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汞-低温液氮联孔与核磁共振分析的煤中孔径分布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娜娜 刘会虎 桑树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煤中孔隙结构测量常用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和核磁共振法,因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测试范围不同,导致结果无法统一使用,且压汞法中基质压缩效应会造成较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以沁水盆地晋城和长治矿区的3个高阶煤样为例,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 煤中孔隙结构测量常用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和核磁共振法,因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测试范围不同,导致结果无法统一使用,且压汞法中基质压缩效应会造成较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以沁水盆地晋城和长治矿区的3个高阶煤样为例,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核磁共振驰豫法分别测试煤样的孔隙结构,通过对压汞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与低温液氮数据在衔接孔径处拼接,对煤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联合表征,并结合核磁共振对比分析了煤的孔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压汞数据校正后孔体积与低温液氮的结果更接近,偏差值在22.40%~38.51%;不同煤样采用联孔法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的联孔位置在75~89 nm之间;联孔法煤样孔容积为0.00136~0.00458 cm^(3)/g,不同孔径孔容比例表现为过渡孔>大孔>中孔>微孔;与单一测试方法相比,联孔法与核磁共振法孔径分布更为接近,但同时也存在差异,联孔法表征的微孔、过渡孔、中孔和大孔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8.68%、45.58%、20.54%和25.20%,核磁法微孔、过渡孔、中孔和大孔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10.64%、64.21%、14.23%和10.92%,结果差异原因可能主要与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加压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有关;通过核磁共振结果对比,联合校正后的压汞与低温液氮数据可提高煤中孔径分布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孔隙结构 孔径拼接 压汞法 低温液氮吸附法 低场核磁共振驰豫法
下载PDF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in shales matrix from organic geochemical screening data and pore structure properties:An experimental study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2
作者 Zi-Zhi Lin Jun-Qian Li +8 位作者 Shuang-Fang Lu Qin-Hong Hu Peng-Fei Zhang Jun-Jie Wang Qi Zhi Hong-Sheng Huang Na Yin Yue Wang Tian-Chen G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il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vability of shale oil.In this study,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in the shale matrix at Funing Formation shale in Subei Basin wer...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il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vability of shale oil.In this study,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in the shale matrix at Funing Formation shale in Subei Basin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s.The Multiple Isothermal Stages Pyrolysis(MIS)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oil,adsorbed oil,and free oil in the shales are 3.15-11.25 mg/g,1.41-4.95 mg/g,and 1.74-6.51 mg/g,respectively.among which the silicon-rich shale has the best oil-bearing.The relative content of free oil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pores with pore diameters greater than 3 nm.Whe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free oil reaches 100%,the pore size of silicon-rich shale is about 200 nm,while that of calcium-rich shale,clay-rich shale,and siliceous mixed shale is about 10 nm.The occurrence law of adsorbed oil is opposite to that of free oil,which indicates that shale oil will occur in the pores and fractures in a free state in a more extensive pore size range(>200 nm).This study also enables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il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occurrence state and occurrence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Sequential solvent extraction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Funing Formation Dongtai Depression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法的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研究方法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德才 吴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7,共11页
孔隙不仅是纤维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外界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关于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结构的相关研究极少,仅有孔径一项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温氮... 孔隙不仅是纤维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外界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关于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结构的相关研究极少,仅有孔径一项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蚕丝纤维内部固有的孔隙结构,首次从孔形、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分形维数等多个角度对古代丝织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现代丝织品相比,清代黄山样品、北宋南陵样品及战国郴州样品的劣化程度依次加深。