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GA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CAST ALUMINUM IN TENSION AND TORSION LOADING 被引量:3
1
作者 薛红前 吴铁鹰 Bathias C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1年第1期32-37,共6页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fatigue behavior of a cast aluminum alloy(2-AS5U3G-Y35)in very high cycle regime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ultrasonic fatigue test in axial and torsion loading.The new developed torsion f...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fatigue behavior of a cast aluminum alloy(2-AS5U3G-Y35)in very high cycle regime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ultrasonic fatigue test in axial and torsion loading.The new developed torsion fatigue system is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loading condition and frequency on the very high cycle fatigue(VHCF)are investigated.The cyclic loading in axial and torsion at 35 Hz and 20 kHz with stress ratio R=-1 is used respectively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loading condition.S-N curves show that the fatigue failure occurs in the range of 105—1010 cycles in axial or torsion loading and the asymptote of S-N curve is inclined,but no fatigue limit exists under the torsion and axial loading condition.The fatigue fracture surface shows that the fatigue crack initiates from the specimen surface subjected to the cyclic torsion loading.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atigu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in axial loading in which fatigue crack initiates from subsurface defect in very high cycle regime.The fatigue initiation is on the maximum shear plane,the overall crack orientation is on a typical spiral 45° to the fracture plane and it is the maximum principle stress plane.The clear shear strip in the torsion fatigue fracture surface shows that the torsion fracture is the shear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testing torsion fatigue very high cycle fatigue(VHCF) torsion loading cast aluminum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of subgrade soils under coupling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dynamic load 被引量:11
2
作者 ZHAO Yang LU Zheng +2 位作者 YAO Hai-lin GU Fan DUAN Ya-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43-2053,共11页
Although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have already been studied, few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uring the freeze–thaw(F–T) cycles. So a m... Although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have already been studied, few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uring the freeze–thaw(F–T) cycles. So a multifunctional F–T cycle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imitate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subgrade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and a large number of dynamic triaxi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fter the F–T cycles. Some significa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F–T cycle number, compaction degree, confining pressure, cyclic deviator stress, loading frequency, and water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silient modulus of soi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of the subgrad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yclic deviator stress, F–T cycle number,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 whereas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confining pressure, and loading frequency could enhance the resilient modulus. Furthermore, a modified model considering the F–T cycle number and stress state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is modified model were very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sequently, calculation of the resilient modulus for F–T cycles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load was appropriate.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research focusing on F–T cycles with groundwater supply and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i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freeze–thaw cycles dynamic load dynamic triaxial test prediction model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光 曹国旭 +1 位作者 黄远 李乾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力加载试验的骨架曲线、核心区剪切变形等,分析了节点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全面考察了同一梁柱节点在静力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两种工况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核心区强度较强,破坏模式主要为梁端破坏,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时试件梁柱连接处附近的梁端钢板发生拉裂破坏和钢板鼓曲,静力加载试验时试件梁端焊缝发生拉裂破坏;试件延性较好,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塑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该类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 内隔板 静力加载试验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受力性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轻钢龙骨混凝土复合外挂墙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晓斌 郭建祥 +2 位作者 汤东婴 孙正华 汪晟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复合墙板性能关系着结构的安全,在新设计建造的轻钢龙骨复合墙板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能。为研究墙板的受力变形过程及破坏形态,对两片不同的轻钢龙骨混凝土复合外挂墙板分别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 复合墙板性能关系着结构的安全,在新设计建造的轻钢龙骨复合墙板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能。为研究墙板的受力变形过程及破坏形态,对两片不同的轻钢龙骨混凝土复合外挂墙板分别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弯曲过程中墙板出现裂缝时的计算等效均布荷载大于建筑风荷载标准值,抗弯性能满足受力要求。墙板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屈服破坏阶段,主要通过钢材屈服后的弹塑性变形和材料的破坏来实现耗能,屈服前耗能占总耗能的6.19%,屈服后累计耗能呈现二次抛物线增长,这一结果体现了墙板良好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板 力学性能 抗弯试验 低周反复试验
