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Low-efficiency Forest Land in the Northern Windy Desert Area of Jingbian County
1
作者 Tingting MENG Yingying SUN +1 位作者 Yan LI Yuhu L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3期26-29,共4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low-efficiency forest land in the northern windy desert area of Jingbian County.[Methods]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tot...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low-efficiency forest land in the northern windy desert area of Jingbian County.[Methods]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the 0-40 cm soil layer of 5 towns in the northern windy desert area of Jingbian County was studied through fiel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detection.[Results]The averag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of Hongdunjie Town,Haizetan Town,Huanghaojie Town,Ningtiaoliang Town,Dongkeng Town and windy desert area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ere 0.259,0.224,0.242,0.248,0.431 and 0.275 g/kg,respectively.Th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Dongkeng Town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towns,while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other regions.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in the 20-40 cm soil layer were 0.239,0.285,0.113,0.262,0.349 and 0.241 g/kg,respectively.Th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Huanghaojie Town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towns,while that in Dongkeng town was higher.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urvey area was greater than 30%,and there was great differenc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namely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in 5 towns and windy desert area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the 0-40 cm soil layer.According to the nutrient grading standard of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th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urvey area was in the deficiency grade.[Conclusions]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in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y desert area low-efficiency forest land Soil total nitrogen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remediation techniques for low-efficiency artificial shelter forest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2
作者 WANG Yaobin SHANGGUAN Zhoup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8期837-848,共12页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shelter forests(ASFs)ha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ecological,economic,and societal benefits to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CLP).However,the health and benefits of ASFs are being increasingl...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shelter forests(ASFs)ha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ecological,economic,and societal benefits to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CLP).However,the health and benefits of ASF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the formation of low-efficiency artificial shelter forests(LEASFs).In this study,LEASF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status,formation mechanisms,and developmental obstacles.The key restoration techniques and schemes we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ASFs.LEASFs are formed by relatively complex mechanisms,but they arise mainly due to poor habitat conditions,improper tree species selections,mismatch between stands and habitat,extensive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and human interferences.The 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EASFs are hindered by water deficits,mismatch between stands and habitat,single management purpose,and low efficiency.LEASFs a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due to their wide range,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storation,and in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measures for their restoration.The key techniques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LEASFs include basic forest tending methods,near-natural restoration,multifunction-oriented improvement,and systematic restoration.An understanding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LEASFs and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ward their restoration are urgently needed and critical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EASFs on the CLP.Based on these analyses,we recommend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f LEASFs,consider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implementing multiple restoration techniques,promoting multifunction-orien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and exploring new management concept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SFs on the C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fficiency artificial shelter forests restoration forest management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near-natural forestry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Chines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FDA同意评审Forest和Cypress公司米那普伦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的NDA申请
