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中切牙唇舌向角度与下颌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瑞 黄晓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唇、舌向倾斜度的下颌中切牙周围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分析下中切牙角度与该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唇、舌向倾斜度的下颌中切牙周围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分析下中切牙角度与该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正畸患者15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中切牙区CBCT影像,以下切牙-下颌平面的角度(IMPA)为依据,分为下切牙舌倾组(IMPA<87.7°)、下切牙正常组(87.7°≤IMPA≤100.1°)和下切牙唇倾组(IMPA>100.1°),分别测量各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根中1/2处和根尖处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并对各组间及各测量平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至根尖,各组下中切牙区唇、舌侧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唇侧牙槽骨骨板厚度+舌侧牙槽骨板厚度)均呈递增趋势。骨皮质最薄区位于舌倾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的舌侧(0.29±0.31)mm,最厚区位于正常组根尖处的舌侧(1.81±0.48)mm。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在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和根尖处均为正常组>唇倾组>舌倾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牙槽骨的缺失多发生在唇倾组的唇侧和舌倾组的舌侧。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唇侧牙槽骨骨板厚度,唇倾组和舌倾组都小于正常组;根尖处牙槽骨骨板厚度,唇倾组的舌侧和舌倾组的唇侧也都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下中切牙唇倾还是舌倾,均会不同程度导致牙槽嵴顶高度的降低和牙槽骨总厚度的减小,唇倾切牙的唇侧、舌倾切牙的舌侧骨开裂的风险较大,而切牙的过度舌倾会增加唇侧骨开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中切牙 唇舌向倾斜 锥形束CT 骨皮质厚度 牙槽骨厚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下颌不同形态扭转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惠琴 王春娟 +3 位作者 王禹 王伟峰 陈定根 李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背景:旋转移动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最难以预测的牙齿移动方式之一,牙体形态可影响牙齿去扭转的矫治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纠正下颌不同形态扭转牙时每步旋转量设计对牙齿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 背景:旋转移动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最难以预测的牙齿移动方式之一,牙体形态可影响牙齿去扭转的矫治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纠正下颌不同形态扭转牙时每步旋转量设计对牙齿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伴下颌中切牙及第二前磨牙扭转的成人患者,获取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及口内光学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仿真牙冠形态的下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矫治器在3种不同旋转量设计(1.0°,1.5°,2.0°)下纠正扭转左下颌中切牙(A组)、第二前磨牙(B组)时,目标牙与邻牙的初始位移、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同旋转量加载下,A组目标牙的位移量及牙周膜应力值均明显高于B组,增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每步旋转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目标牙的矫治效率,但相应牙周组织损伤风险亦增加,建议下切牙每步旋转量不超过1.5°,前磨牙不超过2.0°;②A组近中邻牙的最大位移量可达目标牙的65%-105%,对于切牙区的扭转,需特别警惕对邻牙的不利影响;③目标牙在旋转移动过程中伴随近中倾斜及轻微压低移动趋势,邻牙出现倾斜移动趋势,需额外措施加强矫治器对牙齿的三维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扭转牙 下颌中切牙 第二前磨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