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Recovery of Aged SBS-modified Asphalt Using Regenerants with Different Base Oil Components
1
作者 Li Hongzhen Li Shengbin +3 位作者 Feng Zhuangzhuang Jiang Mengmeng Li Ning Dong Fuq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In this study,the regene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enerants on aged SBS-modified asphal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ir conventional properties,viscoelastic behavior,creep-related pr... In this study,the regene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enerants on aged SBS-modified asphal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ir conventional properties,viscoelastic behavior,creep-related properties,and micromorphology.Base oil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aromatic an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s well as the 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restorer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regenera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base oil of the regeneran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ecycled SBSmodified asphalt.Regenerants containing a high proportion of aromatics dissolved the hard segment in the SBS restorer,thereby delaying the effect of a reduction in the regenera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ged asphalts at a high temperature.Regenerants containing a high proportion of saturates dissolved the soft segment in the SBS restorer to enhance th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the recycled asphalts.In addition,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the recycled asphalts increased with the fraction of aromatics in the regenerant.As the aromatic content of the base oil components of the regenerants increased and their saturate content decreased,the state of dispersion of the SBS phase in the recycled SBS-modified asphalts improved.The optimal content of aromatics in the base oil of the regenerants should be set in the range of 33%to 47%to ensure the adequate performance of the recycled asphalts and a high efficiency of the SBS resto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d SBS-modified asphalt regeneration mechanisms base oi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MORPHOLOGY
下载PDF
Self-monitor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 containing carbon fillers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少鹏 刘小明 +1 位作者 叶群山 李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2期512-516,共5页
A new novel function materials, structure self-monitoring asphalt-based composite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ould change under cycl... A new novel function materials, structure self-monitoring asphalt-based composite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ould change under cyclic loading and vehicle loading action. The resistance change of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as aro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its interior structure. When the fatigue failure was studied, the larger cracks cut the continuou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h and the electron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 potential barrier of gap.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slight deformation and microcrack may be recovered due to the viscoelasticity character of asphalt, which leads to some cracks close again, the output resistance changes a little. But with the shear process performs continuously, the crack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would cut the conductive path and block off the transition of electrons, and if the cracks are large enough, the pitch-matrix composites containing carbon fillers will los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unction. When the rutting failure was studied, the flowage of conductive substance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substance due to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and conductive path decreasing. The decrease of electron volume contribute to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and large stone aggregate prevent the electron from transiting. In a word, the variation of output resistance is aro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interior structure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复合材料 结构自监测材料 导电性 电阻 碳填料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蔡迎春 谢申健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270-281,共12页