3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普伦 纤维肌痛 风湿性疾病 forest cypress FDA NDA 米那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Degraded Forest Land in the Sandstorm Area of Jingb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
4
作者 Tingting MENG Na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2期39-41,共3页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degraded forest land in the sandstorm area of Jingb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Method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bundance ...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degraded forest land in the sandstorm area of Jingb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Method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bundance of 0-20 cm shallow soil organic carbon in 5 towns in the sandstorm area in the north of Jingbian County were studied by field sampling and indoor detection.[Results]The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Hongdunjie Town,Haizetan Town,Huanghaojie Town,Ningtiaoliang Town and Dongkeng Town were 2.93,3.21,2.53,2.54 and 4.08 g/kg,respectively,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background value(31.00 g/kg).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Hongdunjie Town,Huanghaojie Town and Dongkeng Town were 59.04%,35.97%and 47.55%,respectively,with higher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nd larger differenc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Haizetan Town and Dongkeng Town was above the abundance,accounting for 70%and 50%,which were relatively rich,while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Hongdunjie was relatively scarce.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sandstorm area was 3.03 g/kg,which was also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background value.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46.53%,showing hig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large differenc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In addition,20.41%of 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sandstorm area was in the deficient level,and 79.59%were in the medium or above level.[Conclusions]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degraded forest land in the sandstorm area of Jingbian County will better serve the precise management of soi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rm area of Jingbian County low-efficiency forest 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ABUNDANCE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5
作者 潘业田 陈玥 +2 位作者 吴茜 刘朔 张翠翠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69-75,共7页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7月2次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林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在自然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1892株,49种,分属46属27科,在人工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5325株,56种,分属52属31科。分析结果表明,以人工更新状态下和自然更新状态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为指标进行评价,柏木林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在人工更新状态下优于自然更新状态下的林窗。因此,合理地进行间伐、树种引入、上层透光抚育等结构调控改善林分结构,有助于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是柏木低效林经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林窗 柏木低效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
6
作者 陈俊华 刘威君 +5 位作者 蒋川东 刘一丁 王凯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类型。确定其含碳率和生物量模型,对精确估算人工柏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储量,进一步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汇大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金堂县、盐亭县野外样地样品采集与室... 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类型。确定其含碳率和生物量模型,对精确估算人工柏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储量,进一步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汇大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金堂县、盐亭县野外样地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测试获得柏木整株及各器官的含碳率、生物量(共计采集样株56株),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柏木各器官生物量按大小排列为干(46.45%)>根(22.87%)>枝(15.80%)>叶(8.56%)>皮(6.33%)。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为77.13%,地下部分占22.87%。(2)柏木单株总平均含碳系数为0.4903±0.0197。各器官含碳系数按大小排列为枝>干>叶>皮>根。干的含碳系数与根、皮之间差异显著(P<0.05),根的含碳系数仅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皮的含碳系数仅与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枝和叶的含碳系数仅与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地方柏木各器官含碳系数略有差别,变化幅度为0.44~0.57,金堂县柏木整株和各器官的含碳系数均明显高于盐亭县的。(4)无论是一元还是二元,柏木各器官以及整株拟合效果最好的均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R^(2)范围为0.815~0.939。且全株、地上部分、干拟合效果明显优于皮、枝、叶。(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校正IPCC法中碳计量参数,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柏木器官 含碳系数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不同年龄柏木混交林下主要灌木黄荆生物量及分配格局 被引量:25
7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5 位作者 龚固堂 陈俊华 唐波 朱自芳 吴雪仙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09-2818,共10页