下载PDF
南方山区民居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春 王宇豪 +4 位作者 左志亮 陈庆军 吴轶 胡旭 胡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403,共12页
为研究截面参数和节点形式对有穿销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高、梁宽为研究参数,并与有穿销透榫节点作对比,共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节点试件;然后,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参数下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 为研究截面参数和节点形式对有穿销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高、梁宽为研究参数,并与有穿销透榫节点作对比,共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节点试件;然后,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参数下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性能;最后,推导有穿销直榫节点的弯矩-转角理论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为柱内侧梁榫受拉边缘的顺纹拉裂破坏,伴随有柱内侧梁榫受压边缘的挤压变形和柱外侧梁榫的水平劈裂;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捏缩效应明显的反Z形;在试验设计参数范围内,有穿销直榫节点的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力随着梁截面高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强度退化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的变化不明显;相比于有穿销透榫节点,有穿销直榫节点的正向抗弯承载力大62%,反向抗弯承载力大26%,且承载力下降更平缓,表明有穿销直榫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有穿销直榫节点理论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9%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民居 有穿销直榫 足尺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磊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通过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率及圆钢管壁厚参数对组合柱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研究了圆钢管、型钢翼缘及腹板应... 通过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率及圆钢管壁厚参数对组合柱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研究了圆钢管、型钢翼缘及腹板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组合柱发生典型的压弯塑性铰破坏。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规范提出了基于叠加原理的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其水平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组合柱的水平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圆钢管混凝土柱 破坏机理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水平承载力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桩顶荷载及温度循环对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7
作者 曹卫平 张作鹏 +2 位作者 赵敏 李清源 何展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为对比分析未经过温度循环的普通桩与能量桩竖向承载变形性状,开展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温度循环试验。模型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黄土为人工配制重塑黄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弱化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桩身侧阻、增强能量桩桩底端阻,温... 为对比分析未经过温度循环的普通桩与能量桩竖向承载变形性状,开展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温度循环试验。模型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黄土为人工配制重塑黄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弱化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桩身侧阻、增强能量桩桩底端阻,温度循环过程中桩顶工作荷载越大,桩侧阻的弱化作用及桩端阻的增强作用越大,这导致能量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比普通桩有明显的提高。另外,根据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数据拟合建立桩土界面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及桩端土反力-桩端沉降双曲线函数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其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模型能合理反映温度循环及桩顶工作荷载大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能量桩的安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黄土 模型试验 温度循环 桩土荷载传递函数
下载PDF
基于损伤等效的直立锁边屋面板动态抗风揭试验方法
8
作者 孙瑛 武涛 曹正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围护结构在台风等极端风下的抗风性能需要依靠动态试验测定,试验周期长导致成本高且模拟研究受限。基于直立锁边屋面板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疲劳分析研究荷载幅值对材料损伤影响,提出简化荷载序列组合。借助雨流计数法统计测点风压... 围护结构在台风等极端风下的抗风性能需要依靠动态试验测定,试验周期长导致成本高且模拟研究受限。基于直立锁边屋面板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疲劳分析研究荷载幅值对材料损伤影响,提出简化荷载序列组合。借助雨流计数法统计测点风压时程得到基于损伤等效的简化荷载循环,提出动态抗风揭试验方法。参照不同试验方法开展抗风揭试验,通过对比发现,试验方法对屋面板风揭破坏过程影响不明显。除永久塑性变形外,该文试验方法与现有试验方法下屋面板损坏现象基本一致,屋面板均为撕裂破坏。不同试验方法下屋面板承载力差异在10%~20%间。该文试验方法加载周期小于1h,现有试验方法加载周期则大于20h。在屋面板风揭破坏过程、承载力等抗风揭性能差异不大情况下,该文试验方法可大幅降低试验周期,为开展模拟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锁边屋面板 雨流计数法 损伤等效 简化荷载循环 动态试验方法
下载PDF
