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 and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Pingsheng FAN Gang CHEN +3 位作者 Deli XU Weimin FENG Yuyu LU Anqin GU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2期64-65,72,共3页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of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oil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used for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of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oil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used for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soil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VEGETABLES Soil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UTOTOXINS Application
下载PDF
Micro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Facility Strawberry Continuous Cropping Diseases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s
2
作者 Houjun HE Jiexu HUANG +2 位作者 Xiaolin WANG Yushan QIAO Muxiang J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2年第6期14-16,共3页
In order to actively develop green ecological strawberry,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integrated micro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strawberry continuous cropping diseases, including increasing soil b... In order to actively develop green ecological strawberry,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integrated micro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strawberry continuous cropping diseases, including increasing soil biomass and solar high temperature disinfection during strawberry greenhouse leisure period in summer, biological fertilizer (agent) treatment before colonization, root irrigation treatment with biocontrol agent, as well as appropriate amount of fulvic acid and cytex after colonization, forming a supporting technical system for the micro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in facilities. The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the functions of restoring and enhancing soil biological fertility, enriching beneficial microbial flora, antagonizing harmful bacteria, significantly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rawberr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oil-borne diseases, reducing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promoting the early ripening and high yield of strawberr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flavor of strawberry, reducing the risk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boosting consumer confidence, which further improves the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with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BERRY Continuous cropping disease MICROEC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下载PDF
Risk preferences and the low-carb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Evidence from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3
作者 MAO Hui QUAN Yu-rong FU Y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577-2590,共14页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carbon emissions is a global problem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human society.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in slowing down glo...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carbon emissions is a global problem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human society.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in slowing down global warming and reaching the goal of“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Therefore,taking straw in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isk preferences on farmers’low-carb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LCAT)adoption.Based on a two-phase micro-survey data of 1038 rice farmers in Jiangsu,Jiangxi,and Hunan provinces,this paper uses experimental economics methods to measure farmers’risk aversion and loss aversion to obtain the real risk preferences information of the farmers.We also explore the data to examine the actual LCAT adoption behavior of farmer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risk aversion and loss avers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 farmers’LCAT adoption:more risk-averse or more loss-averse farmers are less likely to adopt LCAT.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crop insurance,farm scale and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isk aversion and loss aversion on farmers’LCAT adoption.Therefore,we propose that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promote low-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propagating the benefits of LCAT,extending crop insurance,promoting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s,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to promote farmers’LCAT ad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preferences crop insurance farm scale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low-carb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下载PDF
Techniques in Utilizing Remote Senso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Crop Production by Farmers a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Nigeria 被引量:1
4
作者 Florence O. Ifeanyieze Michael E. Ikehi Edward Isiw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14期1476-1482,共7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echniques in utilizing remote senso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crop production by farmers a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Nigeria. Descriptive survey research design was adopted for the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echniques in utilizing remote senso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crop production by farmers a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Nigeria. Descriptive survey research design was adopted for the study and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August 2013 and May 2014.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32 items were needed by farmers in utilizing sensory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crop production. The study recommended that the 32 items identified by the study should be utilized by extension agent in teaching the farmers the use of senso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crop production while the farmers should make themselves available for the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or technology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RECISION FARMING crop Production
