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ied earth layers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17
1
作者 ZHAO Jingbo DU Juan CHEN Baoq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By determining the earth moisture content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between 0 and 6 m deep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vertical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a dried... By determining the earth moisture content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between 0 and 6 m deep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vertical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a dried earth layer a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is 9.3%-9.5% between 2 and 4 m under artificial forest of over 10 year's growth in Guanzhong Plain, and chronic weak dried earth layers are developed which show that the dried earth layer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dried earth layer has reached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hen precipitation reaches 600 mm, there are weak dried earth layers between 2 and 4 m under artificial forest of more than 10 years old.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s between 400 and 500 mm, there are moderate dried earth layers. When precipitation is above 800 mm, there are no dried earth layers. There are no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meadow land, corn land and less than 5 years old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development of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cypress forest is weaker than broad-leaved forest. Under the same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the loess tableland is nearly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2nd and 3rd river terrace. Dried earth layers developed in membrane water zone, and the buried depth is small and motion velocity is slow in the Loess Plateau, which is the direct water facto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dried earth layer, while differences of tree age and tree species are the plant factors that consumed much moisture. From the depth of the gravity water and the membrane water in Guanzhong Plain, it is clear that the formation cause of dried earth layers is mainly due to natural factors. The dried layers generally develop in middle-aged artificial forestland that consumed too much moisture, which is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earth moisture in subhumid and semiarid zones. The appearance of dried layers doesn't show that the forest doesn't develop in this area; this is depended on their development intensity. Artificial forest of Chinese poplar, locust tree and Chinese scholartree consuming less water can be planted in the areas where dried earth layer developed weakly, but can not be planted in the areas where dried earth layer developed intens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AU dried earth layer effective factors cause of formation soil moisture zone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
2
作者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岩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隆起东侧徐家围子断陷。②优质烃源岩、有利储层、立体输导通道和优良盖层等有利条件耦合是形成基岩气藏的关键,沙河子组烃源岩泥岩和煤岩TOC平均分别为4.33%和32.56%,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宋站和徐西等生烃洼槽生烃强度普遍大于180×10^(8)m^(3)/km^(2),是基岩重要的气源;受风化和破裂作用影响,基岩顶、底形成的风化壳孔缝层、内幕裂缝层等有利储层孔隙度分别为4.3%和1.3%,渗透率分别为0.45 mD和6.3 mD;风化壳、断层和裂缝耦合形成“S”型、“T”型和“断缝体”型输导通道,促进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登娄库组泥岩厚度大、突破压力高,且其形成时间早于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充注成藏期,使得基岩气藏得以保存。③中央古隆起带可分为3个有利勘探区,北部汪家屯凸起和昌德凸起主要为风化壳气藏,发育“S”型、“T”型输导通道,气藏受输导通道和保存条件联合控制,南部肇州凸起则以基岩内幕气藏为主,发育“断缝体”型输导通道,气藏受储层厚度、物性和圈闭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气藏 成藏条件 风化壳孔缝层 内幕裂缝层 内幕致密层 沙河子组烃源岩 中央古隆起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山东安丘古近纪冲积层中的地震记录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洪水 王金光 +1 位作者 吕明英 王立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7-453,共7页
在山东安丘市沂沭断裂带分布区,发现古近纪朱壁店组冲积相沉积中发育一些震积岩层,它们是一套以振动液化砂岩墙、液化砂岩脉、裂隙充填砂砾岩墙、震塌岩、震成小断裂及塌陷构造等为震积特征的震积岩组合。这些古近纪震积岩表明,沂沭断... 在山东安丘市沂沭断裂带分布区,发现古近纪朱壁店组冲积相沉积中发育一些震积岩层,它们是一套以振动液化砂岩墙、液化砂岩脉、裂隙充填砂砾岩墙、震塌岩、震成小断裂及塌陷构造等为震积特征的震积岩组合。这些古近纪震积岩表明,沂沭断裂带在新生代早期是一个构造活动强烈、强地震频繁发生的时期。由这些震积岩所记录的地震灾变事件,是该地区继燕山构造旋回结束后进入喜马拉雅构造旋回的响应。安丘古近纪朱壁店组震积岩的发现,为研究沂沭断裂带的活动史及区域地层调研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朱壁店组 震积岩 冲积层 沂沭断裂带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岩性关系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萍 付碧宏 +2 位作者 张斌 孔屏 王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9,共9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形成约230km和70km的地表破裂带.震后地质考察研究表明,伴随地震断层出露地表的滑动面大多沿炭质泥岩和煤层发育.与1∶5万区域地质图进行对照,显示映秀—北川...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形成约230km和70km的地表破裂带.震后地质考察研究表明,伴随地震断层出露地表的滑动面大多沿炭质泥岩和煤层发育.与1∶5万区域地质图进行对照,显示映秀—北川地震破裂带的西南段(虹口—清平段)和灌县—安县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与龙门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的出露范围相一致.龙门山地区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的薄煤层、炭质泥岩层以及志留系、寒武系的炭质页岩层是易于产生滑动的柔性岩层,易形成滑脱面或成岩片夹于断层带中.汶川地震产生的复杂地表破裂带是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沿地表构造层中夹有煤层等柔性岩层的断层产生B型滑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表破裂带 断层滑动面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软弱地层
下载PDF
基于层区带刻度区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雪峰 罗安湘 +3 位作者 惠潇 赵彦德 王克 黄锦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5,共7页
