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1
作者 Hongying Li Wei Zhang +2 位作者 Bin Liu Xinran Wang Xilin Li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7期172-183,共12页
After long-term waterflooding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easy to evolve,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 and a poor oilfield developme... After long-term waterflooding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easy to evolve,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 and a poor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alysis or field statistics, while lack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combining microcosmic and macroscopic mechanism. A network model was built after taking the detachment and entrapment mechanisms of particle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into consideration. Then a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twork modeling and the model of fluids flowing in porous media. The model was solved by a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Gauss-Seidel iterative technique. A novel field-scal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or was written in Fortran 90 and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1) the evolvement of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caused by particles release and migration in the long-term water flooding process, and 2) well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oil field examples with inverted nine-spot pattern was made on the new numerical simula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along the main streamlines between th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 and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Network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下载PDF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oil saturation of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based on time-lapse seismic “relative difference method”: Taking Zeta oil field in West Africa as an example
2
作者 LU Hongmei XU Hai +1 位作者 WO Yujin GU N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426-434,共9页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nitoring data and base dat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oil saturation,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nitoring data and base dat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oil saturation,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ickness of reservoir, a time-lapse seismic "relative difference method"(the ratio of monitoring data to base data) not affected by the thickness of reservoir but o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fluid saturation, is proposed through seismic forward modeling after fluid displacement simulation. Given the same change of fluid saturation,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 conforms to the law of "tuning effect" and seismic reflection of "thin bed", and the remaining oil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bsolut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 is only applicable to the reservoirs with uniform thickness smaller than the tuning thickness or with thickness greater than the tuning thicknes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 is not affected by reservoir thickness, but o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fluid saturation. It is applicable to all the deep-sea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which can exclude the effect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pore type and porosity on seismic. Theref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ime-lapse seismic and the change of fluid saturation, which is obtained from seismic forward modeling after Gassmann fluid displacement simulation, can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water saturation and th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deep sea Zeta oil field in west Africa shows that it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lapse seismic remaining OIL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fluid displacement absolute DIFFERENCE RELATIVE DIFFERENCE ZETA OIL field WEST AFRICA
下载PDF
A new method to optimize the fracture geometry of a frac-packed well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heavy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6
3
作者 BIAN XiaoBing ZHANG ShiCheng +1 位作者 ZHANG JingChen WANG F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25-1731,共7页