孔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品中同时含有狭缝形孔和圆筒形孔,孔隙具有连续性,表明蚕丝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级结构。其中,劣化程度较高的北宋和战国样品内部存在更多的大孔或开放性孔隙。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和非定域密度泛函(NLDFT)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孔隙以介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20 nm以下,最可几孔径基本稳定在2.8 nm左右,为蚕丝内部的有序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研究结果表明,劣化程度较轻的黄山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小孔,南陵样品和郴州样品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大孔。分形维数的结果显示样品中至少存在三种具有自相似性的孔隙结构,孔隙的复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黄山样品、现代样品、郴州样品和南陵样品。基于氮气吸附法的研究,初步建立起丝织品纳米孔隙评价指标,为古代丝织品文物孔隙结构的理论研究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丝织品 低温氮气吸附法 纳米孔隙 孔结构参数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氮和磷共去除:改性方法和吸附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硕 汪雅茹 +3 位作者 尹通 刘慧 范子涵 范世锁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127,共9页
水体中氮和磷的共去除和资源化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生物炭应用为其提供了新的选择。综述了改性生物炭对氮和磷的共去除,重点聚焦在改性方法和吸附机制。生物炭改性方法主要为矿物质的负载,具体可分为镁改性、铁改性、双金属改性、其... 水体中氮和磷的共去除和资源化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生物炭应用为其提供了新的选择。综述了改性生物炭对氮和磷的共去除,重点聚焦在改性方法和吸附机制。生物炭改性方法主要为矿物质的负载,具体可分为镁改性、铁改性、双金属改性、其它矿物质改性等。改性目的是增加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强化静电作用;加强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配合能力;促进沉淀作用,特别是促进鸟粪石结晶反应,回收资源。改性生物炭对氮和磷共去除的机制涉及:更高比表面积和发达孔隙结构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表面电性和氮磷之间的静电作用;矿物质组分与氮磷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多种官能团能与氮磷产生配合作用;矿物组分能与氨氮和磷酸盐发生沉淀作用,特别是鸟粪石化学沉淀。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创新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借助先进的手段揭示共去除的微观机制;回收氮磷制备缓释肥;改性生物炭在实际水体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和磷 共去除 改性方法 吸附机制
下载PDF
氮氧化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志日 李楠 +1 位作者 安勋 杜霞茹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433-435,共3页
氮氧化物(NO_(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以及破坏臭氧层的二次污染物,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在众多脱除氮氧化物的方法中,吸附法以其工艺简单、脱除效率高和适用于低浓度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 氮氧化物(NO_(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以及破坏臭氧层的二次污染物,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在众多脱除氮氧化物的方法中,吸附法以其工艺简单、脱除效率高和适用于低浓度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介绍不同类型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氮氧化物吸附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NOX脱除 吸附法 吸附剂
下载PDF
含氨氮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福勤 王丛 +2 位作者 郑煚州 陈宇航 周如禄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6期55-63,共9页
随着矿井水处理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对去除矿井水中的氨氮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但是关于处理含氨氮矿井水的文献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矿井水中氨氮的来源和特点,综述了低浓... 随着矿井水处理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对去除矿井水中的氨氮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但是关于处理含氨氮矿井水的文献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矿井水中氨氮的来源和特点,综述了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介绍了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氧化法、膜分离法和生物法等技术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旨在为我国处理含氨氮矿井水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矿井水中的氨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本底,煤炭井下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乳化液、抑降尘剂、注浆和凝胶材料等,及含氨氮污染地表水侧向补给。含氨氮矿井水具有氨氮含量相对较低(一般<5 mg/L)、pH呈中性或略偏碱、COD一般不高的特点。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使用含氮基团的原料,收集处理生产废液和排泄物,从源头上控制氨氮的产生。对于低浓度(<2 mg/L)的氨氮矿井水处理,采用氧化法是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对于氨氮含量较高的矿井水,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针对含不同氨氮浓度的矿井水水质特征,研究和开发相应的化学氧化和生物处理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氨氮矿井水 吸附法 生物法 臭氧氧化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和孔结构的调控研究
7
作者 杨立荣 张浩浩 +3 位作者 王春梅 刘志刚 周婷婷 封孝信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2期18-23,68,共7页
以偏高岭土和水玻璃为原材料,考察H_(2)O/Na_(2)O、Na_(2)O/Al_(2)O_(3)和超声作用对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氮气吸附法,探讨H_(2)O/Na_(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作用对其孔结构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随H_(2)O/Na_... 以偏高岭土和水玻璃为原材料,考察H_(2)O/Na_(2)O、Na_(2)O/Al_(2)O_(3)和超声作用对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氮气吸附法,探讨H_(2)O/Na_(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作用对其孔结构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随H_(2)O/Na_(2)O增加,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利于在其内生成大孔;随着Na_(2)O/Al_(2)O_(3)的增加,强度先提高后降低。超声的起始时间越接近终凝时间,强度越低。掺加CTAB利于生成3~5 nm的孔;与超声起始时间较晚的试样相比,在浆体初凝时间的1/2时超声作用会使120 nm左右的大孔减少,且超声持续时间越长,3~5 nm的凝胶孔越多;超声与CTAB协同作用的试样内部存在较多的40 nm左右的介孔和120 nm左右的大孔,孔形多为圆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抗压强度 孔径分布 氮气吸附法