CFRP布加固广府古建木结构残损箍头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庆军 张雨圻 +2 位作者 雷浚 黄才茂 江少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49,659,共9页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峰值承载力主要与梁榫原始损伤程度及加固量直接相关.加固后节点的初始刚度明显大于加固前的节点,而加固后试件的极限转角普遍小于加固前,但大部分试件极限位移转角均能达到1/21以上,说明此方法加固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变形能力.加固梁上侧与下侧的CFRP布,对受拉损伤的梁起了重要的补强作用.梁侧面CFRP布在节点区转角较大时退出工作,而L型CFRP布也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大而逐步退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木结构 箍头榫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奇帆 朱杰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节点的塑性铰产生在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部位附近,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破坏较小;新型节点耗能能力较好;装配式节点比现浇节点有更高的承载力,但是延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梁柱节点 叠合梁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竖向和水平组合荷载下能量桩单桩变形特性
11
作者 蒋济泽 王成龙 +2 位作者 黄煜镔 赵华 陈志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96,共9页
能量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地下结构,在承受上部建筑荷载同时,能够获取浅层地热能。目前针对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而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身温度变化会引起桩体弯矩、水平和竖向位移等发... 能量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地下结构,在承受上部建筑荷载同时,能够获取浅层地热能。目前针对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而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身温度变化会引起桩体弯矩、水平和竖向位移等发生变化。基于模型试验,对桩体施加10次冷热循环,开展了竖向和水平组合荷载下能量桩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荷载下冷热循环会进一步增大桩身弯矩,且对桩体中部的影响更大,最大桩身弯矩增幅达到了117%;冷热循环会产生桩顶累积位移,试验桩竖向位移增加了0.201 mm,温度作用引起的水平位移增加值达到了1.46%D(D为桩体直径);同时,冷热循环会导致桩向桩前倾斜,10次冷热循环后转角达到1.88×10^(-3)rad,且会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有缓慢增加趋势;加热时桩前土压力减小,而制冷时使桩前土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组合荷载 模型试验 冷热循环 热力学特性
下载PDF
剪切型阻尼器增强大头榫节点模型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旺 高永林 +2 位作者 陶忠 赵党书 苏何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4,共10页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能及增强效果,设计制作了6个大头榫足尺节点模型,其中3个榫卯节点未装阻尼器,3个榫卯节点安装阻尼器.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6个试验模型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节点的拔榫破坏;同时有效增强节点耗能、强度及刚度;安装阻尼器节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是未安装节点模型的1.5~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榫节点 抗震性能 阻尼器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试验分析
13
作者 滕佳男 苏何先 +1 位作者 潘文 朱传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1,共9页
不同类型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应根据其具体破坏模式来选择,为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与榫卯节点类型的适宜性,采用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钢条分别对透榫节点、燕尾榫节点、半榫节点进行加固,通过开展加固与未加固榫卯节点低周反... 不同类型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应根据其具体破坏模式来选择,为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与榫卯节点类型的适宜性,采用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钢条分别对透榫节点、燕尾榫节点、半榫节点进行加固,通过开展加固与未加固榫卯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对比分析了榫卯节点的破坏特征、水平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加固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节点拔榫、增加节点耗能、提升节点最大承载力和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但各加固方式效率及对节点性能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和钢条加固节点的最大承载能力较未加固节点分别提高了46.7%、496%、203%;加固节点的初始刚度分别提高了14.5%、426%、221%;多阶屈曲阻尼器可显著增强透榫节点的耗能能力且对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影响有限;伸臂式金属阻尼器可大幅提升燕尾榫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最大承载力,有效避免出现榫颈和榫角断裂;钢条加固方式在有效抑制半榫节点的拔榫的同时能有效提升节点刚度和承载力.可见,不同类型榫卯节点应根据性能需求选用适宜的加固方式并对加固参数进行合理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方式 卯榫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性能需求
下载PDF
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丁景花 钱坤 秦兰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对一榀1/2缩尺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等指标,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后将模拟...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对一榀1/2缩尺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等指标,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后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呈现“泡沫混凝土-人字撑-叠合框架梁-组合异形框架柱”分级破坏顺序;复合墙板以剪切破坏为主;人字撑在水平往复位移荷载作用下,可与异形柱框架结构形成双重抗震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有限元模拟方法适用于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撑复合墙板 异形柱框架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有限元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支撑与腰梁及连续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5
作者 麦家儿 卢晓智 +1 位作者 何冠鸿 裴行凯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5,共7页
研究目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材料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国内已逐步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地铁车站的建设当中。为适应广州地区常见的内支撑支护体系,广州地铁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地铁车站形式,该地铁车站的临时支护结构将作为车... 研究目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材料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国内已逐步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地铁车站的建设当中。为适应广州地区常见的内支撑支护体系,广州地铁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地铁车站形式,该地铁车站的临时支护结构将作为车站的永久结构,采用“两墙合一”的设计,因此该工程对其地下连续墙-腰梁-支撑连接节点的连接精度及力学性能要求较高。本文基于该工程背景,针对连续墙-腰梁-支撑连接节点的足尺构件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探究在本工程中采用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两种连接方案的适用性及安全性,并对比两种足尺节点的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结论:(1)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连接方式的节点均能满足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抗震性能要求;(2)两个构件的破坏位置均为腰梁与支撑连接处界面,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加强该处的连接强度;(3)与钢筋接驳器连接的节点相比,钢板连接节点的强度退化小、刚度大、延性好、抗震性能更优,可优先作为该类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连接方式;(4)本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地铁车站节点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装配式结构 足尺试验 低周循环加载
