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2
作者 肖观伟 曾科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康复分期针刺疗法”痉挛期的针刺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灵骨穴、大白穴治疗,1次/d,30 min/次,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速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甘氨酸(Gly)]水平,评价2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2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Gly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73.81%(31/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改善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其起效可能与调节血清NSE、Gly水平以促进神经元修复、缓解肌痉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痉挛性偏瘫 中风 灵骨穴 大白穴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婉莹 张齐娟 +3 位作者 段婉娥 余晗 吴赛 刘正茂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含1329例患者,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OR=5.23,95%CI:3.28,8.34,P<0.001)、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MD=5.01,95%CI:4.05,5.97,P<0.001)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ADL)(MD=11.58,95%CI:4.68,18.49,P=0.001),降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MD=-0.33,95%CI:-0.47,-0.19,P<0.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颍 苟成钢 +3 位作者 楚彩云 孔林 赵宁 谷宁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及临床痉挛指数(CSI)、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病历资料,选取其中41例采用针刀...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及临床痉挛指数(CSI)、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病历资料,选取其中41例采用针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的设为观察组,依据配对原则1∶1选取采用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共82例为本研究样本。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SI评分、10 min步行测试(10MWT)结果、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步频、步速、步幅、屈髋峰值、屈膝峰值、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7.56%高于对照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BBS、FMA水平更高,10MWT、CSI、NIHSS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组步频、步速、步幅、屈髋峰值、屈膝峰值、FIM、MBI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节律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尹中懿 林宇煌 +1 位作者 李长君 陈伟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三亚市中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靳三针疗法)和观察组(56例,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疗法),对比...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三亚市中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靳三针疗法)和观察组(56例,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运动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分级及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Glu和GABA水平、FAC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在心悸、胸闷等总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下肢痉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平衡针法 靳三针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霍新慧 赵百孝 +1 位作者 周钰 王宝兰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CSI评分 FUGL-MEYER评分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龙耀斌 曹锡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Ashworth Sc...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踝关节背屈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P-ROM)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踝关节背屈A-ROM与P-ROM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AS评分显著减少(P<0.05),FMA评分、A-ROM和P-RO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痉挛 偏瘫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董氏奇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葛容君 胡雪松 曾科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40-145,共6页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2周为...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 grade,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平衡功能[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评分]、步行能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10 m最大步行速度]、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测定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中肢体痉挛相关因子[甘氨酸(glycine,Gly)、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更好,有效率高达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χ2=4.8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I、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BA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TU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ABA、Gly、cAMP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cGMP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刺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的功能、平衡、步行能力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脑血液灌注,调节血清GABA、Gly、cAMP、cGMP水平以修复受损神经元、缓解肌痉挛,康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奇穴 中风 下肢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奕雄 倪莹莹 +5 位作者 陈为坚 张芸 邱承尧 刘云义 冯重睿 陈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最重要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因素。结果患者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之间负相关(P<0.05),偏瘫侧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分别是下肢运动功能(P<0.05)、平衡能力(P<0.05)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可显著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的恢复,合理的评价和改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偏瘫 下肢 运动功能 平衡
下载PDF
局部振动治疗仪对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昉 李福亮 吕泽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局部振动治疗仪对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患者(病情稳定且处于康复期)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局部振动治疗仪对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患者(病情稳定且处于康复期)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局部振动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同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三维步态参数、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步频、跨步长)、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振动治疗仪应用于偏瘫患者中,在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局部振动治疗仪 下肢痉挛 三维步态参数
下载PDF
电动站立床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丽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电动站立床联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出现下肢伸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进行诊疗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电动站立床联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出现下肢伸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进行诊疗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关节松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电动站立床和踝足矫形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d,比较改良巴塞尔指数(MBI)、综合痉挛量表(CSS)、以及Fe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结果:观察组的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值上升程度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CSS评级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在使用传统手法关节松动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电动站立床联合踝足矫形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痉挛 抗痉挛治疗 电动站立床 踝足矫形器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