下载PDF
等离子体驱动催化还原合成绿色氨的研究
8
作者 刘国杰 李艳伟 朱化丹 《山西化工》 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
氨是一种工业大用量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化肥生产。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载体,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正在研究等离子体工艺作为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分散式绿色氨生产的替代方案。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氮氧化催化还原法(PNOCRA)工艺,结合等离子... 氨是一种工业大用量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化肥生产。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载体,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正在研究等离子体工艺作为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分散式绿色氨生产的替代方案。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氮氧化催化还原法(PNOCRA)工艺,结合等离子体辅助氮氧化和吸附-催化还原(LNT)技术,对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进行处理。PNOCRA的能量需求为4.6 MJ/mol NH_(3),与目前最先进的等离子体N_(2)和H_(2)合成氨法相比,能量减少了4倍以上,且产率合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氮氧化催化还原法 绿色氨 吸附-催化还原
下载PDF
郑庄井田3号煤孔隙结构特征
9
作者 闫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6期169-172,176,共5页
为掌握郑庄井田3号煤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温液氮吸附静态容量法对煤层孔隙结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孔隙形态结构相对复杂,煤中孔隙以一端开口的筒状孔和“墨水瓶”状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四面开口平行板状、两端开口状孔隙;孔隙... 为掌握郑庄井田3号煤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温液氮吸附静态容量法对煤层孔隙结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孔隙形态结构相对复杂,煤中孔隙以一端开口的筒状孔和“墨水瓶”状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四面开口平行板状、两端开口状孔隙;孔隙尺度大小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中孔发育少量,大孔发育甚微;微孔、过渡孔的比表面积占比高且为主要贡献者;过渡孔的孔容占比最高,微孔、中孔孔容占比次之且二者基本相当,大孔孔容占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氮吸附静态容量法 ASAP2020物理吸附仪 煤孔隙结构特征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在测试泥页岩孔径分布中的对比 被引量:119
10
作者 谢晓永 唐洪明 +2 位作者 王春华 白蓉 王自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泥页岩比表面大,孔隙小,结构复杂,易吸水膨胀,一般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孔径分布情况。对泥页岩孔径分布的研究在石油钻井,完井,储层描述,泥页岩盖层封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分别使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对同一泥页岩进行孔径分... 泥页岩比表面大,孔隙小,结构复杂,易吸水膨胀,一般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孔径分布情况。对泥页岩孔径分布的研究在石油钻井,完井,储层描述,泥页岩盖层封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分别使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对同一泥页岩进行孔径分析。氮气吸附法中使用BJH原理分析泥页岩的中孔径,使用DA原理分析泥页岩的微孔径;压汞法中使用Wasburn公式分析泥页岩整体孔隙,对两种方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氮气吸附法在泥页岩微孔和中孔分析方面有优势,能分别对泥页岩的微孔和中孔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压汞法受泥页岩孔径分布不均一性影响相对较小,能弥补氮气吸附法在大孔分析方面的不足。把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结果结合使用,可以得到泥页岩从微孔到大孔的孔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完井 泥页岩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孔径分布
下载PDF
页岩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法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巍 薛莲花 +4 位作者 唐俊 吕成福 徐勇 杨爽 陈国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8-1264,共7页
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外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效的页岩孔隙度值是评价页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由于页岩本身具有易碎的特点,导致钻取柱体样品难度大,很多学者采用碎样法计算孔隙度,但碎样法与柱体法的差别及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并未见... 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外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效的页岩孔隙度值是评价页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由于页岩本身具有易碎的特点,导致钻取柱体样品难度大,很多学者采用碎样法计算孔隙度,但碎样法与柱体法的差别及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并未见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同样品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氦气膨胀法测孔隙度(柱体),真、视密度法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法(样品粉碎至40~60目)分别计算孔隙度。结果发现三种方法测定的三组孔隙度数值不同,每种方法在样品制备上及实验方法的差别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检验三组孔隙度值的有效性,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柱体与粉碎至40~60目范围内的页岩样品测量的孔隙度值虽有差别,但在有效范围内,具有一致性。但是将页岩粉碎后,页岩中的有效孔隙变化程度较大,故用柱体测定的有效孔隙度法优于其他两种碎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度 气体膨胀法 密度法 低温氮气吸附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典型湖库底泥对氮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晨东 马秀兰 +3 位作者 安娜 肖靖 王富民 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以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为对象,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土壤及底泥中的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和残渣态氮(RN)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和底泥对氮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不同pH和有机质对氮吸附量的影响... 