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弯沉盆蕴含路基、路面的病害信息,充分利用移动弯沉盆信息开展道路病害快速无损检测受到行业重要关注。该文通过分析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为移动弯沉车开发道路病害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弯沉盆蕴含路基、路面的病害信息,充分利用移动弯沉盆信息开展道路病害快速无损检测受到行业重要关注。该文通过分析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为移动弯沉车开发道路病害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病害有限元模型,分析在移动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的连续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荷载移动到病害区域时,各病害模型中路表弯沉盆的中心弯沉值均会变大;路面结构层出现横向裂缝时,弯沉盆的形状会发生明显变化,贯通性横向裂缝对弯沉盆形状的影响最明显;基层与底基层局部松散对弯沉盆形状的影响比面层松散对弯沉盆的影响更明显;土基顶部出现空洞时,弯沉盆形状变化不明显;路基唧泥病害会严重影响路表弯沉盆形状与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病害 移动荷载 有限元 弯沉盆特性
下载PDF
秸秆液化树脂化产物制备生物沥青及性能分析
4
作者 丁湛 安琳玉 +3 位作者 栗慧峰 田晨曦 周春雨 刘丰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39,共8页
针对目前利用废木材、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废油等制得生物油,进而部分或完全取代石油基沥青时路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秸秆液化产物树脂化制木质基酚醛树脂部分取代石油基沥青,开发绿色可持续的生物沥青。首先,对秸秆进行... 针对目前利用废木材、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废油等制得生物油,进而部分或完全取代石油基沥青时路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秸秆液化产物树脂化制木质基酚醛树脂部分取代石油基沥青,开发绿色可持续的生物沥青。首先,对秸秆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纤维素和木质素,对秸秆及其主要组分分别进行液化,探讨秸秆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将液化产物与甲醛反应合成木质基酚醛树脂WPR,并与苯酚反应所得酚醛树脂PR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树脂以不同比例掺到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通过各生物沥青的三大指标及黏度,分析生物沥青的性能。结果表明:秸秆的液化速率主要取决于纤维素的液化速率,其液化反应复杂,反应动力学级数为1.71;由树脂得率及液化产物、WPR、PR的FT-IR谱图分析可知,WPR树脂合成率较高,且比PR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仅掺加液化产物制备的生物沥青性能较差,掺加WPR树脂的生物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变形能力及温度稳定性均优于基质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树脂化 木质基树脂 生物沥青 黏度
下载PDF
微表处用水性树脂基改性乳化沥青流变性能
5
作者 李彦伟 王育聪 +2 位作者 冯雷 张丹 王朝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8,共10页
机场道面微表处技术养护品质依赖于其胶结材料性能,为明确水性树脂聚合物掺量对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制备了微表处用WER/WPU改性乳化沥青与WER/WPU/EVA改性乳化沥青,借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和弯曲梁流... 机场道面微表处技术养护品质依赖于其胶结材料性能,为明确水性树脂聚合物掺量对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制备了微表处用WER/WPU改性乳化沥青与WER/WPU/EVA改性乳化沥青,借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探明了不同水性树脂聚合物掺量下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中温疲劳性能与低温蠕变特性,对比分析了WER/WPU改性乳化沥青与WER/WPU/EVA改性乳化沥青的流变性能,并与现有研究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抗变形、抗开裂能力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掺加树脂聚合物后乳化沥青材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中温疲劳寿命以及低温柔韧性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幅度随水性树脂聚合物掺量增加而提高;WER/WPU/EVA-15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抗变形性能略优于WER/WPU-15改性乳化沥青,但其疲劳特性与低温抗裂性较WER/WPU-15改性乳化沥青略低。文中所研制的树脂基改性乳化沥青具有显著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 微表处 树脂基改性乳化沥青 流变性能 疲劳特性
下载PDF
木质素纤维增强型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疲劳研究
6
作者 田小革 杨帆 +2 位作者 窦文利 昶慧芹 李慧珍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提高增强型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asphalt treated permeable base,ATPB)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以SBS改性沥青为胶结材料配制掺入木质素纤维的ATPB混合料——纤维增强型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fiber asphalt treated permeable base,FATPB),... 为提高增强型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asphalt treated permeable base,ATPB)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以SBS改性沥青为胶结材料配制掺入木质素纤维的ATPB混合料——纤维增强型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fiber asphalt treated permeable base,FATPB),并制作不同木质素纤维掺量的FATPB-25梁式试件进行不同应力比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将木质素纤维掺量为0.3%的FATPB-25与普通的AC-25、ATB-25的疲劳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考虑失效概率的应力比与纤维掺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掺量为0.3%的FATPB-25的抗疲劳性能明显比普通的AC-25和ATB-25的高,可用作耐久型的透水性下面层或柔性基层;通过包含失效概率的双对数方程可以对FATPB-25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透水性沥青稳定碎石 疲劳 纤维增强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生物基树脂改性沥青流变特性评价及体系融合行为 被引量:6
7
作者 蒋修明 丁湛 +3 位作者 孙超 岳磊 栗慧峰 栗培龙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共7页
受石油资源储量和供应的限制,将生物质材料引入石油沥青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研究以麦草秸秆液化产物为原材料合成三种生物基树脂(BPF、BPU和BPF-PU),并将其用于生物沥青的制备,旨在探究生物基树脂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 受石油资源储量和供应的限制,将生物质材料引入石油沥青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研究以麦草秸秆液化产物为原材料合成三种生物基树脂(BPF、BPU和BPF-PU),并将其用于生物沥青的制备,旨在探究生物基树脂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首先,通过频率扫描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分析了树脂对沥青胶结料黏弹特性和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其次,借助流变学理论对树脂-沥青体系的相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荧光显微结构和官能团分布特征的角度探究了二者之间的融合行为。结果表明,BPF和BPF-PU能够增加沥青中的弹性成分,提升其高温抗车辙性能,而BPU则会强化沥青的黏性响应;三种树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散到基质沥青中,并与其形成稳定的相态结构,这可能是因为树脂与基质沥青之间形成了醚键(C-O-C)。本研究有助于为农作物秸秆的增值转化和生物沥青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但在生物沥青性能的全面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生物基树脂 生物沥青 流变特性 融合行为 相态结构