灌木是森林生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柏木林下主要灌木种-黄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建立估测模型。研究表明:①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黄荆单丛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 灌木是森林生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柏木林下主要灌木种-黄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建立估测模型。研究表明:①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黄荆单丛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也随之增加,其中枝生物量相差值最大,差距达24.3倍,而生物量最小的叶片,其差距也达6.9倍。②黄荆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以粗根和中根生物量为主,其中根桩和粗根生物量所占比重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所占比重则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并最后趋于稳定。③建立生物量模型的简单指标以基径(D)作为自变量优于利用株高(H)和HD2模型的建立;最优预测模型多为二次或三次次曲线模型。其中干、枝和粗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丛生物量建立的预测模型较好,其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8107—0.9293,达到极显著水平;皮生物量和根桩生物量的次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9和0.7926;中根和小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相对最差,模型的最大相关系数仅在0.4410—0.4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混交林 黄荆 生物量 分配格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结构及水文效应 被引量:27
8
作者 龚固堂 黎燕琼 +4 位作者 朱志芳 陈俊华 慕长龙 吴雪仙 郑绍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3-930,共8页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48个典型柏木纯林样地林分郁闭度与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盖度和生物量...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防护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48个典型柏木纯林样地林分郁闭度与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盖度和生物量分析,提出了该区人工柏木防护林适宜林分郁闭度为0.6—0.7。根据林分结构,将柏木纯林林分结构划分为5种类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林分枯落物存贮量,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它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差异,排序结果为适宜结构型(4.038±0.497)t/hm2>中低密度型(3.583±0.521)t/hm2>中高密度型(3.243±0.455)t/hm2>低密度型(2.841±0.656)t/hm2>过密型(2.272±0.580)t/hm2。(2)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180.59±14.83)mm>中低密度型(173.84±18.06)mm>中高密度型(169.27±13.20)mm>低密度型(162.57±8.79)mm>过密型(150.77±5.08)mm,适宜结构型林分与其余4种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6次典型降雨产沙量排序为适宜结构型(360.07 kg/hm2)<中低密度型(577.08 kg/hm2)<中高密度型(625.98 kg/hm2)<低密度型(878.51 kg/hm2)<过密型(1026.74 kg/hm2),5种柏木林分类型产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防护林 适宜林分结构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林下养鸡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4 位作者 朱志芳 黎燕琼 吴雪仙 郑绍伟 慕长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鸡试验,1 a后对养殖前后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养殖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提高。4种养殖密度样地柏木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0%和33.73%;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养殖前分别增加5.95%、14.88%、10.75%和5.34%。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有一定影响。养殖后灌木盖度降低6.67~26.50百分点,种类减少2~6种;草本盖度降低9.20~27.17百分点,种类减少3~8种;枯落物盖度减少9.30~20.90百分点。4种养殖密度样地0~20 cm土壤容重比养殖前增加11.38%~17.99%,>20~40 cm土层增加8.40%~15.75%;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减少3.20百分点。养殖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的样地土壤径流深分别比对照提高33.59%、52.97%、109.06%和144.60%,产沙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59%、67.27%、123.65%和146.96%,但土壤流失量均明显低于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规定的容许土壤流失量(500 t.km-2.a-1)。以养殖密度为600只.hm-2来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2.76,净收益为6.88万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养殖密度以900只.hm-2为最适宜,既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控制水土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林 养殖密度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林龄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分配 被引量:45
10
作者 吴鹏飞 朱波 +1 位作者 刘世荣 王小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9-1424,共6页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桤-柏...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的植被碳储量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30年时达到52.40t·hm^-2,5个林龄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均在85.59%以上;桤-柏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0~40cm)在10~15年间显著增加(P〈0.05),15年时达最大值84.79t·hm^-2,15~25年间显著下降(P〈0.05),25~30年间趋于稳定(P〉0.05);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15年时达最大值118.13t·hm^-2,15~25年间缓慢下降,25~30年间有所增加;植被碳储量所占比例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土壤碳储量则相反.与我国其他类型人工林相比,桤-柏混交林的碳储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林龄 桤-柏混交林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静品 肖文发 +3 位作者 黄志霖 刘建锋 王怀清 李良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7,共7页
从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环境的角度,探讨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的影响,分析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6 m带宽改造后仅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 从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环境的角度,探讨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的影响,分析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6 m带宽改造后仅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有所增加,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草本层的D、H、S均没有显著影响;20 m带宽改造后,草本层D、H、S均有提高,而灌木层则影响不显著。在物种组成上20 m带宽改造没有变化,但重要值发生了变化,6 m改造带灌木层由鼠李科的马甲子取代了未改带的蔷薇科的优势种地位,灌木层多样性则因带宽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带状改造宽度的不同,对林下植被的生活环境影响存在差异,使阳生、喜暖植物的比例增加,覆盖地表的草本植物由以单子叶为第一优势种逐渐过渡到以双子叶植物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带宽改造对林分小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6 m带宽的土壤温度差要比20 m的低,6 m带宽改造后空气温度差高于20 m带宽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改造 柏木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 林分环境
下载PDF
桤柏混交林密度变化规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何东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桤柏混交林密度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与传统模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适用于桤柏混交林密度变化规律描述,且优于传统模型。
