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冉茂群 肖农 +2 位作者 任永平 李帮惠 陈思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798-2799,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肌的疗效。方法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采用电刺激定位下多位点注射治疗。注射前给予摄相,测量关节角度,评定肌张力,分别于注射后3、7d和1、2、3个月进行撮相,关节角... 目的探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肌的疗效。方法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采用电刺激定位下多位点注射治疗。注射前给予摄相,测量关节角度,评定肌张力,分别于注射后3、7d和1、2、3个月进行撮相,关节角度测量,肌张力评定。注射后72h开始进行痉挛肌牵拉及功能训练,1周配戴矫形鞋,并强化康复训练。结果摄相显示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疗效维持时间3个月。下肢关节角度改善为注射后3d开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周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3个月变小,但未回复到注射前。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变化规律一致。粗大运动评分1个月后显著改善,并在随后观察中持续性改善。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后下肢痉挛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A型肉毒毒素 下肢肌肉 肌张力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少印 齐抢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24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死亡原因,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01—2018-12-01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死亡原因,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01—2018-12-01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肌力〔伸膝肌群肌力(muscle strength of extensor muscles of knee,FKE)、屈髋肌群肌力(flexor hip muscle strength,FHF)〕、下肢肌肉功能〔伸、屈肌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率(total work,TW)〕和步行能力(10m步行时间、6min步行距离)。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KE平均为(39.64±24.75)N·m,大于对照组的(28.04±21.24)N·m,t=2.043,P=0.045;FHF平均为(51.64±24.54)N·m,大于对照组的(39.43±21.34)N·m,t=2.157,P=0.035。训练后,观察组屈肌PT平均为(26.82±6.82)N-M,大于对照组的(21.27±4.13)N-M,t=3.999,P<0.001;伸肌PT平均为(50.72±13.75)N-M,大于对照组的(44.04±9.16)N-M,t=2.324,P=0.023;屈肌TW平均为(50.93±5.89)J,大于对照组的(43.64±4.18)J,t=5.798,P<0.001;伸肌TW平均为(67.99±5.82)J,大于对照组的(60.38±5.31)J,t=5.549,P<0.001。训练后,观察组10m步行时间平均为(45.21±29.53)s,少于对照组的(58.54±21.63)s,t=2.092,P=0.040;6min步行距离平均为(80.53±15.56)m,大于对照组的(66.53±19.64)m,t=3.210,P=0.002。结论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肌肉能力,改善其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肢肌张力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金炳旭 邱燕生 +4 位作者 谭媛 赵勇 崔韶阳 符文杰 李诺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埋线组、中层埋线组和深...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埋线组、中层埋线组和深层埋线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推拿、中药熏洗及蜡疗),选取解剪、后血海和承山穴,分别分3个深度进行埋线治疗,均连续治疗10次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并分析不同埋线深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3组MAS、CSS和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MAS、CSS和GMFM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深层埋线组MAS、CSS和GMFM评分降低/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穴位深层埋线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CSS、GMFM和M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儿童 下肢肌张力 穴位埋线 超声定位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