下载PDF
大厚度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试验研究
8
作者 谢恩连 聂忆华 +2 位作者 黄新摇 谭波 宁鹏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7,216,共11页
为研究大厚度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力学行为特征及疲劳寿命,以田新高速试验段、主路面结构为原型,分别制作全厚路面结构模型,开展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采集不同轴... 为研究大厚度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力学行为特征及疲劳寿命,以田新高速试验段、主路面结构为原型,分别制作全厚路面结构模型,开展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采集不同轴载、温度工况下各层位力学响应值,进行变化规律拟合分析,并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分析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同条件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下面层底、基层底的横向及纵向应变和竖向压应力指标均明显小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且2种结构的下面层底各力学指标均大于其对应基层底指标;2种结构下面层、基层的疲劳寿命对数值随荷载等级增加呈线性下降,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小,且数值均较后者明显提高;正常环境温度和标准交通荷载下,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大厚度沥青路面结构下面层与基层预期可实现长寿命。研究结果为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提供新的试验途径与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大厚度柔性基层 轮载试验 力学行为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9
作者 胡畏 辛公锋 +3 位作者 翁辉 潘勤学 鲁巍巍 胡嘉 《公路工程》 2024年第4期64-73,共10页
绝大部分路面材料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现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中仍采用较大的压模量作为设计参数,导致结构力学计算与分析误差较大,路面设计结果不可靠。为此,开展了基于双模量理论和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 绝大部分路面材料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现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中仍采用较大的压模量作为设计参数,导致结构力学计算与分析误差较大,路面设计结果不可靠。为此,开展了基于双模量理论和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对比分析,揭示了结构参数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关键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双模量理论的力学响应计算结果与传统线弹性理论之间的偏差高达15%;结构层厚度对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较大,其中基层厚度的影响更显著;各结构力学响应均随上中面层厚度增大而减小,随下面层厚度增大而增大,均呈二次函数关系,最大变化幅度约为20%;路表弯沉、基层底纵向拉应力与拉应变均随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路表横向拉应变随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路表横向拉应变受其影响最为显著,变化幅度超过40%。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双模量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双模量 柔性基层 力学分析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现状及煤基沥青高值利用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兆会 赖加新 +1 位作者 刘玲 杨涛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1-226,232,共7页
随着石油资源匮乏和工业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中低温煤焦油由于具有杂质含量低、烃类组分含量较多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进行加氢改质生产各种燃料油;同时煤焦油加氢过程中产生的煤沥青具有高碳收率... 随着石油资源匮乏和工业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中低温煤焦油由于具有杂质含量低、烃类组分含量较多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进行加氢改质生产各种燃料油;同时煤焦油加氢过程中产生的煤沥青具有高碳收率和高缩合度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碳材料的优质原料。因此,对中国目前存在的6种煤焦油加氢技术和煤基沥青生产各种优质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做了相关讨论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技术 煤基沥青 碳材料
下载PDF
沥青基铺装材料实验设计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鹤洋 丛林 +2 位作者 龚红仁 周愉惠 赵红艳 《上海公路》 2024年第1期126-133,159,M0008,共10页
首先,梳理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阐述并对比了常规实验的组织方法和高通量实验设计的实施原理和差异优势。其次,解释了方差分析和统计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的方法原理和实施流程,并着重探讨了机器学习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技... 首先,梳理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阐述并对比了常规实验的组织方法和高通量实验设计的实施原理和差异优势。其次,解释了方差分析和统计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的方法原理和实施流程,并着重探讨了机器学习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技术优势。全面总结了实验设计方法在性能关键因素筛选、材料最优化设计和材料性能预测中的典型应用。最后,从实验组织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实践应用目的角度,展望了实验设计在沥青基铺装材料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关工作可为研究人员科学运用实验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参考,并促进沥青基铺装材料设计思想由知识经验型转向数据驱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实验设计 沥青基材料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设计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沥青路面承载力响应特性
12
