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由之 成智 +2 位作者 葛小静 朱喆辰 苏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裸露的12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带真皮的筋膜瓣,以翻转180°... 目的:探讨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裸露的12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带真皮的筋膜瓣,以翻转180°的方式修复小腿外伤后的复杂创面,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退缩伴少量骨裸露,经行对侧翻转筋膜瓣修复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下肢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修复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可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其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洁、对皮瓣利用度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小腿外伤后可靠的早期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筋膜瓣 带真皮的筋膜瓣 小腿外伤 骨裸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澒洞 周正虎 +6 位作者 李雷 鞠文 李昌松 夏宇航 陈鲁成 巨积辉 刘跃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 3级者2例、S 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创面 腓肠肌内侧头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吻合
下载PDF
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业凯 王雪山 +3 位作者 陈德广 王进 马艳 周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DU辅助...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DU辅助检查下采用小腿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皮瓣肿胀程度、足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支定位符合率达90.00%,皮瓣存活率为96.67%,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切取时间、手术总费用分别为(145.36±10.78)min、(42.68±3.52)min、(1.49±0.35)万元。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7%,足踝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CDU技术辅助下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效果确切,皮瓣存活率较高,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 踝关节 难愈性创面 小腿穿支皮瓣 彩色多普勒超声 修复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溃疡肉芽生长257例的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江涛 张晓清 姚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1-3,7,共4页
目的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通过总体疗效判断及溃疡创面肉芽生长无创积分评估生肌玉红膏在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为生肌玉红膏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 目的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通过总体疗效判断及溃疡创面肉芽生长无创积分评估生肌玉红膏在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为生肌玉红膏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派位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外用生肌玉红膏或与其外观气味一致的凡士林油纱布,并记录患者临床观察表的各项量化数据,由临床研究人员传输至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治疗全部结束后,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在监察员监督下揭盲,并分析结果。结果揭盲后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构成比、病程、病因、发病部位及创面面积大小个方面分布均衡一致;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28.46%,显效率为46.34%,均是对照组的3倍左右(P<0.0001);创面肉芽生长状况示出实验组创面颜色变化早于肉芽生长的变化,实验组治疗后14d以后实验组显著创面肉芽生长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深度与肉芽覆盖的表现一致,而创面肉芽颜色改变实验组在治疗后7d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结论生肌玉红膏可以通过促进肉芽生长来提高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率,总体疗效明显,是否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肉芽生长的具体机制怎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慢性创面 下肢 随机对照 双盲 肉芽生长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抑制下肢慢性溃疡创面微生物生长而促进愈合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魏庆 姚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7-500,共4页
目的: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生肌玉红膏干预下肢慢性溃疡创面的微生物分布与促进愈合的作用。方法: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观察的各项量化数据。结果:共257例患者完成研究,揭盲后显示试验... 目的: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生肌玉红膏干预下肢慢性溃疡创面的微生物分布与促进愈合的作用。方法: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观察的各项量化数据。结果:共257例患者完成研究,揭盲后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病程、病因、发病部位及创面面积大小等分布均衡一致;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其他未分类细菌种类均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比较,试验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未分类细菌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创面炎症反应变化显示,试验组创面渗出液以色泽鲜明、无气味或气味呈淡腥味血清样为主,14 d时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1 d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了80%左右,对照组平均愈合了30%(P<0.001)。结论:生肌玉红膏能抑制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未分类细菌的生长,改善炎性渗出,促进下肢慢性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微生物分布 慢性创面 下肢 对照研究 双盲 随机
下载PDF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小腿创面中应用意义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有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小腿外伤后创面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及机理。方法将100例小腿外伤后具有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VSD技术),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缺损面积、损伤深度、血...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小腿外伤后创面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及机理。方法将100例小腿外伤后具有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VSD技术),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缺损面积、损伤深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创面感染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缺损面积、损伤深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t=2.11、t=3.12、t=1.21、t=3.21,P均>0.05)、创面感染率(χ2=1.11,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缺损面积、损伤深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t=4.56、t=4.62、t=4.45、t=5.41,P均<0.05)、创面感染率(χ2=5.21,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VSD技术在小腿外伤后具有软组织创面缺损患者中,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组织生长、缩小创面、减少感染,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小腿 创面 机理
下载PDF
带蒂小腿内侧皮瓣同侧逆行对侧交叉移位修复下肢创伤缺损
7
作者 赵平 梁清宇 耿家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39-440,452,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小腿内侧皮瓣同侧逆行、对侧交叉移位修复下肢复杂创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收治的12例复杂性小腿、踝、足跟、足底创伤,行同侧逆行、健侧小腿内侧皮瓣顺行或逆行交叉移位治疗。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2... 目的:探讨带蒂小腿内侧皮瓣同侧逆行、对侧交叉移位修复下肢复杂创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收治的12例复杂性小腿、踝、足跟、足底创伤,行同侧逆行、健侧小腿内侧皮瓣顺行或逆行交叉移位治疗。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2~3周断蒂,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带蒂小腿内侧皮瓣同侧逆行、对侧交叉移位修复复杂性下肢创伤,疗效满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小腿内侧皮瓣 逆行 交叉移位 下肢创伤