下载PDF
Dynamic Crop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3 s Technology in Shaanxi Province
5
作者 Zhang Liping Meng Wei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9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信息系统 3S技术 陕西省 作物 设计 农业信息 管理自动化 自动获取
下载PDF
设施西瓜连作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6
作者 姚丽娟 田春丽 +3 位作者 王立河 杜君 校彦赟 远兵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为探索设施连作西瓜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对连作组(连作10年设施西瓜土壤)和对照组(连作10年设施西瓜棚外相同土质的露天西瓜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2组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 为探索设施连作西瓜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对连作组(连作10年设施西瓜土壤)和对照组(连作10年设施西瓜棚外相同土质的露天西瓜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2组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连作组土壤pH、铵态氮、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而硝态氮和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连作组土壤中细菌ACE指数和Chaol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土壤中真菌ACE指数、Chaol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土壤微生物优势物种组成改变,连作组土壤细菌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80%、20.83%、21.76%和27.12%(P<0.05),而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1.7%和26.27%(P<0.05);连作组土壤真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了10.96%(P<0.05),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13.42%和93.7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优势菌门除Latescibacteria和己科河菌门丰度与所有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外,其他优势菌群都与所测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除外)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土壤pH、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担子菌门和绿弯菌门能够指示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土壤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综上,设施西瓜连作10年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皆显著变化,西瓜连作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西瓜 连作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土壤细菌 土壤真菌
下载PDF
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7
作者 张建华 姚琼 +3 位作者 周国民 吴雯迪 修晓杰 王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等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高通量作物表型主流平台和感知成像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了作物株高获取、作物器官检测与技术等农艺性状智能识别和作物株型识别、作物形态信息测量以及作物三维重建等形态结构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挑战。[结论/展望]从研制新型低成本田间智能作物表型获取与分析装备、提升作物表型获取田间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水平、强化田间作物表型智能识别模型的通用性,研究多视角、多模态、多点连续分析与时空特征融合的作物表型识别方法,以及提高模型解释性等方面,展望了作物表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智能感知 表型识别 器官检测与技术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形态测量 大模型
下载PDF
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开发
8
作者 张立军 杨博涵 +6 位作者 徐嘉怡 张强 赵青 杨宁 傅术林 陶继绍 纪仁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增强学生对先进成形装备及低应力精密断料技术的理解,开发了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综合利用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将应力集中效应和随动辊压技术引入管料的精密分离断料工序中,设计了... 为了增强学生对先进成形装备及低应力精密断料技术的理解,开发了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综合利用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将应力集中效应和随动辊压技术引入管料的精密分离断料工序中,设计了管料断面质量评价方法,对带有V型槽的45#钢及304不锈钢管料进行了裂纹可控式低应力精密下料实验,验证了断料效果。该实验平台不仅使低应力断料过程更加直观,还提升了学生对低应力精密成形技术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切削原理与刀具”及“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断料技术 随动辊压 管料断面 教学实验平台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播深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9
作者 靳瑞生 陈炳羽 可刘元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免耕播种机作为免耕播种技术的核心装备,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免耕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构建免耕播种机播深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与流程,并对关键控制模块及设备进行设计与选型... 免耕播种机作为免耕播种技术的核心装备,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免耕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构建免耕播种机播深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与流程,并对关键控制模块及设备进行设计与选型。系统测试试验表明,该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技术,系统响应时间在0.12~0.18 s之间,能够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技术 播深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 传感器技术 作物生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和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10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张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31,共13页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排放)仅次于工业,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其碳排放量在农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种植业碳减排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种植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排放)仅次于工业,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其碳排放量在农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种植业碳减排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种植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在理论探讨基础上,结合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与种植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农业生产功能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来抑制种植业碳排放,且“技术创新效应”的贡献份额大于“规模经营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阈值时,数字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阈值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种植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种植业碳排放效率 技术创新效应 规模经营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
下载PDF
“藏粮于技”战略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琳 钟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 “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 政策演进 技术转型
下载PDF
北大荒集团大豆重迎茬单产提升集成配套技术指导意见
12
作者 韩冬 周伟鑫 +2 位作者 包荣军 张景云 王平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北大荒集团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重迎茬现象普遍,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制约大豆产业发展。文章以“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为技术载体,以土壤、品种、栽培、植保等为技术发力方向,形成... 近年来,随着北大荒集团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重迎茬现象普遍,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制约大豆产业发展。文章以“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为技术载体,以土壤、品种、栽培、植保等为技术发力方向,形成大豆重迎茬单产提升集成配套技术指导意见,以期为北大荒集团大豆科学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单产提升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连作障碍产生机理及防控现状
13