作者 杨美坤 李万鹏 +2 位作者 黄卫明 张伟光 祝铭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21,共12页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开裂对沥青路面承载力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具有不同形态基层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三维模型,研究其在载荷作用下的路面承载力响应特性,揭示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射裂缝越长,路面承载力响应越大。反射...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开裂对沥青路面承载力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具有不同形态基层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三维模型,研究其在载荷作用下的路面承载力响应特性,揭示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射裂缝越长,路面承载力响应越大。反射裂缝在贯穿路表前后,承载力响应由弱至强发生激增,反射裂缝只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影响承载力响应。给出了处治基层反射裂缝的指导建议,即结合现行方案,注意区分反射裂缝和面层裂缝,限制反射裂缝的发展。从长度、宽度、结构层位3个角度分析了反射裂缝对承载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承载力响应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开裂 反射裂缝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承载力响应特性
下载PDF
生物基高分子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13
作者 田培军 阚士云 +4 位作者 张增平 钱建行 杨洋 夏静杰 刘浩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5期11-18,24,共9页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改性沥青逐渐占领应用市场,在沥青中掺加环氧树脂、聚氨酯、酚醛树脂等高分子可获得高性能的改性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便于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基原料逐渐替代石油...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改性沥青逐渐占领应用市场,在沥青中掺加环氧树脂、聚氨酯、酚醛树脂等高分子可获得高性能的改性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便于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基原料逐渐替代石油基原料。本文针对树脂类(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酚醛树脂)改性沥青、生物基橡胶改性沥青、生物基天然弹性体改性沥青、生物基复合型改性沥青等原料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并对生物基改性剂(植物油、植物酚、木质素、松香和衣康酸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提出了生物基高分子改性沥青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生物基高分子 改性机理
下载PDF
动载下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扩展行为研究
14
作者 徐振宽 高航 +1 位作者 李雪连 周梓涵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塞内加尔MBOUR-KAOLACK(MK)高速公路带裂缝的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荷载与路面结构层参数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初期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与等厚半刚性基层路面对比,分...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塞内加尔MBOUR-KAOLACK(MK)高速公路带裂缝的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荷载与路面结构层参数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初期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与等厚半刚性基层路面对比,分析了裂缝在向上扩展时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降低或轴重的增大,应力强度因子极值逐渐增大,路面裂缝扩展的风险增大。随着路面结构层厚度和沥青层模量的增大,应力强度因子则均在减小。其中,增大半刚性底基层与增大面层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降幅相近,故增大半刚性底基层厚度更经济。不过,底基层模量的增大会导致应力强度因子增大,也应避免使用过高模量的底基层。随着裂缝向上扩展,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KⅠ先增大后减小,KⅡ逐渐增大,开裂主导模式逐渐由张拉型转变为剪切型。在裂缝向上扩展的过程中,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KⅠ降幅比半刚性基层路面更大,且其应力强度因子也小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可见,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裂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复合式基层 裂缝 动载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姚夏繁 赵二峰 娄一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2,8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邓肯-张E-B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依据基座与心墙的高度关系拟定5种计算方案,对比不同基座高度下堆石体和心墙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邓肯-张E-B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依据基座与心墙的高度关系拟定5种计算方案,对比不同基座高度下堆石体和心墙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基座越高,大坝堆石体竖向位移及第一、三主应力越小,而心墙第一、三主应力越大,竖向位移则随基座增高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构建了基座影响定权模型,量化了基座高度变化对大坝不同部位的影响程度:基座高度变化对心墙的影响(权重56.06%)最显著,建议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需要考虑基座高度发生变化时对心墙第一主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心墙基座 有限元分析 熵值法
下载PDF
废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都伟 张明欣 +4 位作者 王彦敏 宋淑琴 刘芝敏 王晓宁 刘小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0-294,共5页
路面基层建造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天然石料,这会给环境资源带来较大负担。而沥青路面每年的养护修补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为缓解基层建造过程中对天然石料的消耗,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废旧料替代部分天然石料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 路面基层建造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天然石料,这会给环境资源带来较大负担。而沥青路面每年的养护修补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为缓解基层建造过程中对天然石料的消耗,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废旧料替代部分天然石料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与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含有老化沥青的废旧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的寿命;但是当前废旧料在基层中的推广应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掺入方式以及掺量仍有较大争议,未经处理无法直接用于基层等。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特性及分类、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对水泥稳定基层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州承载比、劈裂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影响以及RAP最佳掺量分析,并展望了RAP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混合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基本特性 路用性能 最佳掺量
