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孔隙流体划分及有效孔径计算——以四川盆地龙潭组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雪冰 司马立强 +3 位作者 王亮 李军 郭宇豪 张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的手段,测量了页岩气储层在变离心力与不同温度烘干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响应,分析页岩气储层岩心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离心以及在烘干过程中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以此对页岩孔隙流体类型进行划分;确定并划分出页岩储层的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实验结果表明,可动水与毛管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1))分布在0.55~1.00 ms,平均值为0.717 ms;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2))分布在0.27~0.53 ms,平均值为0.36 ms。根据核磁共振T_(2)谱弛豫时间与孔径的关系,确定了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孔径截止值为4.52~5.65 nm,平均值为4.99 nm。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划分页岩孔隙流体类型并计算其有效孔径下限,以期为页岩气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流体划分 T_(2)截止值 有效孔径下限 页岩气储层 龙潭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不同CO2注入方式微观驱油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钱坤 杨胜来 +1 位作者 窦洪恩 张吉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为研究特低渗油藏CO2不同注入方式的微观驱油特征和孔隙动用下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连续CO2驱、水驱后CO2驱以及水气交替驱后岩心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2驱和水气交替驱均能获得较好的驱油效果,连续CO2驱能够... 为研究特低渗油藏CO2不同注入方式的微观驱油特征和孔隙动用下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连续CO2驱、水驱后CO2驱以及水气交替驱后岩心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2驱和水气交替驱均能获得较好的驱油效果,连续CO2驱能够动用更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后CO2的注入弥补了水驱难以动用微、小孔隙(孔径小于0.5μm)中原油的缺点,水气交替驱在中孔隙(0.5~5.0μm)中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对于不同孔隙结构的岩心,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越强,小孔隙比例越高,不同注入方式下的孔隙动用下限也越高。综合来看,水气交替驱能够在长庆油田黄3区块长8油藏取得较好的微观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黄3区块 延长组 特低渗油藏 CO2 注入方式 微观驱油特征 孔隙动用下限
下载PDF
天然气有效储层下限确定方法 被引量:31
3
作者 肖思和 周文 +1 位作者 王允诚 王洪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4,共3页
通过Hobson方法计算临界喉道半径,利用孔隙度和临界喉道半径关系图确定储层和非储层的界线;再根据储层的划分级别及其所处气水界面以上位置,提出综合法来判断储层是否为天然气有效储层。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石炭系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方... 通过Hobson方法计算临界喉道半径,利用孔隙度和临界喉道半径关系图确定储层和非储层的界线;再根据储层的划分级别及其所处气水界面以上位置,提出综合法来判断储层是否为天然气有效储层。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石炭系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孔喉半径 有效储层下限
下载PDF
巨型整装孔隙-孔洞型碳酸盐岩疑难油层解析
4
作者 吴见萌 朱国璋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DZ油田X储层类型为孔隙-孔洞型,前期研究DZ油田X地层发育优质油层,但纵向上储层连续性差,其间很可能被致密层或者干层所封隔。通过测井精细解释技术研究,重点加强了储层有效下限、油水敏感性等基础性分析,明确了利用正逆累积法和累积油... DZ油田X储层类型为孔隙-孔洞型,前期研究DZ油田X地层发育优质油层,但纵向上储层连续性差,其间很可能被致密层或者干层所封隔。通过测井精细解释技术研究,重点加强了储层有效下限、油水敏感性等基础性分析,明确了利用正逆累积法和累积油气体积法确定储层下限的可靠性,阐述了Pickett图版和电成像孔隙度频率分布谱是判别孔隙-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最有效方法。研究成果首次在该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成功发现了含少量铁粉的低电阻率油层、低泥质含量的高含有机质油层,进一步证明了该油藏储层纵向上分布的连续性,为DZ油田X地层220亿桶巨型油藏的成功探明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孔隙-孔洞型 碳酸盐岩 储层有效下限 油水敏感性 低电阻率 巨型油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LX地区中浅层储层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林 孙佳伟 +2 位作者 陈彦竹 李宜浓 陈思宇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1期36-43,共8页
松辽盆地北部LX地区中浅层主要产油层位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萨尔图油组。随着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之前确定的储层有效性下限标准已不适用,需要重新开展LX地区储层有效性评价。考虑到储层有效性下限确定方法的适用性,在实验分析数据... 松辽盆地北部LX地区中浅层主要产油层位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萨尔图油组。随着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之前确定的储层有效性下限标准已不适用,需要重新开展LX地区储层有效性评价。考虑到储层有效性下限确定方法的适用性,在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储能-产能丢失法、最大孔喉半径法、试油刻度下限法,最终确定了LX地区储层有效性下限:储层孔隙度下限为8.2%,渗透率下限为0.4mD,通过模型反算声波测井曲线下限为70μs/ft,密度测井曲线下限为2.46g/cm^3。针对LX地区储层地质特征,在储层有效性下限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分析数据和试油数据,建立储层量化分级标准,应用常规孔渗、压汞、核磁共振等数据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并建立储层品质评价模型,与测井曲线相结合,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类别储层的量化分级,为新井解释提供参考依据。将上述储层分类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LX地区的新井解释,取得了理想效果,今后可在该地区的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有效性下限 储能-产能丢失法 最大孔喉半径法 试油刻度下限法 储层品质 分类标准 新井解释