以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为对象,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土壤及底泥中的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和残渣态氮(RN)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和底泥对氮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不同pH和有机质对氮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库底泥中FN、EN和HN的含量均高于新立城水库底泥和土壤,试样中氮素的稳定性为新立城水库底泥>土壤>富营养化水库底泥。对NH+4-N的吸附动力学可通过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表示,新立城水库底泥、富营养化湖库底泥和土壤的吸附平衡时间大致为20min,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75.887,156.287,364.966μg/g,等温线可以通过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底泥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与底泥中游离态氮和可交换态氮含量之和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901 6;吸附热力学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说明样品在完成物理吸附的同时还存在一个弱放热反应。样品对NH+4-N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大,pH在平衡吸附量对土壤的影响要高于底泥,底泥对NH+4-N吸附量随着有机质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提取 氮形态 底泥 吸附等温式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分析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3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2 位作者 刘光祥 尹琴 罗厚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压汞孔隙度,平均增加96.06%;页岩在微孔和过渡孔-大孔区间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过渡孔-大孔更加分散,说明页岩中微孔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过渡孔-大孔;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和生烃潜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比表面积和粘土矿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明显降低,且分形维数对埋深的敏感性高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联孔分布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皖南地区
下载PDF
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唐朝春 许荣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简介了常用的吸附氨氮材料——沸石、生物质炭、膨润土、粉煤灰等在吸附功能上的优缺点;分析了氨氮吸附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国内外不同吸附材料吸附氨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及不同改性方法在氨氮去除率... 简介了常用的吸附氨氮材料——沸石、生物质炭、膨润土、粉煤灰等在吸附功能上的优缺点;分析了氨氮吸附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国内外不同吸附材料吸附氨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及不同改性方法在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吸附量上的区别;展望了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未来研究方向;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机理及相关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法 氨氮废水 吸附材料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中微孔隙及其意义 被引量:37
15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0,共3页
用低温氮吸附法测试了 2 6个煤样的微孔隙 ,并对结果作了分析 ,得出以下认识 :低温氮吸附法测出的最小孔的直径只有 0 .6nm,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煤的微孔隙特征 ;超微孔比微小孔所占比表面积大得多 ,占主要地位 ;煤层中吸收状态的甲烷应... 用低温氮吸附法测试了 2 6个煤样的微孔隙 ,并对结果作了分析 ,得出以下认识 :低温氮吸附法测出的最小孔的直径只有 0 .6nm,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煤的微孔隙特征 ;超微孔比微小孔所占比表面积大得多 ,占主要地位 ;煤层中吸收状态的甲烷应引起重视 ,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法 微孔隙 甲烷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构造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熊健 刘向君 梁利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共8页
以四川盆地长宁构造地区古生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测试手段和分形法理论,分析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及分形维数,结合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组成分析,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 以四川盆地长宁构造地区古生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测试手段和分形法理论,分析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及分形维数,结合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组成分析,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主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孔、墨水瓶状孔等开放性孔为主,孔径主要在1—10nm之间,孔径主峰位于1.86nm附近;页岩平均孔径在1.807-4.343nm之间,与w(TOC)、石英含量呈负相关,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其中w(YOC)对其影响显著;页岩,总孔容在0.01076~0.02504cm3^/g之间,比表面积在5.416~25.958m2^/g之间,页岩,息孔容、比表面积与w(TOC)、石英含量呈正相关,与黏土矿物、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页岩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大孔隙分形维数D,为2.0918~2.6537,小孔隙分形维数D。为2.7248~2.8575,说明大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大于小孔隙;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呈正相关,而与平均孔径呈负相关;与w(TOC)、石英含量呈正相关,与黏土矿物、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其中w(TOC)、石英和黏土矿物含量对页岩孔隙结构复杂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页岩 氮气吸附法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干燥强度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晓毓 姜英 邵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2,125,共5页