下载PDF
皮岛倾斜设计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纵向或跟踝部横向创面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忠根 刘玺 +3 位作者 刘立宏 魏建伟 彭平 彭新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纵向创面或跟踝部横向创面时皮岛倾斜设计的改良技术,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4月-2016年1月,对37例(38处)小腿下段胫前纵向或跟踝部横向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岛倾斜设计的远端蒂...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纵向创面或跟踝部横向创面时皮岛倾斜设计的改良技术,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4月-2016年1月,对37例(38处)小腿下段胫前纵向或跟踝部横向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岛倾斜设计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男28例,女9例;年龄5~78岁,中位年龄37岁。小腿下段胫前纵向创面11处,创面横向长度为3~8 cm、纵向长度为8.5~14.5 cm;跟踝部横向创面27处,创面横向长度为9~21 cm、纵向长度为3.0~10.5 cm。病程2 d^5年。结果 25例皮瓣常规设计时,皮岛范围超过了内侧界限(胫骨内侧缘)或外侧界限(腓骨前缘)。皮岛倾斜设计后,皮岛横向长度较常规设计时减少2.5~14.8 cm,平均5.4 cm;纵向长度增加2~15 cm,平均5.3 cm。皮岛旋转角为42~90°,平均67°。术后35个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个皮瓣发生边缘坏死,1个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皮瓣部分坏死发生率为2.6%(1/38)。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及溃疡,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Boyden等评价标准评定皮瓣重建肢体功能,获优30处,良6处,可2处,优良率为94.7%。结论选择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纵向创面或跟踝部横向创面时,皮岛倾斜设计可缩短皮岛横向长度,提高皮瓣成活率,扩大皮瓣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筋膜皮瓣 小腿 足踝 创面修复 改良设计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骁骅 沈余明 +4 位作者 王志永 陈忠 黎明 覃凤均 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7年8月,笔者对5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0例;创面感染,胫、腓骨骨折外露,骨坏死38例;足部组织缺损、贴骨...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7年8月,笔者对5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0例;创面感染,胫、腓骨骨折外露,骨坏死38例;足部组织缺损、贴骨瘢痕、骨髓炎8例)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46例)或肌皮瓣(10例)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2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55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欠佳。1例患者治疗时为保留下肢长度,未将部分坏死胫骨去除,术后1个月皮肤破溃,经再次手术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小腿
原文传递
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丛鹏 叶曙明 荆珏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35例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男21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1.5岁。均为外伤致胫骨骨折,伤后清创... 目的探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35例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男21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1.5岁。均为外伤致胫骨骨折,伤后清创或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感染,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1~6个月,平均3.2个月。创面部位:小腿上段11例、中段11例、下段13例。清创后胫骨缺损长度为5.6~11.2 cm,平均7.1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4.2 cm×6.9 cm^17.3 cm×8.7 cm。创面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8例。入院后彻底清创,一期行骨水泥填充骨缺损以及穿支皮瓣修复创面;8~12周后二期手术取出占位骨水泥,采用自体髂骨或联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结果一期术后3例皮瓣远端边缘发生坏死,经换药后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二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7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质地良好。X线片复查示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6.7个月。二期术后9个月,根据修正的Edward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获优19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4.3%。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60~98分,平均81.3分;其中优21例、良11例、中3例,优良率为91.4%。结论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感染 小腿
原文传递
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林 刘宏君 +5 位作者 张文忠 宋国勋 夏狮聪 张乃臣 顾加祥 袁超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15例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绞伤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15例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绞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 h^1周,平均86.2 h。创面缺损范围为13 cm×9 cm^23 cm×16 cm。入院后一期清创、负压引流治疗,二期行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15 cm×10 cm^25 cm×1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修复术后4周断蒂。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2例皮瓣部分皮缘发生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顺利成活。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与健侧相似,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15~28 mm,平均19.5 mm。供区无瘢痕挛缩,双下肢功能均正常。结论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采用健侧胫前/后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主干血管严重损伤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桥式交叉 小腿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带蒂腓肠内侧动脉或联合胫后动脉多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创面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华 吴泽勇 +6 位作者 陈秀凤 李小芳 史玉仓 徐舒豪 罗奇志 王绥江 黄跃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6期496-501,共6页
目的探讨带蒂腓肠内侧动脉或联合胫后动脉多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小腿创面患者13例(共14处创面),男9例,女4例。年龄6.0~75.0岁,平均年龄为(41.2±22.2)岁... 目的探讨带蒂腓肠内侧动脉或联合胫后动脉多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小腿创面患者13例(共14处创面),男9例,女4例。年龄6.0~75.0岁,平均年龄为(41.2±22.2)岁。膝部3例、腘窝2例(其中1例为双侧腘窝)、小腿上段3例、小腿中段2例和小腿下段3例。创面准备待局部血供良好、感染较轻时予皮瓣修复术,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21.0 cm×5.5 cm。以腘窝中点与内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腘窝下约8 cm和15 cm为穿支血管位置,以此设计皮瓣。行切口探查技术定位穿支血管位置后,根据小腿创面位置、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的带蒂腓肠内侧动脉或联合胫后动脉多穿支皮瓣。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抗凝及解痉等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时间。通过门诊随访记录受区及供区的外形、质地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患者14处皮瓣修复。蒂部穿支血管数目2支者9例,3支者5例;螺旋桨皮瓣5例,皮瓣面积大小为11.2 cm×3.2 cm~20.0 cm×5.5 cm;V-Y推进皮瓣9例,面积大小为8.0 cm×5.0 cm~20.0 cm×11.0 cm。2例患者术后皮瓣尖端淤血,均自行缓解。14处皮瓣均成活,所有创面得到有效修复,平均愈合时间为(14.5±1.7)d,随访时间为13.0(2.5,26.5)个月。所有患者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形无臃肿,与周围皮肤接近,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带蒂腓肠内侧动脉或联合胫后动脉多穿支皮瓣的血供更为可靠、伤口愈合能力更强。可根据创面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灵活设计皮瓣,扩大其适应证。该皮瓣在修复除踝前区之外的小腿创面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腓肠内侧动脉 带蒂 小腿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