侧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均较健侧小,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健侧高;重度组健侧的CBV、CBF小于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患侧相较于健侧CBV、CBF下降值及TTP、MTT增大值大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CTA诊断轻中度狭窄59例,重度狭窄31例,准确率为85.56%(77/90)。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988,95%CI为0.964~1.000,灵敏度为96.40%,特异度为98.40%,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P和头颈CTA单独诊断。结论:头颈CTA联合脑CT灌注成像参数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脑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唐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新泰市中医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剂量不同分成观察组(低剂量CT)和对照组(常规剂量CT),每组50例。...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新泰市中医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剂量不同分成观察组(低剂量CT)和对照组(常规剂量CT),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图像客观质量、辐射剂量、噪声及体质量指数(BMI)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00%,与对照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9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颈总动脉平均值(Mean)、基底动脉中心Mea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背景噪声(N)低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图像信噪比(SNR)与基底动脉中心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有效辐射剂量(E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虹吸段CT值和BMI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剂量CT扫描技术应用于头颈部CTA检查,与常规剂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诊断准确率无较大影响,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低剂量CT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9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CTA和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比较 被引量:22
10
作者 魏书恒 杨雪 +2 位作者 车延旭 管琳娜 于淑靖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均以18标准方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头颈...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均以18标准方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头颈动脉的狭窄、斑块等情况,必要时结合原始图像,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和程度,并和头颈部DSA检查的结果相对比,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获得头颈部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CTA与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99.5%。结论自动触发头颈部CTA扫描技术结合头颈动脉18标准方位、VR、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评价头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极高,受个体差异影响很小,从而为临床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甚至致死率,减少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DSA 狭窄 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联合CTA扫描方案中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平 吴发银 +6 位作者 郑庆生 熊小玲 查银兰 程向华 桂广华 宋芹霞 史恒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A扫描理想的触发阈值以及与之匹配的延迟时间。方法 300例头颈部血管受检者,前瞻性随机分A、B、C 3组,每组100例,分别设计3组不同的阈值及延迟时间,记录3组病例的阈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时间,剔除血管和颅脑有病变的...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A扫描理想的触发阈值以及与之匹配的延迟时间。方法 300例头颈部血管受检者,前瞻性随机分A、B、C 3组,每组100例,分别设计3组不同的阈值及延迟时间,记录3组病例的阈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时间,剔除血管和颅脑有病变的病例,从每组剩下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的病例中随机抽取40例,对3组数据得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Ridit检验,B组方案扫描明显优于A、C组,所得影像图像伪影少,质量高,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减少医师后处理时间。结论造影剂总剂量70ml,注射速度5 ml/s,阈值设定为100 Hu,延迟时间为5 s均能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优化后的扫描方案节约了造影剂的量,提高了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 cta 扫描方案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玉屏 王龙胜 +1 位作者 郑穗生 邹立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CTA检查,常规组实...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CTA检查,常规组实施常规CTA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CT值等级、辐射剂量等。结果双低组不同兴趣区(ROI)的CT值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在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中的图像质量评分稍低于常规组(P<0.05);在其他ROI中,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剂量长度乘积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颈CTA检查,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低浓度碘对比剂 低管电压 辐射剂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丽红 段凯 +2 位作者 胡毅 许梓童 韩丽萍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数据...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头颈CTA扫描,检查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和斑块情况。联合CTA和CTP扫描,计算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情况。结果:脑CTP检查中CBF、CBV、MTT图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63.8%、72.3%、89.3%;特异性分别为92.3%、100%、69.2%。脑CT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MTT图的敏感度最高,CBV图的特异度最高,CBF图介于二者之间。脑CTP异常患者的患侧CBF和CBV值小于健侧,MTT值大于健侧。脑CTP异常组患者与脑CTP正常组患者在头颈CTA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斑块检测结果中存在显著差异。CTP与CTA联合应用时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8%(118/130)、99.6%(773/776)、98.3%(891/906)。结论:头颈CTA联合脑CT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诊断带来新突破和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64层螺旋CT 头颈cta 脑CTP
下载PDF
一站式护理在心脑血管CTA造影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颖 赵晓静 +2 位作者 马素文 张苗 卢洁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护理在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头颈动脉血管联合造影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血管CTA造... 目的探讨一站式护理在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头颈动脉血管联合造影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血管CTA造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时间、对比剂用量、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1),对比剂用量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一站式护理明显缩短了患者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血管联合CTA造影等待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 cta 造影 一站式护理