针对新型的层区带刻度区进行资源评价方法的适应性研究是长庆四次资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油藏过程模型法、容积法和饱和探井法4种资源评价方法,对具不同成藏特点的刻度区进行了深入的方法适用性分析和参数研究。研究结... 针对新型的层区带刻度区进行资源评价方法的适应性研究是长庆四次资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油藏过程模型法、容积法和饱和探井法4种资源评价方法,对具不同成藏特点的刻度区进行了深入的方法适用性分析和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程类资源评价方法对低渗透、特低渗透连续性岩性油藏,在以储量提交单元作为统计单元进行油藏发现序列与规模序列模拟时,计算参数的合理性与计算结果认知度很难达到统一。而勘探程度类资源评价方法,在深入的地质分析基础上,选择合理适宜的关键参数,是可以求得较为可信的地质资源量。当然,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识程度和对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影响着资源评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层区带 刻度区 评价方法 适应性 关键参数
下载PDF
构造电阻率差比值法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天然气层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锋奇 李洪奇 +2 位作者 孙中春 欧阳敏 韩述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9-1206,共8页
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除去泥质、孔隙和其他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以及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流体性质引起的。选择相同岩性含气储层与致密围岩层的电阻率值,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确定出... 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除去泥质、孔隙和其他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以及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流体性质引起的。选择相同岩性含气储层与致密围岩层的电阻率值,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确定出计算含气层段消除裂缝以及孔隙中流体性质影响以后的地层真电阻率公式,定义地层真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差值与地层深侧向电阻率的比值为构造电阻率差比值,该参数主要反映裂缝以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对电阻率降低幅度的影响。因此,利用差比值法可以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的流体性质,进而制作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判别图版,并结合其他测井曲线、油藏动态资料以及气测信息综合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天然气层。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研究区火山岩天然气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裂缝地层 构造电阻率差比值 气层识别图版 天然气层
下载PDF
基于采出程度的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崔传智 吴忠维 +2 位作者 杜庆龙 朱丽红 单高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0,共7页
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补孔时油井的含水率)对提高多层油藏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有重要意义。运用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存在隔层的多层油藏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渗流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初始含油饱... 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补孔时油井的含水率)对提高多层油藏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有重要意义。运用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存在隔层的多层油藏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渗流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初始含油饱和度、无因次注水速度、无因次渗透率及无因次厚度条件下,补孔时机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补孔时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补孔时含水率的增加,综合含水率98%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采出程度均增加;当补孔时含水率达到85%后,随着补孔时含水率上升,综合含水率98%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的采出程度增加幅度均变大;无因次饱和度、无因次厚度、无因次渗透率越大;综合含水率98%时的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的采出程度越大;无因次注水速度越大,补孔3年后采出程度越大;无因次注水速度不影响综合含水率98%的采出程度。研究结论:以综合含水率98%的采出程度为目标时,补孔时含水率取92%~96%为最佳;以开发3年后的采出程度为目标时,注水速度应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尽量取大,补孔时含水率取92%~96%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低饱和度层 补孔 补孔时机 采出程度
下载PDF
港中浅层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东立 马建英 +3 位作者 于长华 侯国文 刘娟霞 唐慕石 《录井工程》 2010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港中浅层存在的低电阻率油层现象开展研究,分析了构造、岩性、地层水性质及钻井液性能等影响地层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技术对策。通过综合利用测井、测试及地质资料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分析各套油水系统的分布规... 针对港中浅层存在的低电阻率油层现象开展研究,分析了构造、岩性、地层水性质及钻井液性能等影响地层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技术对策。通过综合利用测井、测试及地质资料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分析各套油水系统的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油水层综合评价,突破传统油层评价观念束缚,充分挖掘各类油气信息,重新制定了该区的油气层解释图板,现场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该区类似油气层的重新评价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油层综合评价 多井对比 地层水矿化度 识别 评价
下载PDF
辽宁义县-北票盆地深部地壳构造及油气远景——兼论珍稀动物产生与大面积物种死亡之谜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景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49,共5页
辽西地区丰富的热河生物化石群,尤其是带羽毛的恐龙及珍稀鸟类的发现,各种类动物大面积死亡而其化石又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通过对穿越盆地的东乌珠穆沁旗-海城-东沟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发现义县-北票盆地的深部中地... 辽西地区丰富的热河生物化石群,尤其是带羽毛的恐龙及珍稀鸟类的发现,各种类动物大面积死亡而其化石又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通过对穿越盆地的东乌珠穆沁旗-海城-东沟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发现义县-北票盆地的深部中地壳有一低速层(vp=5.8~6.0km/s)。结合Pb同位素急变带分布,认为义县-北票盆地深部有大型油气田。在此基础上,还揭示了辽西地区珍稀化石形成及生物大面积死亡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北票盆地 珍稀化石 物种灭绝 地学断面 中地壳 低速层 同位素急变带 油气远景
下载PDF
