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lower extremity axial distractor,LEAD)与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9例SeinsheimerⅤ...[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lower extremity axial distractor,LEAD)与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9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使用LEAD复位(牵引器组),20例使用牵引床复位(牵引床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牵引器组安装牵引装置时间[(4.0±1.1) min vs (14.0±3.6)min,P<0.05]、手术时长[(134.4±33.3) min vs (196.6±103.0) min,P<0.05]、术中失血量[(231.0±109.7) ml vs (380.0±247.3) ml,P<0.05]、术中透视次数[(28.5±4.7)次vs (31.8±4.0)次,P<0.05]均显著优于牵引床组。两组切口总长度、导针定位次数、闭合转切开复位率、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5.4±2.5)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髋屈-伸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床相比,下肢轴向牵引器有助于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复位,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转子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22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1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根据术中使用的辅助复位工具...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转子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22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1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根据术中使用的辅助复位工具将患者分为牵引器组(62例,采用下肢轴向牵引器复位)与牵引床组(55例,采用牵引床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Seinsheim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闭合复位率、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牵引器组和牵引床组分别有14例和43例由闭合复位转向有限切开复位。牵引器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牵引床组术中3例出现会阴部挤压伤,1周左右自行恢复。牵引器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闭合复位率均显著优于牵引床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4个月,平均15.8个月。牵引器组有1例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延迟愈合,1例术后3年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切口窦道流脓;牵引床组有1例患者术后15个月骨折不愈合。两组其余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物固定牢靠、无松动,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屈-伸ROM、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床相比,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采用下肢轴向牵引器辅助复位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并能减小切口长度,有效提高闭合复位成功率,避免牵引床复位相关并发症,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良好复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lower extremity axial distractor,LEAD)与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9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使用LEAD复位(牵引器组),20例使用牵引床复位(牵引床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牵引器组安装牵引装置时间[(4.0±1.1) min vs (14.0±3.6)min,P<0.05]、手术时长[(134.4±33.3) min vs (196.6±103.0) min,P<0.05]、术中失血量[(231.0±109.7) ml vs (380.0±247.3) ml,P<0.05]、术中透视次数[(28.5±4.7)次vs (31.8±4.0)次,P<0.05]均显著优于牵引床组。两组切口总长度、导针定位次数、闭合转切开复位率、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5.4±2.5)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髋屈-伸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床相比,下肢轴向牵引器有助于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复位,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文摘目的比较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转子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22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1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根据术中使用的辅助复位工具将患者分为牵引器组(62例,采用下肢轴向牵引器复位)与牵引床组(55例,采用牵引床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Seinsheim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闭合复位率、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牵引器组和牵引床组分别有14例和43例由闭合复位转向有限切开复位。牵引器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牵引床组术中3例出现会阴部挤压伤,1周左右自行恢复。牵引器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闭合复位率均显著优于牵引床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4个月,平均15.8个月。牵引器组有1例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延迟愈合,1例术后3年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切口窦道流脓;牵引床组有1例患者术后15个月骨折不愈合。两组其余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物固定牢靠、无松动,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屈-伸ROM、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床相比,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采用下肢轴向牵引器辅助复位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并能减小切口长度,有效提高闭合复位成功率,避免牵引床复位相关并发症,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良好复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