作者 苏浩 张锐澎 +2 位作者 吴思炫 姚槐应 李雅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由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限制和粮食作物产区相对比较集中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长期连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发展态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作物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 由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限制和粮食作物产区相对比较集中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长期连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发展态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作物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作物在长期连作模式中都会发生连作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自毒作用、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区系失衡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所引起,目前科研工作者们根据连作障碍重要因子研究出了多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控方法,主要通过研制生物菌剂、有机肥、土壤强还原措施以及噬菌体疗法等来防控连作障碍,这些方法在防控连作障碍方面效果显著且绿色环保,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鉴于此,本综述针对目前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防控连作障碍的各种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之后的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克服作物连作障碍难题,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防控措施 致病微生物 噬菌体疗法
下载PDF
关于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研究
14
作者 周雨濛 李寅秋 马一杏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养科普人才、设立科普专项经费、创新传播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双季稻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
15
作者 周昕 陈细兵 +3 位作者 曾文进 黄颖洪 彭雨 陈佳娜 《作物研究》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推进双季稻机械化生产,促进单产提高,集成了“机械整地、机械施肥、机械撒施石灰、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机械开丰产沟、机械植保、机械粉碎秸秆还田、机械深翻越冬、机械开沟、机播绿肥”等农机农艺融合的双季稻机械化高产高效生... 为推进双季稻机械化生产,促进单产提高,集成了“机械整地、机械施肥、机械撒施石灰、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机械开丰产沟、机械植保、机械粉碎秸秆还田、机械深翻越冬、机械开沟、机播绿肥”等农机农艺融合的双季稻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并于2022年在汨罗市对该模式进行17 hm^(2)的示范应用。结果显示,在双季稻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下,双季稻周年产量增加了2.19 t/hm^(2)、纯效益增加了4782元/hm^(2),双季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全程机械化 技术模式 高产高效 农机农艺融合
下载PDF
整秆式收获打捆装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作者 司书宁 张彬 +3 位作者 张湲湲 黄继承 沈成 田昆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0-336,共7页
我国麻类、芦苇、稻麦秸秆等茎秆类作物资源丰富,整秆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阐述国内外整秆打捆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进展,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原理性机构、装备的工作性能等方面差异,剖析国内存在的打... 我国麻类、芦苇、稻麦秸秆等茎秆类作物资源丰富,整秆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阐述国内外整秆打捆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进展,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原理性机构、装备的工作性能等方面差异,剖析国内存在的打捆装置核心技术受限、创新动力不足、夹持输送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差等问题。对相关打捆装备的研究现状作出总结,并提出整秆式打捆装备研究未来将朝着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创新程度提高、智能化程度提升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秆作物 打捆技术 作物秸秆 整秆式 收获装备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庚炜 高雅琪 +1 位作者 邵泽璇 戴长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土壤盐渍化不但会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治理及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耕后备耕地的储备量等。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展... 土壤盐渍化不但会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治理及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耕后备耕地的储备量等。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盐渍化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盐渍土改良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得出(1)农艺措施改良盐渍土主要研究方向是优化灌溉模式与完善灌溉技术,阻止地下水位升高,减少土壤返盐;(2)水利工程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完善排水设施来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减少土壤中盐分含量,改良盐渍土;(3)物理改良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研究方向是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地层、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4)化学改良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将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施入盐渍土中,并测定其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目前生物改良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选择、培育和种植耐盐碱作物以及筛选耐盐碱促生菌,运用耐盐碱植物与耐盐碱促生菌相配合的方式改良盐渍土。目前对于盐渍土多选择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技术的选择还需要依据盐渍区的具体情况而综合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改良技术 进展 土壤改良剂 耐盐碱作物
下载PDF
作物氮素遥感估算的研究综述
18
作者 高菊 王家强 《价值工程》 202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氮素是组成作物的核心元素,并且与作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监测作物氮素含量对于作物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作物氮素的估算已经从最初的人工目视解译、生理生化分析监测发展到以遥感技术为核心光谱估算。本文对作物氮素遥感估算的进展进... 氮素是组成作物的核心元素,并且与作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监测作物氮素含量对于作物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作物氮素的估算已经从最初的人工目视解译、生理生化分析监测发展到以遥感技术为核心光谱估算。本文对作物氮素遥感估算的进展进行综述,回顾了作物氮素估算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常见的几种建模方法,总结了基于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的作物氮素含量估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作物氮素含量估算的两大因素:作物氮素的垂直分布、光谱数据采集的角度差异。最终从多角度立体观测、多源数据的协同应用、估算模型的普适性、估算模型的田间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氮素含量 遥感技术 估算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作物病害检测关键技术分析
19
作者 侯海敏 沈梦姣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作物病害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准确检测作物病因及病害程度,实现作物病害科学预警、精准防治尤为重要。通过对作物病害类型进行简介,从检测原理和机制对比分析作物病害常用的生化检测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作物病害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准确检测作物病因及病害程度,实现作物病害科学预警、精准防治尤为重要。通过对作物病害类型进行简介,从检测原理和机制对比分析作物病害常用的生化检测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及光学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可见光图像、近红外光谱、红外热成像、高光谱成像等技术的优缺点。归纳总结发现生化检测技术的难点,主要包括对单一目标病原物检测、鉴定病原物工作量大、周期长;光学检测技术的难点主要包括易受环境影响、存在同谱异物现象等。针对光学传感技术在作物病害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病害 检测技术 生化检测 光学传感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探
20
作者 喻勇 湛厚观 +3 位作者 李俭梅 马雄 吴依衍 肖冬根 《作物研究》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稳玉米、扩大豆的种植模式,目标是在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通过间种或套种增收一季大豆。2022—2023年,汨罗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试验与示范推广,全市种植面积达2000 hm^(...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稳玉米、扩大豆的种植模式,目标是在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通过间种或套种增收一季大豆。2022—2023年,汨罗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试验与示范推广,全市种植面积达2000 hm^(2),玉米平均单产6900 kg/hm^(2),大豆平均单产1740 kg/hm^(2),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单产仅减少690 kg/hm^(2),且全市增产大豆约3500 t,2年合计增收2100多万元。重点介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从整地到收获的全程规范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复合种植 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