杭锦旗东部盒1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气藏类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玲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盒1段南部和北部砂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差异性大及其与气藏类型的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盒1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砂岩分类明确储层和隔层的识别标准,建立砂体组合样式。根据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优选砂地...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盒1段南部和北部砂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差异性大及其与气藏类型的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盒1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砂岩分类明确储层和隔层的识别标准,建立砂体组合样式。根据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优选砂地比值、储地比值、隔层个数、隔层分布频数及分布密度表征盒1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对盒1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气藏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将盒1段砂岩划分为3类,Ⅰ类储层箱型心滩微比Ⅱ类储层齿化箱型河道充填微相物性好;(2)建立了盒1段3种砂体组合模式,南部以Ⅰ类和Ⅱ类砂岩组合模式为主,北部以Ⅲ类砂体组合模式为主;(3)盒1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4)南部储地比小于0.3,发育岩性气藏;北东部储地比大于0.3,储层连通性好,主要作为天然气运移通道,有利于形成构造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整体上南部Ⅰ类储层含气性较北部好。研究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南部强,北东部弱;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影响了气藏的类型,南部为岩性气藏区,北东部为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区,南部储地比小于0.3的Ⅰ类储层为井位部署有利目标区,为该区盒1段气藏勘探选区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储地比 隔层 特低—低渗透砂岩储层 杭锦旗东部
下载PDF
西斜坡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如一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38-40,共3页
泰康地区位于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的东部,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油层。通过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等成藏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 泰康地区位于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的东部,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油层。通过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等成藏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聚集受北东向鼻状构造带控制,砂体与构造带有机配置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岩性油藏,其中具有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图油层 构造带 砂岩储层 油气成藏 泰康隆起带
下载PDF
卡准水平井目的层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海清 裴学静 张文龙 《录井技术》 2004年第2期39-43,共5页
该文从水平井目的层深度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水平井钻时资料失真、岩屑代表性差、钻井液污染、实测岩屑迟到时间不准确及地层构造不落实、小层对比不精细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综合应用改进水平井地质录井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基础... 该文从水平井目的层深度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水平井钻时资料失真、岩屑代表性差、钻井液污染、实测岩屑迟到时间不准确及地层构造不落实、小层对比不精细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综合应用改进水平井地质录井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基础资料综合研究及掌握水平井小层对比的对策,对水平井目的层的准确卡取,获取最大的油层段长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录井方法 地层 岩性 井身轨迹 钻井液 钻井工程 地层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峻桥 张桐 +4 位作者 吕延防 张梦迪 孙同文 姜贵璞 薛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60,共8页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对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广泛分布,主要包括伸展成因机制的平行地堑带和耦合成因机制的混合式密集带;(2)横向断裂密集带的遮挡作用导致中央背斜带南部和东部缓坡带无油气富集,断裂密集带外油气主要富集在密集带边界反向断裂上盘,反向断裂断距规模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3)顺向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可以作为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的通道,受构造反转作用影响,中央背斜带发育的断裂密集带内部形成"堑中隆"构造,断裂密集带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堑中隆"构造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A dynamic two-zone model of continuous fluidized bed layering granulation with intern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C. Neugebauer S. Palis +3 位作者 A. Buck E. Tsotsas S. Heinrich A. Kienle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14,共7页
A dynamic two-zone model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formation of granulation and drying zones in fluidized bed layering granulation processes with intern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The model assumes a constant volume f... A dynamic two-zone model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formation of granulation and drying zones in fluidized bed layering granulation processes with intern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The model assumes a constant volume for the granulation zone, but a variable overall volume for the fluidized bed to account for classified product removal.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process parameters on dynamics and process stability. Stability is shown to depend on the separation diameter of product removal and the flow rate of the injected liquid. A lower and upper range of separation diameters with stable process behavior are found. In an intermediate range instability in the form of self-sustained oscillations is observed. The lower stability boundary is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recen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Schmidt, Bück, & Tsotsas, 2015); the upper boundary was reported in a theoretical paper by Vreman, Van Lare, and Hounslow (2009) based on a single zon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ing granulation zone formation Intern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ing Stabili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阜新刘家区薄煤岩互层煤层气开发研究
15
作者 张冲 《中国煤层气》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煤系的层序组合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薄煤岩互层是层序组合的一种类型。本文通过对刘家地区薄煤岩互层区域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单层厚度的统计分析和探讨,结合刘家地区同类型井生产情况,进行初步对比研究,以便指导相似地区... 煤系的层序组合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薄煤岩互层是层序组合的一种类型。本文通过对刘家地区薄煤岩互层区域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单层厚度的统计分析和探讨,结合刘家地区同类型井生产情况,进行初步对比研究,以便指导相似地区煤层气的部署及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组合 刘家区 煤层气开发 薄煤岩互层 砂煤层数比 单层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