关键词 桤柏混交林 人工神经网络 密度变化
下载PDF
开窗补植银木对柏木低效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宇 何瑞 +4 位作者 尹海锋 郭茂金 李贤伟 范川 刘思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0-598,共9页
川中丘陵区柏木纯林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减退、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等问题,已成为亟待改善的低产低效林分。通过开窗补植银木进行乡土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以柏木纯林和银木林窗区域林分的植物-凋落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 川中丘陵区柏木纯林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减退、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等问题,已成为亟待改善的低产低效林分。通过开窗补植银木进行乡土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以柏木纯林和银木林窗区域林分的植物-凋落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N、P元素含量及比值,讨论阔叶树种引入后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柏木叶片C∶N在12月份为132.79,而在次年的4月下降到了84.91,银木叶片年均C∶N为52.6,低的C∶N体现出银木在幼龄阶段快速生长的特点。(2)柏木与银木叶片N∶P分别为10.77,10.64都明显处于N限制的阈值以下,生长过程主要受到了N元素的限制。(3)林窗中银木凋落物N含量高于柏木,C∶N、N∶P小于柏木,土壤与"植物-凋落物"间的相关性增加。因此,阔叶树种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分解的相对速率,触发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低效林 银木 凋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德会 李相君 +2 位作者 吴庆贵 尹海峰 李贤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84-2797,共14页
为了解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30a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00 m;人工林窗中心位置(GC)、边缘位置(GB)、郁闭林(CC)对香椿细根2a自然分解后土壤真菌群落... 为了解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30a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00 m;人工林窗中心位置(GC)、边缘位置(GB)、郁闭林(CC)对香椿细根2a自然分解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内不同位置之间微环境差异显著(P<0.05),土壤理化性质对林窗位置变化的响应较细根养分元素更积极,GB位置细根分解速率显著高于GC和CC。土壤真菌门水平在3个林窗位置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是优势类群;腐生营养型真菌在3个林窗位置上具有显著差异,散囊菌目、粪壳菌目、肉座菌目、刺盾炱目、伞菌目是3个位置上相对丰度值>1%的优势类群,刺盾炱目、伞菌目相对丰度在GB和CC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青霉属和曲霉属是真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在3个位置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林窗位置未对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群落β多样性对位置变化的响应显著。GB位置群落β多样性显著高于GC和CC(P<0.05),共有种数量最多,GC位置特有种数量最多。冗余分析发现较多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显著(P<0.01),Mantel test(和partial 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是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林窗内位置对土壤真菌类群构成和群落β多样性具有差异性影响,在柏木人工林内实施林窗式干扰有助于调节细根分解等地下生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人工林 林窗位置 细根分解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桤柏混交林能量代谢中能量吸收、固定、积累和损耗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永国 王金锡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桤柏混交林气体交换测定研究了能量代谢基本过程。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部分损耗子蒸腾作用中,桤木和柏木用于生长呼吸中损耗的能量最多.其中桤木南面时则用于维持呼吸中损耗能量最多,其能量固定建立在内... 本文通过桤柏混交林气体交换测定研究了能量代谢基本过程。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部分损耗子蒸腾作用中,桤木和柏木用于生长呼吸中损耗的能量最多.其中桤木南面时则用于维持呼吸中损耗能量最多,其能量固定建立在内部节律基础上,柏木能量积累大于桤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柏 混交林 能量代谢 蒸腾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防护成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雪仙 龚固堂 +4 位作者 张发会 陈俊华 朱志芳 黎燕琼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 a、18.2 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 a,77 a,53 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 a,15.4 a~77 a,18.2 a~53a;更新期分别为:49 a~97 a、34 a~77 a、23 a~53 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 a、77 a、53 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防护林 防护成熟期 更新期 更新年龄
下载PDF
绵阳新桥镇防护林体系桤柏混交林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永国 王金锡 +2 位作者 廖光瑶 王道木 朱顺全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31,共9页
本文利用美国产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3000叶面积仪配合照度计、通风干湿球温湿度计、土壤湿度计等测定了绵阳新桥防护林体系生长季节中桤柏混交林树种南、北面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日变化进程,探讨了桤木和... 本文利用美国产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3000叶面积仪配合照度计、通风干湿球温湿度计、土壤湿度计等测定了绵阳新桥防护林体系生长季节中桤柏混交林树种南、北面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日变化进程,探讨了桤木和柏木光合作用率及其变动程度,指出了它们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类型,从日射量、温度、CO2浓度等外界条件及内生节奏方面阐述了光合作用日变化机理,同时计算和分析了桤柏混交林平均光合作用率日变化类型和量子产额。结果表明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为中午降低型,柏木为正规型曲线,桤木上午光合作用率高于下午,柏木为上午低于下午,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量子产额,其光合作用日变化不存在着时间效应,为防护林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柏 混交林 光合作用 日变化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本文就四川省川北地区的柏木人工林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龄,立地和林型的生物生产力与影响林冠生物量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抑制柏木生长的原因,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森林 保护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Ⅱ、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分配和利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P、K、Ca、Mg五种营养元素在柏木中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养分归还和利用效率,提出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关键词 柏木 积累 分配 养分元素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Ⅰ、乔木层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作者研究柏木体内五种大量元素(N、P、K、Ca、Mg)在不同器官、年龄和林型中的变化规律。从养分利用特性出发分析了抑制柏木生长的微观因素,提出了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乔木层 养分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