为考察干燥强度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以宝日希勒褐煤为研究对象,在恒温200℃条件下进行了4种不同强度的干燥试验,得到了不同全水分的干燥煤样。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分析了褐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原煤及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孔径... 为考察干燥强度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以宝日希勒褐煤为研究对象,在恒温200℃条件下进行了4种不同强度的干燥试验,得到了不同全水分的干燥煤样。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分析了褐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原煤及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孔径分布、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恒温200℃干燥过程中褐煤煤质无明显变化;原煤及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基本一致,等温吸附曲线均属第Ⅱ类,吸附回线均属H3型;随干燥强度的增加,煤样的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逐渐增大。复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水分复吸量随中孔的增加而增大,选择适宜的干燥强度来减少中孔的增加是抑制褐煤水分复吸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燥强度 低温氮吸附法 孔隙结构 水分复吸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表征杨木应拉木的孔隙结构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苌姗姗 胡进波 +1 位作者 Clair Bruno Quignard Frangoise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在常规解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氮气吸附法对杨木应拉木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孔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并通过解析氮气吸附等温线判断孔隙的形状。结果表明:杨木应拉木BET比表面积为21.9m2.g-1,是对应木的13倍;杨木应拉木试样具有完好的... 在常规解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氮气吸附法对杨木应拉木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孔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并通过解析氮气吸附等温线判断孔隙的形状。结果表明:杨木应拉木BET比表面积为21.9m2.g-1,是对应木的13倍;杨木应拉木试样具有完好的介孔特征(孔径2~50nm),并具有一定量的微孔和大孔;内部存在"墨水瓶"状和狭缝状孔隙,孔径为5nm的孔体积分布密度最大,孔径在4~7nm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74.4%,孔径超过15nm的孔体积占总体积的10.8%。杨木应拉木中大量存在的中孔孔隙可归因于应拉木木纤维中的厚壁胶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拉木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法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17
19
作者 庞河清 曾焱 +4 位作者 刘成川 黎华继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4,共9页
微观孔隙作为泥质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其孔隙结构参数是作为气藏评价及资源量估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氮气吸附法(NAM)、核磁共振法(NMR)、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AIP-FESEM)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氩离子抛... 微观孔隙作为泥质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其孔隙结构参数是作为气藏评价及资源量估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氮气吸附法(NAM)、核磁共振法(NMR)、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AIP-FESEM)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在表征微观孔隙形态与类别时有一定优势,但定量表征孔隙参数时,受图像二值化阈值的影响,表征结果偏差较大,可结合氮气吸附法来定量表征其孔径大小;2核磁共振受岩石骨架影响小,能够更精细反映岩石的物性条件,可定量计算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但对样品的孔隙形态反映较差;3综合上述三种方法,在须五段泥质岩中可识别出一定量的纳米级中、大孔,孔径大多介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孔隙连通性差,孔隙度主要介于2.3%~7.4%之间,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最发育,有机孔隙、微裂缝次之,粒内孔隙最不发育。总体而言,融合了三种技术方法能更精确、更全面地反映泥质岩孔隙结构特征,能得到更完善的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在定量表征泥质岩孔隙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 核磁共振 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20
作者 熊健 罗丹序 +1 位作者 刘向君 梁利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3,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富含有机质灰黑色页岩为例,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测试方法,分析了页岩的孔隙形态、比表面积及孔容,并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孔隙形态复杂,主要发育狭缝...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富含有机质灰黑色页岩为例,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测试方法,分析了页岩的孔隙形态、比表面积及孔容,并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孔隙形态复杂,主要发育狭缝形和墨水瓶状孔;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前者体积分数为17.10%~72.33%,与TOC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后者体积分数为12.37%~61.55%;页岩的BET比表面积为0.380~3.030 m^2/g,BJH总孔体积为0.696~6.575 mm^3/g,且中孔孔隙提供了主要的孔容并贡献了主要的比表面积;页岩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主要受TOC、黏土矿物及石英等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碳酸盐矿物及长石含量的影响,其与TOC、黏土矿物及长石等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而与石英及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呈负相关性;TOC和黏土矿物是延长组页岩微孔孔容和中孔孔容的主要贡献者,而石英是延长组页岩大孔孔容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氮气吸附法 孔隙结构 有机质 矿物组成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