The worldwide proven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conventional oil are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the heavy oil.Owing to weakly consolidated formation,sand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encountered during oil production ... The worldwide proven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conventional oil are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the heavy oil.Owing to weakly consolidated formation,sand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encountered during oil production in heavy oil reservoirs,for which frac-pack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s.Hence,how to obtain the optimal fracture geometry is the key to increasing well production and preventing sand.Due to the faultiness that current optimization of the fracture geometry only depends on well productivity,fracture-flow fraction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racture collecting and conducting fluids from the reservoir.The higher the fracture-flow fraction,the more likely bilinear flow pattern occurs,thus leading to smaller flow resistance and better results in oil productivity and sand prevention.A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dynamic of a fractured well in rectangular drainage areas.In order to reach the aim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meanwhile preventing sand,a new method based on Unified Fracture Design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fracture geometry.For a specific reservoir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proppant injected to the target layer,there exits an optimal dimensionless fracture conductivity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aximum fracture-flow fraction,accordingly we can get the optimal fracture geometry.The formulas of the optimal fracture geometry were presented on square drainage area conditions,which are very convenient to apply.Equivalent Proppant Number was used to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aspect ratios of rectangular drainage area,then,the same method to optimize the fracture geometry as mentioned for square drainage areas could be adopted 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heavy oil reservoirs frac-pack techniqu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Proppant Number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疏松砂岩储层压裂液滤失特性与压裂能效分析
4
作者 张启龙 刘洪刚 +4 位作者 李进 王浩宇 张明 刘晨枫 董长银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
压裂充填是解决渤海油田防砂与增产问题的主导工艺技术,但高渗储层压裂滤失特性及其对压裂能效影响规律不明确,造成压裂选井选层和施工优化缺乏有效指导。通过对储层岩心压裂液滤失评价和疏松砂岩岩心三轴压裂模拟试验,并基于压裂液滤... 压裂充填是解决渤海油田防砂与增产问题的主导工艺技术,但高渗储层压裂滤失特性及其对压裂能效影响规律不明确,造成压裂选井选层和施工优化缺乏有效指导。通过对储层岩心压裂液滤失评价和疏松砂岩岩心三轴压裂模拟试验,并基于压裂液滤失和裂缝形态,构建了中高渗储层压裂模拟和能效评价指标与方法,实现了对不同储层条件和施工参数下起裂效率和裂缝延伸效率的有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的疏松砂岩储层裂缝不规则性更加明显,并且存在主裂缝分支多条细裂缝的情形。基于压裂机理和滤失特性的压裂能效的分析结果,得到了渤海油田典型工况下的推荐作业参数范围:压裂充填实施的储层渗透率低于2.0~4.0μm^(2);滤失系数控制在0.006 m/min^(0.5)以下;压裂排量不低于2.0~2.5 m^(3)/min;压裂液黏度保持在180~200 mPa·s以上。所得结论可为渤海油田中高渗储层压裂充填选井选层和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储层 压裂充填 压裂液滤失 裂缝开裂机理 裂缝延伸 压裂能效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储层物性时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5
作者 周文胜 刘媛 +3 位作者 刘振坤 刘晨 唐恩高 马天赐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876,899,共7页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受驱替介质冲刷或吸附、滞留等多因素作用,储层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及原油黏度等物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储层物性时变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受驱替介质冲刷或吸附、滞留等多因素作用,储层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及原油黏度等物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储层物性时变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受经济成本制约,采样位置、数量及采集时间对研究结论有重要影响;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借助岩心驱替、核磁共振和CT扫描仪等仪器,可实时获取驱替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及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规律,但实验条件与实际油藏开发过程的相似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方法可实现对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含水率、产液量及采收率的定量预测,但对聚合物驱油过程研究较少。随着越来越多油田进入“双高-双特高”阶段,需加大对储层时变机理探索力度,构建基于物性时变的剩余油精细表征及模拟技术,以物性时变为基础优化调整油田后期开发策略,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时变机理 疏松砂岩 研究进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疏松砂岩储层化学稳砂剂性能评价及抑砂机理研究
6
作者 程利民 杨明 +2 位作者 万小进 何瑜宁 吴绍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5-39,57,共6页
南海西部油田疏松砂岩储层自身胶结疏松易出砂,开发中后期随着含水的升高,敏感性矿物遇水膨胀、分散运移,尤其采取换大泵提液措施后,进一步加大生产压差,导致储层出砂影响油井产能。针对稳砂剂ZJ-1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 南海西部油田疏松砂岩储层自身胶结疏松易出砂,开发中后期随着含水的升高,敏感性矿物遇水膨胀、分散运移,尤其采取换大泵提液措施后,进一步加大生产压差,导致储层出砂影响油井产能。针对稳砂剂ZJ-1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抑砂性能:砂样经过稳砂剂处理后粒径增加幅度较大,稳砂剂处理后的粒径中值为空白样粒径中值的7.3倍;砂床滤失实验中,与空白样相比,稳砂剂处理后滤液澄清得多、浊度值小得多;填砂管驱替实验中,稳砂剂处理前出砂量较多,计算出砂率为3.873%,稳砂剂处理后出砂量较少,计算出砂率为0.045%,满足海上油田电泵井正产生产出砂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揭示了稳砂剂ZJ-1的抑砂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为类似储层化学防砂稳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油田 疏松砂岩储层 稳砂剂 抑砂性能 抑砂机理
下载PDF
