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post-stroke lower limb spasticity:study 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non-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1
作者 Yang Shao Yang Yang +1 位作者 Yong-Xin Sun Ai-Hua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491-2496,共6页
No definite consensus has currently been reached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The latest res... No definite consensus has currently been reached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The lates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it is more effective on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 tha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lone.We designed 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non-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 cy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treating post-stroke lower limb muscle spasticity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therapeutic regimen.This trial will enroll 15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 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 rsity.All enrolled patients will undergo ro 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will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30 per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 area of cerebral infa rc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G roup A: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nd low-frequency(1 Hz)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 ral side;G roup B:Patients with non-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nd high-frequency(10-20 Hz) re 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affected side;G roup C:Patients with massive/non-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G roup D: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w-frequency(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 ral side;and G roup E:Patients with non-massive cerebral infa rction will be given high-frequency(10-2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affected side.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of this trial is a modified Ashwo rth scale score from 1 day before treatment to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 Fugl-M 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Visual Analogue Scale,modified Barthel index,and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s for the same time as specified for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The safety indicator i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t 3-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We hope to draw a definite conclusion on whether there are diffe rences i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lower limb spasticity under strict grouping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thereby screening out the optimal therapeutic regimen.The study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approval No.[2021] 2021-333-3) on August 19,2021.The trial was registe 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o.ChiCTR2100052180) on October 21,2021.The protocol version is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ulinum toxin type A exercise lower limbs muscle spasti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ROKE
下载PDF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2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下载PDF
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3
作者 高丽萍 王霞 徐小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干预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目的探讨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干预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目标导向的健康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下肢肿胀、膝关节功能、不良心理状态相关指标。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的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术后1、3个月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可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恢复速度,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目标导向 康复锻炼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4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智能康复锻炼器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患肢功能的观察
5
作者 朱云 钱红燕 余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7-5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采用智能康复锻炼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康复锻炼器可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治术后上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康复锻炼器 自我效能感 乳腺癌 上肢水肿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朱美丽 徐华静 +2 位作者 温丽娜 王娇健 蒋松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运动训练,VR组在下肢运动训练时结合VR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次,共3周。通过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周后,两组患者FMA-LE、FAC、BBS及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VR组FMA-LE、FAC、BBS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下肢运动训练 功能康复
下载PDF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游利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武汉体育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武汉体育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肢负重时间早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促进康复,改善下肢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 老年 下肢骨折
下载PDF
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检验问题分析及整改建议
8
作者 裴晓娟 蒋硕 +2 位作者 范书健 刘铮 张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介绍了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产品分类、工作原理和检验标准,分析了输入功率、单一故障状态下的接触电流、急停装置、痉挛保护激活时间、活动部件的挤压、紧急声控开关等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为降低此类产品的安全... 介绍了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产品分类、工作原理和检验标准,分析了输入功率、单一故障状态下的接触电流、急停装置、痉挛保护激活时间、活动部件的挤压、紧急声控开关等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为降低此类产品的安全风险和提高型式检验合格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 设备检验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康斌辉 廖源 +2 位作者 钟流 王磊 叶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30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10
作者 周津虹 叶骞 林福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有效改善了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功功能,具有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预防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于宁媛 蒋婧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17-118,12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肢康复训练仪。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康复训练仪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曹娟 王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卵巢癌量表(QLICP-OV)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可有效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升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早期康复运动 卵巢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addle-Assistive Device on Improving the Gait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the Lower Limbs Weakness:A Pilot Study
13
作者 Akbar Hojjati Najafabadi Saeid Amini Farzam Farahmand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175-1185,共11页
To help walking,using assistive devices can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loads caused by weight and to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ropulsive forces.In this study,a mobility Saddle-Assistive Device(S-AD)supporting body we... To help walking,using assistive devices can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loads caused by weight and to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ropulsive forces.In this study,a mobility Saddle-Assistive Device(S-AD)supporting body weight while walking was evaluated on two healthy volunteers.This device is based on the support of body weight against gravity with the help of a saddle,which is not used in other passive mobility assistive devices.To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is devi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while walking with this devic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lated to walking without the assistive dev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devic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orces and torque of the lower and upper limbs when walking.By distributing the load on the saddle,the vertical force and the propulsive force in the best conditions were decreased to 46.7%and were increased to 13.7%in body weight,respectively.Using a S-AD can help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s weakness and elderly people to wa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ity assistive device lower limbs weakness body weight support force and torque gait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一种家用老年康复训练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绮芳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16期93-95,116,共4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递增,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多。因此,政府大力助推康复医疗事业,其中医疗器械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各种上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它可以对上下肢有运动障碍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文章提出一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递增,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多。因此,政府大力助推康复医疗事业,其中医疗器械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各种上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它可以对上下肢有运动障碍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文章提出一种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的装置设计,能够满足一般家庭需要。该设计主要解决和确定下肢康复装置的基本机械形式和基本参数;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离合器的选择、齿轮的设计、同步带的设计、支架的设计等,旨为使人体运动损伤带来的伤病得到康复,使肌肉的恢复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装置 主动训练 机械结构 下肢康复训练
下载PDF
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联合运动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赵剑洁 曾燕华 陈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46-49,54,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联合运动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ACL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和研究组(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联合运动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ACL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疼痛程度、下肢肌力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屈肌峰力矩(FPT)、伸肌峰力矩(EPT)以及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H/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联合运动训练用于ACLR患者,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疼痛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和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下肢功能锻炼带 运动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术后康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逯莹 甘红艳 +6 位作者 袁艳艳 杨玉金 郑春艳 朱梦春 白李平 邹转芳 章小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运动康复是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患者依从性仍较差,参与率低。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式和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从一般人口学、自我效能、心理、... 运动康复是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患者依从性仍较差,参与率低。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式和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从一般人口学、自我效能、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分析总结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从认知教育、延续性护理、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角度提出增强运动康复依从性的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运动康复 依从性
下载PDF
高龄患者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怡雯 李敏 +2 位作者 王海尔 沈立中 丁缪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对高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高龄患者踝泵运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取老年科住院的高龄患者20例,借鉴国内外文献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踝泵运动量化管理方案并录制口... 目的探讨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对高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高龄患者踝泵运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取老年科住院的高龄患者20例,借鉴国内外文献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踝泵运动量化管理方案并录制口令视频,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踝泵运动。结果干预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被动踝泵运动后0 min和5 min,腘静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主动踝泵运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后10 min和15 min两种运动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动踝泵运动后不同时间点腘静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主动踝泵运动后仅运动后0 min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效果不佳,而辅助进行量化管理的被动踝泵运动能有效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深静脉血栓形成 踝泵运动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下肢静脉 血流动力学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下肢被动运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娟 李沛 马喜云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被动运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下肢被动运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下肢被动运动训练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峰值摄氧量(Peak VO_(2))、Barthel指数及冠心病健康信念量表(CADH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CADH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ADH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LVEF、LVEDD、Peak V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LVEF、Peak VO2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LVEDD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SMS中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CSMS中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被动运动训练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信念和自理能力,改善心功能,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被动运动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虚拟环境康复训练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睡眠质量及康复积极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金红 王丹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虚拟环境康复训练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虚拟环境康复训练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虚拟环境康复训练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计时-起立-行走(TUG)短于对照组,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虚拟环境康复训练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及康复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康复训练 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1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ICU康复护理
20
作者 孔彤彤 苏俊青 刘书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回顾1例高龄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ICU康复护理措施,从呼吸功能的锻炼恢复、下肢功能锻炼预防血栓形成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 重症医学 下肢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