下载PDF
波浪腹板PEC梁抗震延性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陆天宇 杨克家 +2 位作者 李杰 蒋路 楼汉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型波浪腹板PEC梁。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波浪腹板PE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延性性能,研究了翼缘厚度、剪跨比对正弦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变形能力、滞回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和抗震延性性能较好;剪跨比对梁的破坏形式及延性有显著影响,翼缘厚度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梁截面承载力,但过厚的翼缘会影响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在试验中翼缘厚度较小,剪跨比较大的构件型钢与混凝土匹配度高,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发挥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腹板 部分包覆复合材料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 滞回耗能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压实红黏土动强度与动模量影响研究
17
作者 刘峥嵘 李慧丽 +2 位作者 刘维正 罗元军 黄轩嘉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自制一次成型模具制备压实度分别为90%、93%和96%的三轴试样,自制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对试样进行喷雾加湿和暖风干燥,定量模拟现场路基土含水率变化过程获得不同湿度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试样,通过常含水率动三轴试验测试其动强度与动... 采用自制一次成型模具制备压实度分别为90%、93%和96%的三轴试样,自制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对试样进行喷雾加湿和暖风干燥,定量模拟现场路基土含水率变化过程获得不同湿度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试样,通过常含水率动三轴试验测试其动强度与动模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应变随振次的变化分为塑性安定型、临界型和破坏型;临界动应力和最大动弹模随压实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减小幅度逐渐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压实度的影响减弱;临界动应力和最大动弹模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临界动应力在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时减小幅度相对较大;临界动应力和最大动弹模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湿度变化 干湿循环 交通荷载 三轴试验 临界动应力 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电子产品野外环境下温循加速载荷谱编制方法
18
作者 吴一乔 韩建立 +3 位作者 刘晓娣 贺振光 李冠辰 于楷泽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68-80,共13页
目的将电子产品在野外环境下日变化波动与季节差异明显的温度载荷编制成温循载荷谱和转换为加速载荷谱。方法通过四点雨流计数法提取原谱中的载荷循环信息,对提取的循环信息进行分布拟合、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进而构建循环均值与范围... 目的将电子产品在野外环境下日变化波动与季节差异明显的温度载荷编制成温循载荷谱和转换为加速载荷谱。方法通过四点雨流计数法提取原谱中的载荷循环信息,对提取的循环信息进行分布拟合、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进而构建循环均值与范围值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再运用概率密度法,编制出8×8二维环境载荷谱。在二维载荷谱基础上,编制出温循载荷谱,使用针对电子部件参数修正的加速方程转化为加速载荷谱。结果利用野外作业现场1个作业周期内的气温纪录,提供了一套编制温循载荷谱和转换加速载荷谱的合理化流程和解决方案。结论该制谱方法可以利用原始环境谱中绝大部分有效信息,较好地还原电子部件野外作业阶段经历的温度变化过程,为电子产品的加速寿命试验和使用寿命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二维载荷谱 温度载荷 温度循环 加速寿命试验 雨流计数法 概率密度 电子产品
下载PDF
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剪力墙-楼板连接部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唐坤 高静贤 唐钷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提出一种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剪力墙与混凝土楼板的装配连接方式,为研究该连接节点的抗剪性能,开展了4个墙体-楼板连接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及承载力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连接构造... 提出一种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剪力墙与混凝土楼板的装配连接方式,为研究该连接节点的抗剪性能,开展了4个墙体-楼板连接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及承载力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连接构造形式对墙体-楼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影响显著,抗剪螺栓能有效提高节点的刚度与水平抗剪承载力;承载力分析结果显示,设有抗剪螺栓的连接节点承载力比预制墙体抗剪承载力高了34.3%,满足节点承载力要求,最后给出了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墙-楼板连接节点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轻混凝土 预制剪力墙-楼板连接部 抗剪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复式钢管混凝土T形件单边螺栓节点承载力研究
20
作者 张玉芬 卜鸿凡 高嘉岐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T形件单边螺栓连接节点应用到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可充分利用双层钢管的截面特点,传力性能好且抗震性能高。对5个节点试件进行柱端水平往复加载试验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试验中T形件因加肋方式不同出现了3种变形特征,而节点整体的破... T形件单边螺栓连接节点应用到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可充分利用双层钢管的截面特点,传力性能好且抗震性能高。对5个节点试件进行柱端水平往复加载试验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试验中T形件因加肋方式不同出现了3种变形特征,而节点整体的破坏形态均为T形件屈服后钢梁塑性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分析了节点传力构件的受力机理,提出T形件受拉模型,分别计算T形件翼缘和加劲肋提供的抗弯承载力,从而得到节点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与数值模拟结果也十分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形件受拉模型计算的节点承载力公式适用于T形件与单边螺栓强度相匹配的情况,T形件加肋形式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T形件翼缘厚度,T形件腹板厚度影响很小;此外随着T形件翼缘厚度的增加节点承载力提高越来越小,故得出了单边螺栓直径与T形件翼缘厚度的最大临界值和最佳匹配值,为该节点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钢管混凝土 T形件 单边螺栓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