下载PDF
100%RAP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基层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35-37,41,共4页
为了评估使用乳化沥青再生剂和100%RAP的新型路面基层的效果,在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河南段修建了一个试验路段,采用FWD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12个月的弯沉监测和施工完成后第540天的车辙测试;通过室内验证试验,研究了成型方式对再生沥青混... 为了评估使用乳化沥青再生剂和100%RAP的新型路面基层的效果,在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河南段修建了一个试验路段,采用FWD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12个月的弯沉监测和施工完成后第540天的车辙测试;通过室内验证试验,研究了成型方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此外,测试回弹模量和间接抗拉强度,分析了松散混合料存储时间(7、14、28 d)、养护时间(1、3、7、26、56 d)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力学试验验证了再生混合料刚度随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存储时间越长,短期内的刚度和拉伸强度值越高,当养护较长时间后,试验行为未得到验证;采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作为基层是一种RAP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路面基层 乳化沥青 100%RAP 力学性能
下载PDF
KH-560处理时间对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曹国斌 张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3-4229,共7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PAN基碳纤维为添加材料,制备了不同KH-560处理时间的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等研究了KH-560处理时间对沥青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PAN基碳纤维为添加材料,制备了不同KH-560处理时间的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等研究了KH-560处理时间对沥青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性能和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KH-560处理后的PAN基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纤维凹槽较深,与沥青的作用面积增大,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致密网状结构,增强了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均最佳,此时其45和60 min的变形量、破坏劲度模量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851和2.117 mm、2 201 MPa;动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破坏拉伸应变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 077次/mm、4.6 MPa和3479με。在250~1 000 Hz和1 000~1 600 Hz范围内,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沥青复合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16和0.127,较未处理的沥青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9.76%和45.98%,吸声降噪性能提升显著。综上可知,KH-560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60处理 PAN基碳纤维 沥青 复合材料 疲劳性能 吸声性能
下载PDF
基于截尾分布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
19
作者 王国清 张权 +2 位作者 何兆益 秦禄生 邱文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建立基于实测参数变异范围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等效原则和逆变换法建立参数“有界”性的双侧截尾分布随机数抽样方法;然后选取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面层、基层和路基结构的验算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并开发多... 为建立基于实测参数变异范围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等效原则和逆变换法建立参数“有界”性的双侧截尾分布随机数抽样方法;然后选取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面层、基层和路基结构的验算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并开发多指标可靠度计算程序,将分析结果与理论分布随机变量可靠度程序对比;最后结合实测参数变异性水平,使用建立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评估京德高速永久路面结构的工后可靠度。结果表明:截尾分布更符合工程参数的真实分布,计算的可靠度更准确;中等交通荷载等级下,京德高速的路面结构可靠度为95.2%~98.7%;在累计当量轴次失效点后,永久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和路基的可靠度值均随轴次的增大而减小,且荷载越大,可靠度值下降速率越快,可靠度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可靠度 半刚性基层 截断正态分布 Monte Carlo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质沥青重复加热后老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裴军军 郭启龙 +1 位作者 庞建利 姜艳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49-251,266,M0023,共5页
沥青重复加热致使老化会影响沥青路面热再生混合料性能及施工养护质量或科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因此对基质沥青重复加热老化后的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在沥青路面热再生及施工养护前或科研实验前掌握沥青的老化程度很有必要... 沥青重复加热致使老化会影响沥青路面热再生混合料性能及施工养护质量或科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因此对基质沥青重复加热老化后的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在沥青路面热再生及施工养护前或科研实验前掌握沥青的老化程度很有必要且很有意义。通过对重复加热后的基质沥青进行针入度(25℃)、延度(15℃)、软化点、旋转黏度、四组分的试验,探讨沥青重复热氧化后的老化机理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的针入度和残留针入度比随着老化深入逐渐减小,沥青逐渐变硬变稠,流动度降低;延度的衰减速度相对较快,沥青的变形能力逐渐减弱且衰减速率加快,延展性能变差,针入度和延度分别降为原样的49.4%和46.4%;软化点逐渐增大,产生相同变形所需要的温度逐渐增大,增强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但同时对低温抗裂性逐渐不利。沥青的旋转黏度随着重复热氧化作用较为显著的增大,较原样增长了44.3%,老化指数也随之增大。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逐渐减少,饱和分含量由原样的30.36%减少到27.64%,芳香分含量由原样的35.82%减少到33.43%,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逐渐增加,热氧化过程中芳香分和饱和分不断聚合转化成胶质,并进一步转化为沥青质,最后沥青质含量由原来的7.59%增大到12.11%。以上指标的变化使沥青逐渐变硬变脆,黏弹性减弱,变形能力变差,对沥青路用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沥青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旋转黏度 四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