下载PDF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原媛 钟朝辉 +2 位作者 王振常 张婷婷 卓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及颈部甲状腺区域)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扫描时使用ODM技术,B组不使用ODM技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层面上各个方向的管电流强度,测量并比较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和颈部甲状腺层面上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区域)的CT值与SD值。结果体模研究显示,开启ODM技术时,体模前方管电流降低(眼晶体层面为198 m A vs. 282 m A,甲状腺层面为325 m A vs. 464m A),总体平均管电流降低(335 m A vs. 383 m A),体模感兴趣区CT值无显著变化(P> 0. 05),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整体扫描辐射剂量降低[(157. 2±0. 3) m Gy×cm vs.(173. 9±0. 1) m Gy×cm,P <0. 05]。临床研究中,在眼晶体层面,A组患者前方管电流明显低于B组[(370. 6±52. 5) m A vs.(479. 0±56. 7) m A,P <0. 05)],其他方向上的管电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分别为眼晶体层面右侧玻璃体(12. 0±1. 2) HU vs.(10. 9±1. 5) HU,左侧玻璃体(11. 9±1. 2) HU vs.(10. 7±1. 3) HU,脑干(15. 4±1. 7) HU vs.(14. 1±2. 2) HU。在甲状腺层面,所有患者管电流均达上限,自动管电流调制失效,感兴趣区SD值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整体辐射剂量低于B组[(267. 0±25. 5) m Gy×cm vs.(303. 2±31. 8) m Gy×cm,P <0. 05]。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DM技术可以降低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器官剂量调制 辐射敏感器官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范围选择对头颈动脉CT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华海琴 康德强 +5 位作者 徐晓娟 李超 刘冰 刘明 傅瑶 王志群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相同管电压和噪声指数(NI)条件下,自动毫安调制范围的选择对头颈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头颈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600 m A;B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 目的探讨相同管电压和噪声指数(NI)条件下,自动毫安调制范围的选择对头颈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头颈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600 m A;B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400 m A。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中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血管后处理图像进行评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记录并统计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和DLP,同时记录主动脉弓、颈4椎体、齿状突、垂体窝水平层面管电流的值。结果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腔内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CTDIvol、DLP显著大于B组。A、B组在主动脉弓水平组织较厚,管电流均保持为最大值;主动脉弓、颈4椎体水平、齿状突,A组管电流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垂体窝水平管电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适当的选择管电流调节范围,有效利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有助于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头颈CTA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颈动脉cta 自动管电流 低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技术在头颈CTA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大波 姜梅 +1 位作者 谢井文 冯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低"技术在头颈CTA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病变并拟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行双低技术的观察组和行常规CT技术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双源CT"双低"技术在头颈CTA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病变并拟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行双低技术的观察组和行常规CT技术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分叉处及胸锁乳突肌平均CT值和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双低技术获得的图像,不仅可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低 头颈cta
下载PDF
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在头颈CTA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艳红 钟朝辉 +2 位作者 张景东 卓磊 原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8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对头颈CTA检查中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0例行头颈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后生...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对头颈CTA检查中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0例行头颈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后生理盐水追加法:先行注射碘普罗胺370,注射总量为50 ml,注射流率为4 ml/s。随后以相同的注射流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0 ml。实验组患者采后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法,先行注射生理盐水20 ml,注射流率为4 ml/s,随后以相同的注射流率注射碘普罗胺370,注射总量为50 ml,并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0 ml。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触发阈值设定为100 Hu,扫描结束后记录、测量并绘制监测层面不同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客观噪声(SD),并计算信噪比(SNR)。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SD值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比剂触发前监测时间段的时间密度曲线比较,实验组在主动脉监测层CT值均值上升段较对照组平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图像目标血管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行头颈CTA检查,可改善触发监测区CT值变化的稳定性,并提高对比剂最佳扫描时相的准确性,能够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生理盐水 双段注射法 时间密度曲线 上腔静脉硬化伪影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超 赵俊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不仅能准确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作出诊断,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无创伤等优点,对患者后期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疾病 ct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A与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伟雄 梁树生 +1 位作者 陈华英 莫永灿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 cta DSA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