下载PDF
基于高压压汞技术的致密储层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星雷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以低渗储层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压汞方法对致密储层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其进行研究。确定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并对其在致密储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孔喉半径下限与孔隙度关联性不大,并非一个定值,而是随着渗透率的增... 以低渗储层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压汞方法对致密储层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其进行研究。确定有效孔喉半径下限,并对其在致密储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孔喉半径下限与孔隙度关联性不大,并非一个定值,而是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喉道半径越大,最大连通喉道半径越大,则有效孔喉半径下限也越大。且其与平均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_(1)=0.7064)好于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_(2)=0.6596)。在喉道参数方面,分选系数Sp越大(分选性越差),变异系数C越大,均质系数越大,结构系数越大,有效孔喉半径下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汞技术 有效喉道半径下限 喉道 致密储层
下载PDF
渝西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蒋裕强 刘雄伟 +5 位作者 付永红 陈虎 张海杰 燕军 陈超 谷一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3-1243,共11页
基于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黏土结合水和干酪根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研究。选取渝西地区Z202井、Z201井3 500 m以深页岩样品开展渐变离心与渐变干燥处理后的核磁共振实验,确定了页岩储层中毛... 基于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黏土结合水和干酪根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研究。选取渝西地区Z202井、Z201井3 500 m以深页岩样品开展渐变离心与渐变干燥处理后的核磁共振实验,确定了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和基底信号的T2截止值(T2cutoff),分别为0.98~1.08 ms,0.25~0.55 ms,0.12~0.20 ms。3个不同的T2cutoff逐渐减小,对应的可动水饱和度、毛细管束缚水饱和度和黏土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在29.72%~48.12%、10.25%~20.19%和12.97%~15.68%;200℃干燥后的岩心核磁共振T1-T2图谱揭示页岩中存在不连通孔隙;通过定量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确定了有效孔隙下限的核磁共振T2cutoff(平均值为0.4 ms),对应的孔径下限为4.25nm。据此,建立了识别页岩储层孔隙流体类型、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评价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确定储层有效孔径下限等系列页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隙系统 不连通孔隙 有效孔径下限 流体类型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基于电阻率变化率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明江 李洪玺 +1 位作者 赵辉 黄婷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3-1940,共8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变化率的低阻储层含油性和有效性评价新方法.基于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理论推导了均质油藏电阻率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分析了电阻率变化趋势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图版.结果表明:不...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变化率的低阻储层含油性和有效性评价新方法.基于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理论推导了均质油藏电阻率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分析了电阻率变化趋势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图版.结果表明:不含油的致密层或干层的电阻率基本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趋势线呈垂直线;有效的油层电阻率随海拔升高呈现四分段的折线变化特征,不同斜率段的交点为流体分界面;储层电阻率随海拔的变化率越大,储层孔隙结构越好,含油性越好;反之,孔隙结构变差,含油性变差.基于该研究成果,对伊拉克A油田未进行开发的潜力层含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在主力开发油藏Khasib之上的Tanuma层识别出厚约20 m、电阻率下限低至0.8Ω·m的低阻油层,经测试获稳定的日产油35.934 m^(3),证实了该油藏的潜力,减轻了A油田产量递减压力.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各类孔隙型储层的含油性和有效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低阻储层 孔隙结构 有效性 电阻率下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