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庆贺
李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呈乳头状囊性腺样结构 ,其内可见粉染蛋白样物质。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 ,核的形态及大小相近 ,异型性较少见。肿瘤间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 ,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免疫表型 :CK、NSE阳性 ,GFAP、S 10 0蛋白、EMA、CgA、TG、Syn阴性。 结论 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诊断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ELST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杰
陈薇
+2 位作者
石怀银
张肖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脑神经受累等。CT检查可见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不增强的T1WI及T2MI上所有肿瘤的边缘显示高信号密度,肿瘤实质显示低信号密度,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NSE阳性,部分病例CD56、S-100蛋白阳性,GFAP、TTF-1、CgA、TG、Syn均阴性。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第1次手术后两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较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耳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林宇静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
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腺癌
乳头状
内耳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听力下降伴口眼歪斜
被引量:
3
4
作者
申卫东
苏钰
+5 位作者
刘军
候昭晖
韩维举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素口服、输液及外耳道滴药等治疗,左耳流脓好转,但出现口眼歪斜,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颞骨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希林病
VHL基因
低分化腺癌
颞骨肿物
血管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淋巴囊肿瘤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杰
石怀银
+1 位作者
宋欣
于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和NSE(+),部分病例CD56和S-100(+),GFAP、TTF-1、CgA、TG和Syn均(-)。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术后2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的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腺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建英
昌红
+1 位作者
刁小莉
曲丛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结合文献就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临床、病理、影象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回顾。方法分析2例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资料,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和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MRI和CT显示右颞骨占位和弥漫性骨质破坏。结果组织...
目的结合文献就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临床、病理、影象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回顾。方法分析2例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资料,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和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MRI和CT显示右颞骨占位和弥漫性骨质破坏。结果组织学改变提示肿瘤源自内耳内淋巴囊,属于罕见低级别肿瘤。结论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是位于后或中颅凹、伴有颞骨破坏、双侧听力下降及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罕见肿瘤,这种肿瘤需要和发生在临近的中耳腺瘤、颈静脉副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以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
内淋巴囊
腺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亚萍
孙振
戴艳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关键词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右侧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1例
8
作者
武金龙
姚新宇
杜祥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7-1647,共1页
患者男,36岁,右耳无明显诱因听力下降2年,加重6个月,口眼歪斜4个月。查体:右眼睑闭合无力,口角向左侧偏斜。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平扫:右侧乳突气房及窦部见3.6 cm×2.7 cm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形态正常;右侧颈静脉孔、内...
患者男,36岁,右耳无明显诱因听力下降2年,加重6个月,口眼歪斜4个月。查体:右眼睑闭合无力,口角向左侧偏斜。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平扫:右侧乳突气房及窦部见3.6 cm×2.7 cm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形态正常;右侧颈静脉孔、内听道后壁、颞骨乳突内后壁骨质破坏,骨质边缘不连续,呈“蜂窝”样骨质破坏(图1A);诊断:右侧颞骨骨质破坏。头部MRI:右侧岩骨旁、颈静脉孔区、乳突及内听道内部4.1 cm×3.2 cm不规则异常信号,T2WI呈高-低信号移行带,边缘呈高、低混杂信号(图1B),邻近脑桥及右侧小脑受压,右侧三叉神经受压内移,右侧面神经、听神经显示不清;增强后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诊断:右侧颞骨乳突部恶性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腺癌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庆贺
李向红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呈乳头状囊性腺样结构 ,其内可见粉染蛋白样物质。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 ,核的形态及大小相近 ,异型性较少见。肿瘤间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 ,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免疫表型 :CK、NSE阳性 ,GFAP、S 10 0蛋白、EMA、CgA、TG、Syn阴性。 结论 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 。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诊断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ELST
临床资料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tumor
adeno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y
分类号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杰
陈薇
石怀银
张肖
于国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脑神经受累等。CT检查可见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不增强的T1WI及T2MI上所有肿瘤的边缘显示高信号密度,肿瘤实质显示低信号密度,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NSE阳性,部分病例CD56、S-100蛋白阳性,GFAP、TTF-1、CgA、TG、Syn均阴性。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第1次手术后两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较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临床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tumor
adenocarci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pathology
clinical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耳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林宇静
李斌
罗柏宁
李智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
影像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28-434,共7页
文摘
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腺癌
乳头状
内耳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adenocarcinoma
, papillary
Ear, inner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9.6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力下降伴口眼歪斜
被引量:
3
4
作者
申卫东
苏钰
刘军
候昭晖
韩维举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文摘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素口服、输液及外耳道滴药等治疗,左耳流脓好转,但出现口眼歪斜,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颞骨占位,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希林病
VHL基因
低分化腺癌
颞骨肿物
血管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tumor,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von 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o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Tumors of the Temporal Bone
Hemangi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淋巴囊肿瘤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杰
石怀银
宋欣
于国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出处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和NSE(+),部分病例CD56和S-100(+),GFAP、TTF-1、CgA、TG和Syn均(-)。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术后2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的预后情况较好。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腺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tumor
adeno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y
Prognosis
分类号
R733.4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建英
昌红
刁小莉
曲丛玲
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48-49,共2页
文摘
目的结合文献就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临床、病理、影象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回顾。方法分析2例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资料,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和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MRI和CT显示右颞骨占位和弥漫性骨质破坏。结果组织学改变提示肿瘤源自内耳内淋巴囊,属于罕见低级别肿瘤。结论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是位于后或中颅凹、伴有颞骨破坏、双侧听力下降及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罕见肿瘤,这种肿瘤需要和发生在临近的中耳腺瘤、颈静脉副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以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鉴别。
关键词
耳
内淋巴囊
腺癌
Keywords
Ear
endolymphatic
sac
adenocarcinoma
分类号
R739.6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亚萍
孙振
戴艳红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关键词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
护理
Keyword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of endolymphatic sac
nursing
分类号
R473.76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右侧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1例
8
作者
武金龙
姚新宇
杜祥颖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7-1647,共1页
文摘
患者男,36岁,右耳无明显诱因听力下降2年,加重6个月,口眼歪斜4个月。查体:右眼睑闭合无力,口角向左侧偏斜。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平扫:右侧乳突气房及窦部见3.6 cm×2.7 cm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形态正常;右侧颈静脉孔、内听道后壁、颞骨乳突内后壁骨质破坏,骨质边缘不连续,呈“蜂窝”样骨质破坏(图1A);诊断:右侧颞骨骨质破坏。头部MRI:右侧岩骨旁、颈静脉孔区、乳突及内听道内部4.1 cm×3.2 cm不规则异常信号,T2WI呈高-低信号移行带,边缘呈高、低混杂信号(图1B),邻近脑桥及右侧小脑受压,右侧三叉神经受压内移,右侧面神经、听神经显示不清;增强后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诊断:右侧颞骨乳突部恶性占位。
关键词
内淋巴囊
腺癌
诊断显像
Keywords
endolymphatic
sac
adenocarcinoma
diagnostic imaging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唐庆贺
李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分析
李杰
陈薇
石怀银
张肖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耳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林宇静
李斌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听力下降伴口眼歪斜
申卫东
苏钰
刘军
候昭晖
韩维举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内淋巴囊肿瘤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李杰
石怀银
宋欣
于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张建英
昌红
刁小莉
曲丛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患者一例的护理
张亚萍
孙振
戴艳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右侧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1例
武金龙
姚新宇
杜祥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