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海平 贾爱林 +2 位作者 何东博 冀光 郭建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最具成长性的主营核心业务,"十五"以来年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平均在3000×108m3以上,年产量平均增幅超过15%,形成了川渝、长庆、塔里木3大核心供气区。... 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最具成长性的主营核心业务,"十五"以来年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平均在3000×108m3以上,年产量平均增幅超过15%,形成了川渝、长庆、塔里木3大核心供气区。基本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6类气藏开发配套技术:①大面积小气藏叠合型低渗透砂岩气藏低成本开发配套技术;②连续型低渗透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③超深高压气藏开发技术;④复杂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⑤疏松砂岩气藏开发技术;⑥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未来10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业务将持续快速发展,但低品位储量进一步增加,需要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超深高压气藏长期高产稳产、碳酸盐岩气藏流体预测、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火山岩气藏整体规模开发、疏松砂岩气藏开发后期防砂治水等技术难题,同时要积极发展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开发 配套技术 低渗透砂岩气藏 超深高压气藏 碳酸盐岩气藏 疏松砂岩气藏 火山岩气藏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中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传智 杨勇 +1 位作者 曹刚 赵晓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125,129,共5页
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通过对矿场示踪剂资料的计算分析,认为大孔道中流体流动可视为高速非达西渗流;建立了存在大孔道的储层模型,计算了大孔道中高速非达西渗流的产量对储层总产量的影响,以及大孔道各种参数对产能... 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通过对矿场示踪剂资料的计算分析,认为大孔道中流体流动可视为高速非达西渗流;建立了存在大孔道的储层模型,计算了大孔道中高速非达西渗流的产量对储层总产量的影响,以及大孔道各种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认为厚度只有几厘米的大孔道对产量影响极大,在开发指标计算以及大孔道的识别描述中不能把大孔道中的高速非达西渗流近似看做达西线性渗流,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渗流 砂岩油藏 疏松油藏 大孔道 产能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力宁 王小鲁 +3 位作者 朱玉洁 华锐湘 李江涛 孙虎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青海气区是我国陆上的大气区之一,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46.57×108m3,可采储量1619.31×108m3。该区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 青海气区是我国陆上的大气区之一,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46.57×108m3,可采储量1619.31×108m3。该区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气层层数多、气水分布复杂、气田开发难度大。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探索和试验新工艺、新技术,气田开发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此,系统总结了2001年以来青海气区天然气开发技术的进展:低阻气层识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天然气增储效果显著;疏松砂岩取心技术的突破,完成了大批岩心分析试验项目,推动了储层评价、气水关系等深入研究;开发层系及射孔单元的划分、井网部署、多层合采射孔层位优化、多层合采气井合理配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气藏工程研究及方案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天然气 气田开发 技术 进步 疏松砂岩 第四纪 生物成因气藏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适度防砂"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卫东 葛洪魁 宋丽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62-64,共3页
在常规防砂和出砂冷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防砂"技术。论述了"适度防砂"技术的实验依据,提出了"适度防砂",技术的概念及现实意义,指出了适度防砂技术的思路及实现"适度防砂"技术需解决的几个... 在常规防砂和出砂冷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防砂"技术。论述了"适度防砂"技术的实验依据,提出了"适度防砂",技术的概念及现实意义,指出了适度防砂技术的思路及实现"适度防砂"技术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防砂技术 筛管 采油设备 采收率 储层
下载PDF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华银 马力宁 +3 位作者 陈建军 李江涛 杜秀芳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生物气田,通过对涩3-15井岩样的系统实验分析,结合气井的测试资料,研究了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发现岩石以粒间孔为主,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主要分...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生物气田,通过对涩3-15井岩样的系统实验分析,结合气井的测试资料,研究了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发现岩石以粒间孔为主,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40%的范围内,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1~100)×10-3μm2,孔渗相关性不强;虽然该储层岩石疏松,但部分高泥质疏松砂岩中微裂缝发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其产气能力甚至比泥质含量低的Ⅰ、Ⅱ类储层还强,因此可作为有效产层。这一认识为涩北一号气田的储层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气田的储量增长和产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生物气田 微裂缝 疏松砂岩
下载PDF
利用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治中 田红 +2 位作者 邓金根 汤少兵 石丽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地层的出砂机理分析,论述了出砂对地层孔渗结构的影响过程,介绍了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的实例,总结分析了出砂管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内开展该技术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实施出砂管理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开展疏松砂岩... 通过对地层的出砂机理分析,论述了出砂对地层孔渗结构的影响过程,介绍了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的实例,总结分析了出砂管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内开展该技术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实施出砂管理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开展疏松砂岩油藏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管理 孔渗结构 技术风险 可行性 疏松砂岩油藏 应用实例 前景分析
下载PDF
出砂气井携砂产能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绍强 胡明 +1 位作者 肖莉 陈华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7-89,96,共4页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砂,采取完全防砂的方式进行开采,既增加了气井的成本,又降低了气藏的开发速度。为此,提出疏松砂岩气藏采取允许地层适量出砂的开采方式。通过对井筒中固体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颗粒的力学平衡方程,并由...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砂,采取完全防砂的方式进行开采,既增加了气井的成本,又降低了气藏的开发速度。为此,提出疏松砂岩气藏采取允许地层适量出砂的开采方式。通过对井筒中固体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颗粒的力学平衡方程,并由此得到了气井携砂的临界产量公式。经过实例分析证明,所推导的临界携砂产量公式较为准确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气藏 出砂 携砂 力学模型 临界产量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吕广忠 张建乔 孙业恒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研究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黏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 为研究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黏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界出砂速度以上,随流速的增大,出砂速度迅速提高;胶结强度越高,出砂量和出砂速度越小;在相同的渗流速度下,渗透率越大,出砂量越小;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出砂量增加。出砂量的变化表明,胶结程度和水力冲刷是影响油层出砂的重要因素,大孔道一旦形成,油井含水率增加,油藏的采收率降低36%。试验结果为现场防止出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出砂 室内试验 采收率
下载PDF
考虑应力敏感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史英 颜菲 +3 位作者 李小波 高泽立 钟杰 谢世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骨架结构变形和本体变形,以及存在强烈的应力敏感性,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用常规试井模型不能准确地进行试井解释。文中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均质圆形封闭边界气藏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该试井模型的特...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骨架结构变形和本体变形,以及存在强烈的应力敏感性,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用常规试井模型不能准确地进行试井解释。文中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均质圆形封闭边界气藏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该试井模型的特征曲线。研究表明:应力敏感主要表现在中后期的拟稳定阶段,对于指数变化关系的渗透率-压力关系,只有当B>0.1MPa-1时对试井动态的影响结果明显。拟压力上翘特征与不存在应力敏感砂岩气藏和不渗透外边界试井模型相类似。考虑应力敏感试井模型可用于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对该类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气藏 应力敏感 数学模型 试井解释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表皮污染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梅明霞 曲杰 +3 位作者 朱彩虹 高健 孙秀钊 姜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47-48,共2页
引入了厚表皮概念公式 ,对高渗油藏和低渗油藏水平井表皮污染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高渗油藏由于孔喉通道没有完全堵塞 ,表皮污染带渗透率损失远小于低渗油藏的结论。并由此认为可以利用水平井滤砂管防砂完井“部分防砂”原理 ,逐步清除表... 引入了厚表皮概念公式 ,对高渗油藏和低渗油藏水平井表皮污染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高渗油藏由于孔喉通道没有完全堵塞 ,表皮污染带渗透率损失远小于低渗油藏的结论。并由此认为可以利用水平井滤砂管防砂完井“部分防砂”原理 ,逐步清除表皮固相污染。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 ,水平井利用金属棉滤砂管防砂完井工艺 ,能逐步清除表皮固相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水平井 表皮污染 防砂 表皮系数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房茂军 曾祥林 梁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0,140,共3页
针对出砂机理宏观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的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渤海疏松砂岩典型储层的粒度分布和油田实际挡砂参数,进行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的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出砂提高渗... 针对出砂机理宏观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的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渤海疏松砂岩典型储层的粒度分布和油田实际挡砂参数,进行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的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出砂提高渗透率的程度与驱替压差、地层砂粒度、挡砂筛网尺寸有关。粒度越均匀,分级出砂范围就越窄,出砂阶段越集中;若粒度均匀程度较差,则分级出砂范围就越宽,出砂随驱替压差和挡砂精度的变化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稠油油藏 出砂机理 微观实验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冷冻岩心与常规岩心相渗曲线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晓旭 杨胜来 +2 位作者 李武广 王欣 廖长霖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77-480,共4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疏松砂岩油藏的水驱开发特点,针对实际油藏地质和流体性质特征,用室内水驱油非稳态法,研究近似油藏条件下冷冻岩心与常规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JBN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对数函数... 为了更好地评价疏松砂岩油藏的水驱开发特点,针对实际油藏地质和流体性质特征,用室内水驱油非稳态法,研究近似油藏条件下冷冻岩心与常规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JBN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对数函数对其进行拟合与回归,最后绘出油水相渗曲线,并作为判断水驱效果的依据。结果表明,水驱后冷冻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平均为29%,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32,驱油效率平均为52%;常规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平均为30%,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30,驱油效率平均为52%。同一含水饱和度所对应的冷冻岩心,其水相相对渗透率高于常规岩心所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但常规岩心见水时间早于冷冻岩心,且含水上升较快。冷冻岩心的最终水驱油效率和无水采收率均高于常规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法 常规岩心 冷冻岩心 相对渗透率 疏松砂岩油藏
下载PDF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齐宁 张琪 +3 位作者 周福建 栾万里 高成元 齐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90,共5页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是针对疏松砂岩油藏防细粉砂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稳砂”和“挡砂”作用来防砂,无须下入筛管,不会对渗透率造成伤害。从纤维复合防砂机理入手,介绍了特种纤维的制备与表面处理,对特种纤维的耐酸、碱、高矿化度水...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是针对疏松砂岩油藏防细粉砂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稳砂”和“挡砂”作用来防砂,无须下入筛管,不会对渗透率造成伤害。从纤维复合防砂机理入手,介绍了特种纤维的制备与表面处理,对特种纤维的耐酸、碱、高矿化度水及其耐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纤维复合防砂的矿场先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耐酸、碱、盐以及耐温性能好,加入纤维后大大提高了树脂涂敷砂的强度,同时改善了人工井壁的渗透性,延长了防砂有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防砂 疏松砂岩油藏 粉细砂 树脂涂敷砂 机理研究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吕广忠 张建乔 孙业恒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在室内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并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粘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 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在室内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并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粘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界出砂速度以上,随流速的增加,出砂速度迅速增大;胶结强度越高,出砂量和出砂速度越小;在相同的渗流速度下,渗透率越大,出砂量越小;随着原油粘度的增加,出砂量增加.出砂量的变化表明,胶结程度和水力冲刷是影响油层出砂的重要因素.大孔道一旦形成,油井含水率增加,油藏的采收率